原文 天地玄黄①,宇宙洪荒②。日月盈昃(zè)③,辰宿列张④。
注释①玄黄:天地的颜色。玄,高空的深青色。②洪荒:古人想象中远古宇宙一片混沌、蒙昧的状态。③盈:月亮圆满。昃:太阳西斜。④辰宿:星辰,星宿。列张:排列分布。
译文苍蓝的上天,灰黄的大地,混沌的宇宙无边无际。太阳东升西下,月儿圆缺轮替,满天星辰排列自有序。
故事链接
1.盘古开天地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有一个不知道为何物的东西,叫作帝江(也有人叫他混沌),它没有七窍,如同一个没有洞的口袋一样。它有两个好友,一个叫倏,一个叫忽。有一天,倏和忽商量为帝江凿开七窍,帝江同意了。倏和忽用了七天为帝江凿开了七窍,但是帝江却因为凿七窍死了。
帝江死后,它的肚子里出现了一个人,名字叫盘古。盘古在这个“大口袋”中一直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蒙眬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长;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供人们行走;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2.参商永隔
参(shēn)、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两颗星星的名字,它们正好分布在天球遥遥相对的两侧。当参星冉冉东升时,商星便悄然落下。它们从来没有相遇的时候,所以古人有“参商永隔”的说法,把兄弟不睦或亲朋久别不能重逢比喻为参商。星星为什么能和人事联系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常将天空中的星星与地上的版图、民族等相对应。《史记》上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意思是说地上有什么事物,天上就可以找出与之相应的星星来。传说,上古时候,华夏大地有四个部落,即东夷、西羌、南蛮、北狄。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kù)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阏伯(èbó),是东夷的首领;小儿子叫实沈,是西羌的首领。他们住在大森林里,不能相容,每天总是彼此争斗,互相攻打。
老爹高辛氏为此非常犯愁,本以为兄弟间应该和睦相处,没想到这对兄弟却像仇人似的。既然仇恨无法化解,就让他们离得远远的。
于是,高辛氏找到尧帝,让尧帝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让他观测大火星(即商星),来定时节。把实沈封在“大夏”,让他观测参星,来定时节。当时的商即现在的河南东部一带,大夏则在山西南部。阏伯对应天空的商星,实沈对应天空的参星。这样,兄弟俩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从此不曾再见一面。
原文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注释①律吕:乐律的统称。旧说我国古代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称作十二律。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奇数个律为阳律,叫“六律”;偶数个律为阴律,叫“六吕”,合称“律吕”。古人将十二律于十二个月相对应,认为可用律吕调阴阳,使时序不相紊乱。
译文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秋天地里收割忙,冬天粮食囤满仓。历法纪年,用闰日闰月来调整;六律六吕,调节时序合阴阳;云气蒸腾化为雨,天寒结成地上霜。
故事链接
1.桑林祷雨
相传商汤消灭残暴的夏桀之后,建立了商王朝,深得人民拥护。正当他准备领导民众恢复生产时,却遭遇连年大旱。据古籍记载,那时,河水干涸,大地龟裂。百姓挖草根、啃树皮,生活极其困苦。
当大旱持续至第七个年头时,心急如焚的汤再也坐不住了。一天,他命令史官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立祭坛,亲率伊尹(商初名臣)等文武大臣沐浴斋戒,恭恭敬敬地祭天求雨,但老天爷还是不给面子。汤又吩咐史官占卜。占卜的结果是:祭天需要用“人牲”以显示诚意。所谓“人牲”就是人祭,是将活人放在柴上焚烧来祭祀,以此感动天地鬼神。
“这好办,随便抓一个人就是了。”史官说。
“祭祀求雨,本来是拯救民众于水火,怎可把活人扔到柴草上焚烧呢?再说,天不下雨,并不是百姓的过错啊。要烧就烧我吧。”汤沉着脸,语气坚定地说,“谁也不准阻拦!”
说罢,汤便命人架起柴堆,让左右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再一次洗浴洁身。之后,他跪在地上虔诚地祷告:“苍天呀,几年滴雨未下,是不是因为我处理政事不公道?是不是因为我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太重?是不是王宫修建得太华丽?是不是我对贪官污吏心慈手软?是不是我听信了小人谗言?若是我一人之罪,不可连累万民;若是万民有罪,也由我一人承担。天降灾难,一定是我的缘故,请上天惩罚我一个人吧,不要让百姓跟着我一起受苦了。”祷告完毕,汤便毅然坐到柴堆上,命左右点火。
也许是商汤的真心忏悔感动了上天。霎时间,天空昏暗下来,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在场的人们也顾不得雨淋,高兴地又唱又跳,场面非常感人。汤王命史官把百姓的歌舞予以记录整理,取名“桑林舞”。
面对灾难,勇于自责,向老天反省人为的过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心系民众的仁君,商汤勇于担责的精神,受到后人的敬佩和颂扬。
原文 金生丽水①,玉出昆冈②。剑号巨阙(què)③,珠称夜光④。
注释①丽水:金沙江流入今云南丽江境内的一段称丽水,也称丽江,自古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③巨阙: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宝剑,乃欧冶子铸锻的五把名剑之一,后代常用作宝剑的通称。其余四剑称湛庐、胜邪、鱼肠、纯钧(一作纯钩)。④夜光:传说中夜里可以闪闪发光的宝珠,据说出自南海,为鲸鱼目瞳所变。一说即隋侯珠,隋侯救助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大蛇后来便衔了夜光珠来报答他。
译文黄金出产在金沙江畔,美玉生成于昆仑山冈。锋利的宝剑号称“巨阙”,珍贵的明珠叫做“夜光”。
故事链接
1.子罕不受玉
春秋时有一个宋人得到一块美玉,决定把美玉献给子罕,可子罕却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我就是一个贪心的人;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不能把它带入他乡,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于是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原文 果珍李柰(nài)①,菜重芥姜②。海咸河淡,鳞潜羽翔③。
注释①柰:沙果,俗称花红。②芥:芥菜。种类很多,叶用芥菜可腌制雪里红,茎用可腌榨菜,根用可腌大头菜,种子可磨碎做芥末。芥姜,与上句“李柰”均泛指果蔬。③鳞:这里泛指鱼类。羽:泛指禽鸟。这句意思是说物产丰饶。
译文果中美味有李子沙果,日常菜蔬离不开芥菜生姜。海水咸,河水淡,龟儿水里藏,展翅的鸟儿蓝天任飞翔。
原文 龙师火帝①,鸟官人皇②。始制文字③,乃服衣裳④。
注释①龙师:即伏羲氏。相传他用龙给百官命名,故名龙师。火帝:即炎帝。传说炎帝以火纪事,命名百官,并自为火师。②鸟官:即少皞氏,也作少昊氏。传说他以鸟为图腾,并用鸟名为官名。人皇: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生有九个头,出巡时乘六鸟所驾云车。③制文字: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④服衣裳:传说黄帝之妻嫘祖,为西陵氏之女,创造发明了养蚕治丝法,教民制作衣裳。
译文龙师即伏羲,火帝是炎帝,鸟官乃少皞,人皇为古帝。仓颉发明创文字,嫘祖教民始制衣。
故事链接
仓颉造字
相传在遥远的黄帝时代,有一个很奇特的人,他智慧无穷,待人谦和,头上长有四只烱烱有神的眼睛。他就是黄帝的史官仓颉(jié)。
黄帝分派仓颉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然有序。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样,文字产生了。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见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各个部落去。还有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原文 推位让国①,有虞陶唐②。吊民伐罪③,周发殷汤④。
注释①推位:推让出君位。②有虞:有虞氏,即虞舜,名重华。上古部落联盟领袖,后选拔并让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陶唐:陶唐氏,即唐尧,名放勋。上古部落联盟领袖,挑选并考察了虞舜三年之后,让位给舜,由舜代他行政。③吊民伐罪:慰问被压迫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④周发:西周开国君主武王姬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灭商建周。殷汤:殷商国王成汤,他率兵赶走夏代暴君桀,建立了商朝。
译文禅让王位和社稷,史颂圣君虞舜与陶唐。安抚百姓讨伐暴君,世赞英主商汤、周武王。
故事链接
纣王之鹿台
殷朝末年,纣王决意筑鹿台。一则固本积财,长期驾驭臣民;二则讨好妲己,游猎赏心。他先命姜尚监修,姜尚据理劝谏不受。纣怒欲杀之,姜尚逃遁,弃暗投明,辅佐周室。纣又命心腹崇候虎监工。崇候虎虔诚服从纣王旨意,兴师动众,集各地名匠,聚全国财宝,整整用了七年时间,一座豪华壮丽的工程才算告竣。还建造了宫廷楼榭数百间,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豪华盖世。殷纣王携妲己及歌女一连饮乐三日,以示庆贺。
这个时候,渭水流域周文王姬昌领导的周族正在崛起。经过多年准备,完成了对商都的包围之势。武王姬发继位后,以德治国,富国强兵,诸侯国纷纷归附。在姜太公的辅佐下,武王开始了讨伐商纣的斗争。当时,商军主力远攻东夷,都城朝歌十分空虚,周武王亲率虎贲(bēn)三千,甲士数万人,趁机杀奔朝歌。
公元前1046年年初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周武王就来到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战前誓师大会,他向士兵们做了简短有力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