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幼时与母亲赵姬,父亲异人在赵国做人质,适时秦国与赵国乃是战国后期最强的两个国家,而且秦赵同源,殊为一族,只是在上古三代就已经失联。时秦国逾强,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余万,两国结下死仇,是以无论高层还是民间百姓,都对这几个秦国人质痛恨至极,赵国官员驱逐异人居住简陋的距民宅所,不肯给予足够的金钱和生活用物,而百姓则常常自发的寻机报复,殴打、辱骂异人一家,异人虽然不平,但是赵国公室假装视而不见,若不是秦国太强,估计,赵人早就将他们杀死。
幸好后来善于投机倒把的吕不韦常常资助钱财与打手,才让异人一家勉强维持安全与生计,接着吕不韦展开斡旋,不但令得异人被立为皇储,而且为一家人返秦铺好了路子。
秦国围攻邯郸,赵人打算与秦国决一死战,想杀掉异人一家。吕不韦立刻散尽家财,四面打点,护送异人回国,赵人又要诛杀赵姬与嬴政,两人只好改名换姓藏匿起来。
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又要被地痞流氓日日欺压,不敢露面,不敢高声说话,形同贼人,年少的坎坷经历,让嬴政性格坚毅,比普通的孩子成熟的多。
后来异人被立为太子,嬴政与母亲总算回到了秦国,结束了在外四处躲藏的生活。
嬴政聪敏好学,年纪轻轻学名满咸阳,多得众人赞许,与蒙恬、蒙毅,从小交好,又拜名士王倌为师,结识名将王翦,并且有丞相吕不韦一手提携,在赵国就死心塌地跟随的聪慧知识赵高维护左右,纵秦国皇室与宗族对于这个外来的太子有所不满,也一直无法进行有效的排斥。
十三岁的时候,异人去世,吕不韦等人拥护他继位,成为秦王,吕不韦总揽朝政。
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十分的尊敬,一切事物皆言听计从,吕不韦作为丞相,“仲父”,集大权与一身,意气风发,封侯拜相,散尽家财,斡旋十数年,终于得到了回报。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聪慧的年轻秦王可不是他的父亲异人,不会一直老老实实的听他的,如今听他的,是因为他还有用,他要靠着这位仲父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毕竟秦国众公子多有贤能,而且父亲早逝,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的庇护,而能给自己庇护的,目前只有这位仲父。
就算知道他与自己的母亲不清不楚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亲政,只要能掌握权利,赵国的日子,让他学会了隐忍和掌握大局。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秦王的未雨绸缪,秦王的心狠手辣,终于让吕不韦发现,原来这么多年的年轻秦王,在自己的庇护之下,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自己完完全全的忽视了这个人,就在他刚刚醒悟的时候,秦王又对他下手了,借着嫪毐事件,将他免了,逐出咸阳,轻轻易易的,秦王就将大权收归己有,成了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
秦王任用自己的老师王倌为相,李斯为廷尉,重用蒙毅、赵高,以尉缭为国尉,王翦为大将军,组成了自己的班子。
灭西周,迁九鼎于秦,象征天命所归,继而开启了一统天下的征程。
第一步,灭韩。
秦始皇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其次,韩国给了秦国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信奉“术治”的韩国派郑国入秦,施行疲秦计划,结果秦王大怒,先是下了逐客令,继而发兵攻韩。幸亏李斯及时上《谏逐客令》,否则韩国的计策还真取得了成效。
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第二步,灭赵。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派王翦领兵攻赵。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
李斯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成立代国。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第三步,灭魏。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第四步,灭楚。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名将项燕击败,秦军遭遇到灭六国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挫折。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公元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第五步,灭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第六步,灭齐。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
母亲健在时,他依赖母亲;母亲临终前,他还死皮赖脸地要母亲写下可以辅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刚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胜任宰相。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齐国灭亡。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从前231灭韩开始,到前221灭齐,秦王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六国。
期间,秦****力强横,名将如云,比如王翦王贲父子,天下六国二人灭其四,其他的比如李信,蒙恬等等,其次,秦王采取了尉缭子的离间之计,派有口才者,携带珍贵的宝器去贿赂山东六国,从内部瓦解了六国。
其中有着灭国最多功绩的王翦,被公认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白起、廉颇、李牧。
这还不是结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平百越的战略。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今天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其中,攻占番禺的这支秦军最为迅速。他们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并占领了番禺。而进攻今广西地区越族人的两支大军,越人由于熟悉地形,善于爬山涉水,夜间偷袭秦军,扰得秦军苦不堪言。越人一度获胜,秦军粮道被断,供给不足,主帅之一的屠睢也被杀害。由于粮食匮乏、主帅被杀、数十万的秦军伤亡,使战争陷入了对峙阶段,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为了扭转兵力不足、粮草供给的困难局面,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由于灵渠总长仅34公里,工程的劳动量不大,秦军很快就完成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军的粮饷能够络绎不绝地运到岭南,为秦始皇完成岭南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史禄也因为灵渠的开发与李冰、郑国齐名,名留史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越女为妻。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三十三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防止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被迫“北徙”十余年。
故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称其“郤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桑弘羊也说: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至此,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才基本宣告结束。
秦王寻得和氏璧宝玉,让李斯书刻:“受命于天,即铸永昌”,是为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