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祖先,按照《史记》的说法,是颛顼帝的后代,五帝的传承。
不论从任何史实上看,秦人都是中原民族。
秦祖先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后,舜帝为表彰禹的功劳,赐给他一块黑色的玉圭。这个部落于是尚黑,秦国喜欢黑色,并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禹接受了赏赐,说:“治水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也是因为有大费做助手。”舜帝说:“啊!大费,你帮助禹治水成功!我赐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你的后代将会兴旺昌盛。”于是把一个姓姚的美女嫁给他,让他开枝散叶。大费行拜礼接受了赏赐,为舜帝驯养禽兽,禽兽大多驯服,这个人就是柏翳,舜帝赐他姓嬴。
大费生有二个儿子,一个名叫大廉,这就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这就是费氏。费氏的玄孙叫费昌,他的子孙有的住在中原地区,有的住在夷狄那里。费昌正处在夏桀的时候,他离开夏国,归附了商汤,给商汤驾车,在鸣条打败了夏桀。大廉的玄孙叫孟戏、中衍,身体长得很象鸟,但说人话。太戊帝听说了他们,想让他们给自己驾车,就去占卜,卦相吉利,于是把他们请来驾车,并且给他们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每代都有功劳,辅佐殷国,所以嬴姓子孙大多显贵,后来终于成了诸侯。
中衍的玄孙叫中潏,住在西部戎族地区,保卫西部边疆。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恶来。恶来力气大,蜚廉善奔跑。父子俩都凭才能力气事奉殷纣王,名声不怎么好,被认作是佞臣。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把恶来也一并杀了。当时,蜚廉为纣出使北方,回来时,因纣已死,没有地方禀报,就在霍太山筑起祭坛向纣王报告,祭祀时获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说:“上天让你脱身事外,躲过殷商灭亡的死劫,赐给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后,就埋葬在霍太山。
蜚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得到周缪王的宠幸。缪王把赵城封给造父,造父族人从此姓赵。自蜚廉生季胜以来经过五代直到造父时,才另外分出来居住在赵城。春秋晋国大夫赵衰(赵国祖先追随晋文公的五贤之一)就是他的后代。恶来革,是蜚廉的儿子,死得早。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几,太几生了大骆,大骆生了非子。因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宠,他们都承蒙恩荫住在赵城,姓赵。
非子居住在犬丘,喜爱马和其他牲口,并善于饲养繁殖。犬丘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马匹大量繁殖。孝王想让非子做大骆的继承人。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了儿子成,成做了继承人。申侯就对孝王说:“从前我的祖先是郦山那儿的女儿,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孙胥轩的妻子,生了中潏,因为与周相亲而归附周朝,守卫西部边境,西部边境因此和睦太平。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下成作继承人。申侯与大骆再次联姻,西戎族都归顺,这样,有利于巩固周氏的统治。希望您考虑一下吧。”于是孝王说:“从前伯翳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给我驯养繁殖马匹,我也分给他土地做附属国吧。”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秦赵同源,由此可见。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
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开始有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灭了犬丘大骆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任用秦仲当大夫,讨伐西戎。秦仲即位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讨伐西戎的战争里。秦仲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庄公。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把西戎打败了。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庄公居住在他们的故地西犬丘,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叫世父。世父慷慨立志道:“西戎杀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襄公。襄公做了太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继位。襄公元年,襄公把他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做妻子。襄公二年,西戎包围犬丘,世父反击,最后被西戎俘虏。过了一年多,西戎放还世父。前771春,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废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继承人,周幽王多次举烽火把诸侯骗来京师,以求褒姒一笑,诸侯们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郦山下杀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了战功。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襄公带兵护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平王与他立下盟誓,赐给他封地,授给他爵位。襄公在这时,秦国真正成为诸侯国,跟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互致聘问献纳之礼。
秦国在秦孝公之前,穆公是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在他的手里秦国开始有了起色,并且向西称霸西戎,向东挑战强晋,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自穆公争霸,与西方的强晋结下了宿仇,彼此互相攻伐不断,秦国凭借着地理优与晋对抗,后三家分晋,魏国独占中原,一时风光无两,继续对秦进行攻击。
以前的对抗,秦晋各有胜负,可是自从魏国文武二侯在位,一直到魏惠文王,秦国明显的处于劣势,就算能打一两场胜仗,也是惨胜。
献公之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魏国在文武候的力量强大起来,派吴起尽夺秦国河西的土地,使得秦国失却半壁江山。当时秦国举国上下甚至生出再回西陲,半牧半耕,放弃勤王以来的所有土地的心思。
献公是个有志气的君主,在位时候,面临着无才可用的局面,想起了穆公的殉葬,不由摇头叹息。立即废止了殉葬的制度。并在栎阳筑城。为讨伐魏国,收取河西之地做准备。这一天,老子西游入秦,拜见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不知道献公有没有相信,但是这个人就算有也不是他,因为献公虽然是个有想法的君主,绝对不昏庸,但是,志大才疏,常年的与强大的魏国进行战争,魏国富裕强盛,就算一时输了,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可是秦国就不同了,连年的征战,就算胜了,其实也是败了。
一个国家的强盛,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军事,而献公的穷兵黩武,掏空了秦国,使孝公继位后,面临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国库空虚,生产凋敝,且强魏在侧虎视,天下卑秦意图瓜分秦国这么一个局面,不过,也正是因为献公打死也不退让的血性,让山东诸侯收起了灭亡秦国的野心,为秦国赢得了宝贵的卧薪尝胆的时间。
孝公继位时已经二十一岁,摆脱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孝公元年,黄河和殽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诸侯们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
孝公被天下卑秦的现状刺动,痛中思痛,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达到黄河边上;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
求贤令一出,却让孝公的满怀希望落空了,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人才前来。
毕竟,天下七国,魏国是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天下形胜,尽在大魏,齐国地处齐鲁之地,风水极佳,物华天宝,有着引进人才的传统,人才辈出,尤其是几代齐王重才,设立吸引人才的机构,同样各色人才汇集,韩、赵同属三晋,人才互相流通,无人禁止,至于楚国,地域广大,人才不缺,且楚国一向是大国,人才离开魏国,去楚国的为多,比如著名的改革家、军事家吴起。只有秦国,地处西陲,常年与西戎进行交战,半牧半耕,知识文化不兴,很难孕育出人才。我们可以看一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人才都是来自哪里?西取由余于戎,东得五羖大夫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几乎没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见,秦地少才;其次,秦自穆公后渐渐衰弱,国土日益萎缩,不与山东六国进行交流,六国卑秦的心态导致人才西进到函谷关而止。
本地不生产,流通又无法引入,那么,哪里会有人才呢?就算有人才,恐怕也是趋之若鹜的赶去国力强盛大魏或者文化兴隆之邦齐国。不过,这都不是重要的原因,重要的是,只要你肯用才,大胆、诚心的招才,总会有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求贤令一发,那些名声已经在外的名士自然不会在意,对弱秦嗤之以鼻,但是那些身怀绝技却怀才而不遇的人呢?终于,有一部分尚未功成名就的年轻士子来到了秦国,人数不多,而且看到了秦国的贫穷与落后之后,半路逃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少之又少。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人叫做卫鞅。
那一天下午,卫鞅一个人独自西来,经过了平坦的河西平原,被魏国的军士进行盘问,大魏国的旗帜在晚风中飒飒作响,如血的夕阳给这一片辽阔镀上了黄金色,没有人对这个身材削瘦,满脸风尘之色的年轻人给予重视,卫鞅一身青色衣衫,孤独而倔强的向西而来。
“这里以前是周天子赐给秦国的土地啊,如今已归了魏国,如今霸权归魏,秦国想收复失地,打出函谷关,着实不容易啊。”抿了抿嘴角,“是不容易,但是在我卫鞅眼里,是什么难事?只是不知道,这秦孝公比起如今志得意满的魏惠王如何?”他一路观看看函谷关,一路看到了战争之后,秦国农村经济的凋敝,万里黄土,丘陵起伏,不时有巡警的边关哨兵隐没,继而是马蹄声震破了夕阳下的宁静。
卫鞅来秦之前,已经和景监进行了沟通,但是,对于秦孝公的求贤之心究竟有几分真,几分诚,他还是不能确定,他曾经遇到申子申不害,两人的为政理念相似,但又有着很大的分歧,两人手持酒杯,一直争吵了几天,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两人打了个赌,两人各执一国牛耳实行变法,变法十年后,比较一下两国的强弱,那么理念的胜负变可明了了。
他虽然一直在魏国,但是也曾周游列国,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谡下学宫,他见到了齐王,到谡下学宫与天下雄辩之士进行切磋,但是,这里不适合他,齐王虽然有用他的意向,但是这种任用,不是他期许的,魏国名相公叔痤很欣赏他,先后为魏惠王举荐,但是魏惠王久久不见回应,公叔痤病重,招来自己道:“鞅啊,你赶紧离开魏国吧,刚刚魏王来探看我的病情,我最后一次推荐你,魏王态度冷淡,于是我告诉他,鞅这个人,不用杀掉,也不能让别人用,魏王答应了,你快点走吧。”
卫鞅苦笑,惨淡的阳光照着他冷峭的嘴角,“老师你多虑了,魏王既然不肯用我,明眼是看我不上,他既然用都懒得用我,又怎么会杀我呢,您太抬举我了,也太抬举他了。”那天晚上,公子卬来寻他,两人饮酒闲谈,公子卬说道:“今天老丞相是不是又跟魏王说起了你?”他淡淡道:“难道魏王要杀了我?”公子卬反问:“为什么这么问?”
他道:“那魏王究竟为什么会提及我?”公子卬极有带兵才能,而且颇为知人,他很敬重的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这个人很受惠王的器重。
公子卬探口气,猛地把一杯酒灌进喉咙:“魏王跟我说,这个老丞相好不了了,开始说糊涂话了,竟然老是跟他推荐一个中庶子,还要他杀了这个人,真实病入膏肓了。”当时他听了这句话,心里一片冰冷,一杯接着一杯灌着烈酒,但是,仍然化不开那一身的冰冷之意,公子卬淡淡道:“其实自从上次我跟魏王举荐你之后,就知道了他的秉性,我这次来,告诉你这些,你知道什么意思么?”
他问:“为什么?”
公子卬道:“我要你离开魏国,找一个适合你的位子,将你的才华显现出来,待你有了成绩,有了名气,我再举荐,魏王就会接纳你了。”
“呵呵……如果真的有人用我了,我还何必回到魏国,对于我卫鞅来说,魏国又有什么不同?天下哪里又有何不同?便是这孱弱的秦国又如何?”卫鞅咬了咬牙,望着即将依山而落的夕阳,大踏步在落日的余晖中进入秦关。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见到了秦孝公。
身材并不十分高大,脸色有点黑,关中常见的三角眼,形容说不上威武英俊,但是炯炯的目光时隐时现,脸皮的肌肉很紧绷,略带点严肃与冷峻,见到他,秦孝公礼仪性的笑着请他入席,然后闭口不语。待引进的人下去后,孝公微笑道:“先生入秦辛苦了,若有招待不周,还请先生见谅,若无下榻处,可以直接叫景监安排。”客气完了,孝公长长出口气,似有意似无意的问道:“先生入秦,必定留意了秦地的现状,比起大魏肯定不同。”
卫鞅拱手道:“自然不同,虽然时间并不久,也没能游览秦地,但是路上所见,可以管中窥豹,见之一二,秦地民风朴实,比之东方六国的华而不实,大有优胜处,东方六国民风不古,庙堂之上各官员更是勾心斗角,崇尚虚名脸面,为政只讲求功利,早将先贤的道德抛之脑后,相反秦国,民风淳朴,秦公仁爱,礼贤下士,正可利用这个优势,实行王道治国,秦国先祖穆公正是坚持用百里奚的王道规划,终成伟业……”
秦孝公不时的点头,但是一句也不插,任卫鞅一直说下去,心里却想:“穆公霸业已是旧事,距今太过久远,明显不合时宜,鲁国任用孔丘,推行仁义,但是,堂堂周公之后,最先被灭国,如今仍讲求王道……”
卫鞅说完了,淡淡一笑,孝公起身道:“先生言论涛涛,辩才了得,佩服,佩服。”卫鞅离开,心想:“他只夸我辩才了得,对谈话的内容却一句不提,看来,不是鲁国那种庸碌的痴人。”卫鞅经过这次谈话,对孝公的期望增强,等到第二次会面时,孝公不再单独召见,而是在堂上公开引见,他这次以黄老思想来面见,劝穆公休养生息,退出争霸,孝公闻言虽沉得住气,却心中不悦:“景监说你了得,今两次相见,原来是一个迂腐之人,黄老之说,小国寡民?哼!”卫鞅见孝公脸色不虞,连忙改口,用儒家学说来游说,却料孝公脸色沉如水,一旁的大臣甘龙和杜挚却来了兴致,与他进行讨论,卫鞅看了看两人,忖道:“这两人如此对儒家感兴趣,将来必是对手!”
卫鞅第二次试探完,终于心中有了底了,于是要求第三次见面,却料孝公不肯接见,卫鞅对景监道:“你跟秦公说,商家待沽,欲得识货之人,必先以劣货示人,只有识货之人,压箱底的好货才会拿出。”景监回报之后,秦公仍旧不见,无奈,景监只好将孝公行程相告,卫鞅在渭水河边截住了孝公。
孝公停下,问:“先生还有什么要说的么?先生的治国理念寡人已经清楚了,几日之后,自会量材任用。”
卫鞅微笑不语,景监一边急了:“你一定要见,见了为什么一句话不说呢?”
卫鞅道:“欲得金玉之言,难道这点耐心都没有么?周公昔日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而今秦公只听了卫鞅两次谈话就避而不见,求贤之事未免儿戏。”孝公闻言大感惭愧,连忙正身行礼,请卫鞅进入舟船,并且道歉道:“寡人最近公务繁忙,怠慢了先生,先生勿怪。”
二人船中坐了,其他人在船外相候,
卫鞅忽然说道:“商人卖货,一般只把劣质的货物拿出来,只有碰见识货的人,才会把压箱底的货拿出来。”孝公愣了愣。问道:“你还有别的陈述么?”卫鞅微笑道:“王道只可称霸一时,儒道是自取灭亡,只有法家可以强国。”孝公听到强国二字,目光亮了起来,说道:“寡人想秦国强大,你何以教我?”卫鞅当下起身,侃侃而谈:“主公要想秦国真的强大,需要知道,什么才算真正的强大,穆公时代,重用贤才,以王道治国,虽然足够强大一时,但是,盛世不可久持,一旦继位的国君不杰出甚至是个平庸之辈,那么,人才流失,朝局昏暗,国家立刻会衰落下来,这个取决于君王的贤孝与否,至于楚国的强大,是建立在地域广博,人口众多的强大,这种强大表面上可以唬人,但是真正打起仗来,连一个小小的吴国都可以攻破郢都,这种地大物博的国家,大是大了,绝对不强,至于齐国同样是建立的国君的能力之上,军事的胜利,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优势,不能永久的屹立巅峰,至于魏国,文侯时代李悝、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催动了生产力,发展了军事,使得国家强盛,而且持续了好久,但是,这种强大,仍然不是真正的强大,他没有足够的法制来约束子民与贵族,一旦法令规则被破坏殆尽,那么,魏国的衰落也就到了。”
孝公激动的站起身来,道:“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才算得上真正的强大?”
卫鞅道:“真正的强大,需要依靠法制为这个国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革除旧法,建立新法,而新法的具体举措是……”卫鞅讲的唾沫横飞,浑然忘了时间,而孝公听得如痴如醉,也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间,天已经亮了。孝公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人,第二天、第三天日夜与卫鞅促膝长谈,一连畅聊了三天。
最后孝公说道:“听先生的陈述后,寡人才知道何为法制,何为法家,吾意已决,决意变法,革除旧规!”卫鞅犹豫道:“主公是聪悟之人,明白事理,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肯认同这新法。”孝公斩钉截铁的道:“那寡人就组织一场朝堂辩论,先生将新法理念托出,让朝臣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们就立刻实施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