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第三宗嘛,却是“倒火熜灰”。
说的就是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
顾惜雪看着他们一群人动作也是新奇,可隔着盖头,她只能隐约的看着人影儿,也看不真切,加之,她嫂嫂又叮嘱坐上了这花轿,可不许动乱,不然可就不吉利。
沈绿不放心,便一直看着,端的怕顾惜雪出了什么幺蛾子来,本来顾惜雪就让她不省心,如今聪明了起来,就更是调皮了。
起轿时,顾曦丞便差人去放了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作为新娘顾惜雪的妹妹,顾曦丞自然是要随轿行的,谓之“送轿”。
而沈绿便要留家处理琐事了,毕竟这也是他们家的姑娘的大日子,纵使没什么亲戚往来,该少的可还是一样都不能少。
抬花轿是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等处的,据说是以讨“千岁”、“三发”的彩头。
顾惜雪坐在轿子里,不知外面如何,可她记得嫂嫂说过,她哥哥会送着她去的,让她一路上不要恐慌。
顾曦丞送至中途就要回去,且还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顾曦丞这边暂且不提,且说顾惜雪被抬回了冯府心中也是紧张的,到底是人生大事头一回呢,谁说不紧张可不都是假的。
花轿进门,冯家便奏乐放炮仗迎轿,冯家老爷子可是盼了许久儿媳妇儿呢,到底是给八抬大轿抬回来了。
停轿后要先卸了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的来迎新娘出轿,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轿。
顾惜雪本是不懂的,可是顾母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也不曾忘记叮嘱她一二句,毕竟冯至这样的人家,排场必然是不会小了,断不能让人笑话了去。
顾惜雪出轿门的时候,要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再由着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上。
顾惜雪看不着,便只能乖乖的随着这喜娘动作,她如今是看也不着,听也听不清,热闹了到底是热闹了,可也是真的很乱。
顾惜雪有些不安的绞了绞自己的袖子角儿,也不知该如何,母亲只交代了让她乖乖的听话,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可却不曾跟她再多说些别的了。
如今她孤零零一个人,她的冯至哥哥倒好,她都到了,也不见了他来接自己,准是觉着她平时太过任性了,才好让她等一等。
而这个时候,冯至听了花轿到了的话,忍不住想冲过去找顾惜雪,只想着快些拜了堂,把人听到自己的屋子里。
可是按照规矩,新郎闻轿进门,即要佯躲别处,由捧花烛小儇请回,站左侧。
冯至自然是不愿意的,可这大喜的日子,也不能发脾气,再说了,这只一回的事儿,他也不能让他的姑娘和旁人不一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