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感叹泰国的节日,首先是从节日开始影响到我的工作之后,才开始关注它的。因为泰国的节日的确“多如牛毛”,当一个又一个节日扑面而来时,我心中名为“不会今日又是什么节日吧”的防线被彻底击垮。
我是一个懒人,在泰国十个月,从未记录。稍微查了一下百度,也没有蹦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是在我的印象中,泰国的节日灿若星辰,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大小节日。甚至连续几周,一到周五,就定要遇上某个节日,人们庆祝一番。
我之所以有这样强烈的印象,是因为在Makhamsansern高中,每到周五这天,是中文课最多的一天,共有5堂。然而就是在这么重要的一天,常常与各种节假日,或者学校活动“撞日”。上课停止,连续几周见不到学生,学生学习的彻底还给老师,以至于后来我遇到校长,开玩笑似地“乞求”道:“能不能别在周五再安排节日了。”
校长当然双肩一耸,他也“毫无办法”。
泰国的节日既有全国性的节日,也有地方性的节日。全国性的节日,比如泰国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在每年4月举办。还有“父亲节”,也就是泰皇生日,是每年的12月5日。“母亲节”是皇后生日,是每年的8月12日。此外,还有11月的“水灯节”等,数不胜数。地方性的节日,则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设立。比如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是泰国素辇市的“大象节”。大象是泰国文化传统中的吉祥动物,而泰国产象最多的地方是素有“象之乡”美誉的素辇市,位于泰国东部,靠近柬埔寨。每到这日,据说大象也要上街游行。
节日除了地域之分,还有族群之分。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泰族,华族,老族,马来族等。其中泰族约占全国6300万人口中的82%,华族约占12%。保持华人传统的华族,每年都会庆祝中秋,除夕与春节。而在泰国南部沙敦府,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每年则会庆祝信仰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开斋节。
我呆在泰国的时间为2008年的5月至2009年的3月。因此,没能遇上每年4月举办的最盛大最热闹的“泼水节”,甚为遗憾。不过其它节日几乎都挨个度过。虽然到现在,每个节日的泰文说法早已忘了,但节日当天的每个细节,我仍历历在目。我想,比起节日本身,与热情友好的泰国朋友一起度过这件事更让我刻骨铭心。
在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佛诞节,水灯节,以及父亲节这三大节日。
2008年7月17日那日是“佛诞节”,我有幸作为makhamsansern高中的代表,作为花车游行主角,参与到整个节日的庆祝当中。以下是我当年当日写的博客。至今读来,每一个细节仍然历历在目。
当年博文:
日历上的7月17日是泰国的“三宝佛诞节”。所谓“佛诞”,是对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的纪念。围绕这一天,chanthaburi和makham地区的各学校纷纷择日举办发音为“奈天”的盛大游行。
“一对俊男靓女”的“奈天”花车巡游的主角要求,承蒙学校厚爱,我竟有幸“达标”。为何要“俊男美女”?据说是代表“人间大使”,背负蜡烛,上天宫学习佛经礼法。上个星期三,M学校计划“奈天游行”。早上7点来到音乐舞蹈教室,参加游行的男女学生已经穿上泰国传统的节日礼装,正在集体化妆。平时上课肆无忌惮地照镜子,爱用痱子粉“扑白”的学生们,今天都可以正大光明地如愿了。
八点开始。渔人、农夫、还有水牛,全校567名学生,各个花枝招展,角色扮演。排好的队伍中间,平时的一辆学校小卡车,经过鲜花和彩带的艳丽装扮,化身为巡游的彩车。踩上凳子,登上卡车,一席白色、款型似中山装模样的上装,紫色泰式肥裤,白色袜子和黑色皮鞋,小施粉黛,男主角的我,些许羞涩,不敢直立。女主角系高中四年级生,天姿绝色,再加上一席雪白色斜肩纱裙,风姿绰约,的确有如新娘般的“水晶晶”(泰语“漂亮”的意思)。
游行开始。礼乐队,泰式锣鼓想起。队伍出校门,距目的地,位于makham小镇的寺庙约1。5公里。彩车开得缓慢,阳光虽炽热晃眼,但农田、木屋、碧波、石桥、蓝天、微风,还有什么比撑起伞,看这田园风光更惬意雅致的事情呢?!
街边的商店住家皆出门观赏,路人驻足留影。游行队伍行至makham小镇,仪仗队跳起了泰式舞蹈。心中一股暖流,漾到眉宇间。是“风光无限”的出风头喜悦吧,但也许更为珍贵的,是来自于“与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对话”的喜悦与尊敬。
队伍进入寺庙。跪拜,向众僧赠呈蜡烛及礼物。高露洁牙膏,力士香皂,酸奶,肥皂盒,各类零食,真是五花八门。主持引领念经,众人随之,无奈我位置靠前,恐露陷,只好碎碎对口型。跪姿也变化了好几回,想起了300多年前的英国谒清使臣马嘎尔尼。
终于一切礼毕。天空下起了太阳雨,我还久久沉浸在“奈天”的仪式感当中。要问与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如何对话?音乐、服装、舞蹈、颜色与礼仪,编织成的文化之流,就可以持续营养当世之心吧。不过,又想:对比泰国,中国是不是太过于“现代”了?
“水灯节”是在每年的11月举行的一个节日。据说这是一个浪漫温情,既表达对自然对家庭的感谢之意,又是充满了男女浓浓爱意的一个节日。当日,青年男女都会用竹藤条手做一盏类似于花篮的装饰物,正中央嵌上蜡烛,来到河边,点上,放逐河中央。
以下是当日博文:
11月12日是泰国的“luoiglatong”节。所谓的“glatong”是用香蕉树叶和茉莉花等自然元素手工做成、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篮,而“luoi”则有“放”的意思。据说,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午夜十二点将做好的花篮投放在水中,以表达人们对自然母亲的感谢和歉意,以及对自身的祈求。整个仪式有点类似于古代中国的“放河灯”,虽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许不太一样。
得益于自然的给与,人类繁衍生存至今。人们也从自然界中主动索取,并在无形中破坏了原有自然界的平衡。人们利用山上的森林来盖房子,众多生物不得不为强大的人类让道。人们享用河水来沐浴和洗漱,却将污水排入河川。肆无忌惮再加上人们生态视界的短视,一度也在来自自然界忍无可忍的“报复”中吃了亏。不知是受了罚戒后的醒悟,还是原有原始的对自然的敬畏,
“luoiglatong”的仪式,在今天作为传统文化中珍视自然的良善文化财,在搭载人们祈求平安康健祈愿的同时,也在提醒着人们重温“人类是自然之子”这一基本至理。
11月12日的早上,先是由M镇政府组织的两人赛船比赛。下午,则在镇中心的寺庙举行邻近的一间小学校和M中学校共同参与的“做glatong”比赛。M学校总共18个班级悉数出动,三人为一组,要在规定的三个小时时间内,做出“glatong”,并参与最后的综合竞逐。
可别小看了这一“手工活”,在我看来,这就是标题中那“无比珍贵的文化财”。融入传统节日所给与的时空舞台,一边回味着传统节日的原始精神,一边三人为一组,从造型的设计到颜色的审美,事先的功课,要根据节日诉求来创意,要对比往年作品来创新。同时,实践中三人的分工与协作,要在三个小时内,有条不紊而又高效的完成做glatong的繁琐细活,对这群平均年龄15岁上下,一切都要靠自己来担当的学生们来讲,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毋庸置疑也是一节很好的课堂。
夜晚12点,来到chanthaburi府的chanthaburi河边,水面上早已是烛光灿烂。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俯身河岸,将glatong的花篮轻放进河里,然后跪首祷告。这样的文化仪式,温和了社会生活中经济关系、竞争关系所带来的紧张感,同时也能让人心存敬畏与信仰,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良善传统文化财……
来泰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斑斓丰富”的各种传统文化节日了。其数量之多,传统仪感保存之完好,令人眼羡。当然其实数量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这样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的软力量”,当我们处心积虑发展经济而忽略文化功能温柔人类心灵的最后,说不定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而又略带些悔意说到:文化虽然离不开经济的积淀,但最后文化就是比经济重要……
至于12月5日是泰国国王的生日,相当于泰国的“父亲节”。泰国国王在泰国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泰国历次的军事政变中,国王在不少危急时刻,发挥了稳定时局,让国家重回正轨的作用,受到全泰国人民的热爱。且看当年写下的博客。
当年博文:
12月5日是泰国国王的诞生日,全国公假一天。而一度风起云涌的“黄衫军”(反政府民盟)占领曼谷机场事件也于泰王生日前以“胜利”宣告结束。目前,泰国政经情势平稳,家人、朋友勿念。
明天(12月4日),Makham学校将于晨间举行仪式,庆祝泰王诞辰。今天(3日),全校大扫除,临近医院也派来检查组,督导清洁卫生。在教学楼的一侧大墙上,则挂起“泰王”巨幅画像,为泰王年轻时期,英姿飒爽,杰出有为。据说,泰王出生于美国,后赴奥地利求学。精通七国语言,通晓音律,并曾出版音乐专著。泰王目前共经历政变近20次,有人算过,平均每三年,曼谷就要发生一次政变。
今天下午(3日),全校进行模拟仪式。除了唱皇室颂歌,还振臂三呼“THAI,万岁”,让人不禁震撼于民族主义高涨的现场。
综上可见,泰国的节日灿若星辰,除了硬体的建筑物,包括习俗,习惯,礼仪,仪式,人们虔诚的信仰等也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且保存在日常。虽然我发牢骚,节假日充了上课日,但可能因为有了这些节假日,人们可以在自然的世界,文化的现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传承的经验。我想,这对于泰国学生而言,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教育现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