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父子离开蓬莱岛后,在仙鹤的带领下直奔中原而来。
骑在仙鹤上面的蔡氏父子感慨万千,想当初,蔡父只是洛阳城里面一位有名望的巫师,蔡伦也只是京城里面的一个发明家,现在,二人身上居然带有上古圣王伏羲遗物《易经》,并且经历昆仑山、蓬莱岛两处地方后,他们肩上居然担当起实现天下和平共处的神圣使命。父子二人心里心潮澎湃着。
快要到陕西了,蔡氏父子决意先到洛阳看看再说,不是因为思念亲人了,而是按照妈祖仙师的吩咐,先到京城面君,探听一下天子和朝廷大臣的意向。
父子二人为了避免仙鹤降临引起巨大轰动,选择在夜间降临洛阳城老家。
那仙鹤通人性,只要你手指指着一个地方,俯身挨着它的羽毛,它就知道你的意图。
仙鹤降临在蔡氏父子家的庭院里,蔡氏父子还不知道怎么安置这个比人还高大的仙鹤,哪里知道仙鹤就站在庭院中间,化成一个铜像仙鹤了,栩栩如生的站在蔡氏父子家的庭院里。
太不可思议了。蔡氏父子完全被道教的这些法术搞得顶礼膜拜。
自然,蔡母看见消失了两个月的丈夫和儿子突然出现在面前,免不了一番痛哭流涕。
蔡氏父子都没有向蔡母讲述伏羲遗物的事情。
第二日,全家吃过早饭以后,蔡父有意到洛阳令家里坐坐。
洛阳令知道蔡父是京城有名的巫师,当然会把蔡父当贵宾一样接待。
洛阳令就在府中和蔡父一起讨论一些巫师的旁门左道之术。
蔡父和洛阳令谈着谈着,蔡父就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些朝廷安邦定国的事情。
谈到这个事情,洛阳令一脸愁闷,说道:“几个月以前,海东四国派出使节来我东汉朝见,就在朝堂上大吵起来,四国你告我先扒刀,我告你先出剑,吵得不可开交。天子年幼、皇太后女流只吩咐群臣拿主意,大臣们虽然不能容忍天子管制下的藩邦是这种糟糕局面,但是一时半会也拿不出像样的法子,群臣可谓焦头难额。”
蔡父问道:“后来怎样?”
洛阳令摇摇头说道:“海东四国在我大东汉帝国的震慑下,现在休战了。”
蔡父说道:“休战了?那岂不是一件好事?”
洛阳令说道:“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朝廷都议论着,这海东四国蠢蠢欲动,更兼有扶桑岛国从中挑拨离间,海东四国必然再会打起来。朝臣又不愿意向四国驻兵,通过天子首肯,现在已经颁下诏书,满天下寻找安邦定国之策。”
蔡父问道:“可有回音?”
洛阳令叹息道:“哪有那种不出兵镇守就能求得天下太平无事的策略和人才出来?”
蔡父说道:“那倒也是。能够安邦定国的人才,想必都得满腹经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洛阳令听到蔡父的话,两眼冒出精光,说道:“你家公子蔡伦能够发明造纸术这么复杂的玩意出来,说不定你家公子就有安邦定国的策略。”
蔡父笑着说道:“大人不要开涮我家蔡伦了。”
蔡父从洛阳令府上出来,径直来到朝廷招贴榜文的墙上边,果然,几个月前就贴在墙上招贤纳士的榜文还在。
蔡伦看见蔡父回到家中,等蔡父坐下喝口水后,问道:“父亲,可探听到朝廷半点意向来?”
蔡父喝完水后,说道:“朝廷几个月前就被海东的战事困扰,还降下圣旨在中原寻找一些能够安邦定国的人才和策略出来。”
蔡伦说道:“哦!父亲,我想起来了,几个月前我也去看了哪个招贤纳士的榜文,就是在看榜文时候发现用丝绸写字太过奢侈,所以才决心发明一种便于书写又便宜的东西出来。”
蔡父感慨道:“嗯,你因为要制造纸张,就需要木料,因为黄河进来一批木料,你才在黄河木料上发现伏羲遗物,哎,这样说来,是上古圣王伏羲选择了我们爷儿俩来担当这件国家大事。”
蔡伦说道:“父亲,我中原东汉现在民富国强,好像用不上这伏羲《易经》里面的奥妙啊。”
蔡父说道:“说来也巧,我刚刚在洛阳令家,洛阳令说朝臣被海东时局搞得焦头难额,莫非我这华夏圣物要用在这藩邦之上?”
蔡伦说道:“那真是藩邦的荣幸。”
蔡父说道:“既然朝廷意图已经明朗,明天你我父子二人就去揭皇榜。”
第二日,州府衙门口,人声鼎沸,有人吵嚷道:“快来看啊,有人揭皇榜了。”
“是谁呀,别挤,让我看看。”
“快看呀,是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和他的巫师父亲。”
洛阳令看着蔡伦手中的皇榜,说道:“不幸被我言中了。”
蔡父说道:“诚惶诚恐。”
洛阳令说道:“我先行一步前往宫中通报,你们随后即来。”
“是。”蔡伦父子应道。
很快,朝廷衙役带着蔡氏父子来到洛阳宫殿。
在京城城门边上,朝廷衙役将蔡氏父子交给宫中太监。
宫中太监将蔡氏父子领着朝皇宫里面走了一会,在一宫门前,又将蔡氏父子交给级别更高一点的管事太监。
蔡氏父子就这样在京城里面的三宫六院里穿梭,皇家林苑只能走马灯地看上一眼。
管事太监将蔡氏父子带领到皇帝书房的时候,先在书房门口教授一下宫中的礼仪和规矩。
等蔡氏父子学得差不多的时候,管事太监才进书房替蔡氏父子通报。
蔡氏父子在书房里面见到了帝国的少年天子。天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汉字,在他旁边的皇太后说道:“蔡伦,你有功于社稷,你看,皇上现在写字用的纸张都是你发明出来的。”
蔡氏父子将跪着的身子更加匍匐在地上。
皇太后对天子说道:“陛下,你现在该怎么做?”
帝国天子降旨,说道:“蔡卿平身,赐座。”
蔡氏父子从跪着的地上起来,坐在太监搬过来的椅子上。
皇太后说道:“听闻丞相和洛阳令保奏,说你揭了皇榜,怀揣安邦定国之策略,不知道是否属实?”
蔡氏父子奏道:“我等诚惶诚恐,确有此事。不过,此事干系重大,只能禀告天子和皇太后。”
待皇太后让太监和宫女回避以后,蔡氏父子才将伏羲《易经》的经历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