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蔡氏父子将准备好的道教法具、器皿用马车载到郊外的山顶上。
在山顶上,蔡伦摆上案几、贡品、符印、桃木剑、神水等道教作法所用之物,设置法坛一座。
第四日清晨,蔡父沐浴更衣、披头散发、光着脚板站在设置法坛的山顶上。
蔡父看看将近日出,遂做起法来,他右手执桃木剑,将手中桃木剑一会向东刺去,一会又向西画去。
一个时辰之后,蔡父将桃木剑剑尖刺破案几上的一张黄色符印,将符印挑在空中,只听嘭的一声响,剑尖上的符印自燃起来。
蔡父立即将燃烧的符印插入竹筒,灌入神水。放下剑,拿起将带有灰烬的神水慢慢地浇灌在树皮上。
蔡父做完这些,刚好旭日东升,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蔡父赶紧将树皮举过头顶,让树皮面对旭日,那扑面而来的太阳光线直直地被树皮吸收进去,不多久,树皮通体透亮,中间又显十五个象形文字出来。
蔡父看着那快通体透亮的树皮,将显出来的象形文字念出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蔡伦紧张又好奇地问父亲道:“这十五个字是什么意思?”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蔡父再次念叨着这十五个象形文字,蔡父回道:“我也不能理解这十五个字的涵义。”
蔡伦很沮丧,说道:“父亲,因为机缘巧合我们才获得这张刻有伏羲《易经》的树皮,可是现在我们却不能参透这其中的奥秘,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蔡父也很沮丧,说道:“为父得到了一个参不透奥秘的伏羲《易经》树皮,真是惋惜。”
蔡伦说道:“父亲,要不你再施法。看能不能再参透伏羲《易经》的这十五个字?”
蔡父不无惋惜地说道:“不行了,为了参透这其中的奥秘,我已经将平生所学尽皆施展出来。”
蔡伦说道:“父亲,伏羲《易经》这三个字出现在树皮的右侧,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十五个字又出现在树皮的中间,你看树皮的右侧还有很大一块地方没有用上,难道这剩余的地方上还布有玄机?”
蔡父回答道:“是呀,我也注意到了,树皮左侧还有很大一块空白地方没有出现任何东西。我虽然没有能力将它们悉数破解出来,但是我敢肯定,这其中一定还有玄机。”
父子二人看着已经恢复成树皮的伏羲遗物和思索着那左侧里面不能破解的玄机。
蔡伦出主意道:“父亲,既然造纸术我都能够发明,难不成这伏羲遗物我们就不能破解?父亲,再想想办法,我想伏羲遗物被我父子二人获得,这是天意。我们一定要秉承天意破解伏羲遗物,说不定这伏羲遗物里面有造福万民的策略。”
蔡父也同意,说道:“恩,为今之计,我们还是先下山,慢慢寻求破解之法。”
当日,蔡伦父子二人只得下山。
回到家的蔡氏父子不敢向任何人提及伏羲遗物的事情,整天闷闷不乐,蔡母也不知道他们父子两在搞什么东东。
蔡母担心孩子在家闷出病来,唤张纸来把蔡伦领出去和他们一道炼丹。
蔡伦深陷怎么破解伏羲遗物的玄机里无心任何事情。
张纸见蔡伦无精打采,就让蔡伦在炼丹炉旁劈柴添火。
炼丹炉里烧得亮堂堂,蔡伦问张纸:“为什么要把火烧得这么旺?”
张纸一边念咒,一边误听,以为蔡伦问的是怎么样才能把火烧得这么旺。就答非所问地说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蔡伦灵机一动,啊,蔡伦惊讶道:“我找到破解伏羲遗物的办法了。”
蔡伦丢下手中的木柴就跑回家里寻找父亲。
张纸在炼丹旁边看见远去的蔡伦,不解地说道:“刚刚还无精打采,现在精得跟猴一样。”
蔡伦在厢房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蔡父。
蔡伦急道:“父亲,别打坐了,我找到了破解伏羲遗物的办法。”
蔡父顿时睁开双眼,问道:“孩儿快说。”
蔡伦说道:“以父亲几十年的道教修为只能打开伏羲遗物的右侧和中间部分内容,并且无法参透字的玄机和隐藏在左侧的玄机。”
蔡父说道:“这个我知道啊。”
蔡伦接话道:“父亲,我刚刚在张纸家里和他一起炼丹,他告诉我一句箴言,众人拾柴火焰高。”
蔡父问道:“那又怎么样?”
蔡伦说道:“父亲,凭你一己之力无法打开,如果我们多找几个法术高明的巫师,是不是通过合力既能将剩余部分的伏羲遗物打开,又能参透其中经文的涵义呢?”
蔡父从榻上起身,来到窗户边上,高兴道:“妙哉,妙哉,哈哈哈。这个法子好,我们即可准备行装。”
蔡伦问道:“我们要去哪里?”
蔡父说道:“我们要去昆仑山和蓬莱仙岛,只有这两个地方的巫师和道士法术高明,我想照着你的意思办,让更多的巫师、道士和我一同破解伏羲遗物里面的奥秘。”
蔡氏父子打点好一切,蔡父、蔡伦带上伏羲《易经》树皮一道朝着昆仑山进发。
几个月后,蔡氏父子来到巍巍昆仑山。
他们朝山上远眺,只见巍巍昆仑山山间云遮雾绕,山上层林苍郁,松涛阵阵,此时大风过境,顿时松涛阵阵不绝于耳。
昆仑山脚下,山上入口小径处,有道观一个。
蔡伦父子瞧着那个简易的道观,蔡伦在道观门上轻叩几下,候在一旁。
蔡伦叩门之后,从道观里面走出来仙童一个,那仙童约莫十几岁模样,挺清秀的一个女童,双方用道教礼仪施礼过后,她上前问蔡伦父子来此何干。
待蔡伦父子道明来意后,仙童将蔡伦父子引领上山。
一行三人,蔡伦父子只觉得昆仑山的山经曲折迂回有不尽之感。
待他们三人来到昆仑山山腰的时候,蔡伦父子朝身边望去,山崖峻险,峰亦叠翠,远离繁嚣,宽气清新宜人,实为修行者的理想圣地。
蔡氏父子一路走来,处处可见银发老者,青丝道童,时不时从天空中传来一声脆响的仙鹤啼鸣。
在昆仑山道童的引导下,蔡氏父子登上山顶,来到一个山洞的前面,那山洞唤做玉虚洞,而玉虚洞对面两边是松树林,两边松树林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开阔地尽头是万丈悬崖。
一个长相伟岸的老者站长玉虚洞洞门前,蔡伦父子看见那名道长,只见他长相伟岸,头发胡须全白了,那垂在胸前的长白胡须足有一尺来长。
道童抬手指着那个道长,向蔡氏父子介绍道:“这便是仙师元始天尊,道号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