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师要来了,东都党项城里面,百济国君义慈王、高句丽监国大将军泉盖苏文、倭国幕府将军舒莪氏和三支神兽护法弟子筹划已久,义慈王说道:“我与新罗势不两立。”
泉盖苏文说道:“我与大唐势不两立。”
倭国舒莪氏说道:“我与百济是亲家,与高句丽是盟友,我们三家是偷猫打鸡,绝不背叛两家盟友。”
义慈王问道:“我们见还是不见?”
倭国舒莪氏说道:“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们设鸿门宴,以举杯为号,将袁天罡杀来祭旗。”
泉盖苏文赞成道:“好,也请三支神兽护法弟子先行隐蔽。”
党项城城门口处,百济侍卫说道:“请上朝国师入城。”
袁天罡转身对身边的男女道童吩咐道:“我只身一人进城,你们两个千万不可在此等待,速速乘船往大唐长安方向去。”
男女道童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袁天罡说道:“他们摆下鸿门宴,专等贫道去呢。”
女道童问道:“师傅,你岂不是很危险?”
袁天罡说道:“无妨,你们尽快去吧。”
男女道童离开党项城,乘船往中土大唐去了。
袁天罡在百济侍卫的带领下,来到党项城官邸,在官邸里面,他见到了百济义慈王、高句丽监国泉盖苏文、倭国监国幕府将军舒莪氏。
三国首脑对袁天罡的到来,不冷不热,倭国舒莪氏谈谈地丢下一句:“请坐。”
袁天罡也不推辞,就在官邸客席上坐下,说道:“前日贫道传达我朝天子旨意,要尔海东四国和平共处,今日何顾又刀兵相向?以致生灵涂炭。”
泉盖苏文说道:“你在我们四象神兽身上动了手脚,现在又来海东强词夺理,这有损天国神圣的形象吧?”
袁天罡反问道:“贫道见四象神兽已经被污物侵染,替它们换血,这有何不可?”
倭国舒莪氏说道:“四象神兽虽然来自中原,但是历经数百年,早已成为我海东四国的宝贝,何劳中土国师千里迢迢来对它们进行洗礼?”
袁天罡问道:“贫道也正想问一问,倭国远在东部海域,为何染指朝鲜事务?”
倭国舒莪氏起身说道:“我倭国虽然远在东部海域,但是比起中土大唐与朝鲜半岛的距离,我倭国还是近了不少吧。”
袁天罡义正言辞地说道:“我中土大唐,礼仪之邦,众望所归,周边各国,自发前来朝会,岂是你这倭国强取豪夺能相比?”
倭国舒莪氏把脸一横,说道:“今日高百倭三国立我为联军盟主,我海东之事,与他人全然不相干,还请国师自重,不要再对海东之事指手画脚。”
袁天罡快言快语,问道:“既然如此,大家就不必作口舌之争,咱们今日打开天窗说亮话,今日之事你们作何打算?”
倭国舒莪氏说道:“我等克日就要攻打新罗庆州,联军开拔之际,正好拿国师头颅来祭旗。”
袁天罡不惧,说道:“哈哈哈。就凭你们几个三瓜俩枣就想办贫道?”
“刀斧手何在?拿下中土国师。”泉盖苏文摔了手中酒杯,命令官邸外面埋伏的数十刀斧手。
数十全幅武装、凶神恶煞的刀斧手听见摔杯声响后,手执利器从官邸外面一拥而上,欲将袁天罡砍为肉泥。
哈哈哈,袁天罡大笑着,立即朝天空中吹啸一声,众人瞧见,一只白鹤从天而降,扑闪着双翅来到袁天罡身旁,不及刀斧手近前,袁天罡翻身来到仙鹤背上,驾着仙鹤腾空朝东飞去。
党项城官邸里面的三个首脑及刀斧手将士看得目瞪口呆。
袁天罡驾着仙鹤离开党项城官邸后,径直飞到新罗庆州来。
在新罗庆州宫殿里面,金炳熙接到袁天罡。
袁天罡说道:“贫道前往党项城说服三国退兵的事情告破,倭国之行又不能做成,有负皇恩。”
金炳熙说道:“新罗之势危如累卵,还请国师速速周旋。”
袁天罡虽然超凡脱俗,但是目前的局势真的感觉蛋痛。一时无语。
这个时候,皇子金发敏上殿来,看见袁天罡了,问道:“父王,哪里来的白胡子老道?好气派呀。”
金炳熙喝道:“皇儿不可失礼,快来参拜中土大唐国师。”
“耶,”金发敏立即跪在地上,说道:“金发敏参见国师。”
袁天罡将金发敏搀扶起来,说道:“虎父无犬子,好一个王子殿下。”
金炳熙说道:“此乃吾儿新罗储君金发敏,前日前往大唐通风报信的使节,就是此子派遣的。国师要知道,我自己派遣的两支遣唐使都被敌人截杀了,全得此子想出了取道百济前往大唐的计策,才能够将高百倭联军围困新罗的信息禀报给了皇上。”
“呵呵,好,”袁天罡说道,又去看新罗储君金发敏,他看着看着,眼睛里面冒出无限精光,又说道:“我要返回大唐奏明天子海东四国情况,请国王陛下忍耐数日。”
“啊?”金炳熙惊讶道:“如今敌人近在眼前,战争迫在眉睫,如果大唐晚来几步,我新罗灭国也,国师莫非开玩笑?”
哈哈哈,袁天罡说道:“新罗之势虽然危机,但不必惊慌,陛下无忧,我刚刚替储君面过相,此子面相极贵,有此子在,可保新罗百年无虞。”
“此话当真?”金炳熙还是半信半疑地说道。
袁天罡起身就要告辞,说道:“将来将新罗事业发扬光大的,非此子莫属。”
金炳熙坐在龙椅上面,将信将疑。
袁天罡从新罗出来,回朝面见太宗李世民。
当李世民得知袁天罡得法术相助才得以脱身之后,知道高句丽、百济和倭国已经有谋反之心,决定讨伐海东三国,一面知会新罗。
李世民坐朝多年,史称开元盛世,这个时候的大唐国富力强,在满朝文武的齐心协力下,积极备战朝鲜。
国师袁天罡委托太史令和长安令四处寻找凤仪神兽金身下落。
太史令问道:“国师,区区一尊金身,百余两黄金就可铸就,何苦四处打探?”
袁天罡说道:“你有所不知,四象神兽金身全部吸收了无数法力和童男童女血液,才始有灵性。并且四象神兽都已经遁入金身里面,金身易得,灵性和神兽却不易获得。”
太史令说道:“明白了,寻找凤仪神兽金身,下官必定尽心竭力。”
为了在普天之下,广选英才豪杰,让更多读书人出仕,吏部尚书主持着开科取士的事情。
在朝廷开科取士发榜这天,国师袁天罡的车驾正好路过吏部发榜的墙边,他朝看榜的人群中望去,忽见一人,与别的读书人大不一样,那人身长八尺,膀大腰圆,实在不是读书人的模样。
忽地,这个身长八尺,膀大腰圆,实在不是读书模样的人也转过脸来,刚好和袁天罡的目光对在一起。
惺惺相惜,袁天罡觉得这个壮士很特别。
这个壮士也觉得袁天罡道骨仙风不是凡夫俗子。
袁天罡从车驾上下来,来到那个壮士身边,拱手道:“请问壮士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那壮士也拱手道:“回禀道长,在下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