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站立在龙仪神兽金身旁边。他今天全新装束,只见他头戴一顶扁平的混元帽,穿皇上御赐的太极袍,背负皇上御赐的天师剑,腰间撇着一把拂尘,脚上着白布袜和船形云鞋,飘飘然有神仙感。
袁天罡在亭子正中,立在案桌前,他手拿三支香,将香在案桌上燃烧的蜡烛上点燃以后,手握三支燃烧的香朝龙仪神兽金身三拜。
做完这些后,袁天罡将袅袅燃着的三支香插进面前的香炉里面,退后三步,从背后抽出天师剑,用剑尖挑起案桌上的一张黄符,把黄符在蜡烛上点燃,挑着燃烧的黄符朝着龙仪神兽金身一阵比划。
白袍道长说道:“颇多周折,才有今日之功,实属不易。”
其他道士附和道:“是呀是呀。”
众人望去,袁天罡已经踏着天罡步伐,不断比划着手中的天师剑。
袁天罡用皇上御赐的天师剑比划一番后,突然用天师剑指向亭子里面木台上面的龙仪神兽金身。嘴里说一声:“起。”
木台上面的龙仪神兽黄身受到了袁天罡的法力,黄身摇动了一下,忽地一声,龙仪神兽黄身张开紧闭的双唇,露出红舌白牙,从这大口里面透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小龙来。
荷花池四周的众位人物都从座位上翘首观望,待那条小龙朝天空中飞去以后,众位人物又离开原来的位置,仰着脖子不断朝天空中追寻黄龙的身影。
小龙不断朝天空中飞去,渐渐地越变越大,大到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众人叹为观止,纷纷说道:“此生能够看见如此神物,足矣。”
袁天罡向已经现身的龙仪神兽说道:“到贫道这边来。”
那条在天空中盘旋的黄龙停止了翻腾,它一个翻身,扑到袁天罡身边来,震得蜻蜓扇不了翅膀,掀起荷花池里一团水雾,唬得荷花池边的人物步步后退,不敢直视。
黄龙降落到荷花池以后,袁天罡翻身骑在龙头上,叫一声:“起。”
黄龙听话地带着袁天罡起飞,不断朝天空中飞去。
黄龙带着袁天罡在天空中翱翔,穿云透雾,忽高忽低,忽南忽北。
“黄龙,演艺。”袁天罡在龙头上面挥舞着天师剑命令道。
黄龙接到命令后,朝天空中张开血盆大口,从龙嘴里喷出无数冰雹。
冰雹落地后,黄龙鼓着一对铜铃般大小的眼珠,从龙眼里闪出无数电光。
劈里啪啦。昆仑山山顶上电闪雷鸣。
黄龙再次张开血盆大口,从龙嘴里喷出无数寒冰,寒冰坠落山间。
昆仑山山上的人物见袁天罡这般神通,见黄龙这般手段,惊讶不已。
黄龙演艺完毕,一口气窜出很远,带着袁天罡不知道飞往哪里去了。
昆仑山山上的真人、道士不解地问道:“大人,数百年来,都没有一个修炼之人能够从北斗七星上面化解下来伏羲《易经》和国师蔡伦的魂魄,唯独袁道长办到了,莫非天意?”
太史令说道:“其实不然,你们并不知道,袁大人法力高强是其一,其二,这是上天选择了他。”
昆仑山山上的真人、道士十分好奇第问道:“喔!这是什么意思?请大人替我们解析谜团,也好让我们知晓。”
太史令对众人讲述道:“本官身为朝廷太史令,虽然法力不及各位,面相之术也不及袁大人,但是通过本官对袁天罡的推算、观察,这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星下凡。”
“难怪,难怪。”昆仑山山上的真人、道士这才释怀。
众人聊天的这会,天空中风云聚会,黄龙带着袁天罡返回到昆仑山山顶之上。
袁天罡吩咐黄龙道:“黄龙,下去。”
黄龙点点龙头,一个转身,朝昆仑山山荷花池扑来。
昆仑山山上的众人看见黄龙和坐在龙头上的袁天罡去而复返,都从新站立起来迎接这对朝廷新宠。
黄龙来到荷花池以后,降落在亭子上面,盘做一团。
袁天罡从龙头上面下来,倒插了天师剑。
众人望见,盘在亭子上面的黄龙摇摆几下尾巴后遁入龙仪神兽金身里面去了。
一切恢复自然。
太史令和其他官员说道:“恭喜袁大人、贺喜袁大人。”
昆仑山山上的真人、道士说道:“恭喜袁道长、贺喜袁道长。”
袁天罡笑盈盈地说道:“同喜,同喜。”
太史令驾鹤来到山下,命令校尉带领的军马立即使用八百里驿马,将袁天罡召唤龙仪神兽并驾驭龙仪神兽的事情报告给唐太宗李世民。
很快,朝廷的旨意下来,袁天罡获封国师称号。太史令被加俸禄五千石。昆仑山一应大小真人、道士也获得丰厚奖赏。
朝廷还特别嘱咐:袁天罡和太史令接到圣旨后立即进京面圣。
离开昆仑山,袁天罡和太史令等朝廷官员、将士行走在官道上。
太史令忧从中来,说道:“袁大人,此去京城,我们尚有一事未做。美中不足啊。”
袁天罡说道:“大人所指代的是凤仪神兽金身?”
太史令说道:“袁大人洞若观火、神机妙算。我话说了一半,你便能猜测出另外一半。”
袁天罡说道:“雕虫小技,让大人见笑了。”
太史令问道:“我们回到长安,如果皇上问起凤仪神兽金身的事情,该如何答复?”
袁天罡说道:“该来的自然会来,时候不到而已。”
太史令说道:“袁道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看来是知晓凤仪神兽金身下落?”
袁天罡说道:“非也。我们且去长安,自有他人来献宝。”
太史令知道袁天罡道行高深,他说有人会来献宝就一定会人来献宝,便不再多问,催动马儿往前走去。
不出一月,袁天罡和太史令来到京城,太史令归府,袁天罡入住驿馆。
袁天罡来到京城的事情不胫而走,许多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来找袁天罡面相。袁天罡入住的驿馆门栏都要被踢破了。
袁天罡对前来面相的人都一视同仁,没有因为来者门户高低,身份贵贱而分门别类地对待。
在众多前来面相的人中,有几个还是朝廷的开科进士,他们是家住洛阳的杜淹、王珪、韦挺三人,这三人已经是进士身份了还想请袁天罡给相面,专程从洛阳赶赴京城长安请求袁天罡给面相,三人通报姓名之后,等着袁天罡显法眼开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