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绵延不断,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独特的篇章。战争是当事者之间矛盾争端到达白热化之后对对方采取的粗暴的毁灭行动,是一种极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五千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一万五千多次战争。这许许多多的战争中有的长达数百年,有的只有几个小时;有的战争遍及世界,有的只发生在一个很小的地区。战争和文明始终交错,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又时刻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战争伴随社会的革命,会带来新的格局。古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迁徙直接原因;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促成了民族的独立和新生国家的诞生;国家内部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也促成了政权的更迭,中国古代书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所谓战争就是敌对双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战争是国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计篇》也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必然会给国家、百姓的人口、财富、物资带来巨大的伤害,唐代曹松在《己亥岁》诗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古今中外对待战争都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中国历来主张以“和”为贵,避免发动战争,哪怕是正义的征伐也要“不得已而为之”,在此基础上尽量寻求解决矛盾的正当途径。但是战争又是解决争端的必要手段,不能不加以考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说苑·指武》)因此,如何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又不会对国家、百姓造成伤害,既展示自身强大的实力,起到威吓对方的目的,又能够用和平的方法使对方归服,实现“以整易乱”的最高目标,这就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如果对方不能受到感化,知难而退,再进行实际的征伐行动,也就是发动正义的战争,实现《左传》上所讲的“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种思想也是汉民族一贯奉行的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战争外交原则,展示的是中原大国的风范。
早在公元前26世纪之前,中国大地上就有了战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正义与非正义战争曾经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曾发生过各种性质的大小战争、战役,有记载可考的不下四千余次。在多如群星的大小战争中,有许多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战役战斗,涌现了无数著名军事家和杰出将帅,他们创建了许多出色的韬略、计谋和战法,层出不穷的军制、律令、法规和军事技术的发明创造,以及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兵书和军事著述等等,形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光辉灿烂的军事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也是人类光辉灿烂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可以从中悟出很多道理,正义与邪恶,战争与和平等等。
本书精选了39则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每个故事独立成篇,或写以少胜多,或讲以弱敌强,或述以谋致胜,或说以正驱邪,斗智斗勇,妙趣横生。阅读这些生动的故事,可以开阔眼界,启迪思维,增长知识,激发勇气。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体会和思考:维护和平的深远意义。
根据《中国古代文史故事系列》丛书组织、策划者的意见,为了丛书在编写宗旨、体力编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一致,笔者在编辑过程中,对于体例编排、资料运用、内容筛选和文字表达等方面,都注意新颖、可靠、典型,注意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力求古为今用,既有深刻的启迪性,又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是,由于出版任务重,时间紧,自身能力水平不够,尤其是受到史料等的限制,因而在故事的思想内涵上难免挖掘不够,有些故事显得还不够生动活泼。在史料的运用、文字的表述等方面也有一些程度不同的雷同甚至重复。对此,请读者多加批评和指正,以便笔者将来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世界和平之花永远盛开!
裴亮亮
2013年1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