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创业,其实也就是路边卖烧烤,不过可以做大做强。林妈有一个朋友,在下岗之后自己在路边开了个小摊位,专门卖烧烤,林妈还带林晨去吃过几次。刚好大学城那边人有多,销量也特别大,一年多下来就在大学城边上贷款买了个门面开起了店,把自己老公还有孩子全部喊过来帮忙,几年下来车啊房啊都有了。她和林妈聊天的时候说过,在这边这种烧烤很赚钱,基本上夏天一天能至少能卖四五千,按饮食起码赚一半的比例来,一天至少挣两三千,冬季可能生意差点,但只要不是过年这样的大日子,卖个两千多也基本没什么问题,所以有时候林妈也和林晨开玩笑说,真不行让林晨也去看个烧烤店。虽然玩笑为主,不过有些事情林晨还是记下了。不过这个可能并不适合林晨,开店什么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作为一个还想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基本上很难了,不过林旭可能对这个比较感兴趣,反正这个饱和度不高,也不急什么。
还有就是林晨上辈子的工作了,虽然摊上这样一个上司不怎么负责,不过作为远光集团底下的一个小公司的小销售,不过对于总集团还是有点了解的,远光集团以房地产起家,参加了很多省里面很多关于建设的大项目,和各部门的关系也是很好的。在政策的偏移下,逐步进军到了很多领域,比如部分大型工业机器的生产,还有进军运输业和驾校。在林晨重生之前,已经建了自己在中海市的第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内部学校,并有建立大学的准备,部分作为职工福利,部分开放给外面的人,林晨进去看过,各方面都设施都远远超过自己当初读书的时候,当然虽然作为职工的林晨假如有孩子是有资格让他入学的,不过那比一般私立学校还要高一点的学费怕是承担起来也不是很轻易吧。说远了,主要是在这个时候同属一个母公司的远光杂志社建立十周年,开办了一个征文活动,对于一等奖不仅有万元的奖励,还有专栏作家的合同,基本上一年也能挣不少钱了。前世的那个一等奖林晨也是看到过的,虽然很厉害,不过一年之后这位已经小有名气的新人作家又以这个主题发表了另一篇文章,不管是文笔还是内容都远远超越了之前的水准,连他自己都承认短时间内写不出这样水平的短篇了,而林晨本来是不算太清楚的整个经过还有这篇文章的,不过有次公司活动接触到了那位已经很厉害的作家,看起来也没有大上多少,可是已经是那家杂志社的顶梁柱了,闲聊的时候听一些同事半羡慕半酸溜溜的讲起了这件事,也是挺有兴趣的,之后也搜索过那几篇文章,也确实很喜欢。现在这个倒是可以作为林晨的晋升之资,虽然可能在语言上要差上一些,不过好好斟酌一下也不会太差,毕竟那时候确实还是很喜欢那篇短篇的,记得还是很牢的。
征文大约是在四月份左右开始的,截止日期要到六月初。获奖名单估计要七月份左右才能出来,基本上就是赶在暑假期间,假如和预想的一致的话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记得征文的主题是青春,算是很老套的一个话题,一开始获一等奖的那一篇是叙事散文,文笔很优美,故事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总体确实比之后几名要好上不少档次。而后来重新写的一篇则抛弃了一部分对于文采卖弄,更加注重叙事性,整篇文章活泼生动了很多,大体是一个关于青春的趣事,不过角度很有新意,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微笑,看完又会有点怅然若失。虽然从得奖角度考虑来说的话后面的那一篇不一定完全可以碾压之前的,不过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就当实验吧,也不需要什么时间,运气好就好,不好也没什么。
全文大致分为四个小故事的组合,林晨尝试着回忆将内容下来。不过很多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难不少,比如相同的一个故事,厉害的人可以写的妙趣横生,可是普通人大部分写的都是干巴巴的,即便挺有趣的故事也会因此变得没无趣。林晨算普通人里比较好的,可是和那些职业的相比差的有远。虽然大体意思上已经达到了,不过真的很难完全描绘出那种感觉。只有一遍一遍的磨砺自己的文笔和用词,加上很多部分的记忆还是比较牢靠的,在花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倒也有七八成相似了。
打开电脑搜索了一下,还好现在网上的信息已经是比较全面的,关于远光杂志社征文的信息一下子就出来了,总体和记忆中的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时间上差了一点,还有不过一周就到了截至的交稿日期。可能稍微有点赶。
因为这次征文要求是手写稿,通过邮寄过去,可现在的快递不能说不好,不过和几年之后各种正规化,哪个人送的都可以查到的服务态度根本没法比,所以会出现慢甚至送不到的现象,为了保险考虑还是提前准备一下比价好。
信纸还有信封什么的林爸房间里都有,翻箱倒柜的找了一圈还真有不少,虽然似乎有些年了,不过保存的很完好,只有表面的几张有点发黄,总体还是不错的。
工工整整的将文章认真的再次誊抄了一遍,看着自己上辈子为了写情书而好好练习,虽然到最后都没有用到的一手行楷还是比较满意的,飘逸而不失工整。全文略做修改,大体上可以看出原文的影子,不过部分用词还有结局都进行了变化,林晨也不知道这样到底好不好,不过虽然基本上是抄的,可是总得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吧,至于成绩就听天由命吧,好了很高兴,不好也只是一次尝试。
不过现在基本很少会用邮政了,林晨也没有去邮政的想法,离家不远的街道就有一家圆通的快递,反正对于林晨而言基本也都没有什么区别。就将重新写好的稿纸放到信封了里面,带着从网上抄下来的地址信息什么就跑了过去。
老板人还不错,应该也见过一些林晨这样打算征文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是他看到之后提醒林晨写才发现的,虽然比邮政要贵上一点,不过这样还是比较安心的,起码不出意外不会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