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考查队进入这片区域后的第一个月,便是有了重大发现。
刚开始,考查队先是对这片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因为在专家门看来,藏民宰杀的那头牛肚内之所以会有那个东西,应该是在进食的时候不小心误食了进去,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这片区域内仔细搜寻,看是否还有类似的东西。
结果十天左右的搜索下来,竟然毫无收获。指挥部急了,马上修改考查方案,调来大型机械每隔十公里距离便往地下勘探,刚开始几天,仍然是一无所获,就在指挥部讨论是否结束考查时,一个事件终止了大家的讨论。
当天,与往常一样,考查队里负责地质勘探的人员结束了一个深达百米的钻眼,又在下一个事先设定的地点架设机械往下探,随着机械的启动,几个勘探队员又如常的聚在一旁抽烟聊天。
可就在钻头下探到地下三十米左右,便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往下深入,勘探队员们更换了好几次严重受损的钻头,但结果是,根本无法再往下哪怕再深入一毫米。而从受损钻头带上地面的物质分析,勘探队员无法找出受损原因,唯一的结论是,地下有相当坚硬的物质阻挡了钻头的前进,而这种物质的坚硬程度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
事件上报到指挥部,专家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那个东西,那是一个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或任何工具都无法破坏丝毫的东西。指挥部立即下达停止勘探的命令,并联系国家高层,急调燕京军区特种大队一个团的兵力封锁了勘探现场。
随后,大型的挖掘设备汇集到勘探区域,足足超过一千平方的面积,硬是被挖出一个深达三十米左右的大坑。
“你随我来......”,讲到这里,关教授向鸿宇招了下手,率先出了帐篷。两个人一前一后绕过帐篷来到帐篷后面,前面五十米左右,是一大片被简易铁丝网包围的区域,很显然,这是碍于条件限制的临时设置;不过,丝网很密、约有两米高,即使是小孩儿的身躯也无法从中穿过去;而就在网圈外围,赫然是三步一岗、荷枪实弹的士兵,将这片区域围了个严严实实。
看到关教授过来,士兵打开了铁丝网上唯一可供人进出的一扇小门,随后,几双铁血般的眼睛齐刷刷盯向了鸿宇。关教授见状摆了摆手,其中一名士兵这才一抬手,示意鸿宇可以进去,但眼神丝毫没有放松警戒。
迎面只有一个大坑,此时天色较晚,在铁丝网透进来的昏暗灯光下,由于巨坑下面全是黑漆漆一片,乍一进来,似乎一个无法的黑洞向鸿宇扑来,顷刻间便是遍体生寒。
此时,关教授在巨坑的边缘停下了脚步,鸿宇紧跟上前,眼光不由得落在了巨坑的底部。由于光线不足,鸿宇无法仔细的看清,只感觉坑底很平滑。是的,就是平滑,就像是被大力用锋利的坚刃削出来的一般,若大的近千平方米的巨坑底部,就如同一个镜面。镜面是深邃的毫无光线反射的黑色,无法判断是什么材质,表面似乎有些纹路,但无法看清。
这时,士兵从外面打开了巨坑周边的四盏巨型探照灯,立即间,四条巨大的光柱伸向巨坑底部,巨坑的四壁一下子明亮起来。
“发现什么了吗”?关教授回过头来低声问了一声。
“啊!发现.......,关教授,不好意思,没有什么发现,是,是有什么异常吗”?鸿宇知道关教授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这个问题,立刻反问道。
“光,是光,你没发现这光束很特别吗”?
鸿宇再一次集中注意力往光柱看去,刚开始也没发觉什么特别之处,再看时,却突然的倒吸了一口凉气。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光线照到任何一个物体表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折射。而此时,巨型探照灯的强烈光柱打在巨坑底部,却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射产生,似乎所有的光柱都被巨坑给吃了进去。由于没有光线的反射,巨坑底部仍旧是漆黑一片。
“是的,坑底的物质产生了违反物理常识的现象,我们用专业的仪器进行了测试,底部确实没有任何光线折射回来;而且,即使是在阳光最为鼎盛中午时分,坑底仍然是这个样子”,关教授在一旁继续说道:“所以,呵呵,我也就没有特意挑选白天的时候带你过来”。
“关教授,那坑底是什么”?此时,鸿宇只能选择配合着向关教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经碑,或者,我们现在只能用这个词来描述这个东西”关教授思考着说道。
“经碑?什么是经碑?”鸿宇大惑不解的道。
其实,早在考查队来到这片区域的第一个月末,大型机械便挖掘出了眼前这边区域,但眼前的黑暗让专家们一头茫然,任何的照明设备,甚至包括红、紫外线、X光线在内的各种特殊光线进去,也无法对坑底的区域成像。后来没办法,指挥所派遣一队士兵进到坑底,利用手指的触觉进行仔细摸索,果然,反馈回的信息是坑底的区域有不规则的纹路,而这一发现让指挥部和专家组大为兴奋。
但是,如此开阔的范围,仅凭手指摸索成像谈何容易。专家组采用在坑底的横向和纵向上等距离取点,并在对应的点之间拉上细线,将坑底等分成四百多份正方形小块,每一小块依次标注序号;再派出二十多名士兵,依次按顺序从坑底的一边遂次向另一边进行摸索;而每隔一段时间,士兵便将摸索出的纹路按相同比例缩小后绘制到纸上,最后再由专家组凭事先编制的序号进行拼接。
如此浩大的工程,竟然持续了近一个半月,方才将坑底的纹路绘制完成。
由于每个士兵绘制技巧高低不齐,再加之拼接产生的一定误差,最后,摆在指挥部和专家组面前的,竟是歪歪扭扭的如同几个文字的图案。
“哦,是什么文字”?听到这里,鸿宇不禁好奇的问道。
“别那么急躁,年轻人”,关教授呵呵笑了一声说道:“这几个文字年代久远,不过,我们在场的几个老家伙到也认识,那是西周时期楚国的文字,文字的内容嘛”。
关教授停顿了一下,“我们判断,那几个字应该是--可道非常道”。
“可道非常道,这是什么东西”鸿宇嘴里嘀咕着望向关教授。
关教授眼光望向坑底,解释道:“相传,老子李耳即西周时期楚国人氏,老子作《道德经》,其开篇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我们判断,这是一块刻有《道德经》的不明材质的东西,我们暂且将其称为--经碑”。
当拼图绘制完成后,专家组确定纹路的内容是“可道非常道”时,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道德经》。由于巨坑所挖掘出的坑底面积仅有一千余平方米,碍于时间限制,指挥部并没有命令往周边继续挖掘,所以,没有人知道坑底这种物质所覆盖区域究竟有多大。
《道德经》全文计五千余字,仅此五个字便有约千余平方米的面积,若每个字都这般硕大,那么,这块所谓的《道德经碑》该是如何的巨大。但同时,坑底的纹路虽已破解,但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早已流传于世的《道德经》的一部分,显然就其内容而言没有任何的价值;由于坑底的物质穷尽已知的科学方法无法进行分析,考查一度陷入僵局。
研究陷入停顿,专家组有三分之二的人撤回了燕京。其后的半个月时间,关教授独自一个人下到坑底,遂寸遂寸进行仔细的摸索;由于年纪大了,腰实在无法承受,最后竟是直接趴在了坑底。
就在关教授都已经准备要放弃的时候,竟然真的被他发现了坑底的异常。原来,应在“可道非常道”的最后一个“道”字的中心位置,突兀了出现了一个本不属于文字的小坑,面积很小,约有鸽蛋大小;关教授不由得想到了尚放置在燕郊军区实验室中先前发现的那枚东西。
征得国家高层的允许,经由专程护送,第二天,那枚东西紧急送到了关教授手中。果然,那枚东西竟然与坑底的小坑完全契合。
“哦,那可能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从上面脱落下来一小块,被牛不小心吃到肚子里去了”鸿宇在一旁自笑着说到。
“不是”关教授立刻否定了鸿宇的说法,随后解释道“那件东西呈球状,边缘相当平滑,不可能是自然脱落;而且,这种物质用现在的科学手段尚且无法切割,又怎么可能自然脱落”。
不料,关教授接下来讲出的话却实在是太过让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