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国与国之间很少有真正朋友一说,一切问题都以利益为焦点,双方的出发点都会是维护本国利益。只是有的时候当政者明智,选择用共赢的方式去对待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于是一切和平,否则……
晋国对秦国的情报工作一直都没有停过,虽然两国交好已久。秦国此次军事行动给晋国一个机会,晋臣先轸就建议晋君趁此机会打击一下秦国,晋国君臣讨论一番后决定动孟明视带领的这支外出作战的部队。
晋襄公问先轸:“咱们怎么知道秦军什么时候回来,回军路线也一定是军事机密,这些搞不清楚不好攻击他们啊!”
先轸掰指头给晋襄公分析道:“秦军攻打郑国的意图此时已被识破,他们突袭不成肯定就会放弃回朝了,时间嘛,应该在夏初。秦军回朝一定会经过和我们接壤的渑池,渑池西北有崤山,崤山山势陡峭、林深树密,是打伏击战的好地方,我们在此处设伏兵必使秦军全军覆没。”【智者往往因为知道的多,对未来形势完全可以进行一个算无遗漏的沙盘推演,因而他们显的有未卜先知的神力。所以尽量多了解一些知识吧,知识永远有用,不管什么知识!】
晋襄公听从先轸的计策。
春末夏初,秦军果然来到崤山。早有准备的晋军高兴坏了,猎物马上就到口袋里了!
孟明视等人领兵到了崤山,见山势陡峭,心中对继续行军不免有些迟疑。不过孟明视转念一想:过了这座山就是秦国境内,这边是晋国,谅他也不敢这个时候有动作。于是孟明视将军队分三批:先头部队有先锋褒蛮领着探路,自己和西乙术带领大部将兵行进,白乙丙率部断后。各批前后保持安全距离。【军事上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切情况都要考虑到才是真正的将军,不把自己的主动权置于对潜在敌行动的单种情况假设上的将军才是常胜将军。】
先头部队行进顺利,没遇到大情况。孟明视高兴命令快速行军争取尽快通过。走着走着,路变得越来越窄,到了坠马崖这里发现路被乱七八糟的树木堵死,马车无法前进,众人只好下马清理道路。此时他们没有注意到先头部队已无踪影,忽然他们听到头顶山崖上一阵鼓响,抬头一看,无数晋军士兵扛旗摇喊,如利箭一般冲向秦军。秦军知道中了埋伏,苦于地形无法展开阵势,只好束手就擒。孟明视等人见无力反击,呆在原地等着被活捉。
负责指挥这次伏击战的是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他轻松取胜,押解俘虏回去庆功。晋襄公大喜,只是此时国丧还没结束,只得在曲沃简单庆祝一下。
晋襄公把伏击取胜的事忍不住跟母亲怀赢说了,怀赢是秦国嫁过来的女子,出于对母国的怀念,怀赢就让晋襄公把俘虏都给放了并且劝晋襄公要维护秦晋的世代交好。
孟明视三人听说被放,头也不回地快速跑回秦国。
先轸听说了,立即去找晋襄公:“你怎么不商量一下就把俘虏给放了!”
晋襄公嗫嚅道:“我妈说放了好,秦晋之好要继续维持,我就给放了。”
先轸情绪上来之后竟吐了一口唾沫到晋襄公脸上:“将士们费劲千辛万苦抓住秦国三名大将,你倒好,轻而易举地就给放了!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当时晋国的政治环境确实让人大吃一惊。后来先轸为了这口蔑视君主的唾沫,主动死在战场上表示谢罪。暂且不说这算不算得上是美谈,单从这事上就可小窥历史的多姿多彩。】
后来秦晋之间因为这次战役又发生了好多次战役,不过双方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胜利,说实在的,只能算是无谓的互相伤害。不过秦国在多次军事行动中越炼越强,西戎各国都看到了秦国的强大,纷纷归附。周天子为了平息战乱加封秦穆公伯爵,秦穆公不搞联盟不开盟会也成了一方公认的霸主。【成功不可以复制,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你要相信,按自己的方式向前,时机成熟你会收获自己的精彩!】
秦穆公见对晋国的多次军事行动都是内力的消耗,没有实质性的胜利不说还时不时地战事失利,就听从百里奚建议:向西发展。秦国逐渐收服了西部小国,实力大增,这是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秦穆公政治生涯没什么遗憾,家庭生活也充满真情甚至诗意,下节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