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42

第42章 北宋刘娥垂帘听政,保持社会稳定(2)

赵恒初做皇帝,经常把大臣的奏章带回住所深夜阅读,刘娥总是在旁相伴,有时候也看上几眼,还不断和赵恒讨论情况,帮赵恒出主意。赵恒遇到疑难问题,刘娥经常引用一些史书上的记载作为借鉴,提供参考性意见,这使赵恒更加高兴。后来,赵恒对她越来越倚重,刘娥也就干预起朝政来。

刘娥知道,她要想在大臣面前说话管用,除了皇帝的信任外,还要有大臣作为策应。翰林学士钱惟演为了拉近与刘娥的关系,提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娥的哥哥龚美,刘娥同意了。钱惟演还与参知政事丁谓联姻,于是丁谓也成为了皇后刘娥的亲戚。因为钱惟演、丁谓与大臣曹利用、冯拯关系极为要好,所以这几个人都围在刘娥身边,形成了一个小圈圈。

公元1020年,真宗赵恒患病,基本不能处理朝政的日常工作,这给刘娥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她不仅代替赵恒处理朝政,同时对朝廷的人事关系也进行了调整。历朝历代无法避免的宫廷斗争就此开始了。

在朝廷里,宰相李迪、寇准则形成了一个圈圈,坚决反对刘娥干政。病中的赵恒知道朝臣分成两派后,心里异常难过。他知道,作为皇后,按照礼数上说,是不应当干预朝政的。但是他对刘娥的喜爱、信任,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了解。同时他也知道李迪、寇准等人并不是和他真宗过不去,他们也是愿意帮他维护这个政权的,只是反对女人干政罢了。

赵恒在对太医进行了“拷问”后觉得,自己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作为皇帝,他必须为他的身后事作出交代,他有责任维护大宋的江山永固。他想命皇太子赵祯做监国,他认为这样便能平息所有的矛盾。可他吃不准这样做行不行,于是有意无意之间,对心腹太监周怀政说了这个想法,想知道周围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谁知道,这个周怀政不但没有说出什么,反倒跑到宰相寇准那里通风报信。寇准本来对刘娥干预朝政就不满,也希望太子监国,建议罢免丁谓等人。

刘娥似乎危在旦夕。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寇准自己在醉酒的情况下道出了心声,此事传到丁谓耳中,立即将情况又报告给刘娥。于是刘娥联合诸大臣到真宗面前告御状,说寇准利用真宗有病企图把持朝权。

皇帝最怕的就是丢了江山,他诏令废黜了寇准的宰相职务。寇准小圈圈里的周怀拯见事情不好,联合宦官杨崇勋等人,商议发动政变,以杀死丁谓,让寇准再任宰相,然后废黜皇后,奉赵恒为太上皇,传位给太子赵祯。

宦官杨崇勋冷静之后非常害怕,三思过后,将商议的阴谋报告了刘娥。刘娥立即联合同伙将周怀政杀死。刘娥又联合丁谓,由后者出面告状并由刘娥策应,将寇准再次贬职,任道州司马。

为了不让寇准有翻案的人事基础,朝廷中与寇准关系密切的大臣几乎全部遭到排挤。丁谓在刘娥的举荐下升迁宰相职位,很快就与另一位宰相李迪发生了矛盾。刘娥自然护着丁谓,因为当初就是这个李迪以“刘娥出身微贱”之由,劝真宗不要立刘娥为皇后的。

这是前仇,当然还有新恨。

有一天,大臣们来看望真宗,赵恒怒气冲冲地对大臣们说:“昨天晚上,宫里的人都让皇后叫去了,也不知道干些什么,这么大的宫殿里就朕一个人了。”

大臣们不敢接话,因为这太敏感了。

偏偏只有李迪上前说道:“如果是这样,陛下为什么不对刘氏运用家法呢?妇人就应替夫君着想,不然还有妇道吗?”

当时躲在屏风后面偷听的刘娥,恨不能冲进去大骂李迪一场。刘娥决定对这个不识时务的李迪老账新账一起算。

果然,没几天的工夫,真宗就下了诏,罢免了李迪的宰相职务。并任命丁谓、冯拯、曹利用共居相府,分别兼任了太子的少师、少傅、少保,钱惟演也出任了枢密使。

此时,赵恒的病情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召集群臣进殿,吩咐后事。他有气无力地说:“朕的疾病这几天越来越不祥,现在皇太子已经十一岁了,不小了。皇后又很贤明,处事公平,完全可以托付大事了。以后遇到重大事务,可由太子在资善堂处置,内廷由皇后拿主意,文武大臣多配合,我就可以放心地走了。”

群臣听后都悲悲切切,心中各有所想。他们明白,由李氏所生、刘娥抚养的皇太子赵祯那年刚刚十一岁,根本没有能力处理朝廷大事,赵恒的安排确定了刘娥的地位,把权力完全托付给了刘娥。

大臣们都为宋朝的江山沦落到被女人掌握而痛心,可是这是现实,又是真宗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

(4)垂帘听政,把持权力

公元1022年月,真宗驾崩。朝廷内外处于悲伤之中。

刘娥拿出真宗赵恒的遗诏:“太子赵祯即位,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在此之前,丁谓为了讨好刘娥,曾经劝说负责起草遗诏的王曾将“权”字去掉,即将“军国事权取皇太后处分”改为“军国事取皇太后处分”,希望直接由刘娥专权,垂帘听政。

王曾坚决拒绝,他气愤地抵制道:“皇上虽然年龄小,不得已让太后临朝,这已经是很不幸的了。刚才陛下所说遗言非常清楚,有个‘权’还可以昭示后人,怎么能随便改呢?”丁谓没有分辩的理由,只好作罢。

这个太后垂帘听政,在当时的宋朝还是第一次,没有先例可遵循。按照宋朝太祖赵匡胤的定制,皇帝每天要临御垂拱殿,还要在文德殿正衙门内接见文武百官,这叫做“常参”;五天一次在崇德殿或垂拱殿接见群臣,这叫做“起居”。

那么现在太后临朝,要不要和皇上享受一样的规制?大臣们众说纷纭,意见无法统一。

而丁谓试图借机和太后联手专权,减少上朝次数,大事自己决定,以便削弱其他宰相、大臣们的权力。他暗中通过宦官雷允恭请皇太后直接颁布诏书,曰:“皇帝(指赵祯)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上朝见群臣,大事由皇太后召集宰相们共同商议处置,日常政务则由雷允恭把事情代为转奏皇太后,由皇太后签署处理意见。”

包括王曾在内的许多大臣明白,减少朝议就是想独断专行,而由一个宦官转话,时间长了必然出现问题,要么宦官干政,要么摆弄是非。但是这些大臣没有力量改变这样的局面,只好听天由命了。

刘娥垂帘听政了。她马上就公报私仇,对过去反对她当皇后的一批大臣进行报复,可怜的寇准再次首当其冲,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迪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

应当说,刘娥同许多当权者一样,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后人对这种急于报复的心理,往往理解为“操之过急”,或者“小肚鸡肠”。事实上,他们急于报复的目的,主要是给群臣看,俗话就是“杀鸡给猴看”,以便树立当权者的威信,倒不是非得和那些已经没有了权力或者已经老朽的官员有如何的深仇大恨。

刘娥对寇准和李迪的再贬,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和许多大臣预期的一样,刘娥垂帘听政不久,丁谓和雷允恭便搬弄朝权,不仅让大臣们心烦意乱,刘娥自己也觉得烦躁。

虽然丁谓在拥戴刘娥的事情上出了大力,但是他和雷允恭经常先斩后奏,常常以皇太后奏准或者已经得到大臣同意为由,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而雷允恭控制皇太后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

按照原先商量的垂帘听政的方法是,皇太后同皇上一同临朝,事情由皇太后做主。可赵祯年纪太小,不是坐立不安,就是贪睡,根本不能在规定时间上朝,刘娥不高兴,大臣们也不满意。

于是,刘娥便想单独上朝,参政知事冯拯等人因为丁谓休假不敢做主,只好说等丁谓回来再说,刘娥非常不高兴,同时她也看到了丁谓在朝中的影响。

丁谓知道这件事情后,当即对冯拯等人表示皇太后的提法是不行的。他以先皇帝有遗言为由加以拒绝。实际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

有人将情况报告了刘娥,刘娥内心充满了矛盾。丁谓拥戴自己有功,本来是可以依靠的大臣,除掉他必然让反对派抓住话把,说自己无情无意。但是现在,这个丁谓阻碍了自己施展权力,同时他霸道的派头越来越明显,怎么办?

经过三思,刘娥找到一些大臣商议,这些大臣们对丁渭、雷允恭这些人没有好印象。尤其是王曾,对他们简直就是恨之入骨。于是,刘娥决定扳倒丁谓、雷允恭,扫清自己的执政阻碍。

刘娥皇太后下了决心后,便开始留意丁谓、雷允恭的行动,以便抓住他们的过错甚至罪行,置他们于死地。因为没有罪过,等于师出无名,这在皇家来说是不仁义的,很容易造成朝臣离心离德。

时间不长,机会来了。王曾揭发丁谓担任真宗园陵使的时候,曾勾结雷允恭擅自迁移真宗的陵寝,这么做的原因是“包藏祸心,欲置皇堂于绝地”。这可是天大的罪过。

刘娥立即发怒,以皇太后、皇上的名义下诏,杀了雷允恭。朝臣非常高兴,大家几乎到了奔走相告的程度。刘娥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因为这是她第一次以皇太后的名义杀人,她怕朝臣们对她生出反感。看到大家这样的态度,她决定继续干,搞掉丁谓。

几天后,刘娥以同样的名义贬宰相丁谓为崖州(今海南)司户参军,官降了多级,而且把他们的爪牙几乎一网打尽。

过去,朝臣们都知道这两个人是皇太后的亲信,看着他们俩胡作非为,就认为是刘娥指使的。因而对刘娥多了反感。可现在,他们觉得刘娥基本是公允的,真宗信任她是有道理的,于是上朝时,个个精神饱满,歌功颂德,刘娥自己扫清了障碍,又得了美名,自然高兴不已。

实事求是地讲,刘娥垂帘的初期,的确号令严明,处事公道,赏罚也很分明,对马屁精一类人并不重用,有时候还加以训斥。

比如,京西路转运使刘绰想讨好刘娥,希望将自己的管辖地的余粮上缴朝廷,说这样才是对刘娥的尊重,并希望刘娥给他升迁官职。

刘娥严厉地说:“你认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他们吗?这些人哪个是靠上缴余粮得的官?”

刘绰不禁汗颜,说道:“臣明白,臣要好好搞好转运事情,不让朝廷操心才是。”

这样一来,没有人再跑官要官了。朝臣都希望自己在岗位上努力工作,来获得皇太后的赏识,这不仅大大树立了刘娥的威信,同时也在朝廷上树立了良好的官风。

刘娥管理官吏,既突出榜样作用,又工攻于心计。有一件事情非常能说明问题。

有一天上朝时,刘娥两眼含着泪花,满怀激情地对大臣们说:“国家多灾多难,如果大臣们不能与皇家齐心协力,我们国家就很可能灭亡啊!先皇帝走了,你们对他感情很深,也为朝廷出了很大的气力。希望你们把自己的亲属名单写给我,有机会我会提拔他们的。”

大臣们听后非常感动,认为有刘娥当政,这大宋江山没有了问题。于是纷纷将自己亲属名单呈报皇太后。刘娥也不含糊,将这些名单一一贴在寝宫的墙上,可她不是要提拔这些人,而是正相反,在需要提拔官员的时候,偏偏选择不是大臣亲属的人,她是用这种方法避免裙带关系,以免官场无法控制。

同许多皇后、皇太后相比,布衣出身而又为过人妻的刘娥,并不讲究华丽的衣着,她身边的侍女看到小皇帝赵祯的宫女都有很好的衣服和饰物,便希望皇太后也赐给她们一些。刘娥说道:“皇帝虽小也是皇帝,他身边的那些侍女,今后都是要当嫔妃的,饰物都是嫔妃专用的。你们是我的人,不要贪恋那些东西,那些是身外之物。”

应当说,刘娥在垂帘初期,对亲戚的管束是比较严格的。皇家有赐宴的习惯,宋朝也不例外。刘娥每次给亲戚赐宴后,都关照家属不要用御器装,而是要换成普通官吏家用的器物来装,以免别人挑出理来。

有的亲戚不以为然,认为皇太后至高无上,自己是皇太后的亲戚,完全可以用宫廷的东西,就像用自己家的一样。刘娥对他们说:“皇家自然有皇家的规矩,你们是我的亲戚,绝对不能破坏。”

但是,随着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年龄的增长,刘娥的行为不那么谨慎了,她越来越无视长大的皇帝赵祯,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

比如,她对自己家属的三代人都追尊加封这件事情,就引得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她的曾祖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祖父刘延庆成了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父亲刘通成了魏王,母亲庞氏成了晋国太夫人……

能封的亲戚都封了,尽管如此,刘娥仍然嫌弃祖上的名望不够显赫,于是她就对满朝文武的家世调查了一番,发现唐末五代战乱后,官宦名门大多逃出了家乡,家谱也大多无存,只有龙图阁直学士刘烨一家,自第十二代祖先北齐的中书侍郎刘环俊以下,代代为官,而且家谱很全。如此显赫的家世,确实让刘娥眼热,她竟然动了心思,想认刘家同宗。

同类推荐
  • 狂野大唐

    狂野大唐

    悬念版简介一:庄毅误入晚唐,出现在卢龙塞外,混乱的营州旧地。不想做酒囊饭袋,不想成行尸走肉,只得踏上一去无回的征途。在这国势衰微,藩镇争雄的时代,恣意狂野却势单力薄的他,能否博弈其中?YY版简介二:男儿生逢乱世,当奋发惕厉,乘风击浪。手屋雄兵,扬雷霆之威。乘机虎变,执天下牛耳。开四民之智,内王外霸。穷八方之财,恩泽四海。(新书:朕的霸图已发布,求支持!)
  • 三国之东吴大帝

    三国之东吴大帝

    乱世三国笑谈间,灰飞烟灭几千年?古今皆比孔明智,熟人不知仲谋材。金戈铁蹄马鞍后,宫闱座上燃赤壁。不动指风斩木案,文臣武将制衡中。遗憾曹贼不称帝,匡汉之师葬新野。江东百姓无战祸,能人志士不穷尽。九岁染血领父遗,十九榻前承兄志。紫髯碧眼黄龙相,千锤百炼终成器!
  • 宠妻无度:调皮小皇后

    宠妻无度:调皮小皇后

    生死之间的约定,三生三世的姻缘,爱与恨之间的纠葛就此拉开,一边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蓝颜,一边是自己前世的恋人,大神的算计,男配出现,她到底会如何走出下一步?敬请期待吧。
  • 乱世桃缘

    乱世桃缘

    阿郎出生在一个以战争和杀戮为主题的年代,却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仙境中成长。最终引领着这支与世无争的力量,陷入了世俗的泥潭。之身仗剑报血仇,绝世英明保一方。只道深情曾辜负,险将真爱丧身旁。(贱笑了,各位。)
  • 重生之改变历史

    重生之改变历史

    这里,是南宋孝宗中期,主角被炸回古代,开始自己改变历史的道路,败大理,灭女真,并西夏,俘虏成吉思汗,篡国当皇帝,一样都不少!桓桓的处(和谐)女作……新书发表,给点推荐票吧……求收藏……
热门推荐
  • 鸿蒙心经

    鸿蒙心经

    身体瘫痪的林逸因为一把古代青铜剑重生到名为洪荒世界的异世界,却发现此洪荒非前世洪荒,从而揭开了消失的上古真相,开启了一段纵横世界,镇压一切的道路……
  • 明后有晴天

    明后有晴天

    谨以此怀念我美丽的大学时光,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谢谢!简介:对每个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大学时光都是一辈子永不磨灭的青春记忆和验证,对黄亦晴也是如此。生命中有人来了又走,经历了一场错爱和一场虐爱,黄亦晴由懵懂,迷惘最终成长,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深爱。
  • 特工宠妻

    特工宠妻

    他和她的相遇如此虐,她却渐渐爱上他,夜夜不休。可谁知这一切都是阴谋与背叛,他宛若暗夜撒旦,她是MI集团特工精心设计的情网,身体却背叛了她。她面临友情与爱情的抉择……当她知道自认为的家,不过是仇人蒙蔽她的表象,而她再次亲手错杀他的那刻,骤然崩溃……
  • 勇敢乐观的大力虎

    勇敢乐观的大力虎

    小朋友,在你阅读我的故事之前,请听我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叫大力虎,原先生活在大山里,后来在动物园里住了一些时候,这不现在又回到大山里。和我一起生活在大山里有聪明狐、乖乖兔、快乐猪、淘气猴和笨笨熊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大动物和小动物。我们之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我还和人们发生过一些故事呢。这些故事,小朋友读了可能会哈哈一笑,也可能会在笑过以后悟出一些道理。来吧,让我—一讲给你听!
  • 奇剑谱仙曲

    奇剑谱仙曲

    大自然造化之力,神异莫测。风雷雨电,星移斗转,诸般神奇怪异,自混沌开辟初,似自有规则。而后大地上生其万物,万物有其人。人观九天之上,狂风暴雨,明火暗雷,时有天灾降下,其威之浩荡,之神异,不可揣测。人遂以为天上有生灵,拜以为仙。而人有奇异者,观天地之造化,体自然之奇妙,遂仿之,有所得。日积月累,人渐得已窥得一丝天机,借助外物,修善其身,飞天遁地,移山倒海,莫所不能。然人逞一世之雄,不过匆匆数百载,化为黄土,还归天地;天地逞雄,不知其始,不知其末。人习得诸般异术,却习不得长生,叹之:惟仙可得长生也。然。一个身份禁忌,怀不容于世之力量的少年,面对苍茫路途,未知命运,心中却有执问:飘渺大道仙何在?是人不如仙,还是仙不如人?
  • 怪异传记

    怪异传记

    十二岁那年,我摔断了手,外婆请跳大神的老人帮我请下龙王,龙王赐了我姓名,还告诉我,我人生有三大劫数。第一劫在十二岁,我摔断了手。第二劫在二十岁,我不能过河和去阴暗潮湿的地方。第三劫在三十八岁,我不能过桥和去宽阔广袤四下无人的地方,例如沙漠和天台。而今年,我二十岁。坚信科学的我,去了阴暗潮湿的地方,然后······
  • 妖女成长史

    妖女成长史

    世人皆传,她是狐妖转世,是妖妃。龙生九子,三人为她倾倒,一个是当朝太子,一个是权倾天下的六王,还有一个为她夫君。她将那年轻的王迷的神魂颠倒,为了她,王两次血洗府邸,屠将军府满门,最后为了她,直逼那凌霄宝殿的皇位。新皇登基,立妖妃为后,世人请愿,群臣上谏,皆要处她死刑。他抽出腰间佩剑,寒光刺眼,在那皇宫城楼上,当着世人的面挥剑斩断红菱:“皇后在,朕护社稷繁华;若皇后死,朕便亲手毁了这天下!”
  • 快穿:扑倒男神大人

    快穿:扑倒男神大人

    [叮——扑倒男神系统开启]一场意外的车祸让她卷入了一场奇怪的事件,脑袋里传来声音,什么什么系统。扑倒男神?是美男吗?帅哥都行,攻略各种指定的男主男配?杀手?校草?总裁?还是谁。好啊放马过来吧,来一个扑到一个,来一双扑到一双。
  • 异界醉

    异界醉

    特种兵王意外穿越,怀着对前世的仇恨,他将在这一世掀起怎样的波澜?
  • 我在现实中幻想

    我在现实中幻想

    在钢铁侠世界获得钢铁战衣在西游记中跟孙悟空做兄弟在仙剑世界中做做老爷爷……现实中:展开你的幻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