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由于术后或治疗后遗留的纤维或瘢痕组织干扰,其他影像学检查很难对复发或术后改变做出准确诊断,而PET/CT由于能提供病变的代谢情况,对复发诊断的准确性可达95%。
4.PET/CT可以通过测量病灶最大SUV值来判断治疗疗效和评估预后。
五、PET/CT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肝细胞癌恶性度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居于肿瘤的前列。多数肝癌患者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PET/CT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适应证1.原发性肝肿瘤的诊断。
2.肝脏肿瘤预后评估。
3.肝转移性肿瘤诊断。
4.肝肿瘤治疗疗效评估。
5.原发性肝肿瘤准确分期。
6.肝内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禁忌证本检查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目前,常用显像剂为18F灢FDG,11C标记的乙酸盐(11C灢acetate)等,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化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携带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6.上机检查前患者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减少胃肠蠕动,从而使正常胃壁生理性摄取减低。
显像方法1.于肘静脉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最大SUV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表面光滑,肝实质内密度均匀,PET肝内放射性核素弥漫性均匀分布,未见异常浓聚或缺损区。
诊断价值1.由于肝癌细胞对FDG摄取的不同,可将肝癌分为三种代谢类型。
分化差的肝细胞癌18F灢FDGPET/CT检查时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高分化肝细胞癌则表现为与周围肝组织代谢相同,易造成假阴性。通过18F灢FDGPET/CT显像时肝内病灶摄取强度差异,判断患者的预后。
2.11C标记的乙酸盐在肝组织结合/摄取机制以酯化成乙酰辅酶A作为脂肪酸球氧化的主要前体为主要途径,它可以检测FDG阴性的肝细胞肝癌,总体而言,其诊断阳性率优于FDG。但同时也有部分11C标记的乙酸盐PET/CT检查阴性而FDG阳性,部分肿瘤两者显像均为阳性。两者显像剂同时应用能明显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3.如果两种显像剂均阳性或11C标记的乙酸盐阳性,高度提示肝细胞癌,反之,如果仅FDG阳性而11C标记的乙酸盐阴性,则应考虑低分化肝细胞癌或其他肿瘤的可能性。如果两者均阴性,则可能为肝良性病变。
4.典型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DG显像无异常放射性浓聚,11C标记的乙酸盐可有轻度浓聚,要与肝恶性肿瘤相区分。
5.肝癌介入术后如有效,行PET/CT检查时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核素分布减低或缺损。如果病灶处异常核素浓聚或中心缺损周围出现浓聚,则提示疗效欠佳,需继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
6.肝癌的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表现为相应部位异常核素浓聚。
六、PET/CT在胰腺肿瘤的应用胰腺癌属于胰腺外分泌肿瘤,位于成人致死性肿瘤前5位,男女性的发病率大致相同。恶性度高,预后差。目前诊断多依靠CT,但CT对胰腺癌与胰腺炎鉴别存在困难。PET/CT对胰腺癌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适应证1.原发性胰腺肿瘤的诊断。
2.胰腺肿瘤预后评估。
3.胰腺肿瘤治疗疗效评估。
4.胰腺肿瘤准确分期。
5.胰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禁忌证本检查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目前常用显像剂为18F灢FDG。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化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携带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显像方法1.于肘静脉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
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最大SUV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内密度均匀,胰管无扩张。PET胰腺内放射性核素分布均匀,未见异常浓聚或缺损区。
诊断价值1.可了解胰腺形态大小密度情况,了解胰腺代谢情况。
2.PET/CT检查在胰腺癌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CT相比,其对胰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准确。假阴性见于血糖水平高和黏液性腺癌。
3.用双时相PET/CT显像方法,可准确鉴别胰腺局部炎症和恶性肿瘤。良性病变延迟显像SUV值下降,恶性肿瘤延迟显像SUV值则会明显升高。
4.SUV值对胰腺癌预后有独立的提示价值,最大SUV大于3.0预后较差。
(第八节)SPECT检查
一、甲状腺显像
显像原理
131I进入体内后主要被甲状腺摄取,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有机合成,因而用合适的探测仪器在体外可获得示踪剂在甲状腺组织内的摄取分布图像。此外,当体内甲状腺组织被手术切除或用131I治疗使之严重破坏后,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也能摄取131I,故也用于寻找全身的甲状腺癌转移灶。99mTcO4-与I-相似,进入体内后能被甲状腺组织摄取,故同样可用于有功能的甲状腺组织显影。由于锝的半衰期较短(6.02小时),物理性能远优于131I,现在常用锝作为甲状腺的显像剂,当探测和显示其他部位的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癌转移灶时宜用131I。
适应证
1.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
2.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3.甲状腺结节功能状态的判断。
4.判断颈部肿物与甲状腺的关系。
5.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6.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并评价131I治疗疗效。
7.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组织的残留情况。
禁忌证
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131I行甲状腺显像;应用99mTcO4-行甲状腺显像时一般无禁忌证。
检查前准备
应用99TcmO4-行甲状腺显像时,无须特殊准备;用131I显像时可根据情况停用含碘食物及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1周以上。
诊断价值
1.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状况。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时,甲状腺虽肿大,但仍保持原来的形态,放射性分布均匀。结节性甲状腺肿时,甲状腺不仅增大,形态可失常,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可见多个大小不等不同功能的结节。
2.该检查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在排除甲状腺癌转移的情况下,正常甲状腺部位不见甲状腺两叶显影,而在其他部位出现影像,即可诊断为异位甲状腺。多发生于舌根部、舌骨下和胸骨后。本法有助于舌根部和甲状舌骨部位肿物的鉴别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3.甲状腺内结节功能的判断,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热结节多见于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等;温结节多见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冷、凉结节无本质差别,均可见于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囊内出血、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在冷结节中甲状腺癌占20%~25%。
4.131I全身显像不仅用于诊断甲状腺癌术后有无病灶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还常用作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过程中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的指征。
5.此外,甲状腺显像可用于鉴别颈部肿块与甲状腺关系,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二、甲状旁腺显像显像原理99Tcm灢MIBI可同时被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组织摄取,但甲状腺组织对它的清除较快。用药后半小时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皆显像,2小时后再进行显影,正常甲状腺组织显影变淡,而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仍显影清晰,从而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行诊断。
适应证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2.病灶的术前定位,尤其对于颈部手术后局部瘢痕形成或纤维化,重复手术探查困难者。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诊断价值本检查方法目前已成为术前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和鉴别诊断高钙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正常的甲状旁腺不显影。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癌均可出现阳性聚集,以甲状旁腺腺瘤最常见。另外,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慢性甲状腺炎等病灶可出现假阳性,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
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显像原理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大分子物质,如放射性核素锝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酐(99mTc灢DX)或99Tcm灢硫化锑等,注射到乳腺癌肿块周围或正中皮下,大分子物质将沿乳腺的淋巴系统引流,可用毭相机或SPECT探测前哨淋巴结位置。
适应证临床上已确诊为乳腺癌患者或乳腺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行保乳手术前定位前哨淋巴结,判定其有无转移。
检查前准备患者无需特殊准备。
诊断价值于注射点位置可见放射性核素浓聚,乳腺肿瘤周围可见串珠状异常放射性浓聚,距注射点最近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区,即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从影像上还可看出乳腺淋巴引流的方向。可用于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从而为决定乳腺癌手术术式奠定基础,为乳腺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四、99mTc灢MIBI肿瘤阳性显像显像原理99mTc灢MIBI(99mTc灢甲氧基异丁基异腈)亲肿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有研究表明,亲脂性的99mTc灢MIBI容易通过肿瘤细胞膜而进入细胞浆中,进入细胞浆后90%与线粒体相结合。另外肿瘤生长旺盛,局部血供丰富也促进99mTc灢MIBI的吸收增多。其在炎症组织中也有吸收,但排出清除快。
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多,排泄清除慢,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肿瘤与炎症的鉴别诊断。
适应证1.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肺、脑和骨肿瘤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肿瘤的浸润范围和治疗前分期。
3.术后复发及转移灶的探测。
4.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检查前准备受检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
诊断价值99Tcm灢MIBI亲肿瘤显像是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灵敏度83%~95%,特异性83%~98%,可查出1cm大小的病灶。诊断肺癌和脑瘤的灵敏度86%~96%,特异性75%~90%。对甲状腺、甲状旁腺及骨肿瘤等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五、胃排空时间测定检查原理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99mTc灢DTPA(99mTc灢亚锡喷替酸)等,混匀于标准食物餐内。流汁型食物餐采用奶粉或豆粉,固体型食物餐可采用鸡蛋搅匀烘烤后口服,用毭相机或SPECT在胃区做连续照相,可获得动态的胃形态影像,用ROI(感兴趣区)技术,绘出时间放射性曲线,可计算出胃排空时间和不同时刻胃排空率。由于此项检查所采用的显像剂,口服后不被胃肠道黏膜吸收,它在胃内的运动过程与食物的运动过程完全一致,可准确反应胃的排空功能。
适应证胃轻瘫、胃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大部切除术后、怀疑幽门梗阻者。
检查前准备受检者至少空腹12小时,次日早晨按约定时间口服上述含有显像剂的食物,要求在5分钟内吃完。
诊断价值本法主要用于观察胃功能紊乱的原因,是观察胃排空或胃病药物疗效的客观方法。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和甲亢患者胃排空加快;胃癌、十二指肠肿瘤、胃大部切除术后伴倾倒综合征和糖尿病等患者胃排空延缓。
六、肝胶体显像显像原理进入体内的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正常时约90%可被肝库普弗细胞吞噬,利用影像技术显示的肝单核灢吞噬细胞系统可代表肝实质影像。
当肝发生病变时,单核灢吞噬细胞系统摄取功能降低或丧失,显像上呈现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常用显像剂为99Tcm灢植酸盐或99mTc灢SC(硫胶体)。
适应证1.肝内占位病变的定位。
2.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功能。
3.肝手术、化疗或放疗后随访观察。
检查前准备1.显像前24小时内不能作钡剂检查。
2.显像前应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
诊断价值1.转移性肝癌肝内多个放射性缺损区,特别是伴有肝大或已知有原发肿瘤时,应首先考虑转移性肝癌。
2.原发性肝癌多表现为孤立放射性缺损区。
3.肝海绵状血管瘤呈放射性缺损区,多数单发,结合肝血流血池显像有助于确诊。
4.肝硬化代偿期常有肝大,肝内放射性弥漫性稀疏;晚期常可见肝右叶萎缩,左叶代偿性增大,放射性分布稀疏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