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四月份,对于南方来讲春天已经来临,小草绿了,花儿开了,一些人又开始在朋友圈里傲娇着“好开心哦,新买的薄外套马上就能穿了”、“不是吧,我棉衣还没穿够就又春天了,这可怎么办!”怎么办?来北方啊!冻坏你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傻小子。
当然了,北方也不是特别的冷,只是早晚比较凉。冰雪已经开始消融,原本白色渲染的高冷山脉,变成光秃秃傻乎乎的了。树木还没有抽枝的意向,小草还在熟睡,人们开始了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日子,一天之中要增减两三次衣服。
高一的学生早早起床进了教室,(啥?高一就这么勤奋?别开玩笑了,要不是学校硬性规定六点早读,早起的才不会有这么多的人)。
早读时间不长,七点下课,不多不少整整一个小时,后来因为七点下课人太多了高三的班级有吃不上饭就上课的现象,学校综合调整了一下,高一的七点十分下课,高二的七点零五下课,高三的和补习班的七点下课。其实当初都是七点下课,为什么高三的有吃不上饭的现象呢,估计是起的太早,早读补觉睡过头了吧。
这一年我高一,当然入学已经是七月份的事了。
不是九月份开学吗?当然是九月份开学了!我们县的高中为了招生就提前去我们初中里宣传,把我们这些初中全校前60名的孩子特招到了县高中里,一年享受2000元的补贴,条件是不允许参加中考,学校怕我们偷偷去中考,就提前办理了入学,在中考那天把我们软禁在餐厅里做上一年的中考卷。
为什么不在教室呢,因为教室是中考的考场。
只有一条小路的距离,却似乎隔着我们的未来,老师只要保证我们不出餐厅就可以,我们悠闲的喝水、聊天。那头的他们奋笔疾书,或是从容淡定,或是偷偷张望,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中考的孩子们不懂,只能从他们口中得知,我们脑补当时的画面。
毕业聚会我们也没有赶上,他们考完放假,我们继续软禁着上课,直到中考成绩下来。
后来听初中同学说,毕业聚会那天,语文老师哭了,我们知道语文老师待见我们,说我们是她的得意门生中的一员也不为过。
后来我们买了水果去初中看望她时,她送我们一人一支钢笔,我们知道价格不菲,不收,语文老师便拉下脸“怎么了,上了几天高中厉害了?老师给你们买的礼物也不要了,这是不认我这个老师了哈!尤其是你,杜杭,使什么眼色呢。就你心眼多”语文老师喋喋不休的说着,我们听着顺耳多了,心里也放松下来,现在的她,是我们的朋友,亦师亦友的情谊,怎是这个简单的钢笔能代替?虽说是简单的,但我们还是小心翼翼的收下,一直不舍的让别人碰触,那不止是她半个月的工资,也是对我们的祝福,每次写东西时都会用,直到现在还在用。
现在手里握着这支不仅价格昂贵,意义更加珍贵的钢笔在写这些时,脑海里总是浮现起她的身影:瘦小的身材,红色的金属眼镜,头发总是扎起来的,写完黑板上的板书后神秘一笑“我有个字没按正常的笔顺来写哦,你们谁不知道我就让他去擦黑板哦”老师一脸的无辜和神秘,我们一脸茫然加茫然“老师你逗我呢吧,既然你这么厉害,我刚打个哈欠你猜我的口型是a型还是o型”每每这时,我心里总要这么想。
“杜杭,你是不是想让我猜你打哈欠的口型是a型还是o型啊?”
“我擦,什么情况,你能读懂哥在想啥?”我心里一惊。
“你的损友们都告诉我了,条件就是他们不用擦黑板”语文老师一脸得意。
“真是日了狗哇”我不禁这么想,尽管当时还没有这个词,但我的当时的表情还和现在的词汇如出一辙。
老师,现在你是否还在教他们语文?是否还喜欢玩这个找错字的游戏看让他们认真看黑板?是否也会,也会送给他们你半个月工资的礼物?
轻轻擦擦眼角,握紧手中的钢笔。“似乎,我们很久都没有去看望您了”我轻生对自己说,怕声音大一点点就被您听见,而责怪我们忽视了你这个老朋友。想起上课时您总能听清我们谁在说悄悄话,你会对我们说“赵一博,杜杭,你俩刚上第一节课就惦记吃中午饭了?要说就大声谈论嘛,悄悄话,烂脚丫,一窝一窝小蛤蟆”
哥心里那个爆汗啊
其实,记忆看起来模糊不清,当我仔细回想起来时,一幕幕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是那么的完整清晰,似乎肩膀上还有他们搭背留下的余热;口袋里的香烟感觉还是一起凑钱买的,抽几口时下意识里往出递,却身旁没有接的人;为了帮你追女生,一起想的情书你还记得吗?生病时背我往医院跑的鸡哥你还好吗?
回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是我封闭的太久了吗?
停下手中的笔,点燃一支烟。深夜里,氤氲的烟雾在橘黄色的灯光下铺展再消散。
老同学们,我们好久不见,繁忙的工作让我逐渐忽略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机械单调的生活打磨了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我还记得我的梦想——在老家开一家咖啡馆,给我们弄一个聚会的根据地。匪、天,好兄弟,我在老家等你们回来,我们去看望送我们钢笔的语文老师,告诉她我们现在生活的很好,要她保重身体。
——杜杭
高中的学习小组,白菜、彪爷、晓亮、阿孙、徒弟,我们用跑校证出来,在小巷里等他们跳墙出来一起去吃次米线,这次不是两人一锅,这次我希望我们六人点一锅米线;之后再去吃一次我们曾经订过的超大份铁锅焖面。我在老家,很想念你们。
——杜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