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5300000003

第3章 我喜欢我选择: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3)

巴菲特对投资者的非理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股市只是一个可以观察是否有人出钱去做某件蠢事的参照。当我们投资股票时,我们同时也投资于商业。”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9月16日的股东特别会议上说:“我们希望股票市场上傻子越多越好。”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最终也表明了巴菲特是正确的,投资者在投资中经常会犯下非理性的愚蠢错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亏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经常出现行为认知偏差的人。现实中的投资者并非像有效市场理论中假设的那样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投资者。由于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在其投资决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大量认知和行为偏差。通俗地讲就是智力正常、教育良好的聪明人却经常做傻事。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证券市场投资者中的常见愚蠢错误有以下几种。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几乎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外部环境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还表明,各领域内的专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趋向于过度自信,金融专业人士(证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也是如此。过度自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心理学基础,证券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使投资者无法做出适当的权衡,非常容易出现行为认知偏差。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研究最多的认知偏差,市场上的很多非理性行为都是由投资者过度自信造成的,最典型的投资者行为是过度交易,推高成交量,导致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对投资者的财富造成损失。

2.自归因

自归因(Self—Contribution)指的是人们总是将过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心理特性。投资者将投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投资失败则归咎于外部因素的不利。这样,投资者的自信心将随着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的一致而不断加强;但一旦公开信息与自有信息相反时,其自信心并不等量地削弱。

3.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个概念被金融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指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从众行为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4.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最近的公司信息赋予过多的权重,导致对近期趋势的推断过度偏离长期平均值。投资者过于重视新出现的信息,而忽略长期的历史信息,而后者更具有长期趋势的代表意义。因此,投资者经常在坏消息下过度悲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过度,在好消息下经常过度乐观而导致证券价格上升过度。

根据过度反应的内涵,不难看出,在过度反应现象下,市场上会出现以下两种等价现象:

(1)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将会伴随随后的价格反方向运动,即超涨的股票在修正中补跌,而同时超跌的股票则会补涨;

(2)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幅度越大,在以后的反向修正中其调整幅度也越大。

这两点已被许多实证结果所发现,同时也是验证过度反应是否存在的依据。

反应不足则是指投资者对新的信息不足,尤其是证券分析师等专业投资者,他们往往对曾经处于困境的公司抱有成见,不能根据公司最近出现的增长而对原来的盈利预期进行足够的修正,导致低估其价值,而错过大好投资机会。

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对市场有效性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市场中专业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现象获取超额利润,却并不承担额外风险。

5.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面对同样数量的盈利和损失时,损失却比盈利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情绪影响。研究发现同等数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等数量的盈利的正效用的2.5倍。

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放弃一项资产的厌恶程度大于得到一项资产的喜悦程度,使决策者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愿意放弃现状下的资产,在投资中表现为买价与卖价的不合理价差。损失厌恶还会导致投资者过于强调短期的投资亏损,而不愿长期持有股票,更愿意投向稳定的债券,使其错失长期的巨大盈利机会。

6.选择性偏差

选择性偏差是指这样一种认知倾向:人们喜欢把事物分为典型的几个类别,然后,在对事件进行概率估计时,过分强调这种典型类别的重要性,而不顾有关其他潜在可能性的证据。选择性偏差的后果势必使人们倾向于在实际上是随机的数据序列中“洞察到”某种模式,从而造成系统性的预测偏差。大多数投资人坚信“好公司”就是“好股票”,这就是一种选择性偏差。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误把“好公司”的股票混同于“好股票”。其实好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时就成了“坏股票”,坏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也就成了“好股票”。

当然,在资本市场上,这些现象很少单独出现,而是紧密的联系交织在一起。认知偏差出现的原因,在于人脑的本质功能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进行统计计算,大脑处理视觉形象远胜于处理数字逻辑。在许多情况下,认知偏差是我们用以简化日常生活的必要方法,因此,可以说,认知偏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证券投资中决策过程的一部分。

如果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可能经常会犯的愚蠢错误,并尽可能保持理性,避免出现这些错误,尽可能减少行为认知偏差导致的愚蠢投资决策,才能战胜市场。

格雷厄姆认为,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精神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实际上“与市场博弈”就等于与自己博弈,因为每个交易者与其他交易者共同形成了市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个独立的参与市场投机的一般或典型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比公众更加成功。

格雷厄姆认为,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巴菲特将格雷厄姆的精华总结为:“合适的性格与合适的才智相结合,才会产生理性的投资行为。”

巴菲特指出:“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必须具备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有用。”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人》第四版的前言中写道:“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与商业原则,你的投资将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你的杰出绩效将取决于运用在投资的努力与智力,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展现的愚蠢程度。市场的表现越是愚蠢,善于捕捉机会的投资者胜率就越大。如果遵循格雷厄姆的话去做,你就能够从别人的愚蠢行为中获益,否则你自己也会干出蠢事。”

由此巴菲特给出了自己有关成功投资者的定义:“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那些个性稳定的人,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自己。即使投资者具有数学、财务、会计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绪,仍难以从投资行动中获益。”

6.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

我们选购公司的时候,应该选那些即使是傻瓜也能够管理的公司,因为,迟早某个傻瓜准会爬上去主管这家公司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建议股东们说:“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持股份。”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正确态度。

1.忽略股市短期波动而专注于公司长期增长

巴菲特告诉投资者要忽略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专注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为从长期看,市场最终会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在长期投资中投资者一定要忍耐再忍耐:“我们的股权投资使得资本城公司能够取得35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并购美国广播公司ABC。虽然对资本城公司来说,ABC作为其主要下属子公司的效益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不太理想。但我们对此丝毫不会烦恼,我们会非常耐心地等待。不管你有多么伟大的才华和努力,许多事情还是需要时间才能完成:即使你一个月内能让九个女人都怀孕,也不可能在这一个月内就让她们都生出小孩。”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威斯科财务公司致股东的信中进一步描述了面对市场波动的正确态度:“我们欢迎市场下跌,因为它使我们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价格拣到更多的股票。那些希望在整个一生金融投资中成为不间断的买家的投资者,都应该对市场波动采取一种相似的态度。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恰恰相反,许多投资者不合逻辑地在股票价格上涨时心情愉快,而在股票下跌时闷闷不乐。令人不解的是,在对食品价格的反应中,他们不会表现出这样的混乱:他们知道自己是食品的买家,并且欢迎不断下跌的价格,谴责价格上涨(只有出售食品的商家才会不喜欢价格一路下跌)……完全一样的逻辑指导着我们对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考虑。只要我还活着,我们就会年复一年地买进公司或公司的一小部分权益,即股票。考虑到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策略,那么,下跌的公司股票价格将使我们受益,而上涨的价格使我们受损。低价格最常见的起因是悲观主义,有时是四处弥漫的,有时是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所特有的。我们要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开展业务,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悲观主义,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造成的低价格。乐观主义才是理性投资的大敌。”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3年年报中再次提醒投资者,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2.以长期所有者合伙人自居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要把自己作为长期投资公司的所有者合伙人,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6年股东手册中说:“希望伯克希尔公司波动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持股份。”

作为长期投资的所有者合伙人,其投资业绩主要来自于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以及市场认识到这些内在价值后对股价的修正。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内在价值的增长。1989年,在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股票大涨后,巴菲特却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作为所有者合伙人却只能依靠所投资公司的内在价值增长:“我们将继续持有我们的大多数主要股票,无论相对公司内在价值而言它们的市场定价过高还是过低。这种‘至死也不分开’的态度,再加上这些股票的价格已经达到高位,将意味着不能预期它们在将来能够还像过去那样快速推动伯克希尔公司的价值增加。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我们的业绩受益于双重力量的支持:(1)我们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内在价值有出乎意料的增加;(2)在市场适当地‘修正’这些公司的股价时,相对与其他表现平平的公司而提高对他们的估值,从而给了我们额外的奖赏。我们将继续受益于这些公司的价值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增长充满信心。但我们的‘市场修正’奖赏已经兑现,这意味着我们今后不得不仅依靠另外一种支持,即单纯依靠公司的价值增长。”

3.投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未来”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过去的辉煌事迹和今日的妥善经营虽是好事,但它们都已反映在今日的股价上了。因此,对于投资人而言,能否为我们赚钱的,是未来的成绩。巴菲特也曾说过,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公司未来的表现。

试想,如果投资成败是决定于过去和今日,那任何人都能投资致富,根本也不需要很强的分析能力,因为过去和今日的业绩都是公开消息,人人都知道的。就因为投资成绩是由未来而定,所以巴菲特认为,行业的性质比管理人素质更重要。毕竟,人心莫测,管理人可以“变质”,但整体行业情形一般不会那么容易变相。

每一个经济体系里的各种行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竞争情形。有些行业很容易进入,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另一些行业则因消费者注重品牌等因素,而使得有关整个行业年年获利良好。

巴菲特说,一些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比如超级市场就是一个例子,而另一些则没有这么激烈的竞争。我们身为消费者也可以亲眼看到,超级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管理人必须时常关注对手的削价情形,以做出对策。比如世界最大的百货连锁公司沃尔玛的创办人华顿先生在世时就是天天都到主要对手的好几家分店去参观。据他说,目的就是要看看,到底为什么还有人会来这里购物?历史上有很多零售连锁店,开始时赚大钱而快速发展,但最终还是渐渐退步,直到倒闭。

巴菲特说,他敢叫最呆板的表弟去管理类似可口可乐的公司,十年过后,公司还是好好的。但如果叫这位表弟去管理超级市场,等于是让企业快速自杀。巴菲特也曾说过,我们选购公司的时候,应该选那些即使是傻瓜也能够管理的公司,因为,“迟早某个傻瓜准会爬上去主管这家公司的。”

7.机会比市场更重要

纵使“多头市场”在反转时也可能涌进大量买盘;而在空头市场,仍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被贱价抛售,通常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沃伦·巴菲特

同类推荐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陈兰彬与晚清外交

    本书通过时代赋予的使命、从村庄走出来的翰林、入幕府办洋务、率领幼童走向美国、留美学生撤回等章节介绍了陈兰彬与晚清外交的故事。
  • 曾国藩那些事儿

    曾国藩那些事儿

    200年来,谁读懂了曾国藩的发迹真本事?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本书从曾国藩升迁,搞关系,用人,带队伍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他的权谋之术。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本书所撷选的名人均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节选,无论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广有涉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去体会名人,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名人。本书对名人的表述更为人性化。名人往往被神化,这便隔绝了名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共性。
热门推荐
  • 校草大人是明星

    校草大人是明星

    当红明星和一名执着单一的少女,许是他太有魅力,许是她太特别。其实他们都一样的努力着,为自己,为对方。
  • 狐妖夫君别这样

    狐妖夫君别这样

    我的夫君会撒娇、卖萌、耍赖皮。耍赖皮什么的我忍,但撒娇、卖萌什么的真是不能忍啊!所以,我要离!家!出!走!!!“宝贝,你想去哪?”被发现了!“我只是想去散散步......对散散步!”“那你这大包小包是想干嘛?想逃跑?”某妖邪魅一笑,“看来你是欠调教啊......"这是一个宠文,很甜,很有爱,不会出现两主互虐的情节(基本上没有),欢迎各位围观调戏~
  • 邪医保镖

    邪医保镖

    兵王归来,隐身花都,身怀绝技,变身千金保镖,成最强护花高手。一手医术,起死回生,是世界医学界里的天才,无尽财富唾手可得。一根银针,掌控生死,令人闻风丧胆。史上最牛的邪医保镖,演绎都市逍遥生活。
  • 有一段青春,叫我爱你

    有一段青春,叫我爱你

    韩小萱三岁……“亦辰哥哥,我喜欢你!”“嗯!”韩小萱小学……“亦辰哥哥,我喜欢你!”“嗯!”韩小萱初中……“夜亦辰,我喜欢你!”“嗯!”韩小萱高中时……“夜亦辰!我不再喜欢你了!”“可是我已经爱上了你,这可怎么办呢?”韩小萱没有想到,这一次换来的结果居然是这个,整个人都懵了!紧接着,一个温柔的吻附在了她的唇上……
  • 涉外礼仪:少男少女幽默课堂

    涉外礼仪:少男少女幽默课堂

    本书包含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主要风俗、禁忌,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国家影响较大的节日的起源与风俗。
  • 韩娱之不要离开

    韩娱之不要离开

    居丽:你肚子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孝敏:你不要那么幼稚了好不好!这个世界又不是只有他一个男人。居丽:是你,是你……如果不是你,他根本不会离开我。孝敏: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感情的事不能强求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 恋上冰山公主:丫头,别离开我!

    恋上冰山公主:丫头,别离开我!

    她冷如冰山,遇到了他如一只小绵羊。他是校园鼎鼎有名的冷酷王子,遇到了她笑容总是让人痴迷。她是冷家的千金,他是家的少爷,刚见面视为敌人的他们又能擦出什么火花呢?她一心想念小时候的他,最后她发现那竟然是一人;他发现她竟然是自己日日思念的那个女孩,最后想尽方法在一起。尽管中间有许许多多的曲折,但不还是在一起了么?尽管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曲折,背叛,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 荏苒之绝傲风华

    荏苒之绝傲风华

    她是一国至高无上的公主,身负国家兴亡。那年她十三,自毁绝世容颜,从此踏上国与情之间的爱恨纠缠。她安国运筹帷幄,她领兵战场英姿飒爽,但谁又能料得到堂堂公主的感情如此伤人,只能苦苦压抑在心中。爱她的,百般折磨;相爱的,相思刻骨。她说:“此一生,倾尽墨苒所有,必定落实了这安瑾之名。若有来世,褪尽这一身铅华,爱吾所爱,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 预言者之十重梦境

    预言者之十重梦境

    预言?梦?长生?怎么看怎么像抄袭!意念?冰火?剑弩?怎么看都流于俗套!不,十阶预言者--裹体人可不同意!他的灵魂碎片还流浪在外,一旦被人控制,他便成了提线木偶,醉生梦死。一个具有军事背景的科研机构就是把手指染进了人类的梦里。其亦正亦邪的身份到底是便宜行事,还是作茧自缚?一个披着斗篷的男子会去慢慢剖析,解开着横亘万年的秘密。现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的话,你敢前来一窥么?
  • 倾尽天下:清纯妖夫染指下

    倾尽天下:清纯妖夫染指下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一场意外让她记忆全无,她迷茫的在人界徘徊了数百年,模糊的记忆里有一个凉薄少年在她心底,却怎么也想不起他的样子。他是妖孽阴柔的妖界之王,漫长的时光让他忘却七情六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冰天雪地,当她遇到他,所有局势都将改变……我愿陪你枯骨成双,作别这场曲散人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