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如今汉室朝廷,刘协为皇帝,伏寿为皇后,董婉为贵人。因此就多出了两位国舅:伏完、董承。再加上司徒王允,议郎蔡邕,还有韦晃、耿纪等等,算是有一大批忠于汉室的人啊,但是大权还是在丞相董卓手里,董卓掌握军队,主要有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四大校尉,还有牛辅、李儒这两个女婿以及毒士贾诩掌握着西凉军近十多万人的兵马,还有吕布及其手下张辽、高顺、曹性、魏续、宋宪等人掌握着近五万的并州军。不过最近形式似乎变得扑朔迷离了,先是董卓提拔陇右人李渊做了卫尉,执掌两千兵马。
李渊,陇右人,长髯紫须,面色较为黝黑,颇得董卓信任,加为卫尉;但是自从上任之后,却不为董卓做事,这让有心人察觉到了一丝希望,其中就有司徒王允。却说李渊有个儿子,名唤李世民,其人通晓兵法,治政更是尽然有序,又武艺不俗,是李渊的得力助手,也是李渊内定的继承人。
李渊接替卫尉之职,也算是权高位重,招募了大量有才之士,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唐俭。唐俭,字茂约,少有其才,举为孝廉,灵帝时任弘农太守,后入朝担任守宫令,再后董卓乱权弃职归家,得李渊聘请出任卫尉属官,也是被李渊的人格魅力倾服,但愿为其出谋划策;李渊又暗中招揽了弘农郡的都尉杨奉,从手下司马中发现了一员大将,徐晃。徐晃,字公明,使一长柄大斧,治军严谨,颇有周亚夫之风,更有万夫不当之勇。
一日。王允借大寿之名宴请群臣。宴上哭诉:汉室遭劫,天子蒙难,董卓乱权,我等枉为人臣,当如何乎?但是大家都怕王允是装的,是董卓派来试探他们的,毕竟王允任司徒是董卓的提拔啊。于是都说王司徒醉了,神色恐慌的逃走了,一场宴会就这样不欢而散,只有李渊察觉了,并且留下来了。
王允正色道:“衮衮诸公,禄禄汉臣,仅有你我二人为天子着想,然董卓势大,李卫尉有何计较,不妨说出来,我等参详参详。”
李渊清朗一笑:“无甚好计,只要董卓一除,其余人等不足为虑。”
”李卫尉所言不错,然董卓但凡出入都有铁骑随行,进宫面圣更是剑履上殿,何以杀之?“
”司徒无忧,吾有一计可行之必能除却董卓。“”何计耶?“王允大喜,忙问之。
”今我为卫尉,手握两千禁卫,又暗中受降弘农郡杨奉部五千兵马,虽少但精,我等若请的陛下以假意传位与董卓,卓必大喜,我等伏兵马于太庙之内,待陛下祭祖之时,一举拿下董卓可也。“然吕布此獠过于厉害,无人能敌,故未敢行此计也。李渊颇为自傲。
“卫尉无忧,吾识一人,虽为董贼护卫,然颇为忠君,尝不满董卓,又武艺过人。可敌吕布,我等当谋之。”
“如此,则大事成矣。”李渊笑道,“吾闻司徒有一女,名唤貂蝉,有倾国之色,愿为吾儿世民求之,以为正妻,可否?”
“如此甚好”王允当即答道。对于王允来说,权利才是正道,什么女儿则都是附属品。二人计议停当,只待时机成熟便要实行。
然而此时,各地诸侯都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袁术占据了豫州。
袁家本来就是汝南大族,更兼袁术此人虽才能不怎么好,但终究是袁家嫡子,凭借这个身份恁是召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纪灵、杨弘、阎象、张英、桥薳,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侯君集,武艺超群,谋略过人;岑文本,博览群书,能力不凡。可以说袁术占据豫州有世家大族的推波助澜,但是这二人的功劳绝对第一,俨然成为了袁术手下文武两方的领头人物。
消息传至各州郡,大家都充满了干劲,你看袁术都占了一个州了,我怎么还在这个地方磨蹭呢。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