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和电影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时长。
电影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编剧在创作电影剧本的时候,往往会在一个故事主线上扩展许多的剧情,这些扩展的剧情可以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故事主题表达的更为清晰。
微电影则不同,因为时长,它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将故事表达的那么完整。
在李征的理解中,微电影只需要把握好故事主线就可以了,扩展的剧情如果不是有着特别优秀的创意,一概不需要。
因为时间就那么点,弄的东西太多了,不但无法突出故事主线,而且还可能让整部片子的显得混乱,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由此,李征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只关注故事主线,大纲写完,也仅仅只用了一百多字,而这,已经足够了。
构思大纲,李征没用多长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其实不然,李征虽然不是专业的青春片编剧,但他到底有前世的经验,青春片剧本的套路他都懂,俗话说,套路在手,天下我有,构思一个剧本就是这么简单。
写完大纲,李征马不停蹄,开始真正的创作剧本。
有了大纲,李征创作剧本除了有两个细节让他斟酌了许久,其他都很顺利。
两个半小时后,一个十二页的微电影剧本完工。
李征在思索了一会儿之后,决定将其命名为《两个人》。
“两个人”这个名字看似略显平淡,但是这三个字很好的表达了他这个剧本的主题。
两个人,两段人生,两个不同的人,两段不同的人生。
在《两个人》的故事中,男主角叫做李文川,女主角叫做穆晴。
李文川和穆晴的年龄相同,家也在同一个地方,两人同时升入高中,不过却并不在同一所高中。
李文川上的是普通高中,穆晴是重点高中,故事的起点在一个体育场上,适时是周末傍晚,李文川在踢足球,而穆晴则是辅导班结束,途经此地,结果李文川和穆晴就意外相遇,邂逅之后,相互之间情愫暗生,由此两人一头踏进了大人们嫉恶如仇的“早恋”。
时间飞逝,转眼三年过去,穆晴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李文川则只考上了一个大专。
李文川心中受到刺激,决心干脆不上大学,外出打工。
两年之后,李文川打工归来,却是一事无成。穆晴升入重点大学,大学生活十分精彩,加入了学生会,穆晴开拓了眼界,结识了很多同学,渐渐有了未来社会精英的气质。
而这期间,李文川和穆晴依然是男女朋友关系,但相互之间的联系慢慢少了。
此后,李文川去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认识了一个在工地上买冰棍的普通农村女生——刘蕾蕾,而穆晴在校园里也收到了一个名叫“林岳”的男生的追求,林岳是一个十分阳光大学生,跟穆晴同在学校学生会。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之后,刘蕾蕾成为了李文川的女朋友,而穆晴也接受了林岳的追求,由此,李文川和穆晴彻底断了联系。
时间又过了三年,在一条商业街上李文川和穆晴再次相遇,两人相互注视良久,却未说一句,然后擦肩而过……
故事结束。
这个故事在后世可能有些平平,但在2007年现在,却还算是新奇,整个故事很现实,主题表达的也明确,讲述的道理也清晰,只要拍的够好,看到的人心中多少会产生一些伤感之情,不过李征对此也并不担心观众会因此对厌恶这个故事。
不要小看你的观众,这是李征前世在做导演时,得出来的结论。
虽然大圆满人人都喜欢,但是一些归于现实、拥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大部分的观众也是愿意接受的,所以李征并不担心这一点。
剧本写完,时间也已经到了夜里接近十二点了,网吧里的人也明显少了很多,李征靠在椅背上休息了十几分钟,又开始埋头进行他的最后一项工作——分镜头脚本。
大家都知道,一部影视作品是由很多的镜头组合而成的,就比如一栋房子和盖房子的砖,影视作品就是房子,分镜头就是盖房子的砖。
分镜头有长有短,大多数是几秒,个别有十几秒,分镜头脚本就是要将这些镜头描绘出来的东西,其中时长、光线、中远景、景别等等一系列东西都要表明。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拍任何的影视作品都是需要提前写分镜头,因为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拍摄效率和节约资源。
分镜头的工作量很大,以前李征在写分镜头的时候,往往是深思熟虑,还要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一次工作的话,往往个把月都完成不了,大部分导演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边写边改边拍的。
不过李征为了追求效率,毅然决定在今晚下大功夫,将分镜头脚本的初始稿写完,然后在拍摄开始之后,再边改边拍。
一头扎进去,李征忘我的投入在了幻想的电影画面之中。
第二天上午,李征是被自己的手机闹铃给弄醒的。
昨晚,李征忙活了一晚上,直到接近凌晨六点,李征才将所有工作做完,将自己写好的剧本和分镜头上传到了自己新建的一个邮箱里。
没错,李征在昨天白天是睡了一整天,但熬夜实在是太累了,又加上一夜的工作,消耗了李征的太多的脑细胞,所以,李征在做完之后,就忍不住的趴在网吧的电脑桌上睡着了。
闹铃,李征定的是上午九点,定这个时间,是因为李征通过记忆中知道,自己在十点的时候有一节课。
大三即将结束,李征也不想再这个时候出个什么岔子,所以没有选择逃课。
走出网吧,李征甩了甩自己还在发蒙的脑袋,去到了附近一家打印、复印的店铺,花了十几块钱,将《两个人》的剧本打印了五份,又将分镜头脚本打印了两份。
带着这些东西,李征回到了学校,路过食堂,李征买了两个已经冰凉的肉包子做早餐,边吃边走回了宿舍。
回到宿舍,李征碰到了自己昨天没见到的两个舍友。
之前的李征在学校里的人缘属于很一般的那种,认识的人不多,而且也没有铁哥们,不过与他认识的大多数还是比较和善,属于见面可以说说话,但不会聊很长时间也不会聊多深的那种,同一个宿舍的还好一些,可以一块出去玩,一块去吃饭,但是本质上也还是一样的。
两个舍友见到李征,也就是问了句李征这两晚去哪了,李征也随意恢复了一句“打游戏”,然后众人就各忙个的了,一个继续睡觉,一个出了门,而李征则收拾好自己的课本之后,也是出宿舍去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