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及尿液出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其症状与体征如下:
1.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延迟至第21—28天消退。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2.病理性胎黄
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发展快,程度重。黄疸很快加剧,或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出。伴有精神倦怠,肝脾肿大,不欲吮乳,大便呈陶土灰白色。
中医验方
1.茵陈、车前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湿热熏蒸证。
2.茵陈、郁金、枳实、茯苓、威灵仙各5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5次服。用于湿热熏蒸证。
3.茵陈、丹参、车前子各15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5次服。用于淤积发黄证。
外治疗法
1.灌肠疗法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每日或隔日一次。
2.黄柏30克,煎水去渣,水温适宜时给患儿浸浴,反复擦洗10分钟。每日1—2次。
中成药疗法
1.茵栀黄注射液
每次20毫升,以等量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
2.茵陈五苓丸
每次2毫升,煎水灌服,每日2—3次。用于湿热郁蒸证。
西医疗法
1.病因治疗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若黄疸较重,可静脉补充适量葡萄糖注射液,光照疗法,或给予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克刹米。对病理性黄疸应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黄疸:选用有效抗生素。
(2)肝细胞性黄疸:选用保肝利胆药,如肝泰乐、消胆胺。
(3)溶血性黄疸:用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输血浆或白蛋白,严重时采用换血疗法。
(4)胆道闭锁:手术治疗。
2.其他治疗
(1)纠正酸中毒和补充葡萄糖,有利于胆红素运送和在肝内的结合。
(2)直接胆红素增高,黄疸持续时间长者,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E、K。
预防与调护
1.妊娠期应注意避免感染,不可滥用药物,饮食上注意忌酒和辛热之品。如孕母有肝炎病史,应积极治疗。有产育病理性胎黄婴儿者,应采用相应的预防治疗。
2.注意观察胎婴儿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呕吐、吸吮困难、两目斜视、惊惕不安、四肢强直或抽搐,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3.注意观察婴儿生后皮肤色泽,黄疸出现过早、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而复出,应及时检查治疗。
4.婴儿生后注意预防皮肤感染、臀部感染及脐部感染,注意保温保暖。
5.胆红素后遗症患儿可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
(第二节)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又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eonatalinfectiouspneumonia),它可以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出生前和出生时感染的肺炎又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出生前感染可是胎儿吸入被污染的羊水或孕母感染了某些病毒、细菌或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后通过血行传播给胎儿,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生殖道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出生时感染可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孕母产道内污染的分泌物或断脐时消毒不严格所致,其病原体和出生前感染吸入污染羊水所致的肺炎相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出生后的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的来源可为周围人群的接触传染,也可是由于新生儿其他部位的感染通过血行传播至肺,其主要的病原菌社区感染为肺炎球菌、葡菌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而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则多为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
出生前感染可有孕妇妊娠晚期感染或胎膜早破史;出生时感染可有产程中吸入被病原菌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史;出生后感染多因密切接触者有呼吸道感染史,或患儿有其他部位感染史及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史。
本病症状与体征表现如下:
1.宫内感染性肺炎
常于出生时已有症状,如出生时窒息,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肺部体征出现较晚,X线表现也出现较晚。
2.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其临床表现和婴儿感染性肺炎表现相似,常表现为发绀、气促、口吐白沫、精神萎靡、食欲差、体温异常(早产儿或重症者常为体温不升)等。新生儿咳嗽反射差,多数患儿肺炎时可无咳嗽症状。肺部听诊主要为水泡音或肺底捻发音。呼吸道合胞病毒、衣原体肺炎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患儿肺部听诊可以阴性。
西医疗法
1.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供氧、超声雾化吸入,经常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抗病原体治疗
原则上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出生后早期感染的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或氧哌嗪青霉素,对医院内感染的肺炎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对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肺炎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用抗病毒药物。
3.气管内冲洗
新生儿由于气道狭窄、咳嗽无力。有时肺泡炎症病变不重,但因分泌物阻塞而引起通气障碍,甚至发生呼吸暂停或窒息,血气可见PaCO2呈进行性升高而PaO2并不降低,此时处理的关键是迅速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考虑行气管内冲洗术,吸清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可每次从气管插管中注入生理盐水0.5毫升,再用气囊正压通气数次,如有肺不张,可轻拍不张侧背部,痰液稀释松动后,用吸引管吸清,可反复进行,直至两肺呼吸音相等,痰鸣音减少。气管内冲洗由两人配合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患儿取仰卧位,按常规经口作气管内插管,并固定好;
(2)用内径1.0—1.5毫米的吸痰管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3)将呼吸复苏器接上氧气,做加强呼吸5—10次。
(4)将婴儿头转向一侧,经气管内插管滴入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0.5—1.0毫升。
(5)呼吸复苏器做加强呼吸5—6次后,气管内吸痰。
(6)再滴入生理盐水——加强呼吸——气管内吸痰,反复4—5次。
(7)将患儿头转向另一侧,同样重复此过程4—5次,生理盐水滴入量为5—10毫升。
(8)最后加强呼吸10—20次后拔管,吸净口咽部分泌物,继续鼻导管吸氧或口罩吸氧。
(9)气管内冲洗的注意事项如下:
(1)事先翻身拍背,可使冲洗效果更好;
(2)气管内吸痰管的直径应为气管导管内径的2/3;漏气影响抽吸力;
(3)负压不宜过大,以13kPa(100mmHg)为宜;
(4)吸痰管接负压吸引时要保证其顶端在气管导管内,以免损伤气管黏膜;
(5)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患儿发绀;
(6)滴入的生理盐水内可酌情加抗生素。
物理疗法
1.应用呼机治疗的指征如下:
(1)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或反复发作呼吸暂停,经多次吸痰和吸入高浓度氧后PaCO2>9.33kPa(70mmHg)、PaO2<5.33kPa(40mmHg)者;
(2)经气管内冲洗数次后,上述临床症状及血气改变无好转者;
(3)X线胸片有密集斑片状影或大片状影或合并肺不张。
上述三条均具备,可考虑使用呼吸机治疗。
2.应用呼吸机注意事项:
(1)呼吸机治疗只能暂时纠正呼吸衰竭,在用呼吸机过程中必须加强抗菌疗法和支持疗法,以求在根本上控制肺炎;
(2)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多,除常规每隔2小时吸痰一次外,每日还需做气管内冲洗2次;
(3)对合并有肺不张者,应加强翻身、拍背和体位引流,以利分泌物排出;
(4)注意维持心血管功能,及时纠正心力衰竭。
免疫疗法
对重症患儿可静脉补充人血丙种球蛋白,每日1剂,400毫克/千克,总量2.0克/千克,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日10μg/千克,皮下注射。
(第三节)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d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本病往往是由于不洁分娩史,破伤风杆菌经脐部侵入,并在该处孳生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常在生后7日左右发病,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减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芽胞滋生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此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着在球蛋白上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也可由肌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的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即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其不能释放抑制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貌,腹背肌痉挛因后者较强,故呈角弓反张。解放后由于新法接生的推广,其发病率大大下降,但边远农村、山区仍有发病。
幼儿一般生后1周左右(3日—2周)发病,最先出现拒奶、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以后阵发性抽搐,角弓反张,轻微刺激可诱发抽搐。早期无明显抽搐时,用压舌板轻压舌根立即引起牙关紧闭,可确诊。
中医验方
1.脐风撮口方蜈蚣1条,蝎梢5个,僵蚕7个,瞿麦1.5克,共研细末为散,薄荷1克,水煎至10毫升将上述散剂0.6克加入10毫升薄荷汤中,每次服1剂,每日服2次。
2.摄风散赤脚蜈蚣(炙)半条,钩藤、朱砂、直僵蚕(焙)、全蝎各3克,麝香0.3克,共研为末,每次1.5克,以竹沥水冲服或鼻饲,日2—3次。
3.四物消风饮当归、地龙各6克,川芎、红花、钩藤、菊花、陈皮、甘草各3克,牛膝4克,白附子、半夏各2克,水煎,分2—3次口服或鼻饲,每日1剂。
4.蝉蜕蜈牛方僵蚕(炒黄),蝉蜕(炒黄)各10个,蜈蚣(炒黄)1条,朱砂1.5克,牛黄0.15克。共为细末,分2次乳汁送服或鼻饲,多数服药1次即获痊愈。
5.四虫散蜥蜴7只,蝉蜕7个,僵蚕、全蝎各7条,琥珀、朱砂、甘草各1.5克,赤金7张,朱黄、麝香各0.3克,共研为末,每次0.3克,每日4次,以灯心草、薄荷少许煎汤送服。
中医疗法
1.脐风轻症
主要表现为邪犯肌表,患儿尚能吞咽奶水,抽搐轻且时间短,无青紫窒息。
主证:不安多啼,吮乳困难,牙关紧闭,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红滞。
治法:祛风散邪,疏经活络。
方药:玉真散。制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0.3—1克,日服2—4次。方中白附子、制南星祛风化痰止痉为主药;羌活、防风、白芷助主药散风祛邪,导邪外出;白芷与白附子善祛头面之风,疏头面之络而开口噤;天麻助主药息风解痉,本方祛风力较强,但解痉之力不足,故可酌加止痉散(全蝎、蜈蚣各等份)、白僵蚕;若作汤剂,亦可酌加红蓖麻根、蝉蜕、荆芥。
2.脐风重症
主要表现为邪入肝脾,患儿不能吞咽奶水,抽搐重且时间长,有青紫窒息。
主证: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痰壅屏息,面目青紫。舌暗红或紫,苔黄,指纹紫滞。
治法:息风除痰,解毒止痉。
方药:五虎追风散。全蝎、天麻、僵蚕各3克,蝉蜕6克,制南星1克。水煎服,另用朱砂0.5克冲服。本方中五味药物均有息风止痉的功效,具有镇静与抗惊厥作用;南星除痰,全蝎解毒;对脐风重症,亦可选用撮风散,方中蜈蚣、全蝎为止痉散用药僵蚕、钩藤息风定搐,通经活络;朱砂、竹沥化痰安神镇痉;麝香通窜十二经,疏通经络,佐以止痉;伴高热者,可加生石膏、黄连;汗出伤阴,加麦冬、玉竹、沙参;也可用加味撮风散治疗本病。所用药僵蚕3克,全蝎2克,炙蜈蚣半条,钩藤3克,朱砂1.5克(水飞细末兑服),麝香0.1克(兑服),甘草3克。并随证加减。
西医疗法
1.青霉素钠盐20万单位/(千克/日),分2次静脉滴注(或用头孢菌素、甲硝唑),连用7—10日。
2.破伤风抗毒素(TAT)每日1万—2万单位,静脉滴注,用1—3次;也可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3000单位肌内注射;脐部清洁消毒处理后,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脐周封闭。
5.止痉药安定每次0.3—0.5毫克/千克,4—8小时1次,缓慢静脉滴注;复方冬眠灵每次1—2毫克/千克,4—8小时侧管滴入;如仍不见减轻,在密切观察下安定可增至每次2毫克/千克,或中间加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毫升/千克,鼻饲或肛注;入院时鲁米那钠缓慢静脉滴注,首剂15—20毫克/千克,维持量为5毫克/(千克/日)均分每4—8小时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首选安定单独使用或安定与鲁米那钠每4—6小时交替使用,以无刺激时不抽搐为度。痉挛控制后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3.频繁抽搐时,暂禁食1—2日,静脉输液维持热量每日167.4—209.4kJ(40—50kcal),液体量100—140毫升/(千克/日)。
4.抽搐减轻后,可鼻饲喂奶,从每次10毫升开始,逐渐增至每次50毫升,3小时1次。
6.若合并败血症及肺炎,应加强抗菌治疗,病程久者,可输血浆或全血,以增加抵抗力。
7.有下述情况之一者,需用呼吸机治疗。
(1)频繁抽搐,影响呼吸,表现严重缺氧,甚至反复呼吸暂停。
(2)合并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多、抽搐不止,虽反复清理呼吸道,仍是II型呼衰。
(3)突然发生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
8.预防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脐残部处理不当者,应在24小时内重新处理,并肌内注射TAT1500—3000单位,TIG75—250单位。
外治疗法
1.祛风镇惊饼杏仁、桃仁各2粒,青黛3克,全蝎尾、芒硝、山栀、薄荷各6克,共研为末,飞罗面30克,米醋煮沸调匀做饼,趁热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2.脐风豆豉膏豆豉、天南星、白蔹、赤小豆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6克,用芭蕉自然汁调之,涂于脐四周。
药膳疗法
1.蛋黄乳汁蛋黄15克,乳汁15克,二者混匀,每日1次,喂服或鼻饲,有养血安神、益气补血之功效。
2.天麻豆腐汤天麻10克,加水200毫升,水煎去渣加豆腐50克,煮熟加入调味品,取汤15毫升,每日1剂喂服或鼻饲。
预防与调护
1.室内保持安静,光线要暗或给患儿戴上眼罩,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必要的操作集中进行,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2.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高,胃管喂奶灌注速度要慢,以防反流,引起误吸;
3.止痉后立即插胃管,按每日209J/千克(50cal/千克)的热量,逐渐增加至每日418J(100cal/千克),少量多次胃管喂奶,不能管饲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加1/5张含钠溶液,必要时给血浆、新鲜血、高静脉营养等。
预防要点
1.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于妊娠晚期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每次0.5毫升,共2次,每次间隔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