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700000025

第25章 有多少碎梦可以重来(1)

(1)父仇子报

提到杨玄感,也许大家还会陌生,但如果提到他的父亲,大家就太熟悉了,他的父亲便是杨素。杨坚当年一手打造了杨素和高颎这对双子座。后来高颎遭猜忌,杨坚对杨素便到了独爱的地步了。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长得魁梧高大,还有一副漂亮的须发,有美髯公之称。但他大脑的智力发育显然就要迟钝很多,从小呆头呆脑,常常思维短路,套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傻蛋”。很多人为此为杨素感到惋惜,认为他“后继无人”。杨素听了这些流言飞语也不恼,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傻人有傻福,说我的儿子傻的人才是真傻。”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时光一天一天流逝,杨玄感也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后来竟然成了学识渊博、又善骑射的文武全才。

身为“官二代”,杨玄感的仕途生涯也是青云直上,不久便如坐火箭一样升到了二品官的位置上。大家也许对二品官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杨玄感上朝时可以和父亲杨素并列站在一排,就会明白二品官在朝中的地位之高了。按今天的话说,二品官大约相当于中央的部长、地方的省长。

既是父子,也是同事。引得文武百官对这对特殊的父子侧目不已,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称赞的、也有暗讽的。总之,不管是敌是友,大家心里还有一种感受是一样的:别扭。这种感觉和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是一样的,特别归特别,特殊归特殊,但终究觉得不习惯。

都说气氛容易感染人,后来杨坚看着也觉得别扭,于是随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杨玄感降了一级,这下上朝父子就不用并排站了。别人都以为杨氏父子肯定会不高兴,但杨玄感却显得很大度,他拜谢道:“多谢陛下对微臣的关照,让臣有机会在公堂之上敬奉我父亲。”

什么叫气度,什么叫气量,什么叫气魄?杨玄感以弱冠之年的强音告诉大家,他的智商非但不低,而且很高。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杨坚死后,尽管杨素对杨广有不可磨灭的拥立之功劳,但无奈他过于位高权重,喜欢猜忌的杨广对杨素自然不放心,他坐稳皇帝的宝座后,开始逐渐对杨素疏远起来,很快,杨素被架空了。眼看不得势,不久,父子俩干脆双双辞职回老家去了。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杨素病了,一是因为年老,二是因为心里郁闷,因此这一病就越来越严重。

杨素病了,杨广急了,他显得很关心的样子,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御医去嘘寒问暖,嘴里口口声声说要用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病,心里却希望杨素早点断气。

他甚至悄悄地问御医这样一个问题:杨素什么时候会死呢?

御医吓得一个劲地点头:很快的,很快的,在我们的努力下,他应该很快就会死的。

事实证明,杨素其实更懂杨广的心,他没有等御医们在药里下手脚,就选择了绝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歹活不如好死,杨素是洒脱的,是明智的,更是聪明的。

事后,杨广为杨素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光是悼词就长达4893字之多。众人无不为杨广的悼词所感动,纷纷以一场“及时雨”来回应杨广的良苦用心。然而,众人皆哭,却独有一人大笑,这个人便是杨玄感。他冷笑数声,道:“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血债血还。”

也许是出于补偿心理,杨广随后重新起用杨玄感,任用他为鸿胪卿,并且继承了父亲杨素的爵位,后来,又提升他为礼部尚书,对他可谓仁至义尽了。

然而,杨玄感却对杨广深恶痛绝,在他心里,仇恨的种子一旦埋下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开始疯长,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

这一天并没有让杨玄感等多久,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杨玄感跟随杨广出征“不安分”的吐谷浑。强大的隋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灭了吐谷浑。返回时,杨广哼起了凯旋的歌曲,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而在杨玄感眼里却如针在刺,不共戴天的父仇使他的心中热血沸腾。行到大斗拔谷时,道路怪石嶙峋,崎岖险峻,全军到了这里秩序大乱。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杨玄感感觉到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准备偷袭杨广的行宫,出其不意地发动政变,杀掉杨广立秦王杨浩。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叔叔杨慎只凭一句话就成功阻止了这一次“冒险活动”:隋朝现在民心统一,国内又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还没有到下手的最佳时机啊。

杨慎果然对得起他名字里的“慎”字,杨玄感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放弃了叛逆行动。

第一次谋反未遂,杨玄感并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相反他时刻准备着,以待天时。都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五年后,也就是公元613年,杨广第二次讨伐高丽,这次杨广依然起用最为器重的原班人马披挂上阵,宇文述和来护儿以垂暮之年出战,也许是考虑到新老结合,战场上用的是“老将”,后方家园起用的都是“新人”,留守大兴和洛阳的是杨广两个不满十岁的孙子。而杨玄感被授以督运粮食这一至关重大的任务。

机会再次摆在面前,杨玄感再度陷入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反还是不反。这一次杨玄感没有迟疑多久,他很快就决定造反。原因有二:一是大隋在杨广的肆意挥霍下,杨坚当年累积下来的财富和粮草几乎殆尽,今天搞建筑,明天搞出巡,有多少金银财宝可以挥霍呢?二是一意孤行地劳师动众讨伐高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是百万大军就引起了强烈的民愤,君不见那些为了避免上战场的人自断双手双脚,以“福手福脚”的残酷方式来保全自己苟活于世么?

短短几年光景,强大的隋朝已经从他叔叔杨慎所言的“士心尚一,国未有衅”,变成了“士心不一、国已大衅。”既然如此,此时手握军粮的杨玄感自然不会再选择沉默。

他首先利用职务之便克扣东征军的军粮,该发的不发,该给的不给,他抱定的态度是:饿死一个保本,饿死一双盈利。

粮食关系到战争的胜败,面对这样缺粮断粮的现象,杨广派出的使者该上场了。面对使者质问,杨玄感选择的是“忽悠”:路上有强贼,不能连贯地运粮啊,且等等哦。

杨广可不管这一套,他给杨玄感下达了死命令:不管什么情况,粮草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风雨无阻地运到,否则军法从事。

狗逼急了要跳墙,更何况人呢?杨玄感本来就想造反,这下给杨广一逼更加坚定了决心:将造反进行到底。

不过,在造反前,他还想忽悠杨广一次:风雨无阻就风雨无阻,没问题。但你得给我两个帮手。

杨广拍拍胸脯,大手一挥,也不问是要谁,要人没问题,快点运粮来啊。

杨玄感要的两个人正是和杨广一起上前线的亲弟弟杨玄纵和杨万硕。既然我要造反,把你们两个留在杨广身边那不是让你们死吗?杨广哪里会猜到个中缘由,高高兴兴地让杨玄纵和杨万硕回去协助杨玄感了。

两位弟弟的加盟,不但解除了杨玄感的后顾之忧,更增加了他的必胜信心。接下来,杨玄感开始来实的了,他让家奴装扮成朝廷使者,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打出的宣传口号是:来护儿造反了。

利用来护儿吸引世人的目光后,杨玄感来到黎阳城,然后以御敌为由关起城门,做了以下三件事:

1.扩充军队:拉壮士为兵,取帆布为甲。很快招到运输民夫五千多人,水手三千多人,这些人因为长期受杨广的欺压,所以心甘情愿为杨玄感效力。

2.设立官署:废除杨广时的新政,按隋文帝杨坚时的旧制度设置属下官吏。当即立了三个州的州长:元务本为黎阳刺史,赵怀义为卫州(今河南新乡)刺史,唐祎为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

3.发布公告:以“讨伐来护儿”为名,征调各地军马到黎阳听候调遣,并且喊出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的极富吸引力的口号。取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各地从者如流。

也不知是与杨玄感本来就出生贵族有关,还是各大贵族本来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之,大量贵族子弟涌向黎阳,纷纷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杨玄感的造反行动。其中包括:杨雄的儿子杨恭道、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虞世基的儿子虞柔、裴蕴的儿子裴爽、周罗睺的儿子周仲……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人之后。

更为重要的是朝中重臣、光禄大夫赵元淑和兵部侍郎斛斯政也向杨玄感伸去了“爱”的橄榄枝。

这其中还包括一个隋末唐初的超重量级人物:李密。

(2)哪壶不开提哪壶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杨玄感和李密的关系,那就是:生死之交。

李密的爷爷李矅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的邢国公,李密的父亲李宽为隋朝的蒲山郡公。因为家势显赫,杨家和李家素来交往甚密。杨素对李密更是器重有加,声称李密的才能是非“犬子”所能比的。而李密也没有嫌弃这位犬子杨玄感,两人好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虽然家世显赫,但李密的仕途并不顺利。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杨广授予李密亲卫大都督的职位,但遭到了心高气傲的李密拒绝,他嫌职务小,宁愿回家“种红薯”去了。后来杨广授了他千牛备身的职务,出人意料的是李密居然答应了。众人很不解,这千牛备身和亲卫大都督是换汤不换药,都是“卫士”罢了,怎么李密会拒绝当亲卫大都督,而当千牛备身呢?

原因可以从偶像李渊身上去找,当千牛备身,一来可以最近距离接触皇帝,二来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磨炼自己的意志,三来潜伏在皇帝身边,可以“以待天时”。

看来,这“千牛备身”和现在我们讲的“图书管理员”一样,都是超级潜力股呀!

果然,气质非凡的李密在众千牛备身中显得非同寻常,连杨广都对他侧目以待。有一天,他指着李密对宇文述说了这样一番话:“这小子虽然站似一棵松,但一双眼睛却来回翻转,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我看着害怕啊。”

宇文述自然明白杨广话里的意思,第二天就找来李密,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显贵之后岂能当大兵?”

李密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宇文述话里的意思,第二天就主动辞职回家了。他回家不是种红薯,而是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多读书才会摆脱只能当千牛备身的命运。

然而,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杨广对书生并不感冒,因此,尽管李密回家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再也没有得到杨广的垂青。正如渔夫的故事一样,开始这几年,李密心里还暗暗发誓,只要杨广肯重用他,他将对杨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然而,短短的人生经不起漫长的等待,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明日复明日,明日几时有,复到最后,李密绝望了,他想在杨广手下重温祖父当年的辉煌那是白日做梦。正当对杨广不满,对朝廷不满,对未来迷惘时,杨玄感的造反让他从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支持杨玄感,就等于支持自己。因此,杨玄感造反,他火速赶来支持,并且提出了“上、中、下”的进军方案。

上计:乘隋军东征未归时,占领涿郡,切断杨广的归路,到时和高丽军前后夹击东征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生擒杨广。

中计:趁关中空虚,挥师西进直捣大兴,占据关中,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这样就算隋军反攻,也可以据险死守,割据关中称霸一方。

下计:以就近原则,集全部兵马,攻袭东都洛阳,先建立革命根据地再说。

这样的计谋按通常原理来分析就是,上计未免太急,中计最为稳妥,下计又不免太缓。因此,99.9%的人会选择中计。然而,杨玄感对于李密“买一赠二”的计谋,却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下计。理由如下:上计夺涿郡阻杨广退路过于冒险,弄不好会被杨广反咬一口;中计稳则稳矣,但称霸一方不太现实;下计先拿下洛阳最为现实,毕竟洛阳是离他起义最近的地方,拿下洛阳先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是当务之急啊。

通常上计是速胜或是速败之道,而中计是稳扎稳打之局,而下计则是坐以待毙之势。事实证明,杨玄感还是属于纸上谈兵的那种人才,他没有敏锐的战略眼光,也不具备舍我其谁的领袖风范,他只是凭感觉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下计,祸害就此埋下。

不听李密的计谋倒也罢,相反,因为这件事,他还对李密开始疏远了,重用的人却是韦福嗣。韦福嗣是隋朝内史舍人,因为文采斐然而闻名于世,杨玄感起兵后,他很不幸地沦为俘虏,为了保全性命,韦福嗣假意投降了杨玄感,内心却还是向着隋朝的。

然而,杨玄感对这位志同道合的文人很是器重,他一厢情愿地把他当成了自己死党,每次军政大事都找他来商量,而李密反而成了局外人。对此,李密作为老朋友对他进行了善意的劝告,大意就是说韦福嗣是两面三刀的小人,不要过于相信他,以免耽误了前途。

通常到了这个时候,劝告是没有用的,因为固执的人已是千匹马万匹马也拉不回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李密的话果然得到了验证,韦福嗣后来开溜到东都洛阳,想重新为隋朝效力,结果得到了杨广的重赏—砍头。

杨玄感的造反因为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按理说可以赢在起跑线上,然而,选择下策的进兵方式和用错军师人选,使得他的优势已然消失殆尽。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整个形势发生了彻底改变。

(3)攘外必先安内

坚强的壁垒往往最容易从内部开始崩溃,这要比简单地从外部强攻要省力有效得多。杨玄感还在积极筹备,内部却出现了叛徒—被杨玄感委以重任的怀州刺史唐祎。也许是杨玄感的一意孤行让唐祎缺乏安全感,也许是他对隋朝有难舍的怀旧情结,总之,就在杨玄感起兵的节骨眼上,他充分发挥百米冲刺的特长,拔脚就跑,一跑就跑到了洛阳,把杨玄感造反的计划向洛阳“镇都之孙”杨侗进行了一五一十的汇报。

杨侗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听到这样震撼的消息,急得眼泪哗哗直流,马上向辅佐大臣樊子盖问计。事实证明,樊子盖也不是吃素的,他一边拉响东都保卫战的紧急备战警报,动员全民皆兵,另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去前线向杨广汇报。

同类推荐
  • 24小说

    24小说

    小说所需要勾勒、描述、呈现和保留的,恰恰走这两样东西:时间和历史。无论面目模糊,或清晰,时间在现实中文字中的形态,最终将达戍契中。作家穿透其间,将液态的、流动的时间国化,之后做戌时间的“切片”。那些时间的切片,像走一把扑克牌。或者做另外的想象,它们就像走“标本”。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可以制成标本。那么,一块时间,一段历史,应该也可以。切片也好,杯本也好,我现在说的是书籍。好的书籍,试图拥有并保留所在的时代。
  • 嬉游记

    嬉游记

    碰上唐三藏,齐天大圣的任务是送他上西天。碰上唐三好,齐天笙的任务是送她上花轿。同是助人为乐,一只猴子成就了千秋大业,永垂不朽了。而他身为人类,怎么就这么倒霉,档次和人家差了不只十万八千里。是谁说她嫁不出去的?她分明很忙碌?妹夫和她勾勾缠,姐夫对她很暧昧,就连自己的死对头——一个有妇之夫也喜欢捉弄她!那西游记里写的好,卷帘大将,天蓬元帅还有那坐骑畜生白龙马,本该同心协力护送唐僧归西见如来。可为什么到他这里,这些混蛋全部都要跟他这“齐天大圣”唱起对台戏,抢起唐僧肉来?
  • 蚁生

    蚁生

    《蚁生》以王晋康年轻时作为知青下乡的经历为背景,寓理想、诙谐于苦难的现实之中,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又把它放到“人类本性”的高度来认知。那些正需要吮吸知识营养的一代青年,却在上山下乡的大背景下,远离父母及熟悉的城市生活,在无法自己选择的社会浪潮中艰难地生存着。爱情纷争,情敌忌恨,眼看优秀青年颜哲命悬一线,不料峰回路转,
  • 名利场(上)

    名利场(上)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富裕的东印度公司职员的家庭。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萨克雷写过讽刺幽默故事、特写、诗歌、小说等。在他的大量作品中,有不少是中、长篇讽刺性小说,都像是一幅幅十八、十九世纪英国日常社会生活的有趣图画,对统治阶层的生活进行了尖锐、深刻的批评,充分揭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丑恶面貌,但他很少描写人民群众的生活。萨克雷在文学史上是仅次于查尔斯·狄更斯的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认为狄更斯、萨克雷等是当时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揭露出政治和社会上的真相;一切职业的政治家、政论家、道德家所揭露的加在一起,也不如他们揭露得多。”
  • 太子妃升职记(全集)

    太子妃升职记(全集)

    【全网独家】雷萌神剧原著小说。为了弥补工作失误,司命星君将现代男人陈然的灵魂偷偷从地府带出,附身到“落水身亡”的南夏太子妃张芃芃身上。这天上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丈夫不喜,婆婆不爱,男人心女人身的张芃芃如何才能从“太子妃”一路顺利地升职为“太后”?这是一个“女人”在后宫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男人”在后宫的苦难史……痴情太子兜售真心假一赔命,好色太子妃性别错位笑料迭出……
热门推荐
  • 错三生

    错三生

    阴差阳错,在青青校园里,他对她一见钟情。她对他欲拒还迎,最终不了了之。作为中间牵线的红娘,另一个她却不知不觉爱上了他。于是,一场长达二十年的苦恋展开了......
  • 甜婚溺宠:腹黑老公傲娇妻

    甜婚溺宠:腹黑老公傲娇妻

    她遇上了一个疯子,他说他是穿越回来的。荒谬的是,她不仅和这个疯子开了房,甚至还把他带回了家。当她看到两道红杠时,才反应过来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蠢事……他说:那正好,我们结婚吧。本本到手之后,她才反应过来……你既然是穿越回来的,那你的户口本是哪儿来的……注:本小说属宠爽文,极端的虐宠交织,会很甜很甜……,爽宠占三分之二,所以请务必耐心。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穿越郡主追夫记

    穿越郡主追夫记

    虽然名字叫做小小,但是不代表穿越后也要从小孩做起啊!小小很悲愤“啊!啊啊!啊啊啊!”“这女娃娃真有精神!”小小以内牛满面......
  • 飞龙在天之重生

    飞龙在天之重生

    “凡尘才是最好的修行”。天降异象,龙神重生,栖生孤儿周浮生,艰难曲折的成长和修行。龙神重生之后的凡人之躯周浮生,走出山村,面对都市的灯红酒绿和莺莺燕燕将会是怎样的一种修行?
  • 吉尔的金手指

    吉尔的金手指

    所有人都知道,当一个人同时拥有金手指与主角光环之时,他将变得所向披靡,不可战胜。可是,当这两种必不可少的制胜法宝被分割开来,同时被两个人得到了呢?一个是每天0点之际就会彻底更换一次的古怪金手指,一个是无论走到何方都如有神助的主角光环,当这二者互为仇敌之时,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是一个都市与网游交融的游戏世界。这是两个男人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我突然想起一句绝妙的吐槽,可惜这里地方太小写不下。
  • 末代逍遥录

    末代逍遥录

    三生石上三生缘。当命运降临的时候,人只能卑微的去接受。一段血海深仇,一段三世情缘。流浪在都市的少年却身怀各界功法,何去何从。
  • 孤军抗战

    孤军抗战

    一支为生存而抗战的孤军,一支为三晋人民抗战的孤军。
  • 凤鸣帝王阁

    凤鸣帝王阁

    佛说前世姻缘【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她曾为了嫁他,三尺寒冰上跪三天三夜,她曾为了救他,小腹被刺穿,腹中孩儿化为血水,素锦年华内失去双腿。付出了那么多,当他登基问鼎,她得到一瓶新皇赐的鹤顶红,他封后之日,她被挑断手筋脚筋,身心俱毁,新皇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她被人剥皮拆骨血流而死。她问东赫,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他回:只因你有诸葛之才,她对天发誓,若有来日,定让他江山不稳,血债血偿。
  • 我叫苏东白

    我叫苏东白

    青青河边草,爸爸死的早。漫步西湖畔,妈卖咸鸭蛋。要是能重来,不做苏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