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同时,吴安又让人捎信,把郭野王也请到了边关。
这时的长城还在,都是用土垒成,却也是巍峨壮观,自秦大规模修长长城以来,从汉初开始一直修修补补,成为了戍卫匈奴的主要防护措施。汉家驻军的边城多数都修在长城的两侧。行人要出关入关都须经过盘查才行。
吴安在军队中熟人极多,在这里倒也是如鱼得水。平时没事儿就与兵士们一起聊天,有时也和他们一同去到边境查看。这天在城门处竟然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孔如兵,孔如兵父子二人扮做商旅模样,正大摇大摆地朝边城踽踽而行。两个人身上背着包袱,身穿短衣,头戴小帽,一边走,一边说笑着。吴安在城头上看得清楚,他们却没有看到城上的吴安。吴安心里十分奇怪,孔有他过去没有见过,但孔如兵他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孔如兵被派去京城,送沐阳郡主和龚遂,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到这里是做什么?孔如兵家里与青衣会的关系他是了解的,这事情是否与青有会有关?或者说与霍家有关,吴安一想到这里,赶紧下了城,站到了盘查的士兵的后面。孔家父子在城门处还是没注意到,只是把通关的文牒等物拿出来让士兵们一一查验。没想到这时,吴安却从后面出来,笑着对孔如兵问了一句,“孔小哥不在京城里做事,怎么跑到这里来玩耍?”孔如兵一见吴安,惊得半天合不上嘴。一下变得结巴起来,“吴先生,这个,这个,您怎么会在这里呢?”吴安大笑,“是啊,人生无处不相逢,我更是奇怪,你怎么会在这里呢?”孔如兵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倒是吴安先问他,“同行的这位先生是?”孔如兵这才缓过神来,赶紧介绍道:“这是家父,这次他老人家带着我来匈奴做生意的,”又向孔有道:“父亲,这位就是常和您说起的吴安先生,是昌邑王爷的师傅!”孔有听了,赶紧施了一礼,吴安也跟着还礼。办完了通关的事情,吴安拉着孔如兵,要请他们父子到军营里安歇。孔如兵不知如何是好,但孔有去对吴安说道:“多谢吴先生的美意,我们这生意人随您去军营里住是极不方便的,好在我在这小城里还有些熟悉的客栈,我们就在那里安歇,不劳烦先生了,”吴安道,“也好,等你们安顿下来,我们再好好叙叙。”便陪着他们去找客栈。孔有虽然是第一次见到吴安,但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他这次出塞,本来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但现在没想到在这个鬼地方竟然遇到了吴安,心里一阵发虚,但又不能太过躲藏,那样反倒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真的有点儿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吴安却是在想,这两个人肯定有正常,但要如何才能从他们的口中套出来实情呢?自己一时也没有主意,心想先稳住他们才好。于是便与他们到了客栈里,看他们安顿下来,再做打算。回去的路上,想这个孔有倒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似乎不太好对付。
冯子都也在京城里担心着,不知道孔有离开了匈奴这么多年,还能不能找到原来的线索。他对霍家的感情十分的复杂,一方面,霍家是他的衣食父母,他这一生都只能依靠霍家,但他与显夫人多少还是有些感情,而他对霍禹的感情就很难说了,他一方面知道,霍禹几乎是霍家的唯一的继承人,也是他未来的唯一的主人,霍禹的事情他是必须要办,而且办好的。不过另一方面也很担心,霍禹是个地道的公子哥,是个志大才疏,又高度患得患失的人,他有霍光的果断,但却缺乏霍光的阴鸷,他有显夫人的张扬,却又缺乏显夫人的聪明。因此,这次虽然帮他找来了孔有,但孔有毕竟也是这么年不与匈奴人打交道了,这事情能办得如何,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但如果这事情一旦办砸,却可能影响到霍禹的未来官场的生涯,到时候对自己也是大大的不利。说实话,他骨子里是不太能看得起霍禹这样的公子哥的。
吴安现在只盼着郭野王能够早点儿来,能够帮他想出来办法,能够知道这孔家父子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事情虽然与刘贺没有太大的干系,但他从天下百姓的角度上来看,只要战事一起,天下百姓定会遭秧。对于匈奴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匈奴老百姓也不愿意打仗。虽然是给郭野王的信早就发出了,但是现在还是没有一点的消息。第二天,吴安只好一个人来到了孔家父子下榻的客栈。
他见孔家父子的箱子都没怎么打开,只是在洗涮,便问道,”二位,昨日没来得及多问,你们也是旅途劳累,今天我想请你们二位喝点酒,也算是给你们践行吧,不知今天中午如何?”孔有见是吴安来了,忙着过来答道,“吴先生在王府上帮过犬子那么多,我们是极为感谢的,怎么能烦劳先生为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践什么行呢?我们在这里住住,就要去匈奴采购草药了,这匈奴那边的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还请先生能够指点一二才好,”吴安一听有门儿,便道,“这样吧,今晚我略备薄酒,设下便宴,在下请二位小聚,到时候我这里正有些消息,想告诉二位呢,二位一定不要推辞。”孔有想了想,有些犹豫,看了看孔如兵,孔如兵想如果怠慢了吴安,也就从此得罪了昌邑王府,更何况,现在婉儿还在人家手里呢,便站出来道:“父亲,吴先生在王府时帮过我太多,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吧!”孔有听了,便说道,“那就不好意思了,承先生的大德,我们父子便去讨扰几杯了。”孔有心想,自己这么多年不去塞外了,只要是吴安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目的,向他讨教一下倒是极为合适的。
但他们都不知道的是,封斯兰竟然也在这座边城里面。封斯兰知道了伊势顿大人这次又要出使长安,他并不知道他的具体目的,但他想既然这事情与军情相关,哲保幼单于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便想先回匈奴一趟,问清楚小单于的情况然后再做打算。他从在原紧赶慢赶,也终于赶到了边关的这个小城。他这么多年往来匈奴与汉地之间,对这些地理人情早已十分的在行,他也是想在这里休憩一下之后,再回草原。吴安自从上次去了昌邑王府之后便再未回过长安,因此,封斯兰是不认得他的,但对于孔家父子却是极为熟稔的。孔家父子一进城,他便盯上了他们,他当年找了孔如兵那么久,都没有消息,没想到在这个边城里却遇到了,他能不高兴吗?而且他没想到孔有也跟着儿子一起来了,这是个查清自己父亲封林的死的好机会,他不会放过。但他也怕惊他他们父子,于是便没有暴露,只是悄悄地跟着他们,把他们住的地方先弄清,再想办法。
但封斯兰不知道的是,正在中午,郭野王来了。老郭听说郭思跟着沐阳去了长安,本想去长安去看望一下,但途中却接到了吴安的书信,要他同时到边塞来查看一下消息,但马不停蹄地一路向边塞而来。但途中却遇到了一位故人,这人便是四海帮里的于距然。于距然在逃离了敦煌之后,但一直在江湖上游走,但他还是有个志向,便是能查清当年戾太子之事,日后能够为他平反昭雪,不过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现在线索已经杳然,现在他只能是积蓄力量,以待来日,尤其是他知道刘弗陵登了基之后,霍光成为了首席的辅政大臣,这事情便是更加难了,但他想最重要的还是拿到证据,才可能搬倒霍光,不仅是为戾太子刘据一个人昭雪,更要为四海帮里如施敬陈东等一班将士昭雪,所以这几年,他让其它的弟兄都隐姓埋名,在他乡先安顿下来,而自己一个人去想办法查找线索。
因而他在路上便遇到了郭野王,他对郭野王是十分佩服的,当年正是郭野王在金日殚面前想办法使得四海帮的余下的兄弟们躲过了一劫,见到后便十分的不舍,一定要跟着郭野王同去边城,帮他个忙。郭野王也不好拒绝,于是只好带着他一同上了路,但于距然无论是在轻功上还是在江湖行走的经验上都远不如郭野王,便拖了老郭的后腿,所以两个人来得便慢了一些。这使他们到边城的时间比孔家父子还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