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300000027

第27章 事业路上好成功(2)

机遇的到来与离去总是无影无踪的,就像是吹过耳际的风,无声无息,在不经意间就悄然而逝了。抓住者会感到庆幸,而失去者则会感到后悔,这就决定了人生是否能够成功。有时候,人们看到了机遇的来临,却不善于把握,这只能说明机遇与你没有缘分。一次两次还可以,但长此以往,机遇仍不肯青睐于你,这便是自身的问题了。为什么看见了却没有把握?为什么抓住了却没有好好利用?把握机遇,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敢于面对失败。面临无处不在的机遇,必须学会选择,敢于舍弃,这样才懂得如何获得成功。

法国有一个叫做吉麦的穷画家,一天,当他支起画夹在自家院子里画画的时候,他的妻子在一旁洗衣服。吉麦画了一会,就习惯性地甩了一下画笔,没想到画笔上的蓝色颜料正好溅到了妻子的白色衬衣上。妻子就一边抱怨,一边重新开始洗这件白衬衣。但是,不管她怎么洗,衬衣上始终有一点蓝色是洗不掉的,她只好无可奈何地将它晾了起来。没想到的是,没有用水洗干净的白衬衣,竟然在晾晒之后变得比原来更洁白、更鲜艳了。吉麦为了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天的时候他就又试了一次,结果还是和前一次一样,沾了蓝颜料的衬衣显得更白了。第三天他再次试验,结果仍与前两次相同。作为从事视觉艺术的画家,吉麦经过一番思考,认为这是由于人们的错觉造成的现象:在白色里面掺入少许的蓝色,人眼看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更白。后来麦基就将这种能使白衬衣更加洁白的蓝色颜料,命名为“可以使衣服洁白的药”,并且还附带了一份使用说明书。

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的时候,由于他的宣传作用,竟出人意料地畅销。在使用这种新产品之后,人们纷纷赞扬吉麦发明了效果很好的漂白剂。这种全新的“洗衣药”,使吉麦变成了一个大富翁。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使用这种衣服漂白剂。

人生到处都充满了机遇,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把握住了。很多人都感叹机遇的来去匆匆,但是如果自己不创造机遇,不抓住机遇,一辈子就只有眼馋的份。机遇就像是一条游动的鱼,时刻在我们身边徘徊,有人无视了它的存在,甚至当机遇已经走到自己面前了,还不伸手去抓,这样的人会成功吗?所以,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是成功的前提与法宝。

5.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什么时候才能够成功呢?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于是为了成功,便急于寻找某些成功的方法,急于求进,急于向成功迈进。可知这样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不能成功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尚云:急则生快,快则欲速则不达。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比较大。

摒弃急于求成的心理

一个小和尚到佛堂请教自己的师父:师父,我常常打坐念经,时时念经,早睡早起,心无杂念。庙里没有一个比我更用功的,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无法开悟呢?

师父拿起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小和尚:你拿着这个葫芦,先装满水,然后再把这把粗盐溶化进去,这样子你就可以开悟了。

小和尚照办了,拿走了葫芦和粗盐。但是没过多久,小和尚又跑回来说:葫芦太小,盐块太多了,我把盐装进去怎么都搅都化不开。我还是无法开悟。

只见师父拿起葫芦倒掉一些水,轻轻地摇了几下,盐块就溶化了。师父慈祥地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呢?

小和尚说: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了吗?

师父: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正平和心才是悟道之本。

小和尚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时时刻刻急于开悟的人是永远也无法开悟的。

追求成功的道路就像是琴弦,急于成功,琴弦就会绷得太紧,到最后有可能会断掉。只有保持中正平和,才能够逐渐向成功靠近。急于求成,恨不得一日千里,这样的心理人人都有,但是要能够分得清现实与幻想。往往想急于成功的人,却总是事与愿违,这就告诫人们,现实终归是现实,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纵观历史,也有很多人因为急于求成而犯错误的,如朱熹。朱熹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研究禅学,然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并不是自己创作的良方,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能够学有所成。对于“欲速则不达”的说法,他做了这样的诠释: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这就说明一味地求快,便是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如放慢自己的脚步,也不追求速度,这样才能够与成功接轨。

在《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在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那一年,临走的时候他曾专门去拜访自己的老师,并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只要抓住根本,也就会变得简单了。”随后,他向子夏交代了一些为政的事情之后,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在告诫人们,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全面而长久的打算。世事维艰,快未必就能达到目的,只图眼前的利益是成不了大事的。“欲速则不达”也就出于此。人应该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一些,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就不顾一切向前冲,急于收获自己的果实,这样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人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与经验,积累人缘与实力,而厚积薄发,自然就会水到渠成,苦尽甘来。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成功也是一样,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成功的,也没有人不经受苦难就爬上高峰的。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采取适当的速度前行,才有成功可言。如果一切都急于求成,从速而为,那么便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欲速则不达就成为不争的事实。《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一开始就提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起脚跟而立,是想变得高一些,但是这样并不会久立;大步跨行,是想走得快一些,但是这样未必就能长行。只有一点一点长,一步一步迈,才能够达到久立与长行的目的。

急是成功的大忌,但凡成功之人,均有一颗平和的心,无论是面对利益,还是某种诱惑,都能够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想要成功,就要切记“欲速则不达”。

6.不受磨难不成佛,不受磨炼不成道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吃苦是一种福,没有吃过苦的人不会知道成功是什么滋味,幸福是什么滋味。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生于世间,就要学会吃苦。

彩虹的美出现在风雨之后

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记录了历代高僧的修行过程:

唐朝有个禅师叫做玄朗,号左溪尊者,住在溪涧岩石之旁。他四十多年用一条尼师坛,始终未换;除去看佛经之外,从不轻易燃烛;非见圣容,绝不妄行一步。由于他的道德感化,洗钵的时候众猿相继争捧,诵经的时候群鸟交翔。

一位名叫通慧的大师三十岁出家,不蓄粗粮,饿的时候便食草果,渴的时候便饮水。他住在树下,终日禅思。过了五年的时间,因为木头搭到了土块上,土块顿时形销,方才大悟。到了晚年的时候,只穿一裙一衲,脚上一双麻鞋穿了十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也不换。

另一位大师智则总是披着破袈裟,裙子垂到膝盖,房间里仅有床单、瓦钵、木匙,而且房门从来都不关闭。他说既然出家了就要远离世俗,如果不修佛法,专为衣食奔波,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扰乱了内心的宁静。

一位名叫慧熙的大师独自一人住在岩洞里,不接受居士提供的房舍,每天就吃一顿饭,坐垫的周围都是灰尘杂草。他的衣服敝陋,仅够御寒,只在冬天穿上一阵,到了夏天就又重新收起来。

宋朝的道法大师住持兴乐、香积二寺,他严于律己,从来不接受别人的邀请,也不会让自己的徒弟接受。化缘到的食物有时候会给予虫鸟,晚上常常脱衣露坐,以饲蚊蚋。后来看见弥勒佛脐中放光,便熄灭蜡烛,更加精进,并常坐不卧。

上述都是流芳百世的得道高僧,他们之所以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够摒弃物质上的享受,甘于吃苦。反观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略了人生挫折和障碍给自己带来的磨砺,一旦遭遇苦难,便会显得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办。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有接受吃苦的准备,能够吃苦,学会吃苦。所谓吃苦,也并不是说一定要达到诸位高僧那样的程度,只是当风雨来临的时候,能够经受得住风雨的打击,能够坚持到彩虹的出现。

人生就是没有尽头的苦海,是自拔还是超越,全凭自己的选择。俗语说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苦海中,强者善于吃苦,抓住机遇,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奇迹;而弱者会选择随波逐流,最后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世界上的人没有谁比谁差的道理,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注定平庸呢?就常人眼光来看,他们只看到了成功者光荣的一面,可知他们为了这成功花费了多少的精力,遭遇了多少的挫折,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这些劳神费力的事情一旦落到平庸者的身上,他们就会选择逃避,不去面对,所以永远也就成不了大事,永远也成不了成功者。具有吃苦的精神,就是成功者和平庸者最重要的区别。

人世间存在多少的苦难,就有多少种关于苦难的思考:及时行乐还是追求永恒?消极无为还是积极向前?浑浑噩噩还是勇敢面对?有快乐就会有苦难,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所以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不要逃避,不要闪躲,不要视而不见,正视它,挑战它,打败它。之后,你将会发现最美的彩虹总是出现在最激烈的暴风雨后面。人只有通过苦难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这是人性的特质,而且对苦难的感悟越深,从中所体会到的意义也就越大,进而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深宅人无心

    深宅人无心

    乱世孤女,厌世且自私。这世上没有爱,她自然没有心。
  • 内鬼寻踪

    内鬼寻踪

    简介:我叫司徒薄云,有着机智的头脑和运筹帷幄的手腕。被集团CEO委任彻查集团内部的间谍内鬼。一同和我担当这个任务的还有其他四个人,但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是谁.我决定悄悄的调查这四个人。调查出乎所有人意料,我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发现这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就在这时。。。。。。。
  • 幽能传输

    幽能传输

    酝酿了很久,关于科幻的一部小说,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写起,从5000亿年前写起,一颗对地陨石落在了荒芜的地球上,5000亿年后,人类发现了这块陨石,解读了来自外星系的文明,由此开启了人类星际之旅。其中伴随了战争,进化,文明演变。人类也遭受到了毁灭。但是通过人类坚强,坚毅不屈不挠的革命,重新解读了人类的未来。以王琪,老杨,李杰,23号。卡拉,等任务,展开的会社历史背景,来探究未来世界,宇宙空间,星系之旅等等。希望大家喜欢。
  • 痴爱难逃

    痴爱难逃

    夏旋理想中的爱人应该是温柔,宽容,体贴又浪漫,偏偏遇上的他,暴躁,小心眼,偏执又古板,于是她决定逃跑,却发现怎么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 晨风墨花:腹黑太子猎妻忙

    晨风墨花:腹黑太子猎妻忙

    一朝去皇宫偷药,竟被腹黑的太子撞见。太子殿下:“药给你了,你打算怎么报答我?”某小墨:“我一穷二白,太子殿下想要什么何不直说?”太子邪魅一笑:“我要你,给不给?”某小墨暴走:“风晨麟,你生孩子没屁眼!!你趁人之危!!”太子挑起她的下巴,邪魅:“我的小墨儿,你怎么可以诅咒你的孩子?”【1V1宠文】
  • 春风,晚晴

    春风,晚晴

    “请你们不要再闯入我的世界,否则,我定要你等身败名裂!”这是她转入日本的梦欣学院前说过的最后一句话。可他们,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转入了日本的梦欣学院,他们知道她喜欢日本,一定会去那里。在他们知道真相后,真的很后悔。遇到的莫静言真的很像她。失去他后,他那么冷漠,而她在被误会后也变得冷漠。她改名换姓后,生活并不怎么顺利。直到她的身份被暴露,也没有好转。“你会不会就是她呢?”轩常常站在一旁,看着她的背影痴痴地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爱你,我要陪你白头到老。”他对她说过的话,是不是再也不会兑现了?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最终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能守望幸福吗?
  • 传奇仙侠传

    传奇仙侠传

    带着传奇道士的技能穿越到了修真界。自此,开启了一段传奇般的修仙之旅。历尽无数艰险,体会世态炎凉,最后成就无上伟业。在修真界留下了一段不灭的神话……
  • 盛澄华谈纪德

    盛澄华谈纪德

    纪德今日已被公认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以文艺复兴为传统的西欧文化演进中最后而也是最光荣的一环。这一位七九高龄的当今文坛宗师,至今仍坚贞地操守着他一生为人与为艺术的态度。他的真诚与“为良心自由,独立,反奴役”的信心使他成为今日最卓荦的中流砥柱,与一切势利的实用主义式的“现实主义”相拮抗。他属于蒙田以来那种人性而柔和,且又无微不至的散文传统;他的“我”,丰富而亲切,虔敬而舒卷自如,最足阐扬法国清明的人性批评传统。和马拉美一样,他是朴素的道德家;另一面,他又和勃朗宁,勃莱克,尼采,陀斯妥易夫斯基紧凝成一支坚强的反中庸常识的精神血统。
  • 夜狼之吻

    夜狼之吻

    夜色中匆匆行走着一匹狼,皎洁的月光为它镶嵌上美丽的外表,人们无法看清它那颗贪婪腐朽的心,它的罪恶之吻让人不得不去回忆那一段由外国人引起发生在中国的故事,那也许只是一段零乱而琐碎的记忆,但那段往事就像是火烙在大脑中一般清晰深刻,人称它为"伤烙",因为那伤口至今还在隐隐作痛,因为那伤口的形成就是一段心路的历程。一个给了好多中国人梦想的外国人,一群希望破灭在这个外国人周围的中国人,一个折射着中国人出国浪潮的现代故事,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哲理:有了伤痛,人们才会去懂得保护自己;有了欺骗,人们才会去辨别真伪;有了付出,人们才会去等待回报;有了承诺,人们才会去期盼奇迹……
  • 一生三策

    一生三策

    不一样的人生策略,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历程和人生成就。一个人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不能靠误打误撞寻求成功,而应该在步入社会之初就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出能实现目标,实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人生策略。一策求突破、二策能方圆、三策谋生存,《一生三策》对这人生三策作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