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200000014

第14章 贵州篇(1)

自古云贵为一体,地理意义上称为云贵高原,而清朝时期有云贵总督,可见双方联结之紧密。

革命打了个转

说到黔系,首先要提的人物自然便是刘显世。刘显世是兴义人,为当地豪族,其父刘官礼以办团练起家,后为清廷赏识,因功擢升,后任知府。刘家在兴义有兵有权,有钱有势,当地豪绅大贾,乃至知县府衙,凡遇大事都需请决于刘家,堪称兴义的土大王。当然,刘显世从兴义的土大王要做到贵州的土大王,自然也是需要一点契机,而这个契机便是辛亥年间爆发的武昌起义。

且说武昌首难,天下震动,贵州为西南边陲,清廷素来统治根基薄弱,革命党人自也想趁机发难。时任贵州巡抚的沈瑜庆当然整日里惴惴不能自安,心里想着乌纱帽是保不住了,但又不想轻易投降,便病急乱投医,速召刘显世率部进入省城,为其羽翼。可惜的是,这刘显世还没来得及进省城,沈瑜庆的官帽就丢了,革命党和立宪派的几个人一合计,觉得贵州山高皇帝远,湖北都反了,贵州还不反?于是,双方就到沈瑜庆那请命去了——说是请命,实际就是威逼,沈瑜庆一看自己无依无靠,叛党势大,也不得不承认贵州独立。而贵州这一独立,自然官府衙门都得改组了,几方推举杨荩诚为贵州军政府都督,张百麟为枢密院院长。

张百麟是当地同盟会首脑,但是反是造了,自己却没有云南蔡锷那样的威望,而要镇住场子,就必须要倚重贵州当地豪强。戡乱未遂的刘显世,原是气势汹汹护驾去的,结果护驾自然是没护成,但部队却兵临城下了,革命党一看乖乖不得了,赶紧有福同享,有官同当,就任命刘显世为枢密院军事股股长。

这些地方大佬对清廷没啥感情,反就反了,也没啥,反正官照做,银子照拿,但是革命党这般懦弱,也让他们起了夺权的念头。没多久,这帮老爷就把革命党给收拾了,杨荩诚被逼着离黔北伐了,负责省城治安巡防的同盟会要角黄泽霖被暗杀了,而杨百麟呢,则先去公务考察,考察回来以后就差点被暗杀,这下也就明白了厉害,灰溜溜地逃了。但是即便连下杀手,这帮老爷也是觉得自己实力还不够,革命党这玩意儿,也不是光靠暗杀就搞得定的。所以一琢磨,觉得要找个靠山,他们想到的是云南的蔡锷,派去游说的则是蔡锷的同学戴勘。

戴勘跟蔡锷在留日期间就已熟识,私交甚笃,跑到云南后就对贵州军政府大骂一通,大意是这帮乳臭未干的小孩什么都不懂,贵州如今乱成一团,见天有人被暗杀;又拍了蔡锷的马屁,说些只有松坡兄才能解民倒悬之类的奉承话;最后言归正传,要请老兄不辞劳苦,派兵入黔理乱。蔡锷一听此事,也觉得事态严重,但又不太相信革命党人真会见天闹乱子,但是老同学的面子又不能不给,犹豫再三,就派出了唐继尧前去贵州看看端倪。

当然,地方大佬们想到去找蔡锷,同盟会自然也想到了,这戴勘和唐继尧前脚刚走,后脚钟昌祚就闻讯而来。此公自然也是极力辩驳,说蔡公不了解贵州实情,不要听信奸人妖言惑众,说贵州两派争斗由来已久,也不是朝夕所成,大家各扫门前雪,松坡公的大名,在下仰慕得紧,但还请思量则个。蔡锷为人公道,一听也有道理,确实不能听信戴勘一面之词,而真跟革命党闹出了误会,大家面上都不好看,索性就跟钟某说的那样,不偏帮,看热闹。于是,蔡锷就传令出去,让唐继尧也别去贵州了,转道四川,然后去湖北探探虚实。

唐继尧当时只是个管带,不大不小,在云南一时半会儿也出不了头。其人又是心高气傲,想着这次以钦差身份入黔,几方面都得买蔡锷一个面子,说不得就推他坐了首席——要取功名,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蔡锷让他去湖北,唐继尧可不傻,湖北这地方水可深着呢,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了,眼前有这美差不干,难不成还去湖北讨脸色?唐继尧主意已定,跟蔡锷说前队已经入黔,如今势难改道,来都来了,还是去贵州看看为好。而那个刚游说完蔡锷的钟昌祚也知唐继尧入黔非同小可,赶紧拍马来追,但是,刚走到安顺就被暗杀了。

这唐继尧一入黔,就立马杀字当头,不管三七二十一,拔掉了军政府,干掉了一干革命党人,然后在旧派的拥戴下当上了贵州都督。唐继尧在云南算什么?现如今却当上了一省都督。唐继尧此次入黔,其实蔡锷后来都改了命令了,但是唐继尧知道生米煮成了熟饭,蔡锷也莫可奈何,更何况,自己出任贵州都督,对蔡锷也大大有好处,将来有些什么事,不怕贵州不帮腔。唐继尧想得明白,关键时刻毫不手软,于是就抓住了机会,从一个小小的管带突然跃升成为封疆大吏,功名也由此发端。

唐继尧毕竟是外客,旧派拥戴他,自然是希望他能重用旧吏,唐继尧自然也是投桃报李,重用这些拥戴有功的地方大佬,而新派人物则一无例外遭到清洗。唐继尧上台后,最得势的就是刘显世,他被任命为贵州军政部部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日领兵进入贵阳,是为了给沈瑜庆当保镖,没想到保镖没当成,自己却鸿运当头,兴义的土大王现如今跑到省城来显威风了。唐继尧是客,自己是主,客嘛,总是要走的,而他这个主岂不马上就成了正主?

果不其然,唐继尧这都督当了一年半,就被袁世凯调走了,当然,唐继尧是升官了,由于蔡锷被调入京城,他就当上了云南都督。唐继尧在前年还是个扔大马路上没人认识的中级军官,没想到祖坟冒青烟,到贵州转了一圈回来后,就成了云南的老大,这两年内到底连升多少级,真得拿出算盘划拉划拉。唐继尧青云直上,而刘显世同样不遑多让,在辛亥革命以前,刘显世不过是在兴义说一不二,没想到托了革命党的福,没两年他这官就从地方当到了省城,从兴义的老大一跃成为正儿八经由北洋政府钦命的贵州老大。当然,美中不足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刘显世虽然当了贵州老大,却比别的省份低了一级,都督这个官衔被袁世凯撤了,理由是贵州太小,他只当了个护军使,这也让他略有些不满。

刘显世一上台,就把他在兴义的那帮亲戚,族兄堂弟,亲家连襟,七大姑八大姨都搞来了,总而言之,就是把贵州省衙门,换成了兴义的那套班子,时称兴义系。该派系以刘显世为首,以刘显治、刘显潜等刘氏兄弟为骨干,以熊范舆(刘显治亲家)、何麟书(刘显治亲家)、张协陆(刘家家臣)、郭重光(贵州耆宿)为“四大台柱”,这一来,贵州就完全变成了刘家的地盘。刘显世的这帮人大多是清朝遗老,跟刘家不是姻亲就是故旧,而治理嘛,也就是强调因循守旧。因此,所谓革命也不过是在贵州打了个转,现如今的贵州依旧跑在老路上。

得便宜卖乖

刘显世刚把刘家的一众亲戚故旧搬到省城,板凳还没坐热,就碰到了一件为难事,那就是袁世凯称帝。刘显世就是个土财主,也就在贵州还成,要拉到全国,没人愿意多看他一眼,但是弱者也有弱者的活法,既然决定不了风往哪边吹,那就退而求其次,看看风向,想想走向。袁世凯称帝,刘显世就得表态,至于要怎么表态,刘显世当然要看看风向再说。

袁世凯虽然最终被证明是纸老虎,但是不管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刘显世都惹不起,因此,刘显世刚开始还是给袁世凯上了几道劝进折子的,这种折子反正也就是千篇一律,搞不出啥新意,当然,刘显世也没想搞出新意,随大流就成了。不过,世界上的事通常是越想躲越躲不开。没过多久蔡锷就利用小凤仙的掩护从京城溜到了云南,然后就举旗护国了。贵州紧贴云南,不管是蔡锷想护国,还是袁世凯想平乱,贵州都在漩涡中心,刘显世自然不想卷进去,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赶上了,就不得不赌上一把。

两个选择,护国或是保皇,要护国势必要得罪袁世凯,保不齐就得打上一仗;要保皇,自然就要跟蔡锷短兵相接,这哪打得过?这道选择题可真不好做。刘显世这个头疼啊,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蔡锷,都有足够的能力把他生吞活剥,貌似选谁都难逃一死,这本账怎么都算不清楚。既然实力是本糊涂账,那就只能算算人情账了,这本账一算,刘显世明白了。袁世凯是谁?刘显世压根见都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了,而且,袁世凯貌似对他不太感冒啊,唐继尧在贵州当老大那阵,官职就是都督,而等自己接任了,就官降一级,成了个护军使,这明摆着袁世凯没把他放眼里嘛。但是云南方面就不同了,要不是蔡锷派唐继尧入黔,估计他现在还跟革命党耗着呢,更何况,唐继尧待他可不薄啊,直接把他提成副手,现如今他当上贵州的老大,归根结底还不是唐继尧的恩惠?既然哪边他都打不过,那就只能疏不间亲了,老子选护国。

刘显世打定主意之后,发兵两路,一路由戴勘率领,前去攻川,而另一路则由王文华率领,兵出湘西。当然,此战的焦点还在湘西,袁世凯想由此直入贵州,后取云南,而护国军则想由此长驱直入,直捣武汉,于是,双方就在此战将起来。王文华一开始趁着袁军没到位,先行发难,打了袁军一个措手不及,击溃三个混成团,并攻取了黔阳、沅州、麻阳等八座县城。后袁世凯调兵反扑,又收复了沅州、麻阳。如果照此发展,自然贵州就危急了,所幸黔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此关键时刻,程潜在湘西组织护国军加入战斗,而桂军也从湘江直上,威胁衡阳、长沙,袁世凯见势不妙,赶紧收缩战线,客观上解了黔军的湘西之围。

刘显世赌对了,湘西之围一解,贵州立安,从今往后,不管双方怎么打,都打不到贵州地面上来了。好事一桩连着一桩,被派去援川的戴勘虽然兵力有限没能在战场上讨得什么便宜,但过不多久袁世凯居然就一命呜呼了。而戴勘呢,则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兼军务会办。戴勘带领的黔军在整个护国战争中都未能前进一步,就在川黔边境上晃荡了,说是去攻川,打到最后也就是混了个自保。但是,现如今天上掉馅儿饼,仅仅因为戴勘参加了讨袁,所以就混了个省长,这运气,跟彩票中了头奖也差不多了。刘显世也知道黔军有多少分量,如今借着护国的东风,居然在天府之国混了个话语权,睡着了都得乐醒啊。

不过,中头彩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怎么去兑现,而这就要看戴勘的能耐了。护国战争后,四川地面上大概有三股力量,一是罗佩金领衔的滇军,当时罗氏已经被蔡锷推荐为四川督军。二是刘存厚为代表的地方派。三嘛,自然就是戴勘的黔军。显然,戴勘要顺顺当当在四川站稳脚跟不会太容易,比如他是在重庆就职的,但是省会是成都,他要当省长,要军务会办,就得带着军队进入成都才行。罗佩金当时已经在成都就任督军了,按说督军就是一省的军事老大,但四川偏偏就特殊,还有个军务会办一职要跟督军分权,要说皖系老大段祺瑞滑头,表面上看不偏帮,大家都有份,实际上就是要把大家的火给拱起来,最好是能撺掇着闹他一闹。果然,罗佩金就不满意戴勘来分他的权,并且勾结了同样对戴勘不满的刘存厚一块儿阻止戴勘进成都。戴勘自然不肯罢休,把这事跟他的老师梁启超汇报了。梁启超当时刚组了个进步党,党内就戴勘一个军事独苗,当然要帮学生把这事摆平了。梁启超的面子还是有的,派人去成都疏通了之后,总算罗佩金几个不能再作梗了,戴勘才得以带着熊其勋的一个混成旅进入成都。

进个成都就这么麻烦,戴勘也知道要在四川立足,非得玩点手腕不可。其实,对目前这个局面最不满的是刘存厚,他也算在护国战争中出了把力,又是四川地方派,按说四川的大权怎么也该分他一大份啊,结果战事一结束,段祺瑞过河拆桥,居然让滇黔两派掌了四川的权,而他呢,啥都没捞着。刘存厚对罗佩金和戴勘两个,没有主观偏好,能少一个是一个,当日反对戴勘领兵入成,其实倒也不是厚此薄彼,只不过是罗佩金先到先得。刘存厚的心思,戴勘基本摸透了,他认为此人既然能跟着罗佩金拆他的台,同样也能跟着他拆罗佩金的台,因此,要解决四川问题,突破口就在刘存厚身上。

很快机会就来了,段祺瑞嫌四川不够乱,怂恿罗佩金开了个缩编川军的成都会议,这会一开,罗佩金立马成了地方派的眼中钉。罗佩金这人也没脑子,目前局面这么微妙,川军众将本就对外人掌川心存不满,他却自己送上门去触霉头,好像是不捅这个篓子还不痛快,这不是犯贱吗?戴勘一看机会来了,立马跟刘存厚攀起了交情,扇阴风点鬼火——罗佩金这人野心可不小啊,你看他脚还没站稳呢,就想着把川军给裁了,再过些时候,还不把咱几个都踢了?我看你可不能退缩啊,不跟他别过这个劲来,以后咱还混吗?我看咱还是联手,只要你把罗佩金给逐出去,我就保举你当军务会办,戴某人说话,向来说一不二,说到做到。刘存厚一听,是这个道理,还是九兄(戴勘号锡九)够意思,罗佩金这个混蛋!

戴勘也就是撺掇刘存厚跟罗佩金干,到时候鹬蚌相争,还不是他渔翁得利。果不其然,刘存厚听信他的鬼话,跟罗佩金干了一架,双方大战7昼夜,罗佩金不敌,只得退出成都。那刘存厚立了功,是不是该受赏呢?屁咧,这次戴勘捞了个钵满盆满,本来是四川省省长兼着军务会办,这回干脆把四川督军也给兼了,出了大力的刘存厚则赔了夫人又折兵,军务会办没捞着,自己川军第二师师长的职务也被中央撸了。

戴勘是得了便宜卖乖,刘存厚跟他讨官,结果他说刘存厚私自发动兵变,本已是罪大恶极,中央现在要查你,能不追究你的责任就给你面子了,还要当官?刘存厚听了这话,那是火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虽说政坛无信义,但是戴勘这么干,确实有些不地道,也不怪刘存厚生气。罗佩金虽然走了,但是戴勘要真正握住印把子,还得将这个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刘存厚给料理了。

有进无退

且说戴勘撺掇刘存厚跟罗佩金干架,自己干了票无本买卖,大赚而特赚,但是,戴勘未免算盘打得太精,想把四川这盘菜独吞,连剩饭都不愿给刘存厚留点,如果自己实力足够压服刘存厚倒还罢了,问题是,他有这个硬实力吗?戴勘带进成都的也不过是一个混成旅,而且,他还是客军,四川地方派本就对外人在自己地面上耀武扬威极端不满,现如今他耍了刘存厚,也就是开罪了地方派,而跟地方派站到对立面上,这印把子恐怕也握不牢。

同类推荐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本书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出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看似极短,泛泛而谈,却是全篇总领;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作者以《清实录》和《清史稿》为基础,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加以考订,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朝各个时期的诸多核心问题。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三国雄鹰

    三国雄鹰

    “若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千百年来饱受争议的曹操,究竟是奸雄?还是英雄?天下苍生还是王权霸业,仅在一念之间。正史野史,小说演义,民间传说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现在,就给你这个机会,一起走进东汉末年,揭开那三国神秘的面纱……
  • 回到村里去种田

    回到村里去种田

    九十年代的农村是整样一番光景呢?大大们是不是觉得生活压力太大了,跟我一起回到村里去种田吧……
  • 辉山侯

    辉山侯

    《辉山侯》是历史虚构小说,他不拘于任何一个时代,故事讲述某年月日,君山号大副何源君受船长委托,为黑君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卑鄙小人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公孙正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辉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何源君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辉山侯,经过精心谋划,报答了恩人,亦报大仇。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文笔俱佳引人入胜。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热门推荐
  • 怪盗基德与萌学园

    怪盗基德与萌学园

    怪盗基德再次现身,偷盗潘多拉,不料却奇怪的穿越了,来到了萌学院的世界,他不会魔法,却用魔术骗过他们一次又一次,但最终被识破,与萌骑士们来到了地球。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战国末期:魏国重生

    魏超和三名伙伴一块去外出旅游爬山,座一辆长途公交车上,快到了旅游地点准备要下了车随后一辆大货车失控像魏超和三名朋友坐在一辆公交车上冲撞而来。随后把公交车撞到后继续撞压着,之后就发成了一场爆炸,等他们四个醒来时却发现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一个陌生的坏境。就在这时四个人会面对怎么样的命运呢?
  • 轮回天棺

    轮回天棺

    杨子华因连天的加班而困顿的爬在办公桌上睡着,却不想被上司借机羞辱并开除。然而颓然回家,却又遭遇诡异灵事,命在旦夕……不为无情仙,只做有情人……
  • 随心所写

    随心所写

    有灵感的时候才能有好的思路,这里只是短片小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更。所以……请原谅不是合格写手的我,不喜勿喷?
  • 我的勇者梦

    我的勇者梦

    一位小宅的梦想,拥有强大的实力,在异世界成为一位勇者。
  • 校花与她的爱恨情仇

    校花与她的爱恨情仇

    出国五年,离开了五年了,果然一切都变了呢!他,不再是以前的他;她亦不再是以前的她。我呢?也许也不是以前的我了吧?事实上,变的不是我们,而是时间。。时间能冲淡所有,亦能改变所有,既然这样不如听天由命,天自会抉。是我的,一定会重新回到我身边;不是我的,那也只能怪我们无缘了……【作者:那个,前面的一些章节不好看,所以可以看后面,不过这样的话就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So随便你们咯!
  • 爱与现实背离

    爱与现实背离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二十一世纪在现实的摧残下,饱经沧桑爱的不容易。把青春的这趟混水洒进脑后岁月的洪流,出了校门从此天各一方还是彼此天涯?终归出不了炎黄蚩尤的这片天下。何苦装做糊涂让自己糊涂骗自己真该忧伤?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改变的,墨守成规的都是错的。决定下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只是害怕如今的不迷惘也是图做坚强,男人本不该忧伤,现实却逼着他彷徨,我不怕努力拼搏,却也害怕最后的绝望。
  • 后来我还爱着你

    后来我还爱着你

    她总觉得经历的多了什么事就都无所谓了,直到脑子里那段封尘的记忆被风吹开,那等待了十年的情话,那个深爱的人又回到她的身边,她才发现不是真的经历的多了就无所谓了,而是经历的多了就习惯藏在心底了。感谢有你,感谢最后是你
  • 霸道追爱:总裁前夫,求放过

    霸道追爱:总裁前夫,求放过

    她,是忆氏财阀的千金,被父母以死要挟被迫嫁于他。他,是帝氏财阀总裁,同样也是总统候选人。她和他一起,他不爱她,但,她却爱他,知道她不会爱上自己却不断努力着。一次次撞见他和其他女子亲密互动,她知道,独角戏已经唱完了,是时候收手了。离开,便是她的选择。她签下了离婚协议在床头,走了。他们两人的联系,也被这次离开而切断。五年后,她回来了,已是好莱坞鼎鼎大名的影后。他咬牙切齿的看着忆情和那所谓的未婚夫相对相依,他后悔了,她……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