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汪精卫在国民党内就像是老太太过年,一岁不如一岁,他也从主流位置逐渐跌落到了非主流,当他再次出现在民国的政治舞台,正是国民党三大即将召开之时,而此时他的对手由老蒋变成了陈氏兄弟。陈氏兄弟在汪精卫出国之前还是党内的小字辈,除开陈果夫已经算崭露头角,陈立夫根本无足轻重,但是经过了二届四中全会的洗礼,陈氏兄弟迅速成长,并成为了老蒋在党内的代言人。只能在党权上一条腿走路的汪精卫当然已经没有资格让老蒋亲自出马当对手了,所以他的对手只是陈氏兄弟,或者确切地说,是陈果夫。
国民党三大正是这两方一较高下的最好舞台。事实证明,陈果夫是个狠角色,他没有辜负老蒋的期望,在1929年3月底召开的三大上打了个漂亮仗,彻底巩固了在二届四中全会上建立起来的优势。陈果夫的办法就是团结势力相对较小的西山会议派,孙科太子派以及胡汉民派,达到排挤最大对手汪系势力的目的,为此陈果夫甚至抛出了党内代表由中央圈定的办法——这是陈果夫的创造性发明,尽管此后被诟病为违反党章,但是实际效果却不赖。国民党三大正式奠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基础,陈果夫让在党中央实力雄厚的汪精卫派和在基层拥有深固人脉的丁维汾派都遭到了沉重打击。自此,老蒋正式确立起了在党权上的领袖地位。
原本汪精卫想借助国民党三大的契机收复河山,东山再起,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陈果夫玩了出釜底抽薪,让参加会议的党代表大部分变成了拥蒋派,因此也使得本来实力不弱的汪派有力无处使。汪精卫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他如今是越混越被动,居然连陈果夫这样的后生都爬到了他的头上,这对心比天高的汪精卫来说如何能接受?因此汪精卫让他的头号亲信陈公博归国扯旗,打出了改组派的口号,然后招兵买马,试图与老蒋决一雌雄。
当然,光喊口号可骂不死老蒋,要跟老蒋对决,就必须拉来一票军界人物,但是汪精卫四处一寻摸,好像不好找人,因为南方本来大部分地方就是老蒋的势力范围,而汪精卫的老巢呢,如今还在拥蒋的二陈手里,除了在武汉就与其有瓜葛的张发奎,汪精卫的人手还真是短缺。广东找不到人,那就找广西的,而如今广西却又是另一派景象,俞作柏是个真正的非主流,与中共正打得火热,他把广西大量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从监狱中释放,一时之间,广西变成了赤色的海洋,而这毫无疑问遭到了老蒋的猜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此,俞作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汪系反蒋集团中的一员。
遗憾的是,俞作柏这个盟友实在不够争气,他居然在老蒋的挑逗下选择了盲目反抗,于1929年9月底通电反蒋,进攻广东。当时在广西负责统战工作的是邓斌(邓小平),对于俞作柏盲目的行动,他当然是气得七窍生烟,好不容易在广西搞出了点眉目,如今俞作柏竟然沉不住气,要葬送他的努力。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广西现在还是俞作柏说话作数,俞作柏认为汪精卫所言攻粤驱陈的想法有道理,所以他就干了呗,邓小平再有意见又能如何?不过,汪精卫说的话能靠谱吗?俞作柏在广西的位子还没坐热,就灰溜溜下课了,最后逃亡越南。俞作柏带累了李明瑞,李明瑞现在可是一点辙没了,桂系将他视为眼中钉,而老蒋如今又说要讨伐他,无奈之下只能投靠中共,而投靠中共又能有大发展吗?
俞作柏走了,当然李宗仁就该回了。老蒋在广西根本啥都没有,当然镇不住场子,所以广西这个摊子还得李宗仁来收拾。话说李宗仁最近过得也不好,前一段待在香港,然后老蒋怕他和冯玉祥牵连,逼迫他去了法国,而到了法国呢,老蒋的密探又总是如影随形,最终无奈之下,李宗仁觉得还是国内安全,然后就回了国。幸运的是,他回国没多久,俞作柏就因为攻粤失败倒台了,而老蒋派去的人当然是搞不定广西,所以在广西旧属的热切期盼下,李宗仁回去了。
大家都知道,李宗仁和汪精卫的关系可是不怎么样,在老蒋下野期间,他们两个人的争斗就成了国民党的主旋律,斗来斗去的,结果把老蒋给斗复出了,桂系丢掉了特委会,汪精卫更是穷无所归,一句话,两败俱伤。按说两方结下了不小的梁子,但是政治这东西,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如今双方都有个共同的对手,自然和好也是顺理成章了。于是,前一段时间还老死不相往来的汪系和桂系在老蒋弄权的大背景下,走到了一起。
汪李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化敌为友,这标志着在老蒋日益势盛的情形下,民国各派势力已经开始为了同一个目标进行整合,而汪李同盟仅仅是这场整合的前哨,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决战之前的空气快要凝固。
危机四伏
在政治舞台上,只有强者才有资格成为众矢之的,而老蒋面临这样的局面并不是第一次,事实上自孙中山亡故之后,老蒋便时常被卷入风暴中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蒋越扎眼,他的敌人就越多。在此之前,老蒋总计有三次陷入类似的困境,第一次是老蒋发动中山舰事变,惹来了左派和中共的敌视;第二次是在北伐过程中的迁都之争,老蒋临时变卦,要将新都从武汉改为南昌,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而第三次则是在徐州兵败之后,桂系与汪系联合逼宫,甚至何应钦也凑热闹,终于将其逼至下野。但是,老蒋已非吴下阿蒙,因此反蒋势力也伴随着老蒋实力的增长出现了井喷,其规模和能量均远超前者。
目前已经表态要跟老蒋划清界限的势力有如下几派,汪精卫领衔的改组派,新败未久重掌广西的桂系,不受老蒋待见的张发奎,野心勃勃的唐生智,还有著名的倒戈将军石友三以及中原受挫的冯玉祥。这些人的名字在民国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且不说汪精卫这样的党魁级人物,也不论李宗仁、冯玉祥以及唐生智这样曾经声明煊赫的地方诸侯,即便是地位不那么高的张发奎和石友三也不是吃干饭的,张发奎的第四军是北伐铁军,而石友三虽然在战场上建树不多,但其倒戈之名却是民国首席。反蒋的旗帜如今是高高飘扬,几位虽然都是失意人物,但是他们加一块儿足够老蒋喝一壶的,除了汪精卫囊中羞涩,冯玉祥苦遭监禁干不了其他,其余人可都是要给老蒋送上一份见面礼的。
先说桂系。李宗仁重掌广西是借了俞作柏攻粤的东风,俞作柏垮了,广西就乱了,尤其是老蒋派过来善后的吕焕炎还带了粤军上广西,这就引来了桂军的不满,于是就有了迎立李宗仁的空气。李宗仁的嫡属力量在蒋桂之战中可以说是损失殆尽,如今只有黄绍竑所部尚可一战,另外再勉强加上杨腾辉部——此君其实也在蒋桂之战中反了水,只不过不像李明瑞一样跟俞作柏沾亲带故,所以没多久就反悔了,感到长官还是老的好,可以说这两个军就是桂系的棺材本了。还有吗?仔细想想最多再将张发奎带上,其实张发奎和桂系的关系是不怎么的,当年张黄事变是双方的直接冲突,但如今张发奎被老蒋逼到了绝境——只剩下了反抗和玩完两个选择,所谓同病相怜,如今张发奎广东也回不去,暂时寄居广西,因此能算得上是友军。满打满算三个军,这么点兵力能干点啥呢?也就只能骚扰骚扰广东了。
粤桂之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从陈炯明驱除陆荣廷起算,大大小小的两广之战可以说是不下十次,频繁程度就跟两口子吵架似的。总的来说,还是粤军胜的多,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民国的版图上,桂系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而粤系则没听说有什么功绩,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要说也不难理解,只要仔细分析便能找到答案。一开始粤桂的较量是孙中山和老桂系的对决,老桂系可不像新桂系那么团结,再加上孙中山毕竟也不是泛泛之辈,所以粤系胜多负少也是情理中事。等到新桂系取代老桂系,广西人开始大放异彩之后,粤桂成了同盟,李宗仁和李济深之间有着道不尽的暧昧,而粤桂终又开战则是到了蒋桂之战后期,桂系的垂死搏命当然也不会有啥好结果。
此次的粤桂之战延续了粤系的优良传统,由于张发奎过于自傲,或者说对桂系还存有偏见,不愿意让桂系插手其间——张发奎把广东当成了自家后花园,连盟友桂系都不让碰,于是葬送了一开始高歌猛进的势头,被粤系反击成功,张部折损大半,无奈之下连同桂系退往广西。而广西此时也不太平,因为桂系三巨头的回归而失势的吕焕炎策动部队放冷枪,何键也在老蒋的示意下由湘入桂,因此在前线兵败的桂系甚至差点再次走上流亡之路——幸亏此时唐生智和石友三在北方放了把火,让桂系赢得了喘息之机。
唐生智跟老蒋也算是死对头了,当年在武汉拥兵自重,与老蒋颇有分庭抗礼之势,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自从被桂系驱逐之后,唐生智就再也不是当年雄踞两湖、鲸吞东南的一方豪杰了,此次他复出甚至还是借着老蒋的大洋才完成的。唐生智复出后第一件事就是策动他的旧部造白崇禧的反,可以说为蒋桂之战老蒋的胜局立下首功,但是唐生智显然也知道老蒋不是什么善茬。比如在蒋冯之战中,他就被老蒋派上前线与西北军交锋,说到底,他在老蒋眼里只是炮灰的角色。唐生智何许人也?这个心比天高、年少得志的枭雄如何愿意被老蒋捏在手里把玩?于是乎,他找到了石友三,准备公开反蒋。唐生智的这股豪气值得钦佩,想法也不能说不对,但是他找的盟友似乎差了些意思。石友三是谁?石友三是民国以倒戈成名的将领,自从在蒋冯之战中背叛了老长官之后,他便开始了他近乎疯狂的倒戈表演,而且不管从频率还是速率都远超他的老师冯玉祥。果不其然,石友三今天刚说反蒋,明天见到了老蒋抛出的橄榄枝又随即打消了念头,可怜唐生智弄了个孤家寡人,被老蒋狂虐一通,终于在复出未几之后再次下野。
用昙花一现来概括唐生智此次的复出史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自己无奈成了老蒋的一个高级龙套,帮助老蒋搞定桂系和西北军之后,便匆匆地走了,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般。小唐的脸可算是丢了个干净,在他风光的时候,何曾想到会有今日成为龙套的尴尬?他甚至没有赶上反蒋的主旋律便提前出局了。
不过,唐生智的小插曲倒是委实缓解了桂系的压力,要是老蒋紧盯着桂系不放,李宗仁这次肯定跟唐生智的下场一样,不过还好,广西毕竟是李宗仁的大本营,想要在这片地方将他击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广西算是陷入了僵局,桂系无力将粤军清除出境,而粤军也无力搞垮桂系。
目前来说,反蒋的军事同志都是落魄之辈,不管是桂系、冯系、唐生智还是张发奎,他们虽然掀起了一定的风浪,但是还没有将局势引向高潮的能力,能将反蒋的戏唱到最高音的人只可能是近一段风光无比的阎锡山。阎锡山此前没有卷入和老蒋对战的旋涡中,相反,他还借助老蒋的力量坐稳了北方老大的位子,但是等到他真正坐上了这个高位,同时也意味着和老蒋的关系出现了转折,他们先前或可若即若离,甚至还能偶尔调情,但如今,他们只能是对手。在民国的舞台上,只允许一个领袖的存在,因此,蒋阎之间势必将有一战。
阎锡山是个精明人,他当然知道老蒋容不下他在北方兴风作浪,所以既然双方不能长相和谐,还不如早做决断,在蒋冯大战结束没多久,阎锡山就已经做好了跟老蒋翻脸的准备。此时的阎锡山已经不是当年在四大集团军中叨陪尾坐的人了,现在的他俨然是现存的三藩中实力保存最完整、风头最劲的人物,因此,他如果振臂一呼,那么反蒋同盟就会马上进入高潮,他也会顺理成章成为领袖。阎锡山已经准备好了,因此当他在1930年1月底的海陆空副总司令的就职仪式上公开发表了反蒋言论之后,各方纷纷响应,造成的气势远比1929年10月归国的汪精卫强得多,阎锡山成为了反蒋同盟的盟主。
对于老蒋而言,决战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他不会示弱,也不会感到心惊,事实上,他对于夺取此次决战的胜利还是有着一定信心的,因为他手里握着一张底牌,这张底牌在关键时刻将左右战局。因此,危机四伏又如何?豪杰总是在夹缝中冲杀而出,当他能应付如此危局之时,他也就真正具备了一个霸主的气势。
表面繁荣
随着阎锡山打出反蒋的旗帜,民国终于有了决战的气氛,各派反蒋势力均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要把在老蒋手里丢去的尊严找回来,当然除了尊严,还有更具实质意义的地盘。看起来反蒋派气氛很热烈,纸面实力也不差,所以看起来这场大战势必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史书上也极言其规模空前,不过要真想打得精彩,还需要当事几方的配合,而这样的联盟能配合起来吗?
在反蒋联盟中,真正有战力的其实只有西北军。桂军不俗,但无奈前期损耗颇巨,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而反蒋盟主阎锡山的晋系呢?部队的个性取决于军事长官的个性,阎锡山是个什么人?民国这么些年,阎锡山给我们的印象无非就是精明、守成以及谨慎,这样的人可能是个出色的政客,但作为军人,他缺乏杀伐果断的气概,一个能够在制造枭雄的最好舞台北洋时代上沉默十数年、紧守着山西一片天却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政客又怎么可能表现出睥睨一切的豪气呢?
因此,说到底,这个联盟是脆弱的,因为有战意的缺乏战力(桂系),有战力的缺乏战魂(晋系),有战意、战力和战魂的却无战友(冯系),这是一个禁不起风吹雨打考验的联盟,在一切顺利的时候或许大家尚能步调一致,但稍遇挫折,该联盟就会立刻显出土崩之象。因此,老蒋所需做的仅仅是顶住联盟的三板斧,在抗住表面的凶猛之后,机会便会紧随而来,中原大战便是这个路子。
应该说,中原大战的序幕还是比较拉风的,在阎锡山发表了一番反蒋言论,说了些类似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场面话之后,各派群情激奋,纷纷聚首太原,推阎锡山为盟主,情形颇似三国时期联军讨董。阎锡山在表了态之后,就前往建安村,对老冯致以诚挚的歉意,并表示此次一定与其荣辱与共,不除蒋逆誓不罢休。冯玉祥虽说对阎锡山这套恨得牙痒痒,但是毕竟没有阎氏,就不能讨蒋,对于冯玉祥而言,阎锡山幽禁他只是在打他的脸,而老蒋策反韩复榘则是在割他的肉,打脸虽然耻辱,却不如割肉那样痛彻心扉,因此,如果要说敌人,老蒋毕竟比阎锡山更可恶,所以他只能高风亮节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