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900000014

第14章 丢官的逻辑(1)

官场最大的地雷,即是道德问题。如果一名官员的道德上出现了问题,远比不作为、无政绩、贪污受贿更令人所不齿,它是强有力的进攻理由,大多官员也因为这个问题翻船落马。道德管制的社会里,幕后交易可以用道德去掩盖,诚然官员把柄也可以通过道德找到突破口。

1.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

陈执中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陈恕官至三司使司盐铁使,地位仅次于副相。有这么一个家庭背景,陈执中以父荫入仕,从最基层的知县事做起,可谓宦海沉浮。真宗时因上子建言早立太子,引起了真宗的重视。任青州知州的时候,当地王伦起义造反,此王伦即《水浒传》中“白衣秀士王伦”的历史原型,其实他没那么小心眼儿,挺血性一人物。王伦大概折腾了三个月,被知州陈执中派去的遣巡检傅永吉捕杀于采石矶。陈执中以战功调入朝中任参知政事,文彦博下野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陈执中前后两度拜相,执政八年,《宋史》载:“执中在中书八年,人莫敢干以私。”就是说陈执中向外界展示的道德形象一直是为官清廉,不搞那些徇私枉法、以权谋私的事情,以至于影响到了朝野吏治。老爷子总的来说官做得不错,有一次他女婿求他给谋个差遣。宋代官场中光有官与职是没用的,必须得有实际工作,手里掌握权力那才能行得通。陈执中断然拒绝了,他说官职是国家的,也不是咱们老陈家的,怎能说给你就给你(《青箱杂记》)?这件小事一方面说明陈执中并不任人唯亲,另一方面说明他女婿估计水平有限,于是走了裙带关系,没想到被岳父大人当面回绝了。天下无事的年头,宰相主要工作是为帝国选拔合格的人才。陈执中的为官之道其实很简单,一碗水端平,谁有能力谁上,无才之人只好靠边站,哪怕是自己的亲戚。《东轩笔录》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说政治新星王安石一度婉拒了文彦博、欧阳修等人举荐入中央馆阁工作,到了陈执中这里总算留他在京,让王安石做集贤院校理,王安石辞免了,后改群牧司判官。群牧司设置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上级直属单位太仆寺,掌管全国战马等厩牧之事,归枢密院管好像更合理。宋帝国的军队主要以步兵为主,其他周边国家多以骑兵为主,大宋在对外战争上多处于下风,所以战马对于帝国来说十分重要。群牧司最高领导通常由枢密院“一把手”、“二把手”兼任,设副使一人,以下设都监二人、判官二人。

王安石对群牧司判官职位并不满意,力辞该职,说什么也不在京师里混,死活要下地方工作。听说王安石辞免官职,乐坏了馆阁校勘沈康。因为沈康对群牧司判官一职觊觎已久,多次上疏希望能调到群牧司工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失败,屡求不得。沈康闻风而动,急忙诣阙宰相陈执中,论资历我年头比他深、论态度我比他迫切,似乎不该轮到王安石,他不****干,望相公改易。沈康的态度的确非常积极。陈执中回敬道,因为王安石辞让召试,所以朝廷才给他更高的差遣官职,这与资历毫无关系。朝廷设馆阁以待天下之才,不是让你们争名夺利的。沈学士,你能要点儿脸吗?沈康被领导红烧狂焖,既惭愧又郁闷,只得作罢。

以上两则小故事说明了就选拔官员这块儿,陈执中心中有杆秤,谁行谁不行他非常清楚。他选拔官员的原则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自己家亲戚也好,在京资历老的官员也罢,想要升迁、获得举荐,唯有符合陈执中的标准。这么一个为官清廉、任人唯贤的宰相,却因为后院起火而丢了官。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不管官员在朝野的形象如何高风亮节,一旦后院失火立刻成为士大夫口诛笔伐的对象,继而身败名裂,丢官下野。宰相在官场里毕竟是稀缺资源,待遇高、礼遇高、地位高,“三高”的福利人人想得而追逐之。陈执中的正室没有子嗣,小妾张氏生了一儿子,名叫陈世儒。张氏脾气暴,经常打骂仆人,曾亲手鞭死婢女银儿。又有婢女叫海棠的,被张氏虐待,遍身疮痕。海棠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上吊自杀了。当时知开封事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他对这件刑事案件采取了秉公处理的方式。知开封府事相当于首都市长,政治位置十分特殊,不好干!通常由储君或者重要大臣担任,如第一任开封府府尹是晋王赵光义,著名大臣寇准、欧阳修、包拯、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宗泽先后当过此职。任职官员不仅要忠于皇帝,还要有极高的政治素养。开封府是官僚、贵族、猾吏、奸商等角逐的舞台,府尹想动谁都得深思熟虑。开封府府尹通常几个月一轮换,最有名望的包拯算狠的了,干了一年多。当时官场流行一套话,叫“孝顺御史台,忤逆开封府”,意思是说宋代的台谏官很少贬官,最多是平级下地方,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强大的舆论工具,吏员们怕他们。一旦有台谏官下地方的,吏员小心谨慎地伺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回京。反之从开封府出去的官员,通常是政治利益角逐的结果,定然得罪了朝廷大佬,一旦下地方基本很难回来,所以吏员态度急转直下,登时拉长个驴脸(《石林燕语》)。

蔡襄处理这件事的详细过程并不清楚,但是结果很清楚。张氏并未因逼杀婢女而受到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宋代只是一个幌子。譬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什么时候见过皇帝犯法斩立决的?打打龙袍就够意思了。朝廷以为不算啥大事儿,死了一个奴婢而已,何必惊天动地的呢,所以百般袒护陈执中。婢女可以买卖,杀了一名婢女等同于毁掉了一样商品。但这给御史谏官提供了一个合理合法的借口,御史中丞孙忭、侍御史范师道、殿中侍御史赵汴等人群起攻之。朝廷百般袒护宰相陈执中的态度惹怒了台谏官们,御史们穷追猛打,找到了宰相的花边新闻,陈执中与侍女通奸。

陈执中的情况完全符合宋代官场环境特点的第五条“善诽谤,少证据”。按照道德社会的官员任用潜规则,德才兼备首选,次之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及无才无德的只能靠边站。官员道德上出现了问题远比杀人放火还严重,宰相理应垂范百官,以身作则,给下面的官员做出良好的道德表率。谏官之中,言辞最为激烈的当属欧阳修,他在《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中说:“执中为相,使天下水旱流亡,公私困竭,而又不学无识,憎爱挟情,除改差缪,取笑中外,家私秽恶,流闻道路,阿意顺旨,专事逢君。”欧阳修说的过于偏激了,不管怎样谏官们怒火炽烈,朝廷迫于舆论压力,罢了陈执中的相位。陈执中踩到了宋代官场最大的地雷,黯然下野,不久以“三公”之一的“司徒”荣誉头衔致仕。

宋代官场最大的地雷,即是道德问题。如果一名官员的道德上出现了问题,远比不作为、无政绩、贪污受贿更令人所不齿,它是强有力的进攻理由,大多官员也因为这个问题翻船落马。道德管制的社会里,幕后交易可以用道德去掩盖,诚然官员的把柄也可以通过道德找到突破口。

“道德”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时的“道”与“德”是分开来说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概括。荀子在《劝学》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真正意义上提及了“道德”的含义,即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根据人们生活风俗习惯而约定成俗的,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对社会起到了平衡利益、调解矛盾、教谕百姓、补充司法等作用。

中国社会的传统道德受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任何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亦不相同。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脉络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近代西学。根据社会制度的不断变化和统治阶级的意志,政治选择思想,思想服务统治,每一时期有不同的道德取向。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接受儒生博士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成为影响至深的道德规范。

北宋建立在长达两百年的混战废墟上,建国之初几乎无道德可言。赵匡胤践祚(登基)后,采取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政治态度。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意思是说,自从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军阀打来打去,人民被祸害惨了。今天采取重文轻武制度,选儒臣若干人治理天下,即便他们贪污受贿,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作乱。所以在宋初官员贪污、受贿、炫富、奢侈都不算道德问题,一直延续到了北宋中期。在范仲淹的倡导下儒学复兴,先后出现“理学三先生”胡瑗、石介、孙复,继而出现了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王安石新学、张载关学、二程洛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蜀学等北宋新儒学的高度发展。儒学的复兴使得北宋社会进入了儒家道德范畴之内。

儒家思想的道德范畴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智、勇”等“四维、五常、八德”的内容。孙中山先生将其归纳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强调“以德治国”,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强调“修身养性”,儒家强调的道德对中国的政治及个人影响至深。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关羽,在民间的形象超然物外,拜为“关帝”,黑社会结拜通常拜关二爷,后来又成了财神供奉在各大商铺里面。关羽在《三国志》中的历史形象只是一员勇猛无匹的武将,因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将其塑造成为完全符合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典型,所以历来受到中国人的顶礼膜拜。纵观古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民间道德影响力,能超过他的不多。《水浒传》中讲,宋江几经波折上了梁山,坐上了头把交椅,干的第一件事是把梁山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名著之所以流布甚广,很大程度上在于表面的或者隐蔽的符合读者受众的道德思想。文学中如此,真实的历史中道德影响力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仁宗皇年间,江州(今江西九江地区)有个叫幸思顺的,挺大岁数一读书人,在江州卖酒为生,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老人家人缘特好,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尊呼他为“幸秀才”。一官员与幸思顺有些来往,幸秀才赠送他十壶酒。当时江州地面不太平,有一伙盗贼把这名官员劫了。群盗见有酒打开就喝,惊叹道此幸秀才酒也!官员灵机一动忙说,我跟幸老秀才是亲戚。群盗相互看了看说,咱们怎么能劫幸老先生的亲戚呢!放人!所劫财物悉数奉还,并释放了该官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足见幸老秀才的道德影响力之远,连恐怖组织都十分钦佩。送走了官员,更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群盗说,日后见了幸秀才千万别提这事儿(《志林》)口。民间如此,官方也差不多。《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末,唐太宗亲自复核死刑犯,连续下达了几道圣旨,让全国三百九十名死囚回家过年,春种秋收后回京问斩。死囚被释放,没人监督,回不回来的没人管。但奇迹发生了,三百九十名死囚犯一个没落,全部回到了京城长安等待问斩。这个小故事表现出贞观之治的社会风气何等清明,同时表现出了死囚犯的道德水平之高。唐太宗听到这个消息龙颜大悦,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地表现了一次帝王的仁德,将三百九十名死囚犯赦免。这是一件让今天的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似乎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在道德力量下的确真实地发生了。

死囚犯因为道德的高尚而被赦免释放,足见道德在古代中国对司法有很深的影响,有时候它能够左右司法判决。《宋史·刑法志》载,宋仁宗时单州平民刘玉的父亲被王德殴打致死,刘玉为给父亲报仇杀了王德,按照法律规定刘玉被判死刑。宋仁宗复核时,发现了这个带有严重孝举的刑事案,登时“嘉义之”。对杀人犯刘玉非但没有追究,还对他的孝举给予强烈的肯定和赞许。这就是道德的力量影响到了司法判决,最后刘玉免除死刑,打了几棍子判处有期徒刑而已。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陇安县平民若干人被诬为盗贼,知州孙济为了大捞政绩,来了这么一不择手段的伎俩。平民中一人被打死,四人屈打成招,案子上报到中央,宋仁宗亲自决断,发现了案情中的若干逻辑错误,一查果然查出了事情真相。知州孙济撤职处理,其他参与官员流放岭南。

这些史实说明了道德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看不见摸不到,却真实地存在着,为每个人划定了行为范围。诚然官场中亦有道德范围,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即后院失火、纵容子弟、诬陷诽谤、人品问题、生活作风。

无论哪位官员,尤其处在高位的官员,一旦触碰地雷,仕途十拿九稳毁了,丢官在所难免。简言之,后院起火与纵容子弟两者相当,皆是官员家属问题,但在性质上不一样,前者官员更多处在被动牵连状态,后者官员是主动护犊子。两者核心是一样的,官员没有管好家属。诸多官员的仕途之路败在这一方面,即便官员清正廉洁大公无私,难保家属不贪赃枉法,利用老人家的影响力谋得利益。平时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一旦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家属是扳倒该官员的最佳突破口。正如《罗织经》说的:“亲之友,仇之敌。”亲戚和朋友是敌人进攻该官员的最佳选择。

陈执中罢相的例子最能说明问题,先是他的小妾张氏无故打死婢女,史料上记载先后弄死三人。御史、谏官们以此为借口对宰相陈执中发动了进攻,朝廷袒护老宰相,御史们又在陈执中身上做文章。杜撰的也好,诽谤的也罢,陈执中是否与侍女通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御史们合理地利用了道德的利器,制造舆论,迅速秒杀了朝廷大员。最后,他们成功了。万万没想到,陈执中败在了道德的“莫须有”上面,他的儿子陈世儒竟然重蹈覆辙。

2.皇权在道德前也要退让三分

陈世儒是陈执中唯一的儿子,父亲陈执中去世后,母亲张氏出家为尼。张氏这个人估计有精神病,和谁都处不来。儿子陈世儒进入仕途后,迎养母亲,张氏从寺院回到了家庭中。这本是令人感动的孝举,没想到张氏与媳妇李氏婆媳关系大为紧张。非但如此,原来那些婢女对张氏极为害怕,守着死神生活,说不定哪天尸横阶下。正当这个时候,朝廷委任陈世儒知淮南东路舒州太湖县。陈世儒对知县一职十分不满意,他并不想下地方工作,他已然习惯了京城的繁华与优势,去那个穷乡僻壤之地非其所愿也。按照他这种政治身份,又没有资格留在京城为官,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陈世儒在母亲身上打起了主意,母亲张氏年事已高,与婢女等下人关系又十分紧张。陈世儒灵光一现,假如母亲在此际去世,按照规定他当丁忧三年,从而避免了下地方工作。陈世儒对母亲动了杀机,在妻子李氏的教唆下,诸婢给张氏投了毒,张氏命大没死了。干脆来狠的吧,趁着张氏夜晚熟睡之际,婢女持钉陷其脑骨,张氏当场死亡。于是陈世儒以母丧丁忧留在了京城,免除了下地方。

同类推荐
  • 大明饕鬄

    大明饕鬄

    说明末战火大汉千秋传颂警醒路,道祖宗千年阖族血泪征战史。彼说,中国之大历千秋万代人文传承,深远悠悠,所长众多,然何以泱泱大国为宵小所窃者三百载,极至天下大乱,道之所丧?又说,神州万里鹤起千行人才皑皑,治世之经典,强国之策论,沧海万粟云云察之不啻千年无终,何以沦为野蛮粪土,外强口食?政治?军事?文化?终其一查,不可居一。为小人者不论天下兴亡,为富贵者不察匹夫疾苦。
  • 家国日月

    家国日月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个最不像穿越者的穿越者。无勇、无谋、懒惰、胆子小,甚至连历史也不很清楚,更不知道现代化,这样的一个穿越者,却成为一代奇人。一个最像穿越者的穿越者。有勇、有谋、勤奋、有胆魄,熟知历史,一心想根据现代社会改变古代,这样的一个穿越者,遭遇却超乎想象。
  •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本书内容包括“皇帝:毕竟高处不胜寒”“权臣:与帝王博弈”“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世不我知未足忧,是真名士自风流”等。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内容包括:齐国管仲改革、赵武灵王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唐代永贞革新、后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等。
  • 我是刀客

    我是刀客

    刀客家族,分三派,重刀派、木刀派还有一个最弱小的飞刀派,而张荡便生活在一个飞刀派的刀客家族里,从小练习飞刀,仗着家传的宝刀在刀客界闻名一时。但是,他经历了很多,他才十八岁就因着好运而功力大增,谈了恋爱,但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他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热门推荐
  • 复仇只为己

    复仇只为己

    背叛两个字,毁了我的一辈子。信仰同样两个字,但现在我的已经死了。如果说这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那么应该就是你了吧…
  • 网游之繁花炫陌

    网游之繁花炫陌

    网游是人们的第二个世界。风华公司制作了第一款全息游戏,烽火。一个富家千金,花陌,更是商界、政界、黑道的大小姐。她热爱网游,更在烽火刚出时就购买了游戏仓。低调是何物?低调也无法掩盖我自身的光芒!
  • 穿越爱恋:今世桐花开

    穿越爱恋:今世桐花开

    世世桐花落,今世桐花开。掩面看人间,只为与他相遇。前世埋下的因,只能默默承受。今生埋下的果,只想平淡经历。她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没有沉浮大海的志向,她只想做个普通人,可是,为什么不行?三生石旁,她被尘世束缚,被无助囚禁,只能做千年前的她,十八年前的她。她不想,她不要,她要做自己!不管是三生石还是梧桐树,她只要做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命驾驭天

    命驾驭天

    天下皆在我身旁,可我不想称帝王。一心只在异国外,报仇雪恨洗心伤。陈玄,穿越到一个沉睡三百多年的少年身体里,醒来发现,自己不能修炼。原来,身体里有只恶面修罗!
  • 重生小助理

    重生小助理

    叶蕊穿越武侠世界五年,再回到现代时感觉自己萌萌哒。不就是个大明星的小助理嘛,她怎么可能做不来!大明星酷帅狂拽,叶蕊表示流云飞袖分分钟秒死他!大明星演技爆表,叶蕊表示她可是穿越又重生的人!大明星逗比发作,叶蕊表示她可是专治逗比三十年!且看小助理如何成长为娱乐圈一代天后。
  • 中医养生一点通

    中医养生一点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本书介绍了中医养生,补气养血,经络养生,四季养生,起居、运动和精神养生,食补养生,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养生,远离疾病以及中药在养生中的妙用等九个方面,共365个养生细节,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汇集了古今中医养生精华的实用手册。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生活中易学易用,养生方法便捷有效,适合大众阅读参考。
  • 荒唐岁月:隔壁帅锅陪你走

    荒唐岁月:隔壁帅锅陪你走

    “初歆语…今天我们就把初吻给解决了吧!”路千帆在初歆语耳旁蛊惑着初歆语,初歆语便糊里糊涂地把初吻给Solve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喂喂喂!路千帆!你怎么又翻窗过来了!快滚回去!”路千帆邪魅一笑,“我过来…吃我的晚餐啊!”……!“喂!妖妖灵吗?这里有人私闯民…唔……!”唉……且看初歆语如何掉入路千帆的大碗里去吧!【甜宠】
  • 谷风之什

    谷风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明梦录

    春明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王缠妻:契约王妃

    冷王缠妻:契约王妃

    青衿觉得遇到安王萧毅是她这辈子的不幸,她本来已经决定和情郎相约私奔,却被他以家中亲人威胁,为了抹去父亲在朝中的罪责,她和他立下字据为证:这一辈子都必须在他身边受尽折磨与束缚。明明不爱,为何却在漫长的余生里心变得不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