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600000026

第26章 赌徒心理:为了减压而选择非理性(7)

来人如此搅闹,看场子的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马上奔过来,一起殴打混混。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赌场老板会叫停手下的伙计,跟他们说,“这是耍的”,然后向身边的人喊一声“上药”。赌场伙计听了老板的话后,会拿出一把盐来,往那混混的伤口上抹。而这时,混混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像往常那样说笑。

接下来,旁观的人中,有熟识的,会上来说情,之后彼此议定一个价位,由赌场老板付给混混,并答应以后每天给他一定的钱钞。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这种手段,成功率往往都是很高的。从整个过程就能看出,第二种,也就是常常被人们称为“苦肉计”的,出场的流氓大都更高级,他们能够当众割下一块肉来,自然是熬得痛的。不过,也有失手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次,也是在天津。

据载,1929年4月,家住天津市河东区李公楼的一个名叫蓝四的小偷,就想用恶赌的方式霸占一家赌场。他来到赌场之后,当众剁下了自己的一只手,作为赌注。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玩大了,最后这件事闹到了官衙,成了一起诉讼事件。赌场的人和蓝四都被带到了巡捕房,判决结果是赌场被查封,蓝四白白丢了一只手。

天津的流氓仿佛跟别的地方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流氓,争夺地盘看的是谁的拳头硬,能将对方打跑、打服,天津的流氓不一样,他们看的是谁对自己狠,谁更敢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子,谁就更厉害。

通常来讲,其他地方的流氓相遇,都是两个人动手打架,力气大的算赢。而天津地方的流氓相遇,也会拿出刀来,但不是砍人,而是砍自己。比如说,两个人站定了,一个朝自己的胳膊上划上一刀,另一个想赢他,就要在自己的肚子上扎一刀,这个想挽回局势,就需要砍掉自己的一根手指,另一个想扳局,就得砍掉一只手……如此这般,直到一个怕了,那么,争斗就算结束。而赢的这个人不仅打败了对方,其他人也会怕他。当地有这种习气,在赌场中能出现那样的事情也就不稀奇了。

他们之所以这样,跟本性的懦弱是有关的。正是因为不敢对别人下手,才会朝自己下手。用对自己的狠来恐吓别人。这样的人,跟那些在外懦弱、回家猛打老婆出气的人是一样的,属于彻头彻尾的懦夫。但在特定的环境中,这样的懦夫却显得格外高大和伟岸。他们用残害自己的方式获得了钱财,也获得了同行们的恐惧。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身体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比起来,后者更重要。这就是要面子不要身子的人了。

流氓们的赌,有很多的因素掺杂在里面的,还算不上那么纯粹。真正纯粹的,则是那些职业赌徒。这些人大都是些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人。他们以赌为职业,整天想着靠赌博发财。不过,真正能够发财的往往是少数,这正应了那句话:久赌必输。钱输了可以赚回来,但若闹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不值得了,但往往这种事经常发生。

据载,在民国的时候,合肥地方有个姓吴的人,就因为嗜赌而酿成了惨剧。这个吴姓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之后在哥哥手下任职,做了一个普通的军官。1920年,吴姓人曾回过故乡,那时锦衣貂裘,好不气派。可因为好赌,不几年,就将家产败坏得精光。他的女儿见父亲如此执迷,便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手段,想要让其警醒,女孩投井自尽了。

女儿的死,给吴姓人的打击很大,但是相对于悲痛来说,赌场上的刺激更让他难以忘怀。于是,没过多久,此人又重操旧业,开始赌了起来。结果本就已经破败的家业更加没落了,最后弄得家徒四壁,连饭都吃不上了。吴姓人走投无路,只好跟妻子双双自尽,离开了让他留恋也让他伤心的世界。

这是一个悲剧,但嗜赌之人却大都要经历这样的悲剧。赌场是有魔力的,它吸引着无数人前往,在这里有输的,有赢的,但不管输赢,人们都不愿罢手。赢的想赢更多,输的想要翻本。结果,赢的人不仅输了自己赢来的钱,而且常会将自己原来的本钱也输掉。输的人则是越陷越深,最后导致倾家荡产。这才是赌场的常态。

道理人人都懂,如果真的身处于那种环境当中,能走出来的恐怕就不多了。之所以会如此,还是跟赌博的性质有关。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赌博者的心态。根据学者研究,对于自己的财产,人们会在内心中分成几类,然后大概定出一个用途。比如,有些钱是当作生活之本的,是留着用来买房子或者养老用的,这部分钱一般人是不会动的。而有些钱则是供日常生活用,是用来零花的。这部分钱,一般人都不会太在意。

初入赌场之人,大都是本着玩玩的心态,他们想的也就是用自己的零花钱玩上几把,娱乐一下。但真正沉浸其中之后,就没那么简单了。当他赢了,他会高兴,因为他内心的那个账户变得更多了,他有更多的钱可供支配。在他的心中,会下意识地将自己赢来的钱放进零花钱的账户当中,买些他很喜欢但舍不得买的东西。这时候,他的内心是喜悦的,他更是会迷恋上这种感觉。于是,他会再次走进赌场。

如果输了,他肯定是会丧气的。因为可供他支配的钱少了,他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了。这时候,他会后悔,可是,想要而不得的状态会让他焦躁。他会拼命地想办法,让自己的财务状况回到从前。

人都是自负的,我们总是本能地相信自己能够做成许多事情。在面对一个小概率事件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中奖者。这也是那么多人买彩票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奖几率很小,却总是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中奖者。

正因为这种心态,他们还是会重新走进赌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次肯定会赢。长此以往,他们就走进了圈套,输了很多的钱。

当他输掉的钱达到一定的数额之后,他们的内心会更加焦躁。这时候,他们就开始考虑动用自己的另一个账户了,也就是他本来打算积攒的钱。结果,自然是越输越多,越输越想赢回来,反而输得更多。

这些人是不会反省的。短视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前面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连年的征战,导致的民众朝不保夕,会使我们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更想得到我们能看见的东西。这时候,我们是短视的,只注重眼前,而看不到未来。

这种情况下,跌下深渊只不过是早晚的事。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不仅误了自己,也常常祸及妻儿。

那些将自己的妻儿当作赌注的,就是这类人。在明代就有过相关记载,说的是两名妇女,都遇上了嗜赌的丈夫,他们输光了钱,就将妻子当作筹码,输给了别人。这两个女人觉得羞愧,最终都上吊自杀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被输掉的女性都是这么悲惨,还有稍微好一点的。据载,清朝北京宛平城有个叫作周之俊的人,最是好赌,他的妻子苦劝他戒赌,结果无效,最后对他失望,跟邻村一个少年私通了。

人的欲望都是无边的,两个人有了关系之后,自然想要更进一步,他们想要结为夫妇。可是,古代的时候,妇女想要离婚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明清时候,礼制已经相当完备,想要冲破更加困难。

最后,私通的两个人想了一条计策。那青年人找到了周之俊,说要跟他赌博,结果两个人赌了一夜,周之俊输掉了老婆。

这个周之俊,就是倒霉蛋中的倒霉蛋了,最后落得一无所有。这正是赌博的恶果。

赌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心理刺激,古人常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果总是在赌博的环境当中,那么,肯定有一天会下水,这时候,悲剧往往就发生了。

笔者在前几章曾分析过妓女这个群体,如今提到赌博,自然又少不了提到她们。

对妓女来说,赌博首先也是为了打发时间。不像家庭主妇,妓女往往有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空虚无聊,这就需要赌博这种娱乐。而且,往往还能一举两得,妓女要陪客娱乐,而赌博往往是首选,既把工作完成了,又娱乐了自己,看来,赌博游戏天生是为这类群体设计的。

但更重要的是,妓女还能从赌场中获得一点点成就感。

众所周知,在房间中单独面对顾客的时候,妓女是没有地位的,但在赌桌上就不一样了,赌桌属于公共场合,在这样的场合中,只要有女性在,不管她是否漂亮,是否有地位,男人都会向她献殷勤,为的不只是讨她的欢心,更是在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魅力。这不仅是做给在场的女性看,更是做给同时在场的男人看。

而且,这种形式的赌博,也是妓女招客和留客的最好方式。妓女与赌博,历史上记载很多。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叫作“叶子戏”

的赌博方式,玩法跟现在的纸牌类似,只是张数不一样。甚至有人说,中国的“叶子戏”就是西方纸牌的雏形。而关于“叶子戏”的发明,有一种说法就是妓女发明了这种赌博游戏。说是由唐代的李郃在做贺州刺史的时候,与妓女叶茂莲“江行”的时候发明的。这种说法未必为真,但是说明妓女和赌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会有妓女和侠客们嬉戏玩闹、赌博游戏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妓女多数都是赢家,不过她们赢的钱很少会纳入自己的腰包,更多时候都是被老鸨和龟公没收了。

当然,老鸨、龟公们有时候也是要付出些的,不过他们不是给自己手下的妓女,而是给当地的恶霸流氓。

同类推荐
  •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别听父母的话,过你想要的生活(新精英生涯001)

    谁是新精英?不是高薪!不是权利!不是别墅!而是那些——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的人!最大牛的精英们组成写作团,为“毕业新鲜人”们提出最实用有效的热辣建议!读这套书,至少少走三年弯路!互联网改变世界。拜马云、马化腾等人所赐,实体店铺、商场,正在萎靡,并将纷纷倒闭。能通过互联网解决的,谁还通过线下?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越来越松动,上班时间不规律的自由工作者,会越来越多。未来的世界,人们要么工作宅在家,要么旅行走天涯。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眼界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
  • 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

    不堪重负的压力,难以应付的职场,复杂的人际纠葛……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就像潮水般涌来,让上班族无力招架、苦不堪言。这时他们需要最全面、最贴心的心理呵护,安慰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找回自己、找回快乐。《专家给上班族的心理呵护书》就是一本适合上班族需要的书。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心理学与宽心术:化解烦恼的妙法

    本书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剖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热门推荐
  • 五界是神

    五界是神

    主角是都市里的一名吊丝,无意中得到一件神器,穿越去了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非常的不一般,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画室爱情之你注定是我的已完结

    画室爱情之你注定是我的已完结

    妹妹起了水痘居然说让我去替她画画,我一个大三理科生怎么去帮她画画?可是没出息的我经不起妹妹的诱惑只好点头答应。谁知画室的一个实习老师,处处针对我,可我也不是吃素的,吴老师是吧,接招吧。(如果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有什么不足之处就写出来,我会改进的,或者觉得故事哪里不好的都可以写一下,我都会一一回复给大家,尽量写出更好的作品。)
  • 我陌生的朋友

    我陌生的朋友

    肖星今年21岁,是一个本性本份又不安份的女生,鹅蛋脸,五官端正,没有攻击力,长的比较讨喜,美女具备的东西她都有,比如美人须与生长健康的~毛发,主修市场营销专业,学校毕业之后去广告公司做了设计...肖星的第一份工作,面试上了当地规模最大的广告公司从此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遇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人..
  • 王爷莫追,呆萌王妃要翻墙

    王爷莫追,呆萌王妃要翻墙

    许念烟,不过一个落败商人之女,却让三个臭皮匠争夺不休。许念烟表示很无奈,就因为这,她成了皇后王妃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什么?必须要三选一?许念烟看着眼前这三个男子,无语望天。徐皓云,原是逼不得已才取了她做妻子,却没想这个女人是个超级麻烦精,只会给他惹些没必要的麻烦,娶新人,断手足,弃王妃,即使她如此刁蛮任性,最后还不是爱她爱的深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绕指柔书评合集

    绕指柔书评合集

    这只是书评合集,不是小说。书评在此,见贴如影
  • 劫后余爱

    劫后余爱

    他是风流倜傥、桀骜不驯的少年将领,名门闺秀、交际名媛、新式女子、电影明星、青楼头牌,飞蛾扑火一般投怀送抱,他更是万花丛中过,自认不是西门庆式的风流,而是贾宝玉式的多情。如此潇洒人物,偏偏甘愿跳入婚姻枷锁,不曾想,新婚之夜,新娘持枪对准他,不许碰我!她纵容他的多情风流,他却冷笑,你这个女人,再也没有先外人后夫人的道理!红烛暖帐,酒后沉沦,却意外发现床单上那一抹匪夷所思的红。她怎么可能还是处子之身,因为她曾经有过婚姻的——她曾是父亲的六姨太。
  •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杯悲总裁:呆萌小姐醒一醒

    杯悲总裁:呆萌小姐醒一醒

    云小湘一个普通公司的打工少女,年仅可爱的她总是幻想着她所追求的生活,而他公司总裁因为一个杯子造成的悲剧将它们二人联合在一起,一段漫长而幸福的追求生活就此展开。
  • 毒医狂妃

    毒医狂妃

    一朝穿越,成了大名鼎鼎的瑞王妃。原以为是好运来临了,却不知是更加倒霉的命运。今天刺杀,明天中毒。不管是娘家还是夫家,都有想置她于死地的人。不给她们点颜色瞧瞧真当她是吃素的,她苏月月可从来是吃荤的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也是历史:一本周刊20年的中国记忆

    本书是对共和国近20(1989~2008)年来,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当年的被普遍关注的一系列事件,例如89年的民工潮、90年的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三陕工程开工、气功热潮、香港和澳门的回归、98抗洪、企业职工下岗、美国袭击中国使馆案、“远华走私案”、高教收费、SARS等重大事件的一种历史性回顾。作品均选自当年的《新世纪周刊》的现实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等新闻特点,不仅对当时的人们给予一种信息传播、思想讨论的时代意义,对今天的我们同样具有一定的深思、回顾与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