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深吸一口气,一边搀起身前的中年人,一边大声说道:“各位乡亲!各位乡亲,你们刚刚从牢里出来,又受了这么长时间的折磨,实在是不宜太过激动,各位先起来,先起来!”
吕修能等人也反应过来,一边把人扶起来,一边说道:“各位保重身体,我们这里做了些吃的,各位先吃一些,恢复一下体力。”
听说有吃的,众人又兴奋起来,只是他们身体本就虚弱,刚才又激动了一番,现在却也没有什么大的表示。
两个厨子此时赶紧忙活起来,从之前挑着的一个担子上,搬下一摞摞的大碗,开始一碗碗的盛粥。
这时,饿了很久的人们都有些情不自禁,一起向盛粥的方向凑过去。
何振干紧叫过来二虎,对他嘱咐几句。二虎恍然,又拽过那个中年人,还有一起的四五个人,说了几句话。
那个中年人大声说道:“各位,各位!大家不要着急,吃的足够多!大家来这里排好队!”
其他几个人连着二虎三虎也一起维持起秩序。
众人本就没什么捣乱的力气,加上二虎三虎这两个恩人说话有些威信,于是大家也就自觉的排成两列。
何振和吕修能也帮着打饭,两个厨子盛粥,而何振和吕修能负责一人发一个馒头,不够可以吃完了再来拿。
二十多人领完食物,就地吃了起来。饿了很久的人吃相都不会好看。所幸已经准备了米粥,馒头也只发了一个,不会让人一下吃坏肚子。
对于这时候的贫民百姓来说,三餐都没什么油水,馒头的话,拳头大的一顿能吃四五个,这时候只给一个,不会让人撑到。
这些人真的是受了很多苦,何振看到几个人吃着吃着会哭出来,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二虎三虎见所有人都吃上了,也凑过来拿个馒头啃。连跑带打一整夜,不说他们,就连何振也有些饿。
正啃着馒头,二虎神秘兮兮的凑过来,说道:“何大哥,你看那边。”
“哪边?”
“就是那两个人,”二虎咬一口馒头,拿下巴比划了一下,“就是那两个光头。”
“别拿下巴指别人,”何振拍拍他脑门,然后抬头看过去,“那两个人啊,确实不太一样。”
何振看着的两个人是一老一少,都剃着光头。老人留着稀疏的胡子,满脸皱纹,少说也有五十多岁;年轻的比何振还小一些,十五六岁的样子,长的挺秀气。两个人都穿着破旧的青灰色布袍。年轻人正在喂老人喝粥。
何振记得,当时领粥的时候,这两个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不可耐,反而向后面谦让了几位。
“是吧,”二虎见何振也这么想,有些高兴,“咱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两个人都是光头,肯定有问题嘛!”
何振眨眨眼睛,没有理解光头跟有问题之间的联系。
这个世界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说法,毕竟练武的那么多,想不流血受伤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的发型类型还是比较多的,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色。何振出身的东灵洲,男子通常都会梳发髻;而北地生活的人们发际线都比较靠后。
不过,剃光头的大部分都是面容凶狠的彪形大汉,比如说六连山的三当家马五当就是光头。
但是这一老一少面向都是安详慈善的,一时间何振也有了些兴趣。
他拿了两个馒头,又盛了一碗粥,向那两个人走过去。
那个年轻人——或者说少年——见他过来,便放下了碗,有些激动的看着何振。
“这位兄弟……”何振干一开口就被打断了。
“恩公!”少年欢脱的扑到何振跟前,眼睛里充满星光。
“呃,这个……”何振眨眨眼睛,虽然已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恩公,多谢你救了我和我师父,我们被抓上山来好久了啊!他们都不让人吃饱饭,我还可以忍一忍,但是我师父年纪大了,受不了啊,多亏了恩公你来救我们!我们被关起来这么长时间,每过几天就会有人被带出去让后再也没回来,吓死我了!这些人太坏了……“少年扑过来之后,唠唠叨叨的不停。
“好了,好了。”那老人有些无奈的发话了,他用力撑起身体,站了起来,把少年拉回自己身边,平视着何振。
他目光温和,脸上每一道皱纹都是时间与智慧留下的痕迹。
“老僧方慈,谢过这位施主救命之恩,敢问施主高姓大名。”老人说着,双手在胸前合十,微微屈身,对何振行了个怪模怪样的礼。而那少年见状,也行了个一模一样的礼。
何振眨眨眼睛,对这两人更有兴趣了。
首先是自称,“老僧”这样的自称,想来是自称身份,跟“下官”差不多,那么“僧”是个什么身份呢?
然后是对何振的称呼,施主?失主?
最后何振出身玉枢宗,天下九大天宗之一,对于礼仪方面的教育可是从来没有缺过的,但是他真没认出来这双手合十的行礼方式是哪门哪派。
这个时候,何振想了想还是抱拳拱手,行了个江湖礼节,说道:“在下何振,方老先生太客气了……”
谁知老人却露出了一个无可奈何地笑容,旁边的少年小声说道:“恩公,方慈是我师傅的法号,我师父不姓方,还有我的法号叫圆慧……”
这就轮到何振有些尴尬了。
“原来如此,”何振没有在称呼上多纠缠,拱拱手,笑道:“不知方慈师傅是何门何派,怎会被匪人抓上山来?”
“老僧是正觉教徒,”老人方慈缓缓说道,“现在正在做头陀行修行,”说着指指身边的圆慧,“这是小徒圆慧,还未正式修行。”
何振突然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名词越来越多了。
不过,正觉教徒……让人有些在意啊。
“方慈师傅,”何振笑容有些复杂,“能和我说说这个正觉教的事吗?”
我们在本书指出,曾经写过现在是仙元3016年,那么仙元之前是什么样的年代呢?
从古至今,有史以来总共有三个大时代。
第一纪元,大巫纪元。
根据一些古代流传至今的文献和发掘出的历史遗迹,人们猜想,在人类文明刚刚诞生的时候,是人们敬畏天地万物,并且将能与天地沟通的人称为“巫”。巫带领人类对抗天灾,认识世界,建立文明。
这些巫对世界,对灵气的认识原始而简陋,他们敬畏天地并塑造出神灵,让人们信仰追随。
第二纪元,诸神纪元。
按照现代修士的研究,被大巫描述成“神”的生命,其实只是一些山精水怪,但是信仰改变了它们。
人们的信仰之力(既愿力),供养壮大了“神明”。而神明也回应人的祈求,这是人类文明曾经的巅峰。
遗憾的是,最初的信仰之力,大多来源于恐怖畏惧的情绪,这些情绪也影响了神明,让祂们越发暴躁,最终神明间的战争爆发了。
真正很快波及到人间,各个国家、民族以神的名义相互厮杀,战争持续了无数岁月。人类不堪其扰,并最终将矛头指向了神明。
但是以人类的力量无法对抗从无数岁月中积累了力量的神明,很快人类比逼到了悬崖边上,而这时弘法元师降临此界。
弘法元师传授人们修行之法,教人们如何对抗神明,最后带领人们封印了全部的神灵并开启了第三个纪元——修仙纪元。
修仙纪元到了今天已经有三千多年了。而第二纪元至少持续了五万年以上。
这五万年无法回避的历史,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对于修士来说,对道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而愿力,由第一纪元创造,并且造就了第二纪元的力量,无疑对修士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但是愿力不是随便就能碰的。
不是没有修士尝试用愿力修炼,但是这些人全都是开始进境飞快,而后走火入魔。无一例外。
而且后来,宗教成了魔修用来哄骗凡人、搜集血食的常用手段,也就越发让修士们警惕了。
所以何振一听到“正觉教”这个名字,就有些不自然。
方慈仿若未觉,言语温和神态安详,开始阐述正觉教的经义。
正觉教追随的是名为“佛”的大能者。佛,就是“觉悟了的人”,是一个对于世界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成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
“这位佛……是指大修士吗?”何振忍不住问道。这吹得也太过了吧,就算是弘法元师也做不到对于世界人生彻底明白吧。
另外,何振也有些许试探的意味,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明白“大修士”是什么。
“佛有无限威力,”方慈摇摇头,垂首合十,“但根本是精神上的完满与成就。”
“……您接着说。”何振抿抿嘴唇——这位“老僧”知道修士是怎么回事。
方慈讲了半天之后,何振对这正觉教有了大概的认识。
正觉教崇善,认为善的标准是有利于众生,所以正觉教徒的最高目标是让世间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正觉教徒认为世事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正觉教徒有五大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饮酒,不淫邪。
“何施主拯救我等于危难之中,救人性命有大功德,但杀戮太过。老僧当日夜为施主诵经,以消此业。”方慈说。
最后又说到了正觉教的修行方式。
“我等僧人修行,秉持戒律,正己修身。应愿而证果位……”
何振听得云里雾里,虽然他出身天宗,但是毕竟连筑基期都没到,想要理解一个完全陌生,不同体系的修行法门实在是强人所难。
不过……
“到底还是修愿力啊……”何振眉头微蹙,不知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