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作为罪臣之女充入掖庭。而此后我也没有见到我的“弟弟”阴弘智,他也许真是被李世民带走,充为奴仆。
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犹如沧海一粟,而能让史家留下大段的历史的,必须是名人。《史记》有名吧, 司马迁写了五十二万字,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多年的历史呀,平均下来1年只用了不到180个字描述。《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写得比较多,三百万字,平均下来1年2200个字。
我作为阴世师的女儿,一个对于李家来说的仇人之女,在历史中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我努力回忆着我是如何穿越时空的,当时应该是发生日蚀,还有那个让我穿越的双鱼玉佩,还有走过的那个奇怪的通道。我寻找着那个双鱼玉佩,而它却早已不见踪迹。
我想到霍金的《11维空间密码》的演讲:时间像河流一个流淌,我们每一个人都好想被时间无情地裹挟着。但是时间这条河还有另一面,它以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地方流淌,这就是通往未来的关键点。这个想法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就提出了。他意识到,时间会在某些地方慢下来,在另一些地方快起来。我也许就是穿越到河的另一边,我之所以能看到我自己,是代表两个不同的时空,也即两个不同的世界,通过的那个通道,也就是所谓的“爱因斯坦—罗森桥”。
那么人回到过去能不能干预历史,改变历史?用科学家的结论是:只能旁观,不能干预,不能改变。这被霍金称为“协调历史方法”。我不过是正在经历过去的我所经历的事而已。
我是阴世师的女儿,但是他到底有几个女儿呢?记得我看到的有部电视剧里,最后成为李世民阴妃的女子,好像叫“阴月娥”,而不是叫“阴丽颖”。做为一名历史研究者,我通常都报以怀疑的态度去研究历史,因为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真正的历史不是亲见的,都有可能不是事实,更何况是电视剧?也许是阴世师另外的一个女儿成为了李世民,也就是后来唐太宗的妃子,而并非“我”。因为在史书中,她是唐太宗李世民四妃之一,正一品。封号可能是德妃或淑妃。名、字不详,生卒年不详,疑陪葬昭陵。她的儿子齐王李祐,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因叛乱被杀。
那么如果我的姐姐或是妹妹成为阴妃,我会怎么样呢?是飞黄腾达还是一直在这掖庭做个小小的宫女?我现在生活在公元617年,据史书记载,公元618年,也就是明年,李渊就会当皇帝,唐朝就会开始。那我岂不是会经历唐朝初年最为动荡的一段岁月?
我顿时觉得无助与恐惧,我虽然也会生活在一个人民生活安定的太平盛世中,但是我却是即将上任的统治者仇人的女儿,我会有什么结局呢?在这个时代我所学的一切,不过是让我提前知道了每个人的命运,但是我清楚每个人的结局,却不知道我自己的结局是什么?
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隋唐世界。当我进入大兴皇城的时候,我虽然不能趾高气昂抬着头想逛马路一样走在皇宫里,但是我低着头走的谨小慎微,却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它,犹如惊鸿一瞥,我看到这个即将改朝换代的皇宫。我想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建筑。故宫多的是一份庄严。而这里则多的是一份奢靡。
难怪史书上说隋炀帝的罪行是“罄竹难书”呀!历史上的隋炀帝虽然迁都东都洛阳,但是做为西京的长安皇城依然保持着它的辉煌。我到了这里,也曾偷偷的到处转转,看完以后只能用震惊来形容。震惊于隋炀帝的奢侈,震惊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雕梁绘栋自是不用说。光是一个大殿的柱子就需要2个成年人合围,那时并没有钢筋水泥,所有的建筑物基本是木质结构。当然也没有吊车,全靠人力,可是这些柱子是如何立起的呢?还有那些大梁是怎么搭上去的。还有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建筑很多为四梁八柱、榫卯结构,就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就犹如小孩子拼得积木一般,互相搭在一起。而那种斗拱的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浑然天成一般。宫殿屋顶使用经渗炭处理的黑瓦,用黄、绿色琉璃做屋脊和檐口,色彩鲜明,屋身则是朱柱、绿窗、白墙,极富视觉冲击力。这些建筑都是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主殿的四面都可接建,在左右侧的称“挟屋”,在前后的称“对垒”,局部向前后突出的称“**屋”。组合体由若干辅翼的次要建筑簇拥主体,屋檐或曲折连延,或上下叠压,翼角错落,屋身有大有小,虚实结合,鳞次栉比而又气势磅礴。让人肃然起敬,感到真是天威不可犯。现在想想那些电视剧里演得刺杀皇帝桥段,如果刺客不是准确的知道皇帝在哪个屋子,你就是转上一天一夜,恐怕连皇上的龙袍也看不到吧?我想如果这些建筑保存到现在,该会是多么的惊世骇俗?难怪古代女子感叹“一入侯门深似海”,这里大的程度真的可以用“海”这个字眼来形容。故宫在它面前只能算是小弟弟,想想当年自己背着水壶,啃着面包,也就一天工夫,将故宫看了个底朝天,当然还是有些地方没有开放,否则参观的时间会更长一些。我只能说,明清两朝的皇帝太节俭了。毕竟,这个时候即将进入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不能同日而语呀!
隋文帝建新都于龙首山,即使节俭如他也曾大兴土木在麟游建仁寿宫,后在仁寿宫身死。而他的儿子隋炀帝,在东都洛阳建都,奢华无比。更是“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而想想日后被火烧了的唐大明宫,那个也同样被火烧了的清圆明园,我都不太觉得可惜了。
我所待的地方就没有那么辉煌了。我所住的地方叫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罪妇没人宫中劳动之处。而我又和普通宫女并未住在一起。宫女们在后宫都有具体的事务,分工很细,比如有专门掌管蜡烛、钥匙、被褥、衣服、布料等,工作范围包括宫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总之是事无巨细。有品级的女官人数较少,多数宫女都是没有品级的低级宫婢,从事低下的体力劳动,很少有机会接触等级较高的妃嫔,更无缘和皇帝见面,真是“不识君王到死时”。
而我的工作就是打扫天兴殿。天兴殿目前是新皇上朝的地方,因为在十一月十五日,在李渊的扶持下,仅十三岁的代王登皇帝位,改国号为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了。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即使造反也要师出有名。《孟子•;;公孙丑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可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人心向背的问题。李渊是充分了解这个道理的,所以并没有一占领长安就自己称王,他一称王不但是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也会成为其他义军的众矢之的。可见他绝对是个政治高手。
我不知道一次有多少大臣上朝。但是从规模上看,它绝对对于我来说太大了。整个大殿的面积粗略算来就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而打扫这么大面积的只有我和另一个宫女—史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