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坐在桌边,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鞭打声,心中的怒火略微消了消,侧头对韩焉说:“韩焉,给朕找两个宫婢来,朕要泄泻火。”
“诺。”
思贤苑
林欣坐在桌边,看书,突然想到了曲离,便抬眸看向雪莲,问:“雪莲,曲离上哪儿去了?”
“回娘娘,听说陛下召见曲离,曲离去了好一会儿了,想必也该回来了。”
刘彻召见曲离作甚?林欣狐疑地微蹙着眉,迟疑道:“雪莲,你去看看,若曲离回来了,让他过来见我。”
“诺。”于是,雪莲转身出了屋子去寻曲离。
过了一会儿,一脸担忧的雪莲回来了。林欣问道:“怎么样,曲离回来了吗?”
“回娘娘,曲离回是回来了,但是,额、、、、、、”
见雪莲一脸踌躇和担忧,林欣狐疑地问:“怎么了?”
“娘娘,奴婢刚才去看了曲离,他的后背上全是鞭伤,血肉模糊的,怪吓人的。”
林欣一惊,微蹙着眉,问:“鞭伤?怎么回事?”
“听说陛下召见曲离,就是为了惩罚他,说曲离逾越了奴才的本分,命人抽了曲离一百鞭子。”
逾越奴才的本分?曲离犯了什么错?莫不是傍晚他背着自己在空中飞翔一事被刘彻知道了?八成是这样,唉,又是自己害了他!一丝愧疚涌上心头,林欣当下决定去看望曲离。
当林欣踏进曲离所在的屋子,一眼瞥到曲离光裸着上身趴在榻上,一手握着药瓶笨拙地给伤背上药,这一幕林欣记忆犹新,想当年她还未与刘彻成亲,一日被匈奴人掳走,害的曲离被母亲责罚,重打了五十鞭子,想不到如今故事重演。
就在林欣沉思之际,曲离不经意转眸间瞥到了门口的林欣,惊叹一声:“翁主,你怎么来了!”
林欣回神,抬脚走近,说道:“听说你受伤了,我过来看看,看来伤得不轻啊!”边说林欣边坐在榻前,仔细睨着曲离的伤背,心中的愧疚更甚。
“曲离无碍,只是受了点鞭伤罢了,上点药,过几日便好。”
“唉,你说得轻巧,这哪是轻伤,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看得人发怵!”一边说着,林欣一边从曲离手中接过药瓶,亲自为曲离上药。
知道林欣担心他,感受到背上的灼痛,曲离心中暖暖地,道:“是曲离不好,让翁主担心了。”
“我知道你是受我连累,才受的伤,心里还有点愧疚呢,刘彻怎么下得这么重的手,打我的人也不问问我,哼,你放心,等下我去找他算账。”
“不,翁主千万不可,皇上毕竟是九五之尊,他要惩罚谁,谁敢心有不满!翁主若是为曲离好,就不要记恨皇上,更不要去找皇上理论。”
林欣又何尝不懂这个道理,无奈地叹息一声:“好吧,我听你的,只是曲离,委屈你了。”
“有翁主这句话,曲离就不觉得委屈了。再说了,曲离一个男儿身,这点鞭伤确实算不得什么。”
“看你这鞭伤,让我想起当年在堂邑侯府,你也受了鞭笞,当年也是我为你上的药,想不到时隔几年,往事重演。”
曲离暗暗笑笑,刚毅的面容变得柔和几分,道:“是啊,想不到这么快就几年过去了,也不知以后曲离是否还有幸令翁主为曲离上药。”
林欣一怔,不满道:“呸呸呸,说什么胡话呢!难道你还巴不得自己受伤啊?”
曲离但笑不语,心里却甜滋滋地。
“曲离,如今你受伤了,我也无心在此散心,反正我此行目的已到,干脆明天我们就启程回宫吧。”
“曲离全听翁主吩咐。”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一早咱们就起程。”
“诺。”
第二日一早,林欣便带着婢女、侍卫未向刘彻打招呼,就离开了上林苑,待刘彻闻听此事后,心中更加愤愤不平,他知道林欣是生他的气,气他鞭笞了曲离,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
回到椒房殿后,林欣心里不爽,几个月前的那晚,刘彻对她的粗暴历历在目,她心中对刘彻的愤恨一直未消减,再加上刘彻对曲离的鞭笞,令这份愤恨又加深了几分。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这个刘彻,居然打她的人,也不问问她,哼!新仇旧恨令林欣产生了报复心理,可是要如何报复呢?她可不想撺掇母亲在窦太后面前煽风点火,动摇刘彻的皇位,虽然痛恨刘彻,但一想到刘彻日后会成为一代旷世明主,就冲这点,她也得支持刘彻,所以要报复,就得想点其他招。林欣思前想后,最后脑中灵光一闪,一个鬼点子涌上心头,林欣暗暗邪笑一声,心想:有了,想到办法了,刘彻,你就等着接招吧,有你好看的!哈哈哈哈!
说做就做,于是,林欣命雪莲找来一条约两丈长的绵帛,林欣用木炭在这条长长的绵帛上作了四副形象逼真的画。两日后,四副画终于完成,林欣睨着自己的大作,满意地笑了笑。
七日后,曲离背上的伤已痊愈,听说翁主召见,他立即踱进椒房殿,瞥到林欣坐在桌边,正襟危坐,曲离立即上前问安:“曲离拜见翁主。”
林欣上下打量着曲离,道:“几日未见,曲离,你背上的伤怎样了?”
“拖翁主的福,已经不碍事了,曲离可以回椒房殿当差了。”
听到曲离无碍了,林欣安心地点点头,道:“你没事就好,不过也不用急着当差,我正好有件大事要差你去办。”
“翁主请讲。”
林欣没有立即回话,冲着远处站着的雪莲使了个颜色,雪莲会意,冲着林欣一施礼,便退了出去,此时寝宫里只剩下曲离和林欣两人。
“曲离,坐吧。”
“诺。”于是,曲离来到林欣对面落座,林欣适时给曲离倒了杯水。
“翁主,不知你要曲离去办何事?”
“是件大事,也是件秘密之事,此事只得你我二人知晓,若是被他人知道,恐有性命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