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林欣一怔,见刘彻迫切期待的眼神,狐疑地问:“我的看法很重要吗?”
“重要,当然重要。阿娇,你可是朕的皇后,朕一心变法,要富国强兵,你支持朕变法吗?”
林欣心里是不支持的,但此时不想刘彻失望,只得故作肯定地点头应道:“支持,当然支持。”
刘彻显然信了林欣的话,很是开心,抱着林欣的手紧了紧,感叹一声:“有你的支持,朕相信此次变法一定能成功。”
林欣未回话,心中感慨:人呐,往往期待越高,往往失望也越大。
自那以后,刘彻便热火朝天地开始变法,重用赵绾、王臧等人,而窦太后暂未阻止,可朝中的那些推崇无为而治的老臣时常去窦太后那儿控诉刘彻此次变法的弊端,并将矛头对准了赵绾、王臧以及田蚡,卫绾等人。几个月后,卫绾被借故免除了丞相一职,由魏其侯——窦婴接替。
卫绾曾是太子太傅,是刘彻的老师,一代大儒。卫绾告老还乡,这一走,使得刘彻心里空落落地,他知道窦太后出手了,预感他的这次变法前途未卜。这日傍晚,满腹心事的刘彻来到椒房殿,林欣看出其心情不佳,猜到与卫绾有关。两人躺在床上,准备入睡,可刘彻哪里睡得着,不住地叹着气。
林欣见状,不禁问道:“陛下,你是在为卫绾卫大人伤神?”
“唉,是啊,阿娇,你也听说了吧,朕的老师告老还乡了,朕没能送他一程。”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说了,卫大人年纪大了,告老还乡未尝不是好事,以后陛下想他了,可以招他进宫叙叙旧嘛!”
“话是如此,老师这次离去,也是逼不得已,朕总觉得变法不会很顺利,障碍重重。”
不是不顺利,是根本就不顺!窦太后已经在阻挠了,罢黜卫绾只是个开始,相比之下,卫绾的结局还算好的了。当然这些话,林欣不能说出口,只得勉强劝道:“好事多磨嘛!未来的事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好,还是孔子的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听到林欣的安慰,刘彻憋闷的心情好多了,他温柔地将林欣拉入怀中,笑道:“阿娇,你还总说自己不会劝人,每次朕跟你聊完,心里就畅快多了。”
“呵呵,我这是歪打正着。”
“阿娇谦虚了。”说完,刘彻猛地翻身压在林欣身上,一脸邪笑道:“阿娇,朕好久未宠幸你了,你可想朕?”
林欣一怔,瞥到刘彻那张与董越一模一样的脸,顿时心情复杂起来,这些日子她强迫自己把刘彻与董越分开对待,有时她的确能做到,有时她却做不到,就像现在,一看到近距离的刘彻的脸,林欣就想到董越,想到临死前她被众人凌辱的一幕,瞬时五味杂陈。
见身下的人儿面色有异,刘彻不禁问:“阿娇,怎么了?”
“额,没,没什么,陛下,今日阿娇身体不适,就,就不侍奉陛下了。”
见阿娇拒绝,刘彻刚刚升起的一片热忱立即被浇灭了,他失望地撇撇嘴,叹息一声:“算了,没事儿,朕也累了,睡吧。”于是,刘彻翻身躺下,而林欣则转身背对着刘彻,睡去。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窦太后,窦太后大怒,暗中派人察访赵绾、王臧等人所干的非法牟利之事,令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去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之职,用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疆侯庄清濯为御史大夫。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至此,汉武帝所施行的变法彻底失败了。
刘彻登基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变法,可惜以失败告终,对刘彻打击很大,他开始认清现实——虽然他登基成为皇帝,至高无上的君王,但是实际政权却掌握在奶奶——窦太后的手中,也因此他对窦太后心生怨恨,可又无可奈何。刘彻尚不至于自暴自弃,但也有些心智萎靡,整日郁郁寡欢。
这日下午,心情寂寥的刘彻来到了椒房殿,刚踏进殿门,就听到一阵悠扬婉转的琴声,猜想应该是皇后在弹琵琶,已经许久不曾听闻皇后弹奏了,刘彻顿时来了兴致,眉宇间的愁思随之散去,他慢慢踱进寝宫,一眼望到那个身着白色曲裾的美人儿坐在窗边对着天上的骄阳忘情弹奏着,两只纤纤玉手有一下没一下地在琴弦上弹拨着,整个人与乐器仿佛融为一体,外界的世事都与她无关,犹如独自置身于天地之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都不能令其分神。
看见这美好的一幕,刘彻已然忘记了连日来的忧闷,随着那飘渺的音声飞向远方。
过了一会儿,一曲作罢,林欣身心畅快淋漓,刚一转身,就望到刘彻站在不远处,林欣一惊,问:“陛下,你是几时来的?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啊?”
刘彻适时回神,缓缓踱到林欣身前,笑道:“来了有一会儿了,看你弹琴弹得入迷,朕听得也入了迷,就没打扰。”
“原来如此,这会儿陛下应该在宣室殿看奏章啊,怎会到我这儿来?”
刘彻无奈地叹了口气,来到桌边,落座,道:“朕心情烦躁,也无心看奏章,就出来走走,阿娇,来,过来坐,陪朕聊聊天。”
知道刘彻变法失败,心情不佳,总有种壮志难酬之感,林欣感同身受,坐到刘彻对面,并倒了两杯水。
睨着林欣不喜不忧的神色,刘彻感叹一声:“阿娇,朕记得咱们刚成亲那会儿,你总跟朕吵,总是直呼朕的名讳,可如今朕当了皇帝,你倒和别人一样称朕为陛下,朕听着倒有些不习惯呢。”
林欣尴尬地撇撇嘴,敷衍一声:“此一时彼一时嘛!如今你毕竟是皇帝,我如果还那么没大没小的,不大好,要是让别人听到,会说我这个皇后不懂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