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敏所言托之代为寻找裴定云下落之人,正是丐帮的现任帮主史红石。若论消息之灵通,武林之中莫过于丐帮。自打救出公孙隆之际,赵敏早已想到了此节,况张无忌与其颇有旧交,是故那夜在林中露宿之时,赵敏已让张无忌连夜去寻得丐帮一名堂主,写了书信托他交于史红石。那史红石昔日还是一名懵懂孩童,时隔十余年,却早已成了颇有名望的一代新任丐帮帮主。
张赵二人打算退隐之时,便刻意挑选了此处清幽僻静、万径无人的深山,再加之居住已有八九年,与外界更少来往,是以知其住所者少之又少。赵敏不愿别人寻得此处,便教张无忌与史红石约定,一有确信,便命人与南面山中燃起三柱狼烟为号。
接连过了五日,仍无半点音讯。张赵公孙夔等四人等得甚为焦急。
这日傍晚,众人吃罢了晚饭正于桌旁谈论此事,忽听得院外有人敲门。赵敏道:“莫不是常老爹?”张无忌立时醒悟,忙去开门。常老爹一边言语,一边随张无忌进了屋,却见到屋里端坐的一袭人,道:“好热闹!有客人么?”张无忌便将如何得遇夔无香母子,如何救得公孙隆以及赵敏与夔无香结义之事拣大略说了。常老爹听完之后大喜道:“甚好!如此一来,咱们这一畦子人可当真比得上大户人家了,涤尘和婉儿也有了伴儿了。哈哈……”
张无忌道:“常老爹,不如你早些搬过来住,岂非更好?”常老爹缓止了笑,答道:“老弟,我又何尝不想,只是这九年之期未到,我断不可搬下那峰崖。”公孙隆听得他言语,似是与人做了何许约定,至于端详,却不便追问。
------------------------------------------------------------------------------------------------------------------
这日,朱元璋正与诚意伯在御书房里议事。
朱元璋先是叹道:“朕编这《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中悖逆不道者,却是敲山震虎,好让众臣引以为戒。”
刘基道:“皇上此举,甚是英明。”
朱元璋又道:“先生。朕欲扫平云南之元朝余孽,先生以为如何?”
刘基道:“臣以为为时尚早。”
朱元璋道:“那是为何?”
刘基道:“时下北方初定,民心未稳,此其一;江湖绿林之辈尚未驯服,此其二;胡惟庸余党未尽,此其三。”
朱元璋道:“先生以为南征何时方可?”
刘基道:“明年。皇上先应派人于北方疆境抚民,招恤江湖绿林之士,清剿胡系余党。三者并举,明年便可全力南征。”
朱元璋道:“疆境抚民,并非难事;清剿余党,亦兹可行;只是这绿林之士,多半出身草莽,好勇斗狠,岂能轻易臣服?”
刘基道:“绿林之士,原是不易诚服,不过微臣却有一法。”
朱元璋道:“先生快讲!”
刘基道:“习武者,素以技艺超群、神勇盖世者为尊,皇上可御旨颁诏,办举圣朝武林英雄大会,并对夺魁者许以御敕封号,赐以银两爵禄,得胜者即便不愿领受,也必感念皇上隆恩,对皇上心悦诚服。常言道:‘擒贼擒王’,首脑既服,余者自当附从。”
朱元璋喜道:“先生妙策!”
待得片刻,朱元璋却又道:“先生,朕尚有一事,须请先生帮忙。”
刘基道:“皇上请讲。”
朱元璋道:“先生可否替朕占上一卦?”
刘基道:“但不知皇上欲问何事?”
朱元璋道:“朕想知一人下落。”
------------------------------------------------------------------------------------------------------------------
且说那应天城畿,有一名恶霸,叫做贺愍瑞,当地人称“贺阎王”,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当地原有一户姓莫的富绅,为人极是仗义,时常以钱粮救济乡里穷人,更间或摆宴招待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之人,甚得乡人称道。只因那富绅家置良田百顷,那恶霸便起了侵吞之意,暗下里勾结官府,寻个莫须有的罪名,将那富绅抓进牢里,占了他的田土,没了他的房屋,富绅一家人没了去处,便只得住了村旁一座破庙之中,那恶霸却又暗地里使人半夜纵火,将那破庙也付之一炬,富绅一妻一妾连同两个小儿子、一个小女儿尽被烧死,只有十七岁的长子莫文陶逃了出来。众乡人提及此事,无不咬牙切齿,只是惧那恶霸,敢怒不敢言。
这一日,那恶霸带了两名随从,于镇上喝酒,从酒馆出来之时,已是八分酩酊之态,被随从搀了方行至街头拐口,不知从哪里“噌”的窜出一名少年,手执了半根熟铜棍,狠狠往那恶霸头上敲去,那恶霸中了棍,两名随从也便扶持不住,一下瘫倒在地上。两随从上前擒了那少年,正欲抬手暴打,忽听得身后有人喝道:“住手!”未及看时,已被人从背后飞脚踢开。在地上回了身,见一人手握长剑,正去地上搀那少年,身后却犹立一人,是个书生打扮。
身后这人却不是别人,正是诚意伯刘基。
------------------------------------------------------------------------------------------------------------------
本来丐帮确系武林消息第一灵通,只是这裴定云此时身在荒山茂林,人也见不到一个,丐帮帮众虽多,却又怎见得到?是以史红石也一直未得音讯。
那富翁之子莫文陶,幸蒙诚意伯救下,在他府中住得几日。一来他誓为报那父母血海深仇,二来也不愿寄人篱下,便趁人不备,偷偷从府里溜了出来。从此,为自己改了名,唤作“莫易名”。虽已易名,却得以此自警时时不忘易名之耻。
------------------------------------------------------------------------------------------------------------------
裴定云在那木屋中已住了十来日,终日不曾见得一人。直思赶往京师,探寻义兄下落,只恐自己此时或成朝廷要犯,途中被人识出,便扯些动物髭毛,作假须粘了,取些腊肉当作干粮,从墙上摘了个盛酒的葫芦,怅然下山。又将些身上的碎银子,去镇上购一匹马,尽拣僻静的山路,一路行去。
这日行至一处不知名的山脚,早已人困马乏。牵马寻得一个僻静处栓了,爬至山腰,找到个得以容身的洞穴,取出干粮来吃。一面吃,一面伸手拔去那葫芦上的塞子,嗅得一嗅,但觉酒味甚淡,又尝了一口,入口却是极苦,只是渴得厉害,顾不得直“咕咚咚”一口气喝掉大半。酒足饭饱之后,天色早已大暗。舒了身子在洞里躺了,正欲睡去,却忽然听得一女子声音道:“不知师父让我等先行探看,却是为何?”
又听另一女子声音笑道:“莫非师父想争这‘神勇第一武师’的称号?”又一个声音道:“师妹,休要乱言,师父若争,这世上又能有几个敌手?”先前那声音叹得口气,道:“总须师父在群雄面前一展身手,好叫天下英雄也识得我派威名。”又一个道:“若不是丐帮先行来请,师父才懒得理上一理。什么‘圣朝神勇第一武师’,在师父眼里,形同草芥。”
裴定云心下好奇,悄悄从洞口探出身来,循声望去,却见远远的坐了分着红、绿、黄、蓝四色衣衫的四名少女,围了一堆燃着的篝火,正自谈说。两名少女面朝于他,映耀处但见两张俏脸:红衣者柳眉凤目、丹唇皓齿,火光中更添几分美艳;绿衣者杏眼星眸、葵颊籽颔,谈笑间但觉神容可掬。着黄、蓝衣者却背朝于他,只可瞧得见背影。裴定云缩回身来,忖道:“瞧这四名少女衣着,决非寻常人家(注:明朝法令,普通人家女子只许着淡色衣服),怎的深更半夜露宿荒郊?又说什么‘神勇第一武师’云云,不知所谓何指?听她们道师父长师父短的,也不知是哪一派门下?”只是时值当下,多一事不若少一事,于她们说些什么便也不欲再去理会。念及数日来自己所见所闻,一时慨叹良多:不入江湖,焉知其中竟卧藏如许能辈好手?不入江湖,又焉知其风景竟如许锦绣旖旎?身在常州之时,竟不曾有一日察觉,自己岂非就是那不识别有天地的井底之蛙?念及常州,心中却又生些怀缅之意,翻来覆去,辗转难眠。
再去听时,洞外已无动静,便又探出身来瞧得一瞧。这一瞧之下,大为诧异:但见月色之中三名女子凌空而卧,身子离地足足一丈有余,一时之间,却未顾得上思量怎的四名女子如何只剩了三人,心道:且靠上前去,望一望究竟是何等玄机。提足轻行了数步,绕得一块巨石,却忽见不远处一人侧身而立,正是方才背对自己的黄衫少女,放眼细看时,但见秀肩似削,香腮如雪,周身笼在清辉月色之中,实不虞“临池西子,对月嫦娥”之誉。裴定云自打那日险些丧命于青衣老者之日起,便时时添了一分警觉,眼见那少女与自己所去甚近,非但不敢动,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喘。呆立片刻,却见那少女只自顾对月沉思,于他走近一事,全然未觉。裴定云伫立良久,只望了她侧影,怔怔出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那少女动得一动,慢慢屈膝坐了,却仍是兀自望着那空中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