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这天世轩把老婆接了回来,这些事情才有所变化。世轩的老婆是赵氏。听雨管她叫大嫂。她带着两岁的儿子徐天赐回家来。听雨便过来拜见。赵氏见了她,也认了妹妹。听婆婆说她读过书,多知多懂,而且过些日子还要去打理药铺帐目,语气里便有些不屑。背地里劝说婆婆:母亲,你怎么糊涂了。这丫头再怎么好,也终究是要嫁给外人的。且女孩家以女红为主。店里的生意上的事,哪能交给一个丫头。而且来历不明。倘或弄出乱子来,该怎么说?把咱们家底还赔进去了呢。到时候咱们全家喝西北风呀!
婆婆有些不高兴,说她:又没试过,你怎么知道她不行?只是管理帐目,也不是把生意全交给她。我只是让她先试一下的。并没说一开始就贸然交给她。也要看她弄不弄得明白才行。
赵氏说:哦。这样也罢了。
赵氏见婆婆不受用了,知道不能再说了。心想:这不过是在新鲜头上罢了。过了些个日子,看她把店铺帐目折腾乱了,到时候两个老的就没话说了。不信,咱们走着睢!
徐氏跟老公说了。说老大媳妇:我看她是嫌听雨抢了她的风头了。她自己没那个才干,不识字,又干不了,嫉妒得慌。以后要是听雨干得长了,她还指不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呢。
一天,吃过早饭后,老二跟老三上学堂去了。徐掌柜说:该让咱们的女儿去看看咱家的药铺了。她有才干,让她帮咱们经营生意发挥专长也好啊。再说自家人也靠得住。用着外人总觉得有些不放心。我听说,咱们邻家的店铺就是让自己女儿帮忙照看帐目的。女儿学过这个,照看得也精细,也不至于作弊贪污。这样是最好的。
正在这时,听雨也来了,要出去逛逛去。
徐氏答应了,说;我也正要让你上咱们家药铺去看看呢。女孩家在街上抛头露面的不合适,你还是和我一起坐马车去的好。下了车要戴上斗笠,把帽沿要压低。
徐掌柜夫妇带着听雨去了药铺。
徐世轩、药铺的张、李两个主管、两个伙计及一个帐房先生见老板和老板娘来了,忙来行礼打招呼。主管见他俩身后还跟着一个戴斗笠的姑娘,问:这位是?
徐氏说:这是我收养的干女儿。
两位主管说;早就听说掌柜的新收了个女儿,恭喜恭喜。
世轩说:妹妹也来了?
听雨说;大哥好。
大家忙对听雨行礼:见过小姐。
徐掌柜夫妇对大家说:我女儿虽是女孩儿家,但是,她是大地方来的,也是见过大世面。懂的东西也多。有些事情也是很有见识的。
听雨说:哪里,哪里。我一个女孩家,也没亲手经营过药店。只是在我们那里看到过别人管。所以也略知一二。
听雨说:大家辛苦了。我今天来,是来参观一下的,顺路来看看咱们的药店生意怎么样。其实是大哥辛苦了。我也是跟着爹娘随便逛逛的。
徐氏说;世轩,两位主管,你们带着听雨到咱家店铺转转去吧。
世轩对听雨说;妹妹请跟我来。
世轩和两个主管带着听雨参观了店铺里面,药房内外。看了看斗谱。是按内、外、骨、妇、儿等科的常用药来布置设计的。一个科占一片区域。
听雨看了,笑着对世轩说:这个斗谱设计得也不错。不过,每个季节人们常患的病不一样。这些药斗子摆的位置也要随季节进行调整才好。每科的常用药、惯用药应该摆在最下面。而且量也要最大才行。
李、张主管当着世轩的面,也不敢表现出怠慢的样子,只得答应:是,正该如此。
又到后面去看库房。听雨问库房里的这些药材多长时间翻看、晾晒一次。主管回答了她。
听雨笑着说:到夏天了,这中人淡季。药材要勤翻看、晾晒才好。药斗子里的药也是一样不能大意。隔的时间长的话,就会有些难以避免的损失。各种药材都坏掉一些,加在一起,钱也不少,也是浪费。出库一定要按先后顺序才行。先入库的先出,后入库的后出才行。不要图方便,只管拿外面的。要不然,里面的药材会增加存储期。坏掉的会更多。而且有些名贵的药材,除了适当地拿出一些要卖的,像人参、冬虫夏草之类的,晾晒好了密封起来后,要放在地窖里这些阴凉的地方储藏才好。药丸也这样存储才好。柜面上的药材要少尽量少放些,并且要及时翻看。不然等着发霉生虫了再翻看就晚了。
世轩说:咱家这药铺刚刚接手不到一年,没经过夏天呢。两个主管也没说该怎么过夏天存储呢。幸亏妹妹懂得多,告诉了我。我吩咐伙计们把这事办了就好了。
听雨笑着问:咱家店里有没有坐诊的大夫呢?
世轩说;这个还没有。都是客人拿着已经开好的药方来抓药的。咱们也是照着方子给他们称的药。
听雨说;店里有个大夫比较好。方便顾客。有的顾客如果在路上临时闹起病来,一下子找不到大夫的,直接到咱们店里求医问药的呢?咱们这里有个备用的最好了。可以当场开方,当场抓药。
世轩点点头说:好是好。但这个事还是跟父亲商量一下最好。找了大夫,给他开不开工钱呢?给的话,怎么给呢?还是按他自己问诊的次数来结算呢?
听雨笑说:还是大哥考虑得周到。不过,我觉得药店里有个大夫是最好不过了。店里诊断,当时就可在咱们店里抓药。再者,患者不用四处去寻找大夫。也可以直奔咱们店来。或者而且咱们可以增加代理煎药的服务。让顾客拿着茶缸子或药罐子直接把汤药带走就行了。我们那里的药铺都有这样的服务。这样会大大方便顾客。当然,这全在顾客自己。他们愿意自己煎药的,就让他们回去煎。不方便的,咱们可以代煎。如果提供了这样的服务,顾客们会省很多的事。咱们药铺的生意也会更加红火。你觉得怎么样?
两人讨论的声音很大。
徐掌柜在外面听见了,连连称赞:好啊,好啊。小雨,想不到你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啊。
听雨红了脸说:父亲,我也只是想到了这一点而已。我们那里的店铺就是这样做的。况且,我不懂的还多着呢。
徐掌柜说: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听雨说;到了夏天了,该多进些消暑的药材了。
徐掌柜说:已经订了三批了。前两批卖得差不多了。第三批明天让世轩去接货去。
听雨说,我能看看都进了些什么货吗?
世轩把进货单子给了她看。
徐掌柜问她“会看帐目不?”
她说:我以前也看过。就是不知道咱们这儿的帐目是怎么个做法。
徐掌柜让她看了各项帐目。
听雨想:不就是“四柱清算法”嘛,简单。用算盘加减乘除我也会。
听雨表示能看得懂。于是徐便让她学着管理帐目。听雨便又跟徐掌柜学习看帐目。
过了些日子,听雨熟悉了。勘查帐目,盘了一下库存。谁想竟然查出许多亏空来。仔细核对一下。帐面上的有很多药材库房里没有实物。听雨怕搞错了,一再地核对。又跟徐掌柜两人亲自核对。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核算起来要差三百多两银子。又核对帐上的钱数及赊欠帐。跟收入又有些个出入。再三核对之下,竟然也亏空五百多两银子。
问帐房先生刘亚许,他也支吾着,说不清楚。徐掌柜很生气。便要换帐房先生并要求刘赔偿损失。几天之后,经朋友引荐,终于又招来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赵德来做了帐房先生。据说这个人以前也在商行、钱庄做过帐房。只是最近因丧妻,心情不好。但为了生计,他还是出来做事了。看着赵德做了几天帐,徐掌柜还比较满意。又让听雨不定期地来查勘帐目。听雨答应了。
回到家里,徐掌柜跟老婆讲了以上事项。直感叹“看来,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
老二跟老三听说听雨去了药铺,都来问,看着药铺怎么样?好不好?发现什么问题了?
徐掌柜夫妇便把上项事跟他们说了一遍。
两人听完,连声夸赞:妹妹太能干了!爹爹平日里太忙,只在年底查一次帐目。查得也不是很细。岂料被这些小人钻了空子,把库里的药材偷了去。若非妹妹早些发现,恐怕以后都要被这些内鬼偷光了。
从此,徐掌柜夫妇待听雨也更加亲厚。跟亲生女儿毫无差别。只是儿媳妇赵氏,见听雨受二老器重,心里妒火中烧。觉得自己在徐家越发没地位了。时不时地要挤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