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里,因太宗试图巩固朝廷统治,加强王权。李恪被封为吴王,改授安州都督,前往安陆赴任,走前特来尚书府辞行。
虽明知于礼数不合,阿娇还是约李恪去后花院会了一面,反复叮嘱此去定要万事小心,不可莽撞行事。因历史上李恪在封地因游猎过度被弹劾免职过一次,应该就是此次。二人分手前她还塞了一张纸条给他,上书:“慎独,尤要顾民情重稼穑。”李恪看了深思一会,虽不明白何故写下这行字,还是郑重点了点头。
果不其然,李恪虽然很有才情,在封地治理上也颇想了些办法,收效显著。但却在年末因游猎过度、损坏庄稼被御史柳范弹劾。
其实这件事太宗初始是有心偏袒李恪的,准备避重就轻治权万纪辅佐不力之过。被柳范进谏道:“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太宗听罢虽然大怒,最终还是听取了其建议,下旨免去李恪安州都督,并削减封户三百户,回京待命。
阿娇虽然担心,但也无可奈何,她知道此事很快会过去,果不其然,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恪又一次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将要出发赴任时,太宗亲自写信告诫他,嘱他此去好好作为,并亲书《诫子书》谆谆教诲。
阿娇为免其重蹈覆辙,每月便手书书信一封,常和李恪在信中讨论治理之策,并言明权万纪生性刚直多才,平日可多听其谏言,李恪多半都依从了,本就文武双全的他,用心把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一片详和之态。
但好景不长,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李世民在各方压力下废除世袭诏,各王都从封地回京。李恪也不例外,收到圣旨的第二天,他便收拾行装回京。想到很快便能见到阔别一年的阿娇,心里便无限热切。一路上快马扬鞭,风雨兼程,终于赶在15号这天进了京。
且说这段日子钦天监也是忙坏了,翻遍了所有的日期,终于择定贞观十三年六月初八这个日子为大吉,适于完婚。
算算只有二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内务府和吴王宫一时间都忙了个底朝天。
尚书府接到旨意也紧锣密鼓忙碌起来,好在诸夫人年前就开始暗自在准备,诸尚书叮嘱褚世良亲自协助夫人操办。
为了尚书府体面,更为了给阿娇一个幸福的未来,母子二人都使尽浑身解数,事无巨细,一概亲自过问。下人们也莫敢懈怠,都卯足了劲儿忙活,一时间府中气氛倒变得分外紧张起来。
日子便在这种紧张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