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付可能出现在半年左右的麻烦,方少云决定立刻组建快反营。快反营是他早决定要成立的,因为区域大了,必然要将一些部队布置在外围,如此就会造成兵力分散,可以抵挡一阵却无法消灭敌军的局面。
地方大了又是必须保护的根据地军队必然要分地驻扎以防各种情况,这古代交通落后军队调动成本非常大且时间迟缓。即便是方少云这样一个小区域,若将全部军队集中在一起,一旦边缘有事将军队调动过去也要三五天时间才行。而且是军队到了辎重还要陆续往前送,而在边缘靠后一点设个军营储备些物资如此才会从容不少。
古代绝对是侵略者优势大于守势者,这个问题主要就是交通落后致使军队调动成本过大上的。如有人会说明有百万大军却输给清的十余万人,其实这话既对又不准确。明清之战明兵力只是相对优势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过,所谓清兵神勇可以一敌几只是神话,这当然不包括后期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时。
加上明当时二地大战,各地军队调集不易成本过高,因而二地都陷于添油战。当时最准确的战略是对清退守有一定完整防御线及运输方便的地区,待彻底解决国内动荡再休养几年后调兵遣将一举打垮清军。
上述乃闲话不多扯,扯起来太长,方少云站在后人角度不难看出明末之困境,能用理智的战略来臆想战局。明末的困局南宋现在也有,南宋军队有可没有能力全调集到前线,因为钱、粮不足、运输不易,只能用与差不多的军队与元军对战。如此单论钱粮仍然是宋吃亏,因为元军可以就地取粮而宋不能。
如方少云现在所占地方虽不大,护卫队也得开始顾及方方面面的需要,如各个施工队就分去一大块力量。如此一来城堡建设期,每个施工队也只有一个连保护,稍有点事就需要支援外,某个方向有事已经难并力而为。不单如此现在面铺开了,需要迅速支援某处或先行赶到某处遂行阻敌任务的力量还没有,因而建立快反营非常必要。
快速反应营作为快速机动力量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战区,然后或消灭敌军或组织起防线等待大部队过来。因为现在方家谷区面积大了,所以就是整个扩展计划完成也是必须要的战术必备力量,毕竟以后边缘只有城堡及第二线少数部队,这时候多一分力量多一些选择,早得到支援多一点选择的机会。
这时代快速部队莫过于蒙之骑兵,但这个方少云学不了。学不了一是蒙之骑兵一人二三匹马,方少云手上所有马加一起也不足千匹,且各部侦察员、通讯员要用,马车要用,每人一匹组织起六百人当然行,可这不是他要的快速反应部队。
方少云要的是快反营而不是骑兵营,骑兵速度虽快方少云的护卫队队员绝大多数不会骑马,要训练出来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单人独骑的骑兵就算是训练出来也不是他所想要的。
方少云想要的是快速部队而不是快速骑兵,所以他给这个营定的目标是短期日行军八十里,有强大火力,有一定的后勤支撑使之可以无支援独撑战局一段时间。这样的战术要求是单纯骑兵无法承担的,因而方少云决定研制几型马车,用马车作为快反营的运输力量。
这快速马车当然需要轻便与减震所以方少云决定采用轻便四轮型,用铁轮圈铁辐条与铁轴加铜轴瓦,支撑用弓形弹簧钢,车体尽量用胶压竹片。车辆尽量减重,载重也额定为八百斤。
因为四轮车这样的车一匹马也能拉,配二匹马基本上可以连续行军。八百斤载四个士兵五百斤左右,加武器装备及少量秽口粮也差不多了,且马车还可以睡觉少了帐篷。
如此每组十二人三辆,每排十辆,每连加炊事班通讯员及少量弹药四十辆。火力连每架七零炮虽三百多斤但不似载人可以下车,所以也配二匹马,如此每组等于五辆,每排配一些弹药二十五辆,加连部五辆加营部五辆共二百零五辆,再加八十辆马车一个后勤连,加侦察通讯少量用马。
这样一个快反营虽差不多也是六百人六百匹马,但性质大不一样,因为这快反营攻击力强大,防御也是力量不小,唯速度不及纯骑兵,但而且六百匹马只需少许战马也可以。
设计了快反营的编制及设想了马车制造还要落实,其实要落实的东西这一段时间不止一件,方少云要在短时间内一一落实。比如排枪战术需训练,如拼刺刀战术需尽快摸索并整理出来让护卫队训练,如防御工事如倒刺式拒马、陷马坑、胸墙等尽快研究出来,相关十字镐、工兵锹等也要试验并生产出来武装护卫队配枪连队。
另外有可能走出去,帐篷,野外安营,供水,防病,反偷袭、及伏击战,遭遇战,夜袭,立大阵等也要让教导营开始研究,不能走出去后吃了亏再亡羊补牢。
因为事情多方少云一送走混编施工队就开始忙碌,只见他一会儿去马车研究地,一会儿到铁工场看刺刀与十字镐加工兵锹的研制工作。最常去的是护卫队教导营,在这里他要研究的事更多。
如刺刀他根据前世影视记忆也提出不少意见,排枪只是训练问题,拼刺刀与长枪战术差距大,不过现在面对战阵时多,变化比较简单。
还有拒马、陷马坑、胸墙都是新东西。说这些是新东西不少人会不服,因为拒马,绊马索、陷马坑已经使用了至少上千年,唯独胸墙是之前没有的。之所以以前没有胸墙那是因这过去没有用,有了枪械将之架上才是绝配。因为枪架胸墙上使发射变成有依托又挡住绝大多数箭支攻击。
另外之所以把拒马与陷马坑称之为新东西是因为之前的拒马基本上是拦阻为主,方少云让人研究的是以拦带杀为主。如倒栽斜桩、如活动竹排枪等。而陷马坑方少云特意生产些洛阳铲,让护卫队试验在阵地百米左右挖孔,这孔就十厘米大小,三十厘米深,上面草皮留下打孔后盖上,浇点水二三天后一点也看不出来,人走还没事,且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一边研究与生产马车,一边研究火枪及刺刀战术,同时又立即组织了快反营投入训练。快反营是从教导营抽出部分人担任骨干扩编的,因是一支全火器的部队,也可以说乃是一支试验性部队。因朱明心这些年在带教导营时不错,这个营又是带有探路性质,方少云将他拔出来让其独当一面。
水民等四个人中朱明心似乎是对军事最有灵性,水民持重、水根太僵硬、土根心思太活,三人中唯水民有点大将风度。因为之前方家才多少人,一下子主力四个营占据了三个,肯定是凭着先进山门的优势。所谓先进山门为大,军队在平时讲究资历,而这三人矮子里选将军,到目前也称职。而朱明心这些年也稳重不少,让他独当一面试试,目前看来冲锋陷阵他的能力最强些。
方少云在忙碌着这些事,可也没有放松外面对这次军事行动的反应。方家谷扩展开去周围民众的反应对方家谷的发展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若周围民众都持反对态度那么方家谷扩展出去缺乏民意基础,如此必定要为争取支持费很多工夫,牵扯许多精力,影响发展速度。
说遭此地区所有民众反对那倒也不可能,就算是恶徒也有臭味相投者,况方家谷也没对本地民众有什么得罪过。唯有一劫李世诚,再向大户强行借粮最后还基本上有借没还,但这也仅极少数一点人,与这个地区总人口一比不算什么。
反之方家谷将李、赵、周等四家为恶大而没收的土地租出去只收三成租金,所有高利贷也都有不一的减免,因而获益者可比方家谷得罪的人多。加上在方家谷附近的人将猎物、药材及菜蔬等农副产品拿到方家谷的商贸点来卖,并买回不少比其它地方更便宜的商品。
方少云还下令出售给他们优惠价的琉璃灯、酒等商品。计算起来方家谷在本地区得罪过人,也交好过人,但总量都不大外且是靠近方家谷区的小块区域。
在跨出这一步前方少云也反复筹算过这样跨出去究竟会面对什么样的民众反应,他觉得方家谷跨出去一大不足是方家谷人与本地区的人太缺少联系。
而太缺少联系的这个原因在于方家人及亲友本不是本地人,现在方家谷的主体人群也是元占区过来的流民,少量也是外面招揽的工匠,反倒是本地人在方家谷的人口比例极微小。加上方家谷地处偏僻又一直很低调,且有点神秘,只与附近二三十里地区有点交往,所以出去后很难很快让本地民众接受与信任。
因种种原因方少云认为此次出去民众对方家谷的态度可能是比较中性,即不反对也不欢迎,以观望为主。这种种原因是宋元交战宋的颓势明显,民众肯定在担心此地也马上要受到元军铁蹄践踏,受到残暴统治。因而方家谷出来大占地盘,给予他们极微小一点希望。
为什么只有极微小一点希望?那是元太强大了,宋连战连败,而方家谷虽然有点神秘及放出过大话,予民众多少信心不大乐观,能得到方家谷比宋本地官军强这样的评价已到顶了,再高评价必须方家谷将实力显示出来。
方少云认为这次方家谷人出去本地民众心态是想反对没什么可反对的,因为宋的官府证明已经保护不了他们,但是欢迎吧又不敢如此乐观。在这样矛盾心理加普通人根本不敢反抗强权,所以方少云认为军事行动后动员与组织民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方少云在忙碌快反营的编成、装备研究与生产及装备枪械与刺刀后研究战术等事时,就开始派人出去调查民众的反应,并想以此为依据决定军事行动结束后,下一步民政接了手的政策制订。
未雨绸缪,现在不开始预先调查,慢慢考虑,只怕到时民众团结动员不了,这就会减弱这次扩展的效果,若是扩展后力量不足而退回来之后机会更难了。就算是勉强守住现有地区不能发动反击也是个失败,这个战略机遇期一失下次还不知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