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多时间方少云完成了三大任务,新小高炉建成比第一座小高炉技术上有较大提高外,产量也是提高了一倍多。工业以钢为纲,这句话不是白说的,后世三大材料钢铁、水泥与塑料,实际上没有钢铁水泥的作用要逊色一大半,塑料发展虽快,代替钢铁作用主要是小、轻、日用品为主,远撑不起脊梁。
这时代钢铁更是独一无二的超级材料,方少云虽弄出了水泥,并在建设城堡上立下不小功劳,但水泥与钢铁根本没有可比性,缺了水泥还可采用其它办法代替,缺了钢铁方少云只怕连刀枪也武装不起。
有了钢铁方少云才能顺利完成他期望已久的任务----铁炮。炮是陆战之王,这话对不对?错了,至少飞机出现后显示威力前海军更是比船大比炮管粗装炮多少论输赢。陆战一支没炮少炮的军队能战胜炮多炮粗的军队,海上你让巡洋舰去击败战列舰别人会认为你疯了。
不管炮是陆战之王还是陆、海战总体之王,总而言之方少云已经走在这时代的前面,有了不输于鸦片战争时期的火炮。这个火器比现在不知有没有出现的突火枪先进了几代,让他抗击元军又多一份信心。
第三大任务当然是护卫队的扩编,有了这个规模的护卫队只要有机会再扩展二次上万人也难说不可能。就是现有护卫队盔甲及武器还不齐备也没有让他忧心什么。因为钢铁有了兵器会没有?因为纸作坊已经扩大桑树皮有大量进货,新盔甲质量只比之前更好。
就是护卫队兵器仍然是老三样,这一点他是不大满意的,之前实力太差他连炮也不敢研究,只怕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说他之前也没有那么多钢铁供他研究,正因为有了一定的实力建起了第一座小高炉,在改造新小高炉时乘势研究了砂模铸造。这一来顺流而下砂模研究基本上成熟小高炉铸铁外壳有了,而炮的铸造也成功了。
说实话方少云现在很想造火枪来武装护卫队,只是如何造他还没有想好。或许有人说用熟铁打成薄片卷在铁棍上熔一下接口处锻打合成短管,三根短管再熔接成一根长管,然后外面再包一层就成了。
这方法他前世从小说里读到多次,但他不想这样做。至于原因第一个就是他手下几十个铁匠忙其它事也来不及,打根枪管半个月,即使全力以赴一年才能打制多少,这还不算枪机等活计。何况这些铁匠手艺一般般的多,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年后有二十个熟练的一年也造不了多少。
这是原因之一,其次是这样打造的火枪枪管粗而射程与弓比也强不了多少,而射速天差地别。明末明军的火铳比弓箭优势不大劣势明显也是败于清军的原因之一。
拿着这样的枪能不能战胜元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朱元璋手下的军队还没有如此好的火铳,不也驱逐了蒙元。但这胜利主要是蒙元内乱、腐朽等原因,及朱元璋的军队敢打敢拼有朝气,不似末年的那支军队。
这样的火枪能用却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兵器,与方少云以人为贵的想法不合。他虽没有追求零伤亡,但三比一、四比一的交换比他觉得经过努力会更好一点,所以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前他宁肯先装备老三样。
此时三大任务完成,他的心有点激荡,似乎是生起一点豪气。但他仍然是十分谨慎的,因为他将火枪作为能打出去反击残暴元军的利器,而不是与元军浴血奋战的普通兵器。因而他的要求是宁缺毋滥,而只守山区眼下的老三样有火炮支撑足以胜任,所以他不急。
另一个老三样兵器生产了也不会浪费,此时生产数千数万件也不嫌多。这样的武器不单现在需要,数十年间也有武之地,生产了也不是白费劲。
等新小高炉试炉成功方少云下令完成大部分农具生产任务的铁匠抽出人员专门打造武器,计划数是每月至少一千件,二年内生产二万多件。至于纸炮与盔甲也力争每年生产五十架与五千套。
下令之后他总算又可以自由一下了,于是先去视察各个工场。砖工场第一座轮窑早已经投入使用,使砖的供给量增加了几倍,虽然还有点供应不足,但第二座轮窑给人予希望,只要再用一二个月砖块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就是砖窑费人力太多,除尽快实现运送车辆化外,砖坯生产也要想办法改改。方少云虽这样想最后也只能带着遗憾离开,因为占劳力最多的砖坯生产他有点无可奈何。
生产砖坯机技术原理简单,所用机械也可以铸造生产,反正精度要求不高,轴转速不高而扭力大因而轴承用轴瓦完全可以,就是动力要求高,用水力或可以解决,但砖坯乃是低价值产品,如此做得不偿失。
因砖坯不是重要且必需用机械提高产量与质量的东西,方少云看到许多人在辛苦地炼泥(将粘土加少量水反复踩踏使之和合如面团)及掼砖坯(将和成面团的粘土用力掼进木头砖坯架,使之充实,比放入压实省工夫。)只能摇摇头离开了作场。
即使人工砖坯干透需时更长(水分比机制多);牢固度差(没机制密度高);不标准(木制砖坯架易松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干,这个顾不上,再说只是多费点人力砖还是可以用的不是。
二座石灰立窑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现在的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二三十倍,人员却增加有限,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力量。现在立窑是石灰岩与煤是同时投料的,工人只管投料出料比之前省力省心,劳动也不那么艰苦还出产多。
带着遗憾来到石灰工场,见到这里的现状让方少云心情愉悦起来,因为这里已经与后世的乡村企业基本接近没有代沟。所缺的是机械提升,电动鼓风机等设备,这些方少云连遗憾都不敢,因为专心于此也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东西。
离开石灰窑工场再去水泥生产工场,这里二座新立窑也已经投产,熟料已经积存了不少。就是人工粉碎一如以往质量差且不稳定,只有少量水力臼击粉碎稍微好一点,但这样的生产方式难于扩大。
难于扩大的原因是不可能将熟料一处处运送进深山粉碎,光运输就是一大难题。另一个是如此粉碎太费事又成本太高,修水坝蓄水、凿石臼、建设高标准的粉碎用的工棚(因怕潮四面密封,漏雨更不可能。)。
这些难题都在制约这种粉碎技术的发展,至于这样粉碎带给操作人员的健康损害方少云也只能昧着良心视若无睹了。他心里很鄙视自己太心狠了,有点血汗工厂主的心肠。他也是十分无奈啊,世上事就是如此残酷,虽心里不忍也只能去做。
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工作损害了健康,而今又将这样的损害带给比他更无知的,十分崇敬他的乡亲让他心里如何会不难受。为了活命你们只能默默牺牲健康了,比之战场上丢失性命你们还是幸运的,他心里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另外他准备这样的工作二年一换,如此有些损害也不深,暂时只能如此。其实工业发展下去只会有更多有毒有害及高危工作出现,这个方少云控制不了,除非他不去发展这些,而这更加不可能。
就如后世先发展再治理还是先控制慢发展的争论一样,理想中的有控制地发展论只是理想而已。问题是不发展没问题,这不是没问题而是没有能力去认识。
就如转基因问题,没有能力去转基因也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仅因这转基因可能带给人伤害而一棍子打死,那就是倒洗澡水将婴儿也倒掉一样愚蠢,只有更严格的科学实验才是正确方法。
后世科技发展已经到可以更严密试验新技术的程度,如新药品就是反复验证安全性与疗效生产出来的。方少云根本是在荒山趟路,做不到如此严密的万分之一,只是个饥不择食者,能充饥那肯放弃,除非有更美好的食物才会。
如方少云见水泥粉碎实在费力又浪费,还生产不出高标号产品,想到大型铸件已经有点生产经验,痛下决心定在第三村水坝处建设大型球磨机来生产高标号水泥。
球磨机技术上也是不复杂的,就是一个长圆内有挡板之类的横卧长铁桶。工作方式是熟料与铁球在铁桶转动时不断碰撞而熟料被铁球砸碎。
后世因这样粉碎普通钢铁的磨损较大而采用高锰钢来解决。这锰方少云不知道那里有,但损耗铁大一些在这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时代水泥用途比后世金贵太多。如城堡建筑用水泥混凝土一灌浆立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成本高一点完全能接受,总比费太多人力难获高品质产品好。
有这个决定方少云没有马上投入行动,因为这事稍迟几天没事,而且他晚上就可以开始设计桶体,只有桶体铸造及连接问题能解决,基础及传动装置才能设计定局。
砖、石灰、水泥三工场看了一圈又去看了玻璃工场等处,现在风灯热卖出货量最大,利润率比酒还高。另外酒与琉璃灯、玻璃花瓶、烟火、铁器、蘑菇香菇等每天给方家谷换回二百两以上银子的货物外,还有不少现银积存着,这些让方少云十分满意,暂时没有太大的新产品发展计划。
大计划没有小计划还是有点,如玻璃生产现在比较成熟,产量也有提高,他觉得已经具备生产平板玻璃的条件了。生产平板玻璃不是为了外销,这玻璃运输比较笨重,方家谷地方太偏僻,现有运输能力已经饱和,再加进去没好处。
再说现在向外采购不缺钱,加这只多些银子而已。这银子没有用,只有换回物资才有用。用句后世幽默感十足又最最真理的话:用出去的才是钱,放家里那是纸或者数字。
方少云觉得现在玻璃生产需要加大产量以积累更多经验,何不让每户人家都用它采光,建个暖房也不错。冬季有暖房种蔬菜才是穿越人士的特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