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外人认为力量悬殊的战斗当天开始当天结束,这个差点儿让人大跌眼镜(这时间没有)的消息虽因地点偏僻,加战斗规模及双方战损加起来不足千人(方家谷被黄校尉纸上战损了六百余人),除附近百里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但影响还是很大的。
影响之一是ZS县城内外的大户们联系方家谷要求参加合作计划的人一下子增加了五十多户。之前不少人也觉得方少云元必占襄樊,然后必南侵,宋必溃败之说有道理,但并不相信方家谷能庇护他们。
因这个原因参加合作计划的人不大多,现在方家谷轻松打发了三千厢军,又知道他的发展史,对方家谷的信心从原来十分二十分一下子提高到六十分,也就是说可以一试。
对这些太现实的人方少云仍然是来者不拒,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有理由的,并非是对方家谷有恶意偏见。这些人参与对方家谷也不是坏事,至少帮方家谷养几个人,所以该是多多益善才对
除了本县大户邻县大户也有几个开始来询问合作的条件,面对不断到来的询问者及谈论具体计划者,方少云有点顾不上的感觉,只能放权让唐人杰去兼顾一下。
其实接待零星来谈合作计划者的事比较烦琐,从整个合作计划来看对方家谷利益颇大,但具体到一二个合作者事就太小了,可又不能推而拒之,好在有唐人杰愿意,有他接待方少云才能放手干其他事。
方少云要干的还是钢铁,第一座小高炉能生产出不错的低碳钢。然而设计还有些缺陷,炉体材料上也存有凑合的缘故不敢多投料,就是小心使用只怕炉龄也不会长久,他正考虑建第二座高炉。
第一座小高炉是石砌看着墩实,其实强度不大又经不起高温。因这个原因新小高炉将采用铸铁外壳,铸铁外壳起码能用数十年,炉子强度大了投料足了焦比也可以大幅下降。煤虽不花钱可是要用人力去换,人力就是钱呀,炼焦也不容易。
用铁外壳的好处方少云当然明白,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采用那还是缺少铁的缘故为首。次一个原因是没有那么大的熔化设备,当时只有坩埚一次性二三百斤熔化量,与起码上千斤的一段外壳比相差不是一点点。
另外炉外壳虽然分解成一段一段,但直径超过一米,这样的模具可不大好弄。之前铸造的盔甲等模具个头小又简单,要求也不算高,或铸成后可以稍微加工修理的。而小高炉外壳那么一个大件想加工修正难度不是方少云现在所能解决的。
况且就算是能勉强加工,上千斤的铸件也不过半米不超过一米的高度,十几米的炉体那么多段都要加工的话工作量也太大了,只怕旧高炉报废新炉子也没有建成。
这样大的薄壁铸件怎么办?那只能建个翻砂车间。这时代铸造用的是泥模,若小件用泥模还没什么问题,大件用泥模的话比较悲剧。光是这模具干透就是很长时间,只要看一块砖坯干透时间,就可以知道泥模想干透有多难。
这泥模烘烤会变型,稍微有点潮铸铁时就会变成水蒸气,而且泥模耐高温性也不大好。因为泥模工期长,铸件质量不高,铁炮发明后生产一直是个大难题,成品率也比较低,所以价贵货劣还叫不应。
到鸦片战争时有人发明了铁模制炮,铁模制炮时效提高型制完整,可因降温太快铁的质量是有不足的,而且只适用于同一产品的重复生产。方少云弄小高炉不可能花费几倍的铁先生产铁模再铸炉外壳,那么干浪费了铁资源及时间外质量也不定有保证。
不用泥模不用铁模,他想用什么?方少云前世在铸钢厂干过,铸铁最忙碌与最辛苦的车间是翻砂车间。名字是翻砂工作也是与砂有关,首先是做砂模,浇注铁水冷却后是清砂子,然后将砂模重新敲碎过筛后备用。
砂模因砂子是不含水的所以很容易干透,耐高温也比泥模强太多。而且先制作成心件放在模具中间,各种非常复杂的形状也能铸成,就算是超大的东西也可以铸造。
这方面只要见到后世的各种发动机主架、车床架等就可以知道砂模能力的强大。有些精密铸造件表面非常光滑,手指摸上去根本没有凹凸感与滞留感,脸贴上去也没有不平感。
方案决定条件还要一样样创造起来,找砂子制木模外还要先浇注铸造几个砂模箱。方少云前世虽说在铸钢厂打过工却是几次没满月的打工经历之一,好像是因家中有什么事,或许就是铸钢厂临时缺人打的短工。
原因现在不重要,重要是他对砂模做过可是用什么样材料不清楚,不清楚只能从铸造砂箱开始摸索。于是方少云又开始用嘴指挥人的过程,少儿队的少年及一些工匠在他指挥下开始了翻沙制模具起来。
经过几个月摸索砂箱终于铸成,这中间有多少失败品一时间也数不清了。亏得铸坏了重铸浪费的主要是是焦炭,于炼铁没什么影响,不然方少云心痛死了。
砂箱有了,经验也摸索了一些,离及格虽有点距离,但炉子外壳要求不高,主要是为炉子保持较大径向强度,表面光不光滑与有点凹凸都没有大关系,于是开始拿这个练手。
小高炉十八米,经方少云根据周长、壁厚、比重、高度等数据框算大致控制在千斤一件,结果是要铸二十五件。为建一个小高炉用去现在的炉子半个月左右的产量,这让方少云十分无语。重工业之重本身就是最大的钢铁消耗者之一。
因为铸造、制模不断轮流加开始报废多一些,二十五件铸件铸了四十一次。从开头算起,整个铸铁炉外壳费了八个月,比第一座小高炉还多用了二个多月。
虽然花费了八个月时间,方少云想到完全耸立的新小高炉心里的喜悦是抑止不住的。因为为造新小高炉他迈过了不少技术难关,对今后的发展铺下了一条宽阔的路,这路跑不了大卡车却比羊肠小道好太多。他没有贪心不足也不敢心太贪,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这就是他安慰自己的话。
不单为小高炉铸外壳,等铸造经验更成熟后,方少云开始铸造低碳钢的铸钢炮。这铁炮当然可以采用展延线方法,因心骨太重卧铸不大好弄,所以他是口朝下立铸的。
铸好后只试了一次,就是破坏性试验,在达到纸炮三倍用药量无事后,他知道这个质量已经达到他的要求就没有继续试验下去。因为处在此时代一架口径七十的炮打三公里以外目标根本是无效劳动,至少得有高爆药才有意思。
况且今后观瞄技术提高,就算是有了高爆药,这任务也应该让更大口径的炮来承担。这第一代炮能对付千米外集群之敌就足够使用要求了,不该要求太高,好高骛远应该是战略展望,具体问题体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向前才不会摔跤。
因为眼前目标是山区守卫战,又是第一次铸造,这第一架炮并不大。具体数据为方少云根据前世记忆定下的标准尺计口径是七十毫米、长度为二米、炮口壁厚三十、后部为五十、有炮耳,重量为四百五十斤左右,炮弹为一点一公斤左右。另外这炮可以直接装药使用,也可以用纸壳散弹,比纸炮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