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哥,父亲,别急!听我分析!''对一片惊讶声方少云不慌不忙,沉声说道:''先说妥协后果,妥协之后少了田地,方家村田地已然不足,多余人口必须外出谋生。然后第二次第三次被迫卖田赔地,方家村撑不住三,五回也就分崩离析不存在了。''
''而硬抗结果只怕更惨,我们能斗得过他们的与官吏勾结?归根结蒂我们太弱,挺不起腰,也没场合让我们与他们说理,讲公平是要有实力的。''
''正因如此我们索性退避三舍,另寻更好根据地,让方家更好立足。据我所知我方家乃北宋末年逃难来此,如今此地既然难容方家,难让方家发展,退一步也是进一步。另有更重要原因,也让我难于心安。''
''这就是宋辽相抗达到平衡,金崛起白山黑水之间,宋金合作灭辽,最后金灭了辽,见北宋弱就背信弃义,兴灭宋之战,后果是掳了徽钦二帝,我方家也逃难于此。''
''如今蒙元崛起于草原,金已只是垂死挣扎(具体历史现状如何他不知道,只能概而言之。)今又传宋蒙合作灭了金。可叹当日猛虎之金已是病猫,北宋南宋都是病猫,蒙元新崛起心雄气壮,合作灭金金亡灭谁?所以几年后蒙元来侵,唉!那是逃不脱的(历史小白也知道)。据此分析早日避之也不为幸事!。''
''有点道理。''
''再避那里?云弟。''
''怕找不出好地方啊!''
''这不行那不行的,真急人哪!''众村老又一阵议论。
''小云再说说,细点。''父亲也开口。
''我认为咱宋军与官府都暮气沉沉,与金对抗还行,蒙元军打是肯定会打过来。不过其过来争得是财富,沿着主要是大路,目标首先肯定是大城市及繁华地区,而且是越开头杀戮越重。我打听过,千里之外有一山区物产环境不错,更妙的是人口稀少,又靠近宋的边界,蒙元大军一突破边界,必急向大城市扑去,不可能在这个地方纠缠。''
''现在我方家又面临恶虎,割肉饲虎是不长久的。所以我建议,索性将我们方家一切田地,房屋甩卖给陈家,购买些物资,秋收后迁徙过去。早走早安家,晚走这边受难受气,到时只怕欲走更难。''
方少云这番话分析细致,推断合理,应对措施听着可行。众村老加方父几番讨论,意见渐渐统一,觉得还只有他说的办法最好些。
此刻已是晚餐,事情紧急,众人各回家草草填下肚,在祠堂连夜召开全族大会。在震惊,愤怒,激忿过后,百多参加大会的各户男人,在方父细细分析,谆谆说明下,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那就是按方少云的计划行动。
方少云也在现场,很担心说服不了众人。这也不怪他,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代家族宗族的凝聚力,族长村老的权威。
不过事成就好,他根本没注意到此次家族大会,众人听说是他也出了许多点子,对他的敬重比之前有神童之名时添加好几分。那是因为神童只是早慧与聪明,还是虚应可能,而今能真真实用,那才是全家族之福气。
一辆牛车次日清晨就离开方家村,'铃,铃,铃'不时轻脆牛铃声悦耳动听,雾霭蒙蒙中显得那么安宁祥和,好一幅太平时节乡下农耕美图。可车中三人心里没个是平静的,这三人方少云也是其中之一,加方父及一村老。
方少云为什么同行,那是他不放心方父的观颜察色、随机应变能力。古代人见官就怵,乡下人更不堪,他是去帮着现场把把脉,随机应变。不然该争不争失了利益,该让不让弄成僵局可不妙。
当然他也不会出头露面,赤膊上阵,他这样的小孩如此出色要惹人忌讳。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欺侮穷乡僻壤乡下人他们没有丝毫心里负担,一个可能前途无量或能力超强的小孩成长起来,将来极可能有能力找后帐,陈堡主与现参与此事的官吏岂不担心。所以他表现越优秀这事越难善了,反而还有不测危险。
牛车速度慢,在途中小村借宿一晚才在次日傍晚到D县城。方家村距城太远,那差役送信也是半途借宿的。县官并未出面,宋押司坐中,陈,方对坐谈判开始。
方父遵儿子之教,一开始讲事实摆道理,然后表示人道主义,愿意就误伤人命作出赔偿。陈也是一番事实与道理,虽是歪说也成篇成章,可见早已谋定,一付仍只想打官司求人命复仇样子。
其实方少云一眼观之是虚抬价位的,你真想打官司谁拦得住?X县官认识方家何人?与方家有何恩怨?这官司也可碍政绩?为何拦阻说调解,还不是你们串通演戏。
就这样反复拉锯,宋押司算是两头劝说,谈判终于一点一点进展。中间方父借口与村老共商离开,其实是听少云的见解与决断。
随着方家步步退让,特别是方家最后方案,让陈堡主与相关官吏心中大乐。原先设想还一口吞不了方家,那知其愿意只拿市价一半的补偿,将方家所有田地房屋全部卖给陈家或愿意的买主。
这折算真是非常便宜,千多亩田地加房屋少说值上万贯钱,最后只抵了五千来贯,其中还用木料,粮食,铁器,牲口,杂货等高价折了近四千,只付出千余现钞。
特别是陈堡主心里更是乐开花,原想一口口啃,可要将方家啃残啃尽也要费不少劲。现在方家识相,拿出这点东西就完事,就算加上贿赂官吏的钱也合算。
那官吏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办一回要一回好处,一次解决还少分润不少好处,标标准准的喜出望外。至于为死者讨公道,那是自己下手打死的好不好,一个叫花子几年好饭,给口好棺算便宜他了。
这谈判结束签文书,转地契,房契等,拿了钱购置些用品,方少云又在县城呆了几日。回转方家村离秋收已经不远,秋收需全村一起动手,之后早走早安,因而他着急筹措起迁徙的准备工作。
全村长途搬迁人多物资更不少,粮食,家具等等加起来数量不小,光靠人力不行。于是方少云主张多购些牛,用牛车运输好处多多。
首先方家村耕牛本不足,到新地方垦荒用得上,可以说还是多多益善。另牛多了可充作食物,那里山高皇帝远,不杀耕牛禁令管不着。牛还是食草动物,不与人争粮,还可试验挤牛奶,若成功多一优质食物来源。
还有一原因也重要,陈家拿不出多少现金,所以让其赊购也在协议上,数量要少了,到时又拿不到现金,吃亏还是自家。由陈家代赊物资不少,这事陈家肯定有以次充好,冒价行为,占足便宜。
可这也在他计划中,因陈家根本拿不出多少现钱,这样做才能多捞到些好处。当然陈家也会以为在这又大沾便宜,以致议定五千贯,最后只需四千来贯就行,又得近千贯好处。双方都觉便宜,谁笑到最后还不好说,至少方少云认为壮士断腕比拖死好。
牛有了可牛车遇麻烦了,本村本地的木匠做个车架行,那木车轮实在干不了。别看那车轮简单,可木料要求高外,一块块外圈,幅条榫头拼嵌尺寸差不得一点点。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做不了,需要经验积累,本地木匠没做过,一时间也难做得好。为此方少云决定造铁车轮,外圈如U型,铁中箍铁幅条,一如后世力车轮。当然那橡胶外胎不可能,仍只能用木头镶嵌。如此一来轮子是重一些,成本大一点,可牢固耐用很多。
除了车轮,方少云对车子还有改进,本来他觉得直接改成四轮车转向架技术上不难。县城一行见道路崎岖不平处太多,四轮木车弹性极差,只怕三二下摇摆散了架。于是他将原有的新做的车子都制作成了三轮车。三轮车比不了四轮车,可比二轮车好太多。
三轮车停着不用支撑措施,挂车一个人就行,牛也不用负担车子部分重量。所以三轮车可以比二轮车多装东西,牛走起来还轻松,耐性也更久,走得路远。
秋收刚结束,方家村的人沉着脸,忙忙碌碌全都投了到搬迁的准备工作。虽然家中只有些破烂破旧货,二十一世纪扔街上要罚款的东西,可这时代还是珍贵或至少有用的。
告别之前是全族祭祖,虽说从北方逃难来此,但在此也繁衍生息了一百五十年左右,对此地水土的滋养之情,也绻念感思不已。祭祀结束当晚,在全村压抑低泣声下,方父与村老将祠堂里的东西细细收拾装车。在新家另一座祠堂将会继承下去,如他们的根一般,这东西重得很。
黄昏时,小山坡,溪畔野炊,星光灿烂,听起来有点儿诗情画意。这就是方家村人行走十多天,既疲倦,又不安气氛下晚餐时的一幕。这时节方少云想起前世几句歌词:----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不禁长叹一声,心里嘀咕,'只不过从头再来'这话不错,可真搁谁身上只怕有也没那轻松。
他现下也是从头再来,也知道这步肯定不会错,十几天下来仍然对前途有点茫无头绪的感觉。这种不着实感主要是,秋收前就派出二人,到预定地方去探路,一旦有消息有几个地点会面。
如今走了十几天近千里路,毫无音汛返回,让他怎不担心前面没有安身立命的好地方。若是如此,不是愧对方家村信任他的人一句话的事,可能会更糟糕,弄到不好收拾地步。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难见面。没有浊酒那成欢,今宵别梦寒。方少云知此行不可逆转,心里焦急无用,只能倚岩轻哼歪曲自娱******溪边的族人见他如此安逸平静,都认为他万事在握,自己这些大人如此沉不住气,实在不堪。渐浙溪边整个族人消去烦躁,次日清晨继续前行,二天后与探路之人会面,在新家安身立命铸就辉煌。
后来每当提到此事,个个都夸赞方少云了得,而他只能笑而不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