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批小国不约而同来朝贡时,在钱塘江筑堤已经有近二年时间。填钱塘江湾毕竟不是填大陆架外深海,再说钱塘江水虽然很清亿万年江口总有沉积。另外钱塘江口冲击屿带不少,不是建通行大堤只利用挡住一部分水路还是容易,因为如此短短时间第一期任务完成近半。
第一期任务是最根本性的,第二期任务是将冲击屿处填出大块土地建灯塔与警卫、税务、巡防队基地。其次是将堤坝扩大宽度并种防风林,不过这工作除冲击屿上工程,扩宽堤坝与防风林乃是长期工作,有人力干一点是一点不急。
后世围海造地很多,荷兰近半国土乃是如此造出来的。中国零星的围海造田也不少,在肖山钱塘江湾口也曾大量围了浅滩造田过。可惜直接面对台风与巨浪风险与压力较大,而现在外面建了堤里面围浅滩造地压力就基本为零了。而且这些土地不是用作农田,方少云准备在此建造个超级内、外商贸区,这堤岸处及内部大植树,面对台风也没什么压力了。
本来这计划乃是五年之后的事,目前内贸放在一起不大现实。但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各地的工业化肯定要找过来。方少云准备先办一个商品交流展览会,各个企业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窗口展示自己的产品与能力,外地大企业也可如此,每个县也可以代理全县所有企业开个窗口。
这样一来不管你要什么只要找到商交展会什么事也能解决,解决不了暂时没办法了。内贸如此安排外贸先仍然由宁波、泉州、广州等地做,等钱塘江筑堤工程及政府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再在钱塘江湾南面浅滩建一个大商贸交易区。
这个商贸区内贸部分只扩规模内容不变,其外贸部分主要是将对外中心集中在这里,成立一个内、外贸直接见面的机会。另外加一点餐饮、住宿、娱乐的东西,如此这里就成为全国性商贸中心,可以省去许多寻觅时间,创造许多本来会失去或不存在的机会。
朝贡潮让方少云决定提前这个计划,因为二千吨级商船一出内外商贸可以进步不小。虽然一时间还受制于造船能力发展速度还是极快的,不早作准备到时有点偏晚了。因觉得这个让方少云在这事上加快了速度,好在现在就一个中心在大建设人力上不缺。
见过朝贡使安排好因朝贡潮引发的事务及政策调整后,他将主要精力重新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上去。这乃是朝贡者来只是表个态而已,其它时间他们顾着自己参观与游玩,再说与他们语言不通价值观完全不一喝酒也喝不到一起,而且双方一起喝酒也是大事还是避开为好。
礼节性见见面后方少云只让安排朝贡团吃住、自由参观其它就不管了。反正与他们交流不了什么,还不如仍然是去发展工业化。或说方少云不必如此着急辛苦,因为他弄出的东西已经领先太多,这一点他也同意。可是要么去将父亲等人在处理大小事务都揽过来亲自过问,要不然还是弄弄工业化,在宫中实在没有其他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
其实他也想去过问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耕种技术改良,只是他虽顶着农家子弟的名后世没真正种过田。所会的农业方面东西仅是书籍、新闻之类获得的,而且基本上将之掏给农科研究所的人,再想出出点子也不成。如水果吃着小、少、涩的东西方少云只能流泪,只能传授嫁接、无性繁殖之类理念给专业人员,他根本无动手经验与能力。
后世水果因运输发达东西南北中、寒温热品种都有售;因保鲜技术发展春夏秋冬都有丰富种类可选。特别是种植技术进步,同一种类水果开发出各具特色的亚种。那时根本不知这个珍惜,现在想吃难,想改进更难,他知道的主要是嫁接自己却不会,只能传授经验后等农科研究所成果。
这些他现在有点插不上手,唯有这工业方面前世经历多点,许多东西不是说一遍就行的事他的指导还有很大的作用。他的指导可不是金三的指导那么万能,仅在工艺操作层面就有点力不从心,比如铆接他在后世只接触过轻便的铝拉铆钉,真正钢铁铆接只是知道而已。
当然知道这个工艺就省去许多时间去探索,在这之前钢铁连接只有熔接。熔接乃是将要连接部分加热至接近熔化温度然后锻打连接在一起,因为如此熔接的东西都不大,这局限于熔炉与锻打的手段。熔接的加热温度要尽量高,熔接部位要加温均匀又透,还要正反锻打才成,所以用以板材连接效果不好,用于大块中厚板材更加不可能。
如火枪枪管就有点如薄板熔接,为这连接尽量牢固加热要套了芯棒才能锻打。就算是为这小小枪管费了极大工夫与心血锻打,其实这熔接只能达到马马虎虎能用程度罢了。能达到非熔接部分八成强度已经属于精工细作的完美级别,而炸膛乃是这熔接质量不过关呀!
由此可见熔接虽然是铁匠基本技能,但只能用在小部件上。现在要造中压锅炉厚钢板还可以用笨办法锻打出来,但是要连接起来却是完全没有办法。即便是有人认为熔接可以试试也能成功,但这个意见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是不可取的。
好在方少云知道铆接让大家少死许多脑细胞,而这也是偶然的幸运,其实后世绝大多数人早忘记还有这个工艺,他们只见到电焊了。只是他只知道铆接这个工艺连一点具体的东西也没有,不过仅这二个字就价值连城也不算是虚构。
知道这工艺方少云马上可以安排人锻打铆钉,制造加热铆钉的炉子及铆接时用的夹钳、锻锤等工具。至于钢板上开孔的风动钻机他没有,只能加热后冲压来解决。就这样粗糙的工艺与工具算是有了,接下来是实际操作培训了。
这方面实际操作方少云也是一个完完全全门外汉,有点一通百通触类旁通操作手艺也胜不过铁匠的手感。再说这个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人敢让他亲自上场,而且是手熟了也不可能真干这个他也没有坚持,只能让铁匠们自己试验用出经验。
这样的试验虽然有方少云指导,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况且锅炉铆接要求更高。这不是普通钢结构,不仅要承受锅炉的压力还有渗漏方面的严格要求,这不是不能渗水而是数公斤蒸气压力比造船更加严苛。这也就是说锅炉能建造,只要舍得钢材中华帝国已经能造钢铁巨轮了。
而这个技艺根本不是理论性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师傅,只能挑几个出色的青年铁匠不断练习。而这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实践、总结、再总结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很多时候十分枯燥无味磨人耐性。好在方少云也无法呆在一处呆看着几个铁匠不断将钢板铆接上、检验、拆卸、再铆接。
方少云要去关心安全阀、温度计、压力表、高压管、高压阀门、高压水泵等的研制过程,碰到问题在研讨会上指导一下,或者解决些材料与机加工难题。而这是锅炉方面的东西,蒸汽机从铸造到缸套、活塞、曲轴、活塞环、连杆、轴瓦与气门阀等不管材料与机加工等问题同样不小。
因为这些基本上不算是白手起家,驼锅机虽然小又简陋,原理上有了认识,只要解决材料与机加工问题就好了。这一来在肖山办厂主要是为机加工能力大幅扩大的问题,当然这扩大不是原来镗床只能加工三十厘米现在镗能加工五十厘米就行,在加工机械大型化时精度也有更高要求,终究要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是。
这样不断试验与进步的日子也蛮快,经过一年多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锅炉。虽然这锅炉三天打渔二天晒网能正常开炉的日子少,修修补补的日子更多,但这锅炉上可试验高压水泵与阀门等的质量,至少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与试验平台。
随后每隔三四个月就有一台锅炉被生产出来,这锅炉算是改进版,质量虽然不尽人意故障率却是在稳步下降中。到第五台产品试验一下子坚持了三个多月才维修,除了压力还不大可算是基本上成功,可以投入正常生产以满足需求。
锅炉是在生产中不断改进逐渐完善的,蒸汽机在设计上更成熟,倒是受制于机械加工能力。在肖山所办的工厂一开始除提供一些机加工外,主要还是用机床来生产更大或其它类型的机床。这个过程是一个普遍规律,方少云一开始用硬木生产车床,然后用之为钢铁车床生产零件。
现在需要更大的车、铣、刨、镗等机床只能用小机床加工零件与机体铸件,这是个绕不过的槛。因这原因技术上没什么问题的蒸汽机到第三年才开始拿出成品来的,虽然一出手就是上百马力(方少云估计,他还没有办法测定,也定不了标准。)左右,时间上比锅炉却是迟了不少。
这肯定难抄近路,如1949年的中国给一堆2000年后机床设备资料一时也造不了,因为即便是材料与技术工人等条件都具备,也没有设备加工出这些机床的所有零部件。当然所有的资料有了1949年造2000年后的设备不需要五十年时间去准备,因为常规发展一要有需求二是靠探索。
工业发展的机械化、电器化、电子化过程一般来说探索时间大大长于制造时间。所以五十年的发展过程有指导的话二十年足矣,而且越初期发展速度慢,一下子可以超越许多年。如蒸汽机发展在1698年就有人获得蒸气抽水机专利,瓦特仅是改进了蒸汽机使之效率更高,但真正大规模运用也是他发明曲轴系统之后,可说是花了数十年时间才达到这个程度。
方少云现在造蒸汽机看似艰难曲折,但他之前造出的驼锅机已经超越1698年的蒸气抽水机技术水平。而他现在造出的经常故障维修的蒸汽机的技术水平远超1800年的蒸汽机水平,所以他白手起家几年时间走过历史上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