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这些告急文书忽必烈并未着急而是深深的无奈与惊疑,这些州县原属南宋攻破后不大要紧之地,也没时间精力处理大多数仅留原官吏与兵士守备。要说不同那就是经过元军攻打与搜刮,城市防御力量更弱几分、经济更凋零数成,这情况要整顿只能等战争结束,而现在护卫队攻打过来欲坚守住是做梦。
军事上忽必烈对丢失这些地方一点也不在意,问题关键在不清楚护卫队此举想干什么才让他头痛。失点地方那是兵力空虚才处处被动处处受挫而已,弄不清楚护卫队目的无法作出相应布置最烦恼。
再则元方处于关键时刻,北方防备叛乱与正在与那拉颜对峙的军队不能动,南方与宋势力正进行最后剿灭战虽近终点还需一二个月,算上路程还要四五个月才能到达长江一线投入作战。再加至今搞不清护卫队目的大的军队改变布置实在难办,只是护卫队已经打到芜湖一些相应布置必须要做了。
忽必烈至此扩大范围,在朝会向在场大臣问计,连一些不大管事的老臣也惊动了。董文炳历史上此时该已死了二三个月,大概对元今日形势有点郁结竟躺在床上还在苟延残喘,闻此消息说了句''欲隔断长江耶?''便断气终于撒手西去,走完其为忽必烈尽忠一生的长途。
董文炳乃是忽必烈最亲密并信任的汉人,被忽必烈称为兄弟者的唯一人,他也为忽必烈效尽毕生精力。其实初期元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汉人并不少,他们或许多少有为汉人地位与儒家思想延续努力之念,但他们的希望不久完全破灭,这一辈人之后汉人在元的权柄与话语权更大为削弱,汉人军阀世家基本再无声息。
汉人军阀世家与一些北方汉人大儒之投元当然有其不得已之处,元军来势汹汹前金又非善待汉人,北方汉人此举无可厚非。只是元利用了北方汉人仍然将之打成三等人,南方汉人地位更低只是四等人,如此结局不知为元立了大功的如董文炳、张弘范辈泉下有知悔否。
此语乃一句感慨空话,不过董文炳此时死去忽必烈闻讯倒是十分礼遇,亲自过问了丧事。闻其临终之言''欲隔断长江耶?''叹息道:''彦明念念不忘国事!''
忽必烈感叹一声是对董文炳追随他数十年的忠心耿耿,至于那句话的意思觉得莫名其妙猜不出所谓何事。几天后他现在最依靠的手下,正在镇守和林的伯颜因忽必烈问策回了他的几个设想,如声东击西、如疲兵之计、如截断长江南北通行等等。
伯颜的设想基于护卫队这样干有凭水军之力,行如声东击西、如疲兵之计都是让元在灭掉南宋后,没有机会与护卫队决战两江之外地区,然后封堵的计划。因为战区遍布长江,看似仅占一线一岸,其实元军欲与护卫队决战根本没有主动权。
之所以没有主动权那是护卫队水上兵运输方便灵活,一处元军势大可去另一处,南岸不行去北岸。如此一来元军必须十倍军队才可能将其逼住,但这里逼住其根据地处防备兵力空虚,而又是放任不得。
若护卫队真是如此计划,元军全力以赴尚有些困难,特别是这些年为战争经济上已经十分困难,坚持不了太久时间。所以若判定护卫队是这个策略,元军以主力去夺回所有长江沿岸城市,没有能力制约其水军时有点力不从心或根本不可能。
除这样的可能性,伯颜还猜想护卫队可能会截断长江两岸间交通。同理护卫队攻占长江南边所有城市后南北之间完全隔绝,这个隔绝虽然可以用重兵打破,但没有水上运输工具仍然不能恢复真正通行。护卫队水军本来强大,这次行动又掳北边的船还摧毁造船能力,若南岸也如此元在水上连渡个人也困难,怎么达到南北相通互相支援?
隔断长江交通在之前是天方夜谈,那是因为之前历史上只有南北抗争,南方本借水利与北方抗衡。若是统一无其它战争之时,这策略也是一偶之地与并国之力争夺数千里控制线,难度大而不可能有人敢为此。
唯是当今元军力虽强,北方不稳南方战事正在关键之时才让护卫队乘虚而入。这计划看似胆大妄为却是利用元正两头用力腹部空虚之际,一旦成势再要打破困难重重。
若有人认为南宋一平大军回头一击即能打破护卫队封锁,但船只与造船能力基本上全让护卫队控制,即便是打破封锁也只能隔江相望,北方元军与钱粮对南方形势没法帮助。
也有人或认为南方正宗从北方过去的元军三四十万,加新附军近百万,护卫队要守住长江兵力十分分散。彼势如线我势可以集中攻击一处破之,事实上这个不难,难在一时恢复不了交通,难在打败护卫队水军。因为新附军不可靠,而南方正宗北方南下元军消耗后无法补充,时间稍长就会出问题。只要北方南下的蒙侍卫亲军、探马赤军、汉军、签军顶不住,南方形势有崩溃危险。
看了伯颜的猜想与分析忽必烈大惊失色,想到董文炳临终之言:欲隔断长江耶?更加坐不住,马上召集了十几个大臣开会商议。
知道伯颜的猜想与分析在场之人有恍然大悟的,也仍然有怀疑的。不过所有人推演一下都觉得护卫队若真有目的如此搞元军实在被动,真封锁了长江对元确实是大麻烦。元的基础仍然是北方,江南刚将消灭南宋人心不附统治不稳,一旦实力削弱大局崩盘。
护卫队数千里封锁长江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其水军绝对强大,元军即便是将护卫队陆地截断可惜截不断水路。这不比陆地护卫队敢这样分兵那是自寻死路,由于长江水面开阔,没有强大水军的元军对此实在有点有力难使。
之前忽必烈等没想到是习惯思维,一点穿即便是不认为护卫队战略如此高明的人也同意在接下来的时间主要任务是破或对付护卫队的这个可能。
要破护卫队这样的策略元军必须保证占有数百里长江江南岸线,逐渐恢复长江水面交通。几十里岸线极易封锁,几百里的话护卫队水军要保持强势且不间断存在很困难。除陆地占据通道,另一个是组建一支能匹敌护卫队的水军,这个不仅是现在救急需要,想打败护卫队没强大水军根本没可能。
这二者水军最为元方短板,其内河水军侵宋时倾巢出动,之后连缴获的宋军战船大多数随张禧兵败汉江损失殆尽,剩下的零碎这次不是被护卫队弄走就是封堵在内河出不了长江,当然进了长江也只有摆渡与运输的作用罢了,拿来当战船太小太少。
内河元方没剩多少船只,海上战船除蒲寿庚拥有的外还比不上尚苟延残喘未灭的南宋小朝廷。即便是彻底消灭了南宋残余,将蒲寿庚等泉州胡商海船集中起来,论船只不少,论战力与护卫队比可能差一大截,主要是船小缺炮,必须加紧造大船与火炮。如此即使长江上游先不管,一二年内夺回金陵这里长江控制权,任护卫队什么妙计也不管用。
水军重要缓不济急,元全力动员也蛮难一下子建效。护卫队的船很大,造这样的船需要的大料就不是轻易搞得到,还要干燥、还要开料制造,一年时间也万万不够。而水军所需的火炮虽然研制略有些经验,小型的可以投入使用,成本太高只能无视,但大型火炮生产还没有成功,成功了生产也困难。小炮十模成二三而已,大型炮铸造怕是十模只能成功一二,而模具很难干燥透,影响到生产速度。
水军缓不济急陆地控制几百里江岸尚有金陵、镇江等地段在,对面又是扬州。只要保住这里即便是护卫队水军封锁也做不到全方位全天候,虽然南北交通会受到威胁及损失,只要这里保住在南方的元军就会信心不失,而且各种支援不会断绝。
因伯颜这个现时局外人旁观者清提出几个设想,忽必烈竦然而惊,与大臣商议后尽管不确认护卫队究竟是什么战法然元方只能二途应之。而这二策重中之重需即刻补救的是守住金陵、镇江、扬州等处,而现在那里兵力实在比较空虚。
元军兵力虽然多但用处也多,知道这些地方必救盘算之后忽必烈只能下令所有预备部队马上向这几处全力进发增援。另外命令海州、苏州、无锡、常州等附近地区州县分出部分军队去加厚这些地方守卫兵力,还是限时限刻的死命令。
忽必烈与大臣们商议后时间不是问题调兵令连夜会发出,但他也知道兵书可以八百里加急,一二天、远一点二三天就会接到命令,但接到命令即便是常州援助金陵的人马也起码要五六天才到,远处的预备军赶到只怕要在一个月之后,但愿时间还来得及。
忽必烈重新布置了金陵等处兵力后暗暗许愿这事还赶趟,毕竟之前护卫队一下子向前推进七百多里,消化需要时间。若如之前一个月计算金陵等处兵力虽然还不充足也会增加不少,加上现在储备物资做好警戒不会再被打个措手不及。
可惜的是与南宋交战的部队不能马上撤回来,只能咬紧牙关催促他们加大攻击力度,以免一撤兵南北二头都脱空,驼背摔跤二头不着实。反之只要这些部队三四个月能结束作战并赶赴鄂州一线,乘护卫队主力在金陵附近作战而乘虚攻打,占几百里江岸也一样。
忽必烈现在最缺时间,他陷入多方作战,还是一方即将结束的程度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特别是护卫队的危害程度不到马上要重创元的程度。其危险性还是隐伏着经伯颜提醒才呈现的,而且这危险性还仅是分析,真正实现也不是急性发作十分致命。
左右为难的忽必烈对金陵、镇江、扬州等处防御无可奈何下只作了暂时加强兵力措施,而护卫队在滚桶式进攻时到达芜湖的暂停并未持续多久。这个原因是此处元军兵力最薄弱统治力也最弱,加处理前期俘虏时组建的施工队足以这七百里建沿江岸防御工程之用,守备部队也跟进快,不过七八天护卫队又能继续向前突击了,而水军巡逻队更是在夺占芜湖次日已出发至金陵方向执行封锁长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