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灰衣外表白净的石一,来到事务殿。要去找姜怡,便得先问询到姜怡住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这些外门初中期弟子,都会在住处修练。当然,新进弟子也有极少人,会主动到任务殿去接些简单的护理类任务的。
青岷宗,对新进弟子还是不错的,五年内的新进弟子,并没有强制任务。这也算是对新弟子的保护。
石一在事务殿内务处呆过一个月,对整个事务殿也算有些相熟,于是,亮出弟子牌,往门口右侧三尺高的一块通行玉简上一贴,通行玉简微光一闪,石一径直走向内务处。
教习他的赢执事,却不在内务处。
于是石一直接找到内务处接待台。前来办理内务的同门并不多。两名值堂执事,石一都有印象。
等排在前面的两名同门,和执事将相关事务交付完毕,石一面生笑意,“石一见过两位执事师姐。”
石一接着道出自己的来意。这是小事,其中一位执事闻言从柜内拿出一体名册,快速翻动起来。
一刻钟后,石一离开事务殿。向外一七一号石屋寻去。
执事殿的执事,基本上是二十岁没有突破筑基,未能晋升内门弟子的外门弟子。天资所限,这些人不能成为宗门内门天娇,便要替宗门服务,主持各项杂务。
而内务处更是女子居多,服务态度自然不错。
找到外一七一号,石一估略距离,离自己的住处还是颇远。约八里许。如果可以御剑,也就是十数个呼吸的时间,只不过,居住区寻常是不许御剑或御器飞行的。所以石一走得很快,也花了小半个时辰。
正待走进,石一看到一个绿色身影,推门而出。
“爱嘻嘻的姜怡!”三年不见,石一有些小激动,抢先一唤。
绿色身影闻言转过身来。
“你是,咦?”姜怡模样略有变化,高挑了许多,身形也开始展开。眉目清丽,最动人的是她的声音。一听,石一知道,眼前的绿色身影,真是姜怡。
这时,姜怡声音突然高亢,惊呼起来。
“你是少年,不,爱泡澡的少年,啊,你是石一!”
这一句话道出了姜怡的惊讶和惊喜。他并没有忘记有过近年交集的石一。
姜怡两步窜出,来到石一身前,抓住了石一的双手。
只见她快速将石一左手的衣袖推上,看向肘弯处,见到果然有一颗小痣后,姜怡缓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真的是你,你怎么没……”
“是想说怎么没摔死吧,哈哈!”石一接下话。难得心情不错,打趣地看着她。
“嘻嘻,好你个少年勒!”
这下,石一终于听到久违的嘻嘻声了。
问询了姜怡的意图。爱嘻嘻的少女准备去任务堂接取任务。说到这里,姜怡似乎察觉了石一的修为,有点惊讶的看着他,“你凝气几层了?”
“七层啊。”石一回得不急不慢,很是淡然。
“你装,心里很得意吧!看来少年你真是踩了狗屎运啊。”
姜怡揶揄,接着道:“那走吧,一起去接任务,你这运气,有希望。前三名有储物袋奖励哦。”
和姜怡一起走去任务殿的方向。一路上,少女心情很好,一路问这问那,咦呀惊奇个不行。高兴起来,石一又看到了她的招牌动作,踢石子。只是一路上石头不多,少女并没有多少展示机会。
到了任务殿新手大厅,里面有十余人在那。姜怡轻声告知,这些人都是新进弟子的佼佼者,都有凝气七层以上的修为。其中有一名比石一稍高的少年,身形挺拔,模样俊逸,同样一身制式灰衣,却穿得胜出众人不止一筹,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罗林,我们这些新进弟子中修为第一,遴选时没有修为,论修行速度,宗内无人能比,比爱装的少年吃货的少年你,还快三分哦。据传,其资质非常之好。门内大佬很是看重。关键是,还很帅咯。嘻嘻。”少女介绍时不记补刀。
姜怡只着重介绍了此人。看来罗林在她心中,是完成此次任务拿到奖品的劲敌。
正在寻思间,任务殿的一名执事,开始发布此次任务详情。
“各位主动接任务的新进弟子,这个任务是你们七层以上优秀弟子的福利任务。发布者声明,只让你等接取。你们有一天的时间去功德殿术法处,免费练习逍遥避水诀。然后,明日申时去青岷寒境潭,抓取米痴痴副院主最爱的碎冰虾,抓取最多的前三名,各奖励下品储物袋一个及行气丹不等。其它参与者按一比一的比率,奖励行气丹。”
这是个果然没有什么危险的福利任务。看来,宗门上层有意激励大家的修练进度。石一寻思。
只是,倾俄间,任务堂新手大厅内的新进弟子,走了个精光。那罗林也不例外。而石一臂上一痛,姜怡在拧他拽他,口中催促,“快走!”
逍遥避水诀,亦名逍遥避风诀,逍遥避尘诀。其实也能避火。
有法诀,对凝气七层的弟子并不困难。也就是元力发放,在身外形成一个元力护罩。这是个很初级的元力护罩,防护力不强,对于去水中,却是够用。运转口诀,护罩可大可小,防护程度也相应前增减。只是如何灵活熟练运用,就和个人资质悟性有关了。以石一的程度,一天下来,勉强学会。离灵活运用,还有不小差距。
反观姜怡,和其他凝气七层弟子,都进度比他好的多。
可以看出,宗门评定下品资质,果然不虚。
不过修习的同时,众人发觉此诀有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会隔绝呼吸。避风避尘还好,避火避水时,坚持的时间便是不够。扩大护罩范围,空气纳入的多,护罩强度便会下降,反之,要想强度好,空气就少。这对凝气七层,刚够修行避水诀的弟子,要去完成任务,争夺前三,便是两难。
“不实用啊。”已是深夜,石一望着空荡荡的技能演习场,感叹。
看起来,明天他就是个被姜怡拉来凑数的份,不过,石一心中却有想法,不甘心,他对储物袋、行气丹其实比之众人更眼红心动。
他的天份有限,所以丹药这等外力,更加需要。至于储物袋,筑基以下谁不想拥有一个。
于是,石一心中一动。
……
第二日申时不到,接取了碎冰虾任务的新进弟子,十四名凝气七层,一名凝气八层,及时赶到了寒境潭。
石一也站在人群内,两名负责任务监管的执事,身前立着一个二尺许高的半透明的箱子,待众人一人领取一个不知材质的抓虾专用袋,看了看天色,示意大家可以开始了。
经过早间到此时的休息,石一精神恢复的差不多了。原来隐隐有的黑眼圈,也消失了。
石一和姜怡示意了下,姜怡也是信心满满。昨天深夜,不甘心的石一拉着姜怡找了一处偏僻水潭,又将逍遥避水诀习练了好久。姜怡练得差不多了,便不愿意再练了。石一则是坚持到拂晓。
多做了准备,而且他的涤尘心经,最初就是在瀑潭中练成的,对水他自然熟悉和亲近。所以石一对自己的表现,也有几分期待。
只是,不知其它人有无和他一样,晚间做了功课。白天是不行的,任务宣布时,执事做过补充,明天是一年一度的碎冰虾的破冰期,而碎冰虾只有在破冰期到后的一个时辰内,抓取才是最美味可口,又有特殊补益的。只有这个时候的碎冰虾,任务发布者才需要。
也就在这时,石一才知晓,为了不影响碎冰虾准时破冰,宗门已将寒境潭封闭了近月。
时间点差不多了。偌大的寒境潭,水面突然轻轻震颤起来。和众人一样,石一即时施展法诀,将自己封闭在护罩内,然而跳入潭水中。
让众人奇怪的是,他和姜怡的护罩,明显比众人小了一号。
小了一号,说明内里的空气较少,时间和速度便更为重要。
寒境潭果如其名,一入内,通过元力护罩,石一就感知到一股寒意。这股寒意会加速元力的消耗。昨天晚上的努力成果,就是让石一暂时试验出,在凝气七层的元力支撑下,避水护罩的最佳大小。而且,为了加快下潜速度,他也总结出护罩的圆弧度。他发现,要想下潜速度快,护罩成前小后大的锥形最好,而到了潭底,水压变大,要保持护罩强度,最好的便是圆形。
潭水清澈,刚入水时,大家还能看到互相的下潜速度。
入水十丈后,石一和姜怡两人已经和其他人拉开了距离。还有一人,和他俩速度差不多。石一转头一瞥,果然正是姜怡所说的罗林。
凝气八层和七层差距明显,即便不做功课,也明显超出众人。不出意外,这个第一就是他罗林预订的。其它人可以一争的,就是另外两个名额。
不过,其他落后者没有在意。护罩小确实受阻少,速度快,但你得能坚持啊。谁笑着最后才是真赢家。
石一能理解其他人的心思。
他虽然不是水边长大,但他在岷山小村“姜怡的潭”修练涤尘心经大半年,水性自然也很不错。修练之余,他也没少潜过水。对于在水中,怎么样省气,加长呼吸,是有自己的心得的。
入水后,他一直是用凡人潜水的方法在呼吸。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领先的姜怡、石一、罗林三人,率先到了潭底。
潭底凉意更甚。令石一少许有点紧张。避水诀下,众人视线并不受阻,只是到了潭底,光线很暗,视力已经极其有限。而石一,此时的视线没受到多大影响。在洞窟的三年,他的双眼已经习惯了微光。此处虽暗,比起洞窟来,亮度还是要好上太多。石一稍微凝神,运转目力,潭底几近一目了然。
这时,石一才醒觉到自己真正的优势。梦引告诉他的,都有深层次的道理。
任务资料上所列,寒镜潭底为寒冰层,每年到今天申时,寒冰层会开始碎裂,而碎冰虾这时出现。此时碎冰虾通体几近透明,仅双鳌呈淡蓝色。触之,有麻痹感。而过了这个时间节点,碎冰虾双鳌的淡蓝色便不见了。其食用、练丹的价值便大大降低。
执事的时间点掌握的刚刚好。石一等三人刚到潭底,石一就看到脚底的寒冰层布满裂纹,接着缓慢的无声无息的破裂。
就在这一时,石一看到水纹一动,两道细小可察的蓝光乍起。石一横移两步,一手朝碎冰虾抓去。
第一只到手!手上传来两道刺疼,不过在可忍受的范围内。石一转手将其纳入抓虾专用袋内。
数息后,石一又发觉了第二只。此时他已观察过刺疼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印痕。只是还残留着一些疼。所以依样伸手。
石一抓到了四只,他看见姜怡、罗林两人才各自抓到一只。这就是此时视力好的好处。他可能观察到他人,别人则基本观察不到他。
这时,其它的同门才纷纷避水而至。
抓了十余只,石一感到空气不够了。还有时间,石一快速上升。
石一率先上来,两名监管执事并不奇怪。因为石一的护罩小上一号,执事们在做新进弟子时,也做个此福利任务。当时也有同们使用过这种方法,但只能算是哗众取宠,真实效果并不好。然而,石一倒出来的数量,却让两名执事大为惊讶,甚至说小有震惊。
十二只。
两人做新进弟子时,加上去年主持抓虾任务,还是第一次有人一次潜水抓了这么多虾上来的。
难道今年冰潭大放水,碎冰虾特别多?
两名执事互相看了一眼,揣测起原由。
而此时的石一,快速拿出弟子牌让执事记录好,立即施展起同样大小的护罩,再次跳了下去。
石一估计了下时间,以自己的速度,至少还可以做两次。
一众弟子,上上下下,忙忙碌碌,有人得意,有人懊恼,一个时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