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做了个梦。内容模糊,没有情节。只知道梦起过,不知道梦起什么。
像失落在一个没有内容的梦魇中。
中间有半梦半醒之时。他隐约觉得自己疲倦欲死,那是从未有过的疲倦。像要被疲倦所吞没。
自从发觉自己的梦有引导作用之后,石一绝大多数的梦境,都是无内容的。准确的说,是有过内容,只是他都记不得。
记不得,说明没有梦引。内容并不重要,所以无须记得。
好久好久,像经历了许久,石一才从深层次的疲累中,慢慢醒来。
他都有些记忆不起,入睡或者是说晕迷之前的事了。哦,自己离开了溪边村,走上了寻找修仙之旅。
哦,自己要去岷山。哦,是的,自己在渡江。对于渡江,自己是无畏和冒失的。没走两成,脚下出现了晃动,差点要掉落,直到他突然念颂起那无名口诀。
然后自己进入了一种很空灵透彻,又似是无意识的状态里。
他成功地渡过了岷江。
然而那种无意识的空灵状态,让他疲累欲死。
记忆如潮水,一幕幕涌了回来。
石一站起,身体一个踉跄,险些跌回地面。
肚中干瘪,嘴唇干裂。
看了一下天色,石一心中推算,却不知道自己晕睡了多久。
唉,不须管他了。只要成功渡江,还活着,还健全,能正常行动,就好。
肚子又在持续饥饿,石一再次寻了些草根嚼下。
摸了摸包裹中,父亲慎重交给他的物事。石一朝岷山脚下的村落,踽踽走去。
约莫两个时辰,石一来到一个全是紫竹搭建的村落中。
村落有竹楼数十座。其四周,是一块块规整的田土。奇怪的是,里面种植的庄稼和作物,石一一种也不认识。稍远处的田地中,有三两带着竹笠的农夫,看到了他这个从江边走来的陌生人,似乎有些诧异,却没有询问他,稍许又低下头继续劳作了。
石一想问,见此也就作罢。
村落中间有一座竹楼明显高大些,石一不假思索,走向此处。
临近了,石一从包裹中拿出父亲慎重交付的物品,恭敬的拾阶而上。叩响竹门。声音虚弱。
“宝城府清流县石氏石一,登索渡江而来,求见姜秋水姜爷爷。”
或许受江边石屋白头发爷爷的影响,石一大声道完,还准备加重声音,重复一次。
这时,门吱呀而开了。
一位年岁和石一差不多,却穿着鹅黄衣服的垂笤少女,三两步地跳了出来,用惊奇的眼光瞄了石一一眼。然后小嘴一噘,接过石一手上的物品。那块石一一直猜不出材质的两指宽的“黄瓦片”。
垂笤少女看了看“黄瓦片”,似乎轻咦了一声,接着声音娇俏,嘻嘻一笑道,“稍等哦,少年。”
没过多久,垂笤少女走了出来,将“黄瓦片”交还给石一,然后又是嘻嘻一笑,吩咐石一跟上。
转过几道弯,横过几座小院。一路上,垂笤少女很是活泼好动,嘻嘻直乐,左弹右跳,脚下碰着石头,均被她一脚踢飞。
石一脚步虚浮,费力地跟着。
少女之后一直没和他说话。石一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心中有疑问,想问,见少女的飞踢动作,自己此刻又虚弱疲累不堪。全凭一股意志坚持。也就没有发问。
少女领着石一到了一处寻常竹楼前。上了竹梯,到二楼右前最里的一间前停了下来。
“喏,少年,你先在这里住下吧。你可能要在此多住上一段时间,吃食要自己准备,食物原料都在楼下,嘻嘻,再见咯。”
说完,少女就准备离开。却被石一唤住了。
“这个,请问……”
石一下意识的想问,可否有吃食,却想到刚刚少女已经说了。
“请问钟爷爷的安排是……”
“你是说你那个竹简的主人,钟前辈对你的安排?你不知道?”
石一露出不知的疑窦表情。
“放心啦,钟前辈和我爷爷,都是青岷上宗的记名弟子,每二十年有一个向上宗推荐弟子的名额,既然你执有他的推荐竹简,等年后上宗来遴选弟子,就可以一试运气啦,到时我也会参加哦。”
“对了,少年,我叫姜怡。有什么事再来找我。”
这叫姜怡的少女,话还没落音,就直接从楼上,一纵而下。然后像叮铃铃的小燕子,一路嘻嘻远去。
于是,石一就在岷山下竹楼住了下来。
一晃就十余天过去了。
好在这段日子,楼下的杂物间,有不少吃食材料,谷物类、肉干类都有。其品类石一还是一个也认不出。倒是一种谷米,外形和普通的类似,只是个头更大,颗粒更饱满,味道也更加软糯香甜。他透支的身体渐渐恢复,自己感觉这几天好像长高了一些。
这十余天,石一宅着没怎么出去。竹村的村民,并不多,除了早间到田地里施肥浇水,照顾作物,其它时间都宅在竹楼里,不见踪影。和自己认知完全不同。溪边村只有三户人家,和他同龄就只有一个黑牛哥,但平日大家之间还是很熟络,邻居之间经常窜门聊家常的。而这里,还真的是不同凡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修仙氛围?
虽然,石一一直不懂为何修仙者们也要在田地里照料作物。
想探寻问知,多了解些情况,但这些天晚上都没有做梦,没有得到梦境的指引。以他的经验,应该都是可有可无。所以石一也就随意。他也是宅得住的人,除了前面两天,之后石一寻出父亲誊抄的几卷古藉,再一次翻看起来。
祖辈们耗尽家财,搜集了不少奇书,心法口诀,后来钟爷爷言明,都是一些没用物。充其量是一些强身健体和江湖杂耍卖弄玄虚的小技,对于修仙长生是毫无作用。这几卷,是难得的,还算修仙界的杂藉。只不过,按钟爷爷所说,言下之意,也是上不了台面,早被修仙界淘汰下来的埋汰货。不建议石一长大了学习。
想到这,石一再一次想起母亲偷偷告诉他的那一幕。就是父亲在得知这个情况时,发痴犯傻,魔怔了许久。悲伤、愤懑之下,父亲撕毁了大部分所谓“千方百计搜集的修仙秘藉”。留下来少部分,父亲冷静下来之后,又异于寻常的将剩下的继续收藏了下来。按父亲的解释,是对石氏过去那些痴狂岁月的告诫和纪念。
基于钟爷爷的建议,还算是修仙界的杂藉,石一也一直没去学习。只当是一种知识去了解。
当然,这些古藉,从现实上讲,没有师傅指点,以普通人的资质,不是天赋极佳者,也断然是学不会的。
比如,他手上有本《镜像小解》。上面说的是一种可以复制影像的镜像之术。需要修仙者先学会水行,然后运用上述心法,对正在出现的一段影像进行复制。
本来此术对修仙者也有不俗的作用。只是,现在的修仙界,早已不用此术了。因为现在修仙界,大量出产镜像石,只要一丝法力就可激发,效果同镜像术相同。而镜像术施展一次就要消耗不少法力,对于法力低下的初级修仙者,根本就用不了一两次。此术施展口诀较为复杂,远不如镜像石省心省事。
再比如,手上的这本《涤尘心经》。此心经按钟爷爷的说法,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一门极为有名的练心心法。只不过,石氏收集到的,只是其中一份附卷。其作用也不是洗心练心,而是“涤尘”。是其真正的本义,不是引申义。此术,为修仙界杂役弟子所修,用来每日清洗殿堂,洁净灵兽。当然,法力高深者,一般都会此术,清洁自身,洗涤衣物,是最为流行不过的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