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不忍,石一仍是又找了不少鬼魔尝试。
而且因为失败过多,有不少鬼魔因他,或疯魔或成白痴或爆体而亡。石一的心情更加沉重。身心有了一股压抑的情绪。
心灵也似乎不再轻灵。
用涤尘心经给自己净化,情况稍有改善,但总是不能消除。回到不了过去的心境。这也不是涤尘心经可以做到的。
不过,石一还是要做。
在压抑中,石一逐渐找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时不我予,不知不觉,他已经离开了鬼魔的渗透区。争斗渐少,他也少了试验的对象。
心头生起再回头进入渗透区的想法,和过往一样,旋即又放弃了。试过了不少对象,最大的问题,并不在继续尝试,尝试只是增加他对涤尘元力量的判定。他也发现,拦在他身前最大的问题不是量的多少,而是他一个仙修,对鬼魔之力的理解。
只有了解了,才能对症下药。
可,他真的了解鬼魔之力的本质吗?清楚其代表的规则和道吗?
他自问似乎有所了解,但仔细寻思,却又心头迷惘。
何为鬼魔,何为鬼魔之道?
……
回过头来,石一突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做为一个仙修,他又了解仙妖之道吗?了解透彻无误了吗?若对仙妖之道都了解不透彻,又怎么能够理得清相对的鬼魔之道!
……
不想还好,越想却不透彻,越加迷惘。心神越不见空灵。连金色的元婴,都变得深暗了不少。
识海中元婴抚头、皱眉,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这一刻明白了,下一刻又不明白了。认知缠绕交错,似是而非。
于是,石一只有不想。又是他惯常的招数。
“不是不想明白,是暂时想不明白。暂时搁置,不是放弃,是为更好的去想。”
心里的道,必需自己去认清去领悟。所以石一也没有将自己的迷惘和不清白,同孟绕说出。见石一情绪恢复正常,孟绕又开始利用她的望气大法。
没见了鬼魔,那就继续接着找寻路上的小际遇。
石一,也没反对。他没理由反对。
在一片红土之林之上。孟绕停下了脚步。
很普通的一片红土,在这片由红土森林点缀的广袤沼泽之中,实在太普通了。没有丝毫奇特的地方。按照孟绕的知会,石一将小金唤出来。
有过几次被孟绕的额外犒赏的经历,现在小金掘起洞,比以前石一这个老大压迫之下,完全不是一种状态。那叫一个主动和生猛。没有尘土,平滑圆整,几乎宛若天成。
没多久,就在石一的指挥下,一个地底洞府出现了。洞府不大,进入之后,却发现是个废置之处,自然毫无收获。
望气之法没有绝对的准确性,自然会有失手。石一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那就离开吧。”看着凝神不语的孟绕,石一劝慰。
“不,不对,石道友,还请稍等。待我仔细探寻一番。”
说着孟绕迅速掐诀,将一道道淡淡的白光,打向整个洞府。
洞府开始散发起一种淡淡的紫光。石一对孟绕的查探之法并不陌生,但还是第一次见她大张旗鼓,挥霍她的明光元力,将洞府的每一处都不放过。
数息后,孟绕清浅一笑,在明光元力的映照下,明艳不可方物。已有了一些免疫之力的石一,这时依旧心生震动,忍不住多瞧了几眼。
良久。
“果然洞中有洞,这个废置的石台下面,有一个隐藏的藏匿法阵。要不是年代久远,法阵元气供应略有缺失,我还差点没探出来。如果我所料不错,此处隐藏之处,可能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知道石一会继续藏拙,孟绕自然继续让他藏。说完,元力发出变化,在荡漾的紫光下,藏匿法阵逐渐显现出来。接下来,孟绕开始了井然有序的破除符阵,一道道五色光芒从她的手上绽起,一柱香后一个五行阵图出现在藏匿法阵的上方。
以阵破阵,便是孟绕擅长的破阵之法。这一次孟绕用时很长,几达三个时辰。直到石一感应到她的元力消耗了大半,娇俏的面容上生出了疲惫。有些惭愧,不过石一却经过这次,对符阵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藏匿法阵和五行阵图几乎是贴在了一起。
终于完成了阵图布置,孟绕轻吁,转眼从储物袋中拿出了五颗初品上阶的属性石。一一按在阵图的五处位置。见到这一幕,石一吃惊加羡慕。这是财大气粗啊,看来孟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不简单。成套的初品上阶属性石,不仅不便宜,而且极其稀有,有晶石也不一定就能交易得到。
轻轻拢了拢及腰的长发,孟绕悠然转身,对着石一微微一笑,道:“好了,破解阵图已成。接下来就要麻烦下石道友,从金行位灌注金行元力,引五行相生,最后以土行之力,破除此六合奇阵。”
说完孟绕将心神又放在了法阵之上。她要随时观察隐藏法阵变化,然后指引石一的元力变换。
一刻钟后,经过数次调整。只见上下两个法阵光芒俱是越来越亮,到两人都觉眼前白花花一片,几近失明,只有神识还观察分明,没有想象中的爆裂声,几乎无声无息,光芒突然消失。眼前一片黑暗。
之后,朦朦的黄光生起,一处结界出现在两人面前。
孟绕抢先一步,走入结界之中。
石一当然赶紧跟上。
一入结界,石一只觉一股吸力突然到了已身,接着出现一道扭曲的蓝色光幕空间,石一立刻明白,这竟然是一处传送结界。
看来传送的地方不远,几乎在下一秒,石一的感知和视线回归正常。
在一个球形的气泡状空间内,石一和孟绕几乎同时出现。在两人面前,竟然盘坐着一位白衣文士。面目栩栩如生,仿若在安然入静。
两人自然被白衣文士吸引。感应之下,文士却是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看来文士早就身死,只是肉体尚存。若传说中佛之涅槃。
这时两人才有时间察看周围,此处竟然是在一个空间气泡中。严格的说,是吸缀在空间裂缝中的一个空间气泡。
何人有这么大的手笔,强行制造了一个空间裂缝,并且在空间裂缝的安全区域,种植一个空间气泡。气泡通过慢慢汲取空间裂缝中的空间之力,得以维持至今。
就在不久前,石一在大隐城藏经楼,一本名为空间术法总揽上读到过。上面有概括性地介绍过此法,当时觉得很是离奇,没想到此时竟然得以亲见。
是眼前坐化的白衣文士么?
就在这时,孟绕率先回过神来,伸出凝脂般的玉手,轻轻地向前一触。
如同戳中一个气泡,白衣文士倾刻间化为一片白色光幕,消失在两人的眼前。
取而代之,在两人身前半空中,一黑两白三颗拇指粗细的石珠乍沉乍浮。
“这是什么?”
如同普通的石珠,以石一此刻的感应力,没有发现有何异样。
但此时此刻,出现在一个空间气泡中,无名修者消散后遗留的石珠,怎么会是一件普通的石珠。
至少,石一觉得自己不会相信。
“这就是此行的收获?”石一喃喃自语。
“恐怕是了。”不似石一的不解,此时孟绕的心情却是在激荡。好东西,石一不知道,她怎么会不知道?眼前的竟然是传说中的妖魔舍利。而且白衣文士魔修,生前所修的功法很有可能同孟绕相似。不然坐化之后,怎么会出现一仙一魔两种舍利。那里面可是最为精纯的仙魔之气。恐怕同她前两次吸取的都差不了多少。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白衣方士是一名强大的妖修,生前中了魔种。在魔种发作时,就要完全魔化之时,不甘的妖修终于以识海最后一丝灵光,施展出某种如同上古佛修的涅槃之力,以身死的代价,不入魔道,而是进行凡尘轮回。是故,魔种化为魔之舍利,而其毕生妖仙之力,化为两枚仙之舍利。只所以认定其为妖修,依据正是如此。只有强大的妖修,才有两处本源。一为先天本源,二为后天修炼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