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现实中,还可以有其他的词汇来描述这一计,比如“含沙射影”。大家理解这一计的时候往往认为在平时骂架、干仗的时候用的多,确实,大妈们血战街头的时候非常喜欢使用“指桑骂槐”与“含沙射影”这样的招数,杀伤力不见得大,但足够恶心。
除了战场上,在其他方面也可以用到该计策,比如我们中学学习过的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位美男子邹忌就采用该计策劝诫齐王,达到了预期效果。
附上原文:《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因为故事比较简单,大家在中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这篇课文,所以我就不做翻译了,简要的讲述几句就好。首先,邹忌这人主要活跃在齐国的齐威王时期,据说邹忌还采用“指桑骂槐”的方式来劝说齐威王干点正事,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讲到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个段子有两个版本,在前面我们讲的是楚庄王,其实另外一个例子指的就是齐威王,据说这家伙上台九年不搞正事,天天斗鸟玩儿音乐,邹忌看不下去才劝说,后来齐威王才开始振作,认真打理国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事儿其实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身边的人可能会因为利益或者是亲情而说谎话,使自己看不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利益是因为他人有求于你,亲情也许是亲人爱你,也许他们并不是真心要欺骗你,但是有失偏颇的言辞会导致自我观念的缺失,这与邹忌讲述的故事是一样的,实际上城北徐公就是比他帅,但是他问到的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这就有问题了,我们现实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须得谨慎处之。
齐国正是在齐威王时期达到了一个历史巅峰,这时候齐国在国君以下基本形成了三驾马车的构架,他们分别是:相国邹忌,军事统帅田忌以及军师孙膑。这三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尤其以孙膑最为犀利,我在“田忌赛马”以及“围魏救赵”中已经详细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到了齐威王后期,邹忌与田忌的矛盾公开化,最终田忌受不了就跑到其他国家去了,而孙膑也不忍邹忌到处排挤他人的做法,心灰意冷,归隐山林了,到齐威王孙子时期,齐国基本就不行了,这是后话。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