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这一计叫做“暗度陈仓”,实际上平日里,我们更多的是将其说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最开始来源于韩信攻灭三秦的实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在本章中我将粗略的介绍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当然了,这段原文的意思是说我方需要采取主动的手段与措施达到迷惑敌人并趁虚而入的目的。
在秦末的各路反秦大军中,当时的楚怀王是一位奇葩的存在,这一位楚怀王不是被张仪骗得团团转那位,不要搞混了。楚怀王实际上是当时项羽的叔叔项梁树立的一个傀儡罢了,是不是楚国王室的人都扯不清楚,当然了,要举大旗也得有个标杆不是,也得有个由头。当时楚怀王有一条命令,叫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当时的关中指的就是老秦人原有根据地(陕西大部及周边地区)以及秦国早期占据的巴蜀地区。客观上来讲,如果谁真的被封为关中王,这实力简直不可估量,战国时期,函谷关几乎是难以逾越的人工障碍,加上巴蜀天府之国盛产粮食,人口众多,只要经营得当,不说逐鹿中原、征战天下,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很扯淡的是,最先攻入关中的恰恰是刘邦这个二混子。道理很简单嘛,项羽带着大军“破釜沉舟”与秦军死磕,刘邦则悄悄带着人马捡了便宜,顺利杀入三秦之地。进入秦地之后,刘邦在萧何等人的劝说下居然与老秦人“约法三章”,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老秦人的谅解,而其后到来的项羽则火烧阿房宫,大肆烧杀抢掠,民心尽失。公元前206年,已经大功告成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把都城定在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说实话,徐州自古就是交通枢纽,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把都城建在这里也是脑袋进水了。我清晰记得抗战时期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徐州,历朝历代无数次大战爆发在这里,项羽还要坚持建都彭城,侧面说明了他的政治智商与军事天赋不大协调。这个地理条件直接导致刘邦第一次与项羽大战的时候轻就松端掉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根据各位小弟的功劳,项羽大哥开始分封根据地,一共封了十八位诸侯王。至于“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项羽是不会鸟的,谁拳头大听谁的,这个分享胜利果实的会议却为后来大家讨伐他留下了口实,也体现了项羽的政治智商:很低,非常低。项羽政治智商低并不是说他傻,傻子是成不了气候的,只是对很多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基本的敏感度。他也知道刘邦的危害非常大,为了从源头上遏制刘邦的发展,根据手下的建议,他把刘邦分封到了巴蜀(现在的四川重庆一带),是为汉王。当时秦朝的三个降将也被封为王,地方正好是关中地区,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以及翟王董翳,相当于把老秦地分为了三块,这也是后来“三秦之地”的来源。这三人的目的就是堵住刘邦北上的大门,帮项羽关好大门,做好守门狗。这里要说的是章邯,在秦末的大世风云中,秦帝国的名将们要么已经病死家中,比如王翦;要么已经被秦二世与赵高杀掉,比如蒙恬、蒙毅兄弟。总之,那个时候,掩杀六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将们都凋零了,只剩了一枚,这就是章邯。很遗憾的是,章邯最擅长的只是守城与攻城器具的制造、利用,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算是秦帝国的工程部队司令。在那个时代,优秀的骑兵将领或者步骑结合优秀的统帅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点之一。所以,在黄河边,他输给了项羽,不得不投降,在被封为雍王之后的不久,成为了韩信成功的垫脚石,实在非常的悲剧。
被封为汉王且出路被堵的刘邦怒不可遏,二流子精神发作,表示要立刻、马上与项羽决一死战。主要是他自己觉得面子过不去,被人耍了,当年都是他混社会,这次被人家给混了,那怎么能忍。萧何与张良好说歹说才劝住了刘邦暂时休养生息以待局势变化。
项羽搞独裁,完全没考虑大家,尤其是汉王刘邦的感受,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刘邦再不舒服也没法呀,人家是老大,拳头没人家大,发言权自然就小了。这时候张良也觉得天下已定,自己也该离开刘邦了。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张良其实是战国七雄里面韩国的贵族子弟,在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还尝试与大力士一起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的车架,可惜运气不好,误中副车。张良一直致力于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恢复韩国曾经的荣光。所以在刘邦的众多小伙伴里面,张良与其他人的奋斗目标,人生理想是基本不一致的。此时,张良直接忽略了刘邦的一再劝说而离开了巴蜀之地,回到韩王成那里去继续效力。从这里可以看到张良的故土情结非常的重,其心思也不在刘邦这里。
这一年,刘邦与张良来到陕西褒城的时候发现了此处特殊的地势。这个地方处于群山之中,周边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只有一条栈道与外界通联。去广元剑阁玩儿过的人都知道古代的栈道有多么的狭窄,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张良在仔细观察了该地的地势之后向刘邦建议烧掉这些栈道(栈道都是木质的,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水泥浇筑结构),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是表示自己不会再出关中,已经安于现状,一定程度上消除项羽的顾忌;其次,这样也可以防止敌人从陕西进攻自己,至少做到自保有余。这样刘邦就可以安心的呆在天府之国,涌心经营,以待日后的局势变化。
仅仅一个月之后,实在是憋不住的刘邦再次召开内部机密会议,听取自己得力干将们的看法,让他非常欣喜的是,此时刚刚上位的韩信提出的看法居然与张良是完全一致的,看来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额。大喜之下的刘邦全权委托韩信准备北伐事宜,让其自由发挥。虽然刘邦这人确实很混蛋,也没文化,更没节操,但是人家也有优点,那就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韩信命令手下大将周勃(周亚夫的父亲)与樊哙俩人带领一万老弱病残去修理栈道,限期三个月修好,修不好打屁股,革职论处。樊哙是一枚粗货,早年是一个屠户,刘邦开始搞革命的时候就一直跟在屁股后面瞎混。这里得多说一句,当年跟着混的樊哙、纪信、夏侯婴、靳强四人,除了纪信代替刘邦被项羽烧死以外,其他三人都还不错,混得挺好。樊哙这货的老婆叫做吕须,是刘邦老婆吕雉的亲妹妹,说穿了,这货是刘邦的老挑。樊哙对韩信的命令相当不爽,发牢骚说,这栈道别说三个月,就是三年都修不好,从此消极怠工,天天在工地斗地主,对放心阴奉阳违。雍王章邯知道这消息之后哈哈大笑,表示韩信真是胯下小儿不足挂齿。
这时候,韩信与刘邦亲自带领军队不辞辛苦,悄悄的翻山越岭,从今天的汉中勉县悄悄出发,进入凤县,成功抵达宝鸡附近(陈仓),明白过来的章邯等人已经无力抵御韩信的大军,随着樊哙带领军队占领甘肃全境,章邯、董翳、司马欣等三王相继自杀,三秦之地再次落入刘邦的手中。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计策没什么神奇的地方。如果把你放到两千多年之前,以当时的思维,你是否能够想到这些呐,很难讲。“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作为一个经典案例与成语故事流传了下来,我们应该感谢先人们在实战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这个计策的精髓在于怎么迷惑敌人,尤其是非常精明的敌人,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能否瞒住对方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功夫是否已经到位。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