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不是一个好领导,把自己想说的话讲完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群草根明朝首领也没见过官老爷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见爷话说完了,就一边吃饭一边讨论。
明朝首领把孙一的讲话总结成“一个笨办法、两个小目标”。
一个笨办法就是要不停地多做活,力德尔爷那个世界的话就是蹄高笑驴。
第一个小目标是卖1亿根针,明朝人认为这个数字大得不得了,但是力德尔爷说这是个小目标。既然爷发了话,干就是了,自己干不完就传给儿子、孙子接着干干,总有一天这个小目标能完成,
第二个小目标是建茅厕,力德尔爷认为这事很大很难,明朝人认为这事很小很容易,甚至要不了半年三个月。
闷蛋根本不关心首领们在说啥,就是一门子心思——吃饭。
等他再想去盛第三碗粥的时候,杨六冲他摇摇头,“奶娃姐还没吃呢,你给她留一口!”
闷蛋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
日塌天对孙一说,“力德尔爷,咱这地方还没有个名字,你给定一个吧。”
在后世,狼山脚下的这片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40公里的黄河冲积平原被称为“河套平原”。但是河套这个名字的含义在历史上几经演化,比如在民国,河套指的是从宁夏到山西河口一线的全部黄河冲积带,在明朝,河套指的是黄河几字形大拐弯所包围的整个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如果孙一直接按照后世的河套含义命名这块土地显然不合适。
孙一指着北方高耸连绵一直延伸到西面的狼山问道,“那座山你们叫什么?”
贾道士立刻回复:“书中称之为阳山,百姓们口中称西北面的大山为狼山,东面的小山为两狼山,两山合称依然叫狼山。”
后世已经不再使用阳山这个名字,两狼山则改成了色格楞山。孙一觉得还是狼山、两狼山的叫法比较顺口。
孙一又指向东面一座高峰,“那座山你们叫什么?”
贾道士答:“这座就是阴山,俗称青山。”
后世这座山依然叫阴山,由乌拉山和大青山两部分组成,孙一决定改称青山和大青山。
后世广义的阴山山脉则包括了阳山和阴山,在地理上是农耕和游牧的天然分界线。
孙一再指向南方低矮整齐的鄂尔多斯台地,“那片高塬有名字吗?“
日塌天道:“翻过那道坝,穿过沙塞就到陕西了,所以叫陕坝。”
孙一道:“这片土地东起青山,夹在狼山、陕坝之间,黄河横穿而过,以后就叫狼山川吧。”
后世的黄河在狼山川沿陕坝台地一路蜿蜒,但是资料显示在清末之前,历史上的黄河在这里都是一分为二成为南北两支,南河就是后世的黄河河道是历史上的支流,北河才是黄河干流。北河自磴口同南河分流,沿狼山脚下一路奔腾先先北再向东最后转向南,在青山嘴重新与南河合二为一。南北二河把狼山川包含在腹地。
孙一向一条龙这个职业筏子客确认,一条龙表示,力德尔爷说的大体不差。
一条龙放下碗道,“除了南河、北河,黄河在这里还有两条中河。一条中河在狼山川中间贯通南北二河,沿着南北方向把狼山川分成东西两半儿。”
孙一道:“那就起名叫做西川和东川,两川之间的这条河叫做狼山河。”
一条龙又道,“狼山河在东川中部又分出一支东西流向的中河,同北河、南河平行,一路穿过东川,在青山嘴脚下三条黄河合流。”
孙一倒吸一口气。
孙一这次来河套飞行之前,了解过整个河套的地形。他已经猜出了狼山河的大致位置。河套平原西部南高北低,河流多为南北走向;河套平原东部西高东低,河流多为东西走向。
狼山河本身是南北流向,又能分出东西向的支流,必然是在河套平原东西两种地形之间,正好把狼山川平分!
清末河套平原开始开发时,农民费了大力挖了八条大渠引河水灌溉,号称“八大渠”。“八大渠”的目的是借助天然地形把南河和北河贯通实现渠水自流。狼山河可以算作一条天赐的大灌渠。而狼山河分出的这条东西方向的中河支流,其覆盖的流域面积不亚于几条南北大灌渠!两岸土地稍加平整,就是自流灌溉的良田!
孙一不可置信地望着众人感叹:“你们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你们知道吗,我原以为开发狼山川至少得两三代人的时间,现在有了这条中河,你们几乎是沿岸白捡了几百里的良田!”
贾道士回想一下,猛然说道:“爷请神农爷出山的时候说过,这狼山川都是起过誓的良民,一定是神农爷慈悲,降下良田给良民。”
王二牛顾不上满嘴食物,闻听突然跪地痛哭出来,“一定是神农爷显了灵!”
日塌天喃喃自语:“神农爷给了我等活路……”
孙一抬头看看天,不禁也怀疑,是不是真有神农氏暗中相助?
“这条中河,以后就叫神农河吧!”
(作者注:本文所述河套的水文和地形,都是依照康熙年间《皇舆全图》后套平原的实情描述。两条中河绝非杜撰。康熙《皇舆全图》后套平原图,是河套最早的地图,同孙一所在的1632年,约有70-80年的时间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