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觉得甚是有趣,可以与诸位说一说。话说,这几天以来,我都在专心研究如何把课程学好,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文字。如何个有趣法呢,我发现我在读一些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总是能联系到相关事务的,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反之,理科性质的我却一片空白,找不到对应的东西来真实反映他的存在。
一些专业名词更是空白,这样的情况下,连题意我尚且不能理解,怎么可能会做题呢?都说理论联系实际,可是,事实是,当我们真正接触一道题的时候,并不会把它看作生活中一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仅仅是一道题,脑子里又没有相关的观点来支撑,所以,空白茫然是必然的。
但是当你设身处地把它当做一个实际问题,它就变得很清晰了。你就会知道它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它在生活中实际的应用又是怎样的,联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通过一样事物联想到另一样事物,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经验支撑,还需要逻辑推理,验证,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是与那样东西有实际上的联系,充分调动你感知到的所有东西来解决它,问题一旦变得清晰明了,你就会知道你需要哪些工具来帮助你解决它,然后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工具。
但是在联想之前,你得对这样事物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具体的概念,也就是从文字来了解他是怎样的。课前预习就是少不了的,预习的是你要学习的是一个怎样的东西,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能,拿来做什么用,这是了解一个东西最基础的吧。好像了解一个人一样,你得先知道他叫什么,他是干嘛的,这样才能放心和他进行下一步交往,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做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你至少不会迷茫,即使你还不会充分使用它。接着,你要开始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了,在哪儿见过有人这么做过,见过它一般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对号入座,一步步深入。最后,用你的逻辑思维来证明你的推论是正确的。
我为什么会忽然提出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我遇见了,我需要解决它。之前说和同桌的矛盾因为做题而引起,这下子就要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算是一个探讨,不知道效果究竟会怎样,但是的确帮助我理解并且解决了一些基础问题,跟上了老师要讲的课程。说穿了,也就是常识加上理论和实践。
想象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浪漫主义,天马行空,不受束缚地任作想象。有些想象不切实际,只是满足人心理上的安慰,有些想象却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际之上。所以这样的想象其实也是有危险的,因为3分真话7分假话最难分辨,尤其是在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的基础上。
很简单地举一个例子,许多人对历史的认知都来自于电视剧,还是一些很火的古装电视剧。这样,他无法分辨真假,就以为电视上说的都是真的,把电视剧当做生活来过。认为古代历史都是围绕皇宫里的勾心斗角,或者是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这里了。而电视剧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低于生活,然后人们就不能分辨了,所以我说想象也是危险的。
前几天看到意林的一片文章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很受启发。不过所幸,有些良心电视剧会在字幕上打出几个字:本故事内容纯属虚构。不过现在,似乎很难再看到了,是觉得人们的分辨能力已经到了一定地步了吗?我只是觉得这样至少对小孩子要好一点而已。
会有人问一句,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那真正的历史在哪儿呢?想知道啊?自己去找啊。
呵呵,有些扯远了。不过,诸位倒是可以一试我前面提的方法的,希望对你们也有用。路漫漫啊,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个新的转机,只盼望着能早日寻着一个适用于我的好方法,救我自己出了这泥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