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讲究名正言顺。如果要夺取天下,自然得找到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乱世之下,象刘邦这种出身平民,没有背景的人只得编点离奇的故事,而出身显贵的人就没有那么麻烦了,比如项梁。
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家世世代代在楚国为将,是楚国的名门望族。项梁本人继承了父亲会打仗的基因,谙熟兵书战法,操办大事,组织活动得心应手。项梁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侄子,那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项羽。
项梁叔侄情同父子。项梁先教项羽学文,读书写字。项羽刻苦攻读,却无丝毫长进。项梁摇摇头,于是教项羽学武,舞枪弄剑。项羽刻苦训练,但剑法平平。项梁忍不住训斥他几句,项羽还不服气,说道:“叔叔,学了写字,无非会记个姓名而已;学了剑术,也无非能对付一个人。这都不过瘾。我要学会能对付万人的本领。”
项梁想不到侄子有如此的志向,不由大喜,于是教项羽学兵法。好在项梁是个全才,不然如何能对付这个不走寻常路的侄子?项羽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一知半解。但项梁对侄子并不失望,他看出了项羽的两个优点,一个是力气大,另一个是胆子大。
项羽剑法平平,但身高八尺,力大无穷,使一把重剑。任你剑法如何精妙,项羽冲过去,只一剑,保管将对手砍翻。“项一剑”得以成名江湖,习武之人,无人不俱。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不服不行。
再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无所畏惧。有一次,秦始皇巡游会稽,大队人马威风凛凛地横渡钱塘江。老百姓都去观看,项梁叔侄也在其中。那项羽看见皇帝的排场,不由大为兴奋,嚷道:“叔叔,让我一剑杀了皇帝,让你来坐他的位置如何?”项梁吓得捂住侄子的嘴巴,说道:“别瞎说,要灭族的。”热闹不能看了,项梁拖着项羽连忙回家。那项羽还边走边嚷:“我看你比他强,为何不可?”
同时,项梁还发现了项羽的一个弱点:刚强有余,韧性不足。于是项梁引经据典,教导项羽不要一味逞强,还要懂得示弱;既要有洪水一般凶猛的力量,也要有细雨一般润物无声的品格,如此才能成就大事。项羽听得昏昏欲睡,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弄得项梁无可奈何。“也许这家伙长大点,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项梁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后来,项梁犯了命案,只得带着项羽跑到吴县避避风头。吴县的贤士大夫们对这对有本事的叔侄佩服的不得了,项梁也就收了不少宾客和弟子,过着滋润的日子。
后来陈胜起事,风云突变。项梁自然不会错过天赐的时机。这天项梁带着项羽去见会稽郡守殷通,寒暄几句,就对项羽使了个眼色。那项羽心领神会,冲上去就砍倒了殷通。郡守的手下乱作一团,项羽毫不手软,一口气砍杀了几十人,剩下的全趴下地上,不敢动弹。
于是项梁通知自己认识的那些贤士大夫过来开会,安排职务,正式挑起了反抗秦朝的大旗。楚国人听说楚国大将世家的项梁起事了,纷纷响应归附,一下子聚集了几万人,声势浩大。这时沛县的刘邦也过来投靠了项梁。
刘邦投靠项梁自有难言的苦衷。刘邦沛县起事后,第一仗就打下了丰邑,派雍齿驻守。然后自己亲自带领队伍,四处征战,扩大地盘。战事十分顺利,刘邦接连攻下了薛县、亢父等地方。刘邦打的正带劲,却得到了雍齿反叛的消息。
后院失火,十万火急。刘邦不得不带领队伍回头重新攻打丰邑,和曾经的部下、现在的对手雍齿作战。没想到雍齿打仗还比较在行,反对刘邦的态度也十分坚决。刘邦攻了几次,都没有把丰邑拿下来。
怒火攻心,加上连续征战的劳顿,刘邦大病一场,悻悻地回到了沛县。
痛定思痛。刘邦和萧何等人一合计,觉得这样单枪匹马的打天下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决定投靠项梁,等羽翼丰满了,再来教训雍齿这个反叛的小人。
项梁声势日隆。范增建议项梁立楚国国君的后人为王,以号召天下。项梁立刻派人寻找,结果在一个山沟沟里,找到了一个替人放羊的人,叫熊心,是楚怀王的孙子。项梁大喜,重立熊心为楚怀王。熊心一夜之间,从一个放羊郎变成了统领楚国各路将领的领袖,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当然,熊心所谓的楚怀王只是一面号令天下的旗帜,军中事无巨细,还是项梁说了算。
这时,陈胜已被秦将章邯打败。而陈胜的部将秦嘉则以起事元老自居,拥立景驹为楚王,另立山头,与项梁分庭抗礼。
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个楚王?项梁大怒,向秦嘉开战。决定战局的是不是资历,而是实力。秦嘉大败,景驹也跟着倒霉,楚王没干几天,就丢了性命。
这时的局势进入后陈胜时代,主要的抗秦力量如下:楚国有项梁项羽刘邦,齐国有田儋田荣,赵国有张耳陈馀,魏国有魏咎魏豹。其他自立山头、林林总总反抗大秦的势力就太多了,比如在大梁一带活动的彭越等等,不可一一而论。
章邯的任务就是将上述反秦的力量统统消灭。章邯首先向魏国发起了进攻。魏咎吃不消了,向齐国的田儋求救。田儋立马带人加入了对抗章邯的战斗,结果惨败。魏咎自杀,田儋被斩,田儋的堂弟田荣带领残兵败将逃到东阿。章邯乘胜追击,又将田荣团团围困在东阿城内。楚国的项梁见田荣处境危急,于是率部营救,在东阿城下将章邯击溃。章邯引兵西退,项梁则穷追不舍。
田荣本当和项梁并肩作战,但后院失火了。原来,齐国的田假得知田儋战死,于是自己当上了齐王,任命田角为丞相,田闲为将军。
田荣的愤怒可想而知:老子在前线浴血奋战,自己的堂哥齐王田儋已为国捐躯,死骨未寒。你们这帮小人却自立为王,在后面捅我的刀子。秦国不打了,先收拾你们这帮兔崽子再说。于是田荣带领部队杀回了齐国,将田假的武装力量统统剿灭。田假逃到了楚国,而田角田闲兄弟俩则逃到了赵国。田荣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新的齐王,自己做丞相,自己的弟弟田横做将军,在齐国站稳了脚跟。
后方稳定后,田荣派人和项梁联系,愿意配合项梁一同作战,打击章邯,但有一个条件:楚国必须交出田假,赵国交出田角田闲。
项梁是个将义气的人,不愿出卖投奔自己的田假。况且抗秦大业尚未完成,各方力量应该摒弃个人恩怨,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田荣受伤太深,听不进这些大道理,执意要取田假等人的性命,不然绝不出兵。
项梁也懒得劝田荣了,竟自追击章邯,打了几场胜仗。首先大破秦军于濮阳城东,又派项羽刘邦攻陷了雍丘,杀死了秦将李由(李斯的儿子),将章邯的部队赶到了定陶。
项梁屡战屡胜,心情大好,设宴犒劳全军将士。
席间项梁说道:“昔日楚南公曾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贤人果然言中了。今日各位将领奋勇杀敌,过不了多久,我等就要到阿房宫把酒言欢了。这第一杯酒,我敬给在座的各位。”
众人大乐,一饮而尽。项梁继续说道:“这第二杯酒,我敬给楚国第一勇士项羽将军,项羽擅长打硬仗,灭襄城,打雍丘,劳苦功高。”
项梁又举起了酒杯,说道:“这第三杯酒敬给沛公刘邦,沛公加入我军,代表楚王令出,天下归心。”
“这第四杯酒嘛,”项梁说道:“我敬给谋士宋义。”宋义代表着楚怀王,这个面子项梁不能不给。
宋义连忙站起来,将酒喝掉,然后对武信君项梁说道:“首先,祝贺武信君指挥有方,我军打了几场胜仗,但职责所在,我有几句话不得不说。”
宋义一脸严肃,继续说道:“章邯虽然新败,但实力尚存。而且我听说秦国的援军也正往定陶赶来。强敌当前,武信君应谨慎对待,大意不得。”
项梁正在兴头上,突然被这么一盆冷水浇得比较郁闷,又不好发作,说道:“用兵打仗之事,本将自有安排。考虑不周之处,自会向先生请教。”
宋义顿感无趣,只得退下。
过了几天,宋义到各个营房检查,看见官兵个个趾高气扬,纪律松懈,大感不妙,连忙去找项梁,结果,项梁没找着,却得到了项梁派他出使齐国的命令。
宋义只得忧心忡忡地向东出发,半道上遇见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
宋义问道:“高陵君是要去楚国见武信君项梁吗?”
“正是。”
“我建议高陵君还是慢点走吧!走快了恐怕小命都没有了?”宋义说道。
“这话怎讲?”高陵君急急地问道。
宋义便把项梁如何骄傲自大,盲目乐观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总结,自卑者活,自大者死。结果一语成谶。
章邯得到援军以后,连夜杀向定陶,将项梁的部队打败。项梁在战斗中身亡。一切都发生的太快,项羽、刘邦等人来不及反应,眼见大势已去,只得连忙带领队伍向东撤退,最后驻扎在了彭城(现江苏徐州附近)。楚怀王得知项梁的部队被章邯击破,十分恐慌,也从盱眙来到了彭城,统领全军。
楚怀王熊心对项梁之死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既是难过,又是高兴。难过的是,自己毕竟是项梁拥立的,对自己有恩。况且,项梁还是军中的主心骨,如今项梁一死,谁来接替他的位置?熊心高兴的是,项梁一死,确实给自己提供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可以做一个正真说话算数的楚怀王。自己被势力强大的项氏家族压制的太苦了,现在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
却说那齐国的高陵君倒十分老实,听了宋义的话,就不着急赶路了,游山玩水,慢慢晃悠,果然在半路上得到了武信君项梁战败身亡的消息。定陶去不成了,高陵君就前往彭城,觐见楚怀王熊心,谈到了宋义预言项梁会失败的事情。
熊心正在为失去项梁,军中没有上将军的事情着急。曾经的放羊郎、现在的楚怀王很珍惜现在的岗位,决心有所作为。他连忙把宋义找过来,一番谈话后,对宋义的本领深信不疑,于是拜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统领各路军马。至于项羽,只能做宋义的副手。老练的熊心给了项羽一个鲁公的名号,算是平息一下项羽可想而知的愤怒。
熊心觉得项家的势力还是过于强大,决定扶植其他的势力来和项家抗衡。谁呢?相貌堂堂,年纪不小的长者刘邦就这样进入了楚怀王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