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尽管不能从思柔的离别伤感中走出来,但是新当选的主席不能不烧三把火啊,学校的各个学生机构的招新选举换届,学生各种文体活动的举行,报纸广播的宣传活动,宿舍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还有各种社会活动的开展,包括学**活动,义务献血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活动等,另外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黎阳他们成立的青春风雨社的队伍也壮大了。
为了参加省里的大学生辩论赛,学校开始公开选拔队员。黎阳参加并成功入选中文系代表队,先是各系对垒,然后从冠亚军队伍中选出代表学校参赛的队员。
国际大专话语辩论赛影响深远,尤其是九十年代那场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的辩论,更是影响了无数年轻人,当年那个女辩手姜枫就成了央视主持人,而四辩蒋昌建也是主持人,主持近年的《最强大脑》节目。所以各省市的辩论赛风云而起,如火如荼。
经过唇枪舌剑的殊死较量,最后两支队伍是中文系和法律系。黎阳他们第一轮淘汰的是舞蹈系,舞蹈系出战的就有贺子歌,贺子歌他们哪里是黎阳他们的对手,几乎被狂轰滥炸,后来贺子歌毕业去了省里电视台,还是当红主持人啊!据说也是有关系,所以啊人生好多胜败不在台上,而在台下,哈哈!
黎阳最终成为决赛队员,也再次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台下的学弟学妹们为他的精彩表现欢呼雀跃,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让许多人紧张,可是黎阳不怕的就是人多,这可能就是才华和素养的优势吧。系主任端着他形影不离的杯子,来慰问并且合影,他们一起在礼堂前留下闪光的记忆。
大赛在即,校领导都来慰问,带了补品,每天吃喝都给报销,目的就是要赛出学校的声威。这就是学校之间的战争啊,黎阳他们是出征的将士。
又是一路的过关斩将,最后他们和财经大学争夺冠亚军。真的是不容易啊,回首这几个月的鏖战,黎阳感到特别珍惜特别难忘。还有各种的工作,忙得竟然顾不上在悲伤和思念里徘徊。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去校园里走走,仿佛还是思柔和他散步,一起看那白色或金色的月亮。熟悉的风在身边溜过,似乎能听到思柔甜甜的嗓音。
决赛在一所大专学校的礼堂举行,电视台都派来了转播车,还有记者,来了两个大学的拉拉队,还有大专的坐场学生,门外还站了进不去的好多各学校赶来的辩论迷,就如同世界杯决赛门外等待的球迷一样,望眼欲穿却无可奈何。
舞台灯刺眼而雪亮,观众如潮,摄像机开启,主席宣布比赛程序,激烈的辩论开始了。财大的一位女生最先发言,竟然林场紧张,声音略有颤抖,黎阳悄声安慰旁边的两位似乎也受影响紧张的战友,大家目光交流,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最激烈的是自由辩论,是愚公应当搬家还是应当修路的辩题。对方设计的语言炸弹抛了过来,让黎阳他们应接不暇,黎阳发现大家老跟着对手思路走,急忙抛出自己的语言导弹,牵制对方。对方也是久经沙场,万里挑一的青年才俊。有一个问题过来,大家一时不知道如何应对,幸好黎阳急中生智,绝地反击,避实就虚,扳回一局。黎阳的临场智慧和语言锋芒越来越突显,力压全场,终于大家听到评判团经过讨论后宣读的结果。黎阳他们大学时冠军。激动的泪水仍然是节日般的时刻少不了的修饰。但是为了平衡,通常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就会颁发给财经大学。但是黎阳不在乎,只要学校赢了,自己的个人荣誉算什么呢。
忙完了辩论赛,理顺了学生会工作,已经是临近2000年的元旦了,就要跨世纪了。
这几个月,春晖经常给黎阳买些水果啥的,还有一些补身体的送过来,但是没有太多时间一起聊天和吃饭。这一天,黎阳觉得该请春晖吃顿饭,觉得自己欠人家很多。春晖还在耐心地等待,她没有因为思柔的离开而妄自开心,她总觉得自己喜欢就尽量坚持,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