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艾丽丝。战争时期,她的先生驻守在加州莫嘉佛沙漠附近的陆军训练营里,她为了和他接近一点,也搬到那里去住。到了那里才知道,那里没有一点点的浪漫。她很讨厌那个地方,简直是深恶痛绝。她从来没有那样苦恼过,她先生被派到莫嘉佛沙漠里去,她一个人被留在一间小小的破屋里。那里热得叫人受不了,即使是在大仙人掌的阴影下,还是有很高的温度。除了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之外,没有人可以和她谈话,而那些人又不会英语。风不停地吹着,到处都是沙子!
她这样说:“我当时真是难过得一塌糊涂,我写了封信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我受不了,要回家。我说我连一分钟也待不下去,还不如住到监狱里去算了。我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一直回响在我的记忆中,使我的生命为之改变。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栏里往外看,一个看见的尽是烂泥,另外一个看见的则是满天星斗。’
“我把这两行字念了一遍又一遍,自己觉得非常惭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在当时的情形下还有什么好的地方。我要去看那些‘星星’。
“我和当地的人交上了朋友,他们的反应令我十分惊奇。当我表示对他们所织的布和所做的陶器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就把那些不肯卖给观光客,而且最喜欢的东西送给我当礼物。我仔细欣赏仙人掌和丝兰使人着迷的形态,我欣赏沙漠的日落,还去找贝壳。在300万年前,那一片沙漠还是海床。
是什么使我产生这样惊人的改变呢?莫嘉佛沙漠丝毫没有改变,那些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可是我变了。我改变了我的态度。在这些变化之下,我把那些令人颓丧的境遇和切身的感受,写了一本叫《光明的城垒》的小说……我从自己设下的‘监狱’往外望,并找到了‘星星’。”
快乐和幸福并不是别人赐予的,需要自己去争取,而“争取”的方法,有时只是改变一下你对周围人、事、物的态度。
去努力认识、感受和适应它们,那时你对什么都不会感到厌恶了,相反,你倒会对它们感兴趣,喜欢上它们。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问道:“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确实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节)坚强面对困难与失败
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会经历很多坎坷与险阻。在困难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拥有坚强的心态,不绝望、不气馁,才能最终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接受苦难,接受挑战
人生的路程与苦难分不开,我们应该懂得接受苦难。会接受苦难,苦难就成了上帝赐下来的化装了的福庇;不会接受苦难,苦难就真的成了难当的重担。
人生总有迂回曲折,伴随着你的成长过程,还会遭遇更多的挫折,这就是人生的现实。在这些人生的转折关头,实际上应该如何去看待,进而如何去应付,就全看你自己了。你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挑战”;或者,你也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它当成是时运不济、危机、灾难……而不想寻找更可靠的道路再尝试一次,并作为自己承认失败的借口。
在失望面前,你必须坚强起来,冷静面对失望。失望与快乐,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今后在希望落空时,不能把它视为仅是一时的退却或应该克服的考验,反而当做是毫无道理的大失败,那么你将会被失败所击溃!这一点你应该铭记在心。只有当你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意愿时,才是真正的失败。
很多人要是没到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他强大的实力。除非不幸的悲哀、丧家的痛苦及其他种种创伤足以打动其生命内核,不然,他内在的潜力是不会被唤起的。
有许多年轻人,遇到障碍的时候,便对所追求的职业心灰意冷。他们退缩下来,说命运是冷酷的,逐渐地变成胆小的人,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我们人生中的偶发事件,而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偶发事件,并创造各种不同的人生,绝不能因为命运而阻碍了自己的前途。面临困境时,就是你向命运挑战的时候,要有拒绝失败的勇气。当然,打消念头,退缩放弃是很容易的,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这些人恐怕不是你所希望成为的。拒绝失败的人,在一个地方吃了闭门羹,会敲另外一扇门,一次又一次不断继续敲门,一直到被接受为止。在年轻时能学习这样处世的人,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都成为皇帝或女王,但我们真正没有办法达成的愿望大概也只有这个了。只要保持着积极应付人生“迂回曲折”的心态,其他的愿望几乎都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反复地对自己说:“我一定会胜利!我一定会胜利!”不知不觉中,你的心便会自动地指示你下一步应该进行的步骤。
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他失败了以后将会怎样。失败能唤起他的更多的勇气吗?失败能使他发挥出更大的努力吗?失败能使他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在力吗?失败了以后,是决心加倍的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韧的意志,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将最终克服阻力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跌倒以后,立刻站立起来,向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
有人问一个小孩,怎样才能学会溜冰。小孩回答:“每次跌倒之后,立刻爬起来!”促使个人成功或军队胜利的,实际上也是这种精神。跌倒算不得失败,跌倒后不站起来才是失败。
过去生命对于你,恐怕是一页页创痛深刻的伤心史!在检阅过去的一切时,你会觉得你处处失败,碌碌无成!你热烈地期待着成功的事业竟不曾成功;你所爱的亲戚朋友甚至会离弃你!你会失掉职位,甚至会因不能维持家庭而失掉你的家庭!你的前途,似乎是十分惨淡和黑暗!然而,虽有上述各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心永远屈服,胜利就会向你招手并等待你的到来。
要善于检验你人格的伟大力量。你应该常常扪心自问,在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了以后,在你的生命中还剩余些什么?即在遭受失败以后,你还有多少勇气?假使你在失败之后,从此振作不起,放手不干而自甘屈服,那么别人就可以断定,你根本算不上什么人物;但假如你能雄心不减、进步向前,不失望、不放弃,则人家可以知道,你的人格之高、勇气之大,是可以超过你的损失、灾祸与失败的。
或许你要说,你已经失败很多次,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你已经跌倒得次数过多,再站立起来也是无用。对于永不屈服的人,决没有什么失败!不管失败的次数怎样多,时间怎样晚,胜利仍然是可期的。
有些人虽然已丧失了他们所有的一切,然而他们还不算是失败,因为他们仍然有着不可屈服的意志和永不颓丧的精神。
人格伟大的人,对于世间的成败荣辱,不甚介意。虽然灾祸和失望频频降临,他总能超越和克服它们,并且从来不会失却镇静。在暴风雨猛烈的袭击中,心灵脆弱的人唯有束手无策,而他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伟人可以克服外界的一切干扰,使之不为害于己。
“什么是失败?”《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的作者弗兰克·贝特格说:“不是别的,失败只是走上较高地位的第一台阶。”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屡屡失败。假使他没有遭遇过失败,他恐怕反而不能得到大胜利。对于有骨气、有作为的人,失败反而足以增加他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那自信其能力,而不介意暂时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目标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弃而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而他仍然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会像皮球一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如果在连续三次跌倒之后你还能顽强不息地奋斗,那么你就可以不必怀疑自己在选定的领域内可能成为一位杰出人物。
增强勇气,不要惧怕失败
不要怕失败而放弃做事,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资本的积累,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并且经常战胜失败的人,就是成功的人。的确,失败是痛苦的,令人沮丧的,有人甚至因为失败而落寞轻生。因此,怎样对待失败就成了考验每一个人的意志和品格的“试金石”。
不管是暂时的挫折还是逆境,只要这个人把挫折当做是一种教训,都不会在意识中成为失败者,事实上,在每一种逆境及每一个挫折中都存在着一个持久性的大教训。而且,这种教训是无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获得的。
成功者相信,“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用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烧掉人们心中的残渣,使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纯净,使它可以经得起严格考验。
通常情况下“失败”一词是消极性的。但拿破仑·希尔给这两个字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因为这两个字经常被人误用,而给数以百万计的人带来不必要的悲哀与困扰。
拿破仑·希尔解释道:“这里,先让我们说明‘失败’与‘暂时挫折’之间的差别,让我们看看,那种经常被视为是‘失败’的事是否在实际上只不过是‘暂时性的挫折’。还有,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它会阻止我们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让我们选择新的努力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们!人们在对成功者的头上的光环顶礼膜拜的同时,不禁悄悄地哀叹:成功者如同凤毛麟角。何年何时,成功之神才能对自己格外关照几分呢?就这样,在自艾自叹的消极心态中,他们早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当我们纵观历史、广览世界时,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论断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漆黑的脑海——
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失败而来!成功无一不是血汗与机遇的结晶!
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人,此为无勇无智的庸人。
第二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只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昙花一现,此为有勇无智的鲁汉。
第三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他们就是时下活得最潇洒的成功者。
按犹太人的二八黄金规律,无勇无智者占人类总数的80%,有勇无谋者与智勇双全者占20%,而在这20%的人中,再次运用二八黄金律,有勇无谋者占80%,智勇双全者只占20%。如果在智勇双全者中按二八黄金律再次分派,那么,所谓真正的成功者占不到1%,至于那些获得终身大成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诚如消极人士所叹,犹如凤毛麟角。
但是,我们做这样的分析,目的决非哀叹成功不易,唱人生的挽歌,而是希望从中发现克服失败的秘诀。毫无疑问,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智与勇,尤其是智。
我们研究失败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成功,超越失败则必然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只有敢于正视失败,正确地面对失败,才能超越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在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幼儿园的阿姨就这样告诉我们。并且还列举了大量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政治家经过千挫百折才获得成功的例子来加以证明。于是,“失败只是有点儿让人伤心,但并不可怕”的种子在我们当时那幼小的心田里扎下了根,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和滋养发了芽。到了中学,老师又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嫩芽破土而出,享受着阳光兀自茁壮生长起来——我们无形中有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失败是成功的先兆,只有挫折才能带我们走向成功。因而失败非但不该是一种令人沮丧的事情,反倒可喜可贺了。甚至我们还可爱地对自己浪漫地说:“只有风雨才能冲洗去掩于我们表面的尘埃,显露出我们英雄的本色。”于是,我们不畏失败,跌倒后爬起来再勇敢地奋进,而结果却是悲壮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
这是为什么呢?是上天对我们太不公平吗?是我们命中注定不能成功吗?
其实不是,屡战屡败只是我们潜移默化地在失败和成功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心理误区,存在着一个心理症结。我们扭曲了失败与成功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的母子关系;认为由“失败”必然推得“成功”,而没有去深入想一想“失败”在这句话中的潜在意义。